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化学改造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晓 陈骥 +2 位作者 钟渤凡 方云 胡学一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0-414,共5页
对大豆油脂中最丰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或亚油酸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可以合成多种油化学品,这是目前绿色脂质可持续加工利用的发展方向。主要综述了以天然不饱和脂肪酸为原料,利用双键化学改造技术,合成环氧脂肪酸(酯)、共轭亚油酸... 对大豆油脂中最丰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或亚油酸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可以合成多种油化学品,这是目前绿色脂质可持续加工利用的发展方向。主要综述了以天然不饱和脂肪酸为原料,利用双键化学改造技术,合成环氧脂肪酸(酯)、共轭亚油酸、二聚酸、双子表面活性剂、油酸交内酯、支链脂肪酸和多羟基十八酸等油化学品的主要化学修饰反应,并关注应用上述7类油化学品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亚油酸 油化学品 化学改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微乳毛细管电泳法在线富集技术灵敏检测化妆品中的多环芳烃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新 倪鑫炯 +2 位作者 张佳瑜 刘瑛 曹玉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6,共6页
要建立了反向微乳毛细管电泳(MEEKC)在线富集技术灵敏检测多环芳烃的方法。采用大体积进样-pH动态连接-扫集微乳毛细管电泳法(LVSS-DypH-MEEKC)对于常规条件下很难分离的6种强亲脂性的多环芳烃中性分子进行富集分离。结果表明,在反... 要建立了反向微乳毛细管电泳(MEEKC)在线富集技术灵敏检测多环芳烃的方法。采用大体积进样-pH动态连接-扫集微乳毛细管电泳法(LVSS-DypH-MEEKC)对于常规条件下很难分离的6种强亲脂性的多环芳烃中性分子进行富集分离。结果表明,在反相电压下,当微乳液的组成为:2.4%(w/w)SDS、0.6%(w/w)正辛烷、6.6%(w/w)正丁醇、20 mmol/L Na H2PO4缓冲液(pH 2.2);进HCB时间为20 s(16 kPa),进样时间为80 s(16 kPa)时,富集效果良好,富集倍数在25~80倍之间,在27 min内实现了对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灵敏检测。将本方法用于化妆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回收率在90.6%~95.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1%(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毛细管电泳 大体积进样 P H动态连接 扫集 多环芳烃(P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PDM自组装复合胶体粒子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娟勤 白绘宇 +2 位作者 易成林 刘娜 刘晓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8-1034,共7页
以阴离子天然大分子透明质酸(HA)和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组成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单体复合体系,DM通过水相原位聚合可制备荷正电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PDM与HA间的静电作用可诱导两者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组装,... 以阴离子天然大分子透明质酸(HA)和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组成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单体复合体系,DM通过水相原位聚合可制备荷正电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PDM与HA间的静电作用可诱导两者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得到HA/PDM复合胶体粒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对HA/PDM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HA与PDM复合体系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并表征了反应时间对HA/PDM复合胶体粒子粒径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表征了胶体粒子的形貌.考察了溶液pH对胶体粒子粒径及zeta电位的影响,并对胶体粒子的乳化性能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DM单体聚合前,无HA/DM复合物聚集体形成;而随着DM的逐步聚合,HA与PDM可通过静电作用逐渐组装形成球状HA/PDM复合胶体粒子,其粒径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同时,该复合胶体粒子具有pH敏感性和乳化性,乳化性能较纯HA和PDM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静电作用 自组装 胶体粒子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CM-41负载离子液体双酸位催化剂及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8
4
作者 倪邦庆 黄江磊 +1 位作者 张萍波 范明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967,共7页
采用不同硅铝比的MCM-41负载离子液体,制备得到一系列负载型双酸位催化剂,并用XRD、FTIR、N2-吸脱附、热重分析及TEM对其进行表征,以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为探针实验考察了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成功固载于介孔分子筛并能... 采用不同硅铝比的MCM-41负载离子液体,制备得到一系列负载型双酸位催化剂,并用XRD、FTIR、N2-吸脱附、热重分析及TEM对其进行表征,以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为探针实验考察了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成功固载于介孔分子筛并能保持其介孔结构,且在酯交换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在ILs负载量为30%,醇油物质的量的比为36∶1,140℃下反应5 h,生物柴油收率在90%以上;而分子筛中Al的引入为活性组分离子液体构建了有益的酸环境,促进了其催化活性的提高;与均相离子液体相比,负载型催化剂又能明显提高生物柴油的收率,且回收利用4次后,生物柴油收率仍接近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介孔分子筛 离子液体 负载 生物柴油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印刷电子的水性CNTs导电材料及其在印刷电子器件上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妍 刘敬成 +3 位作者 吴海强 费小马 刘仁 刘晓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9-341,共13页
印刷电子技术较传统硅基微电子技术具有大面积、柔性化与低成本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印刷电子材料的制备是印刷电子技术得以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碳纳米管(CNT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碳材料之一,可应用在透明导电薄膜、晶体... 印刷电子技术较传统硅基微电子技术具有大面积、柔性化与低成本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印刷电子材料的制备是印刷电子技术得以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碳纳米管(CNT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碳材料之一,可应用在透明导电薄膜、晶体管、电容器、传感器、催化剂、高强度材料等各个材料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双亲共聚物改性CNTs,制备适用于印刷电子的导电墨水及其在印刷电子器件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子 碳纳米管 双亲嵌段共聚物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化氯磺酸法高选择性硫酸酯化的新技术
6
作者 何志强 金光勇 +1 位作者 方云 陈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5-728,765,共5页
采用DMF钝化氯磺酸活性的方法开发了一种对同时含有醇羟基和芳香环的有机原料实现高选择性硫酸酯化的方法。运用该技术以壬基酚聚氧丙烯醚(NPP)为原料高选择性制备了一类Extended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硫酸盐(NPPS)。探索了反... 采用DMF钝化氯磺酸活性的方法开发了一种对同时含有醇羟基和芳香环的有机原料实现高选择性硫酸酯化的方法。运用该技术以壬基酚聚氧丙烯醚(NPP)为原料高选择性制备了一类Extended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硫酸盐(NPPS)。探索了反应参数对选择性硫酸酯化的影响,优化后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为:n(HSO3Cl)/n(NPP)=1.3,老化温度35℃,老化时间15 min,此时硫酸酯化率达到98.4%,NPPS选择性达100%,且DMF钝化剂经简单回收后可重复使用。与非钝化氯磺酸法相比,该法实现了高选择性硫酸酯化;与氨基磺酸法相比,该法更简便、高效和廉价;因此,该法有望推广到其他同时含有醇羟基和芳香环原料的高选择性硫酸酯化反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磺酸 钝化剂 氨基磺酸 选择性硫酸酯化 烷基酚聚氧丙烯醚 Extended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纤维/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魏从杰 段芳 +2 位作者 倪忠斌 李晓婷 陈明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2-565,共4页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基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纤维/氧化石墨烯的复合物(PA-NI/GO),经水合肼还原和APS再氧化得到聚苯胺纳米纤维/石墨烯复合物(PANI/GR)。用FT-IR、UV-Vis、XRD、SEM和TEM对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基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纤维/氧化石墨烯的复合物(PA-NI/GO),经水合肼还原和APS再氧化得到聚苯胺纳米纤维/石墨烯复合物(PANI/GR)。用FT-IR、UV-Vis、XRD、SEM和TEM对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不仅为苯胺提供了聚合的基体,同时对聚苯胺有掺杂作用,聚苯胺纤维夹在片状石墨烯之间呈现"三明治"结构。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发现,PANI/GR复合材料表现出双电层电容和法拉第赝电容双重特点,受协同效应的作用,在电流密度为400mA/g时,比容量高达460F/g,呈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界面聚合 聚苯胺纳米纤维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无规共聚物修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强 罗静 +2 位作者 陈元勋 黄婧 刘晓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9-114,共6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无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N-乙烯基咔唑P(GMA-co-NVC),并将其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非共价键表面修饰得到P(GMA-co-NVC)/MWCNTs,再与环氧树脂(EP)复合,采用浇注成型法制备聚合物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无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N-乙烯基咔唑P(GMA-co-NVC),并将其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非共价键表面修饰得到P(GMA-co-NVC)/MWCNTs,再与环氧树脂(EP)复合,采用浇注成型法制备聚合物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实验、电阻率测试和差式扫描量热法研究聚合物改性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修饰后的碳纳米管比原始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有更明显的增强和增韧作用,当P(GMA-co-NVC)/MWCNTs质量分数为0.25%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为106Ω·m,相比于纯环氧树脂(1014Ω·m)下降了8个数量级,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也由144℃提高至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N-乙烯基咔唑 双亲无规共聚物 非共价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单宁酸复合胶体粒子的制备及功能涂层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石甜甜 孙家娣 +3 位作者 朱叶 孟龙 魏玮 刘晓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42-5047,共6页
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单宁酸(Tannic acid,TA)为组装基元,在水溶液中通过pH诱导组装制备壳聚糖/单宁酸(CS/TA)复合胶体粒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胶体粒子的尺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再将复合胶体粒子水分散液为电泳沉积液,通... 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单宁酸(Tannic acid,TA)为组装基元,在水溶液中通过pH诱导组装制备壳聚糖/单宁酸(CS/TA)复合胶体粒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胶体粒子的尺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再将复合胶体粒子水分散液为电泳沉积液,通过电泳沉积技术诱导复合胶体粒子在316L不锈钢表面二次组装制备纳米功能涂层;利用接触角测试对涂层表面的亲疏水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究了涂层的细胞相容性,抗菌实验测试了涂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诱导胶体粒子可以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纳米涂层材料,涂层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抗菌作用,在生物涂层领域有着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单宁酸 自组装胶体粒子 电沉积 功能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交联型双亲聚合物胶体粒子的制备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琼 朱叶 +3 位作者 魏玮 易成林 顾瑶 刘晓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60,共10页
以三硫代碳酸酯为链转移剂,合成了端羧基聚(丙烯酸-r-苯乙烯)(P(AA-r-St))大分子链转移剂;将其用于二乙烯基苯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聚合,一步制备了以交联聚二乙烯基苯为内核、P(AA-r-St)为核外大分子链的双亲... 以三硫代碳酸酯为链转移剂,合成了端羧基聚(丙烯酸-r-苯乙烯)(P(AA-r-St))大分子链转移剂;将其用于二乙烯基苯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聚合,一步制备了以交联聚二乙烯基苯为内核、P(AA-r-St)为核外大分子链的双亲聚合物胶体粒子。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确定了大分子链转移剂的化学结构;采用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水接触角测试对胶体粒子的尺寸、形貌及亲-疏水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核外大分子链的化学组成、水相pH、油-水体积比以及油相类型对胶体粒子乳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油相固化的方式考察了胶体粒子在油-水界面的形貌。结果表明:改变核外大分子链的化学组成可有效调控胶体粒子的尺寸、亲-疏水性及乳化性能;当核外大分子链中疏水基元St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1%时,胶体粒子能够在较宽的pH范围(3~11)稳定水包油型乳液,最大油相体积分数达66.7%;胶体粒子吸附于油-水界面上,有效阻止了乳液滴的聚并;此外,胶体粒子可长效稳定多种油-水体系,作为颗粒乳化剂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T聚合 核交联 聚合物胶体粒子 颗粒乳化剂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银纳米材料的银离子的超灵敏比色法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秀明 朱晓瑛 +1 位作者 曹丽华 王光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7-1191,共5页
合成了柠檬酸三钠修饰的银纳米粒子.碘离子作为亲和试剂容易通过其孤对电子与银纳米粒子表面的空轨道结合,并使得结合了碘离子的银纳米粒子发生聚集,导致银纳米粒子吸光度的改变及溶液颜色的变化.基于此,建立了银离子的超灵敏比色测定方... 合成了柠檬酸三钠修饰的银纳米粒子.碘离子作为亲和试剂容易通过其孤对电子与银纳米粒子表面的空轨道结合,并使得结合了碘离子的银纳米粒子发生聚集,导致银纳米粒子吸光度的改变及溶液颜色的变化.基于此,建立了银离子的超灵敏比色测定方法.该方法对银离子的线性范围为1.5~1 000 nmol/L,检出限为0.8 nmol/L.其它常见金属离子在浓度为2.0μmol/L时,几乎不能引起银纳米粒子颜色和吸光度的变化,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并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共振光散射等技术研究了体系的测定机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银离子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银离子 比色法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强 陈宇泽 +1 位作者 罗静 刘晓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5,共3页
以硝酸银和功能化的带负电荷石墨烯作为组装单元,依靠两者之间的静电吸附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硝酸银复合薄膜,并对其进行了还原处理得到了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薄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拉曼(Raman)和... 以硝酸银和功能化的带负电荷石墨烯作为组装单元,依靠两者之间的静电吸附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硝酸银复合薄膜,并对其进行了还原处理得到了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薄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拉曼(Raman)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可以获得生长均匀的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薄膜。通过交流阻抗及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对过氧化氢(H2O2)显示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响应快速,检测线性范围为10~170μmol/L,检出限为1.2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银纳米粒子 层层自组装 电催化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PGA-g-β-CD自组装及其医用纳米涂层材料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杨 沈佳丽 +3 位作者 董罕星 曲冬安 孙家娣 刘晓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9-385,共7页
以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β-环糊精(β-CD)为反应单元,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物(γ-PGA-g-β-CD),用氢核磁共振(1 H-NMR)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接着将γ-PGAg-β-CD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形成自组装胶束纳米粒子,利... 以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β-环糊精(β-CD)为反应单元,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物(γ-PGA-g-β-CD),用氢核磁共振(1 H-NMR)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接着将γ-PGAg-β-CD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形成自组装胶束纳米粒子,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胶束粒子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最后以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溶液为电解液,结合恒电位电沉积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γ-PGA-g-β-CD生物纳米涂层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涂层的化学组分、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β-CD的接枝率为28%,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的流体动力学直径为(168±5.3)nm,所制备的γ-PGA-g-β-CD生物涂层可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胶束粒子 镁合金 电沉积 生物纳米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皮衍生类蜂窝状碳材料在同步检测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婷 马仕杰 +4 位作者 潘逸 管继彪 张明 朱罕 杜明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4-686,共13页
不含金属的碳材料通过廉价且易获得的柚子皮经KOH活化和高温热解获得,该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 055 m^2·g^(-1))和高石墨化程度的类蜂窝状结构。将多孔碳(PAC)材料修饰后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同步检测Cd^... 不含金属的碳材料通过廉价且易获得的柚子皮经KOH活化和高温热解获得,该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 055 m^2·g^(-1))和高石墨化程度的类蜂窝状结构。将多孔碳(PAC)材料修饰后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同步检测Cd^(2+)、Pb^(2+)和Cu^(2+)离子,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可重复性、稳定性和较低的检测限。研究认为PAC的微孔和中孔可以充当有效的离子传递通道,从而加速离子的扩散并显著提高交换效率,而高的石墨化程度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加速了电子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材料 柚子皮 类蜂窝状结构 多孔材料 重金属离子检测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PGA生物纳米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朱晓洁 崔燕 +3 位作者 李杨 赵效晨 邓正巧 刘晓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52-9055,共4页
首先对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进行自组装,制备γ-PGA自组装胶束粒子,利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胶束粒子的基本性能进行表征。接着以γ-PGA自组装胶束粒子溶液为电解液,通过电沉积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 首先对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进行自组装,制备γ-PGA自组装胶束粒子,利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胶束粒子的基本性能进行表征。接着以γ-PGA自组装胶束粒子溶液为电解液,通过电沉积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γ-PGA生物纳米涂层材料。采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衍射仪(XRD),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γ-PGA自组装胶束粒子的流体动力学直径约为221.1nm,所制备的生物纳米涂层材料可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且经乙二胺化学交联后涂层的防护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直接使用未改性的γ-PGA为组装基元制备胶束粒子,为γ-PGA的组装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同时利用电诱导将其固定在金属基材表面制备生物纳米涂层材料,进一步拓宽了基于γ-聚谷氨酸自组装胶束粒子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胶束 镁合金 电沉积 生物涂层 化学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对骨修复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佳丽 石畅 +2 位作者 施冬健 章朱迎 陈明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4-61,共8页
随着骨缺损病患的日益增多,对骨修复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寻求有效的方法使骨修复材料实现功能化,以改善材料与骨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成了关键所在。海洋生物贻贝分泌的粘附蛋白在水环境中展现出超强粘附性能,能牢固... 随着骨缺损病患的日益增多,对骨修复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寻求有效的方法使骨修复材料实现功能化,以改善材料与骨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成了关键所在。海洋生物贻贝分泌的粘附蛋白在水环境中展现出超强粘附性能,能牢固附着于各种材料表面。受粘附蛋白启发,研究发现多巴胺(Dopamine,DA)具有与贻贝粘附蛋白类似的结构和性能,其具有超强粘附性、化学反应活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特别是其对骨细胞有优异的粘附、增殖效果,有望用于骨修复材料的表面改性。着重介绍了DA的主要性能以及其在骨修复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骨修复材料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启发功能改性的明胶基海绵止血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朱迎 杜德焰 +2 位作者 周家华 施冬健 陈明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由战争、手术等而造成的大出血通常会导致更大的伤痛或更高的死亡率,因此,非常需要及时有效的止血以减少创伤导致死亡。而目前的止血材料都存在止血速度慢、止血效果差等问题。为提高材料的止血效率,本文受贻贝启发使用多巴胺和赖氨酸... 由战争、手术等而造成的大出血通常会导致更大的伤痛或更高的死亡率,因此,非常需要及时有效的止血以减少创伤导致死亡。而目前的止血材料都存在止血速度慢、止血效果差等问题。为提高材料的止血效率,本文受贻贝启发使用多巴胺和赖氨酸接枝改性的明胶(GDL)和氧化葡聚糖(ODE)为原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海绵状止血材料(GDL/ODE)。结果显示,由于多巴胺的粘附作用与赖氨酸的粘附增强作用,GDL/ODE具有良好的组织粘附性以及可使材料在出血部位形成物理屏障的能力,在60 s后能有效止血。GDL/ODE止血海绵同时具有优异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高吸水率和高孔隙率,这些结果表明GDL/ODE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止血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改性 明胶基海绵 多孔结构 止血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镍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催化臭氧化应用
18
作者 吴丽娜 董玉明 蒋平平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1期8-9,共2页
催化材料在催化臭氧化水处理中显示了优越的性能,然而由于许多材料难以分离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兼具磁性与催化性能的高效材料日益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铁-镍氧化物,设计合成了一种复合型磁性材料。实验表明,镍组分的引入... 催化材料在催化臭氧化水处理中显示了优越的性能,然而由于许多材料难以分离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兼具磁性与催化性能的高效材料日益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铁-镍氧化物,设计合成了一种复合型磁性材料。实验表明,镍组分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催化性能,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磁分离效果和活性稳定性,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磷酸根的影响,确定了催化活性中心为路易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材料 催化臭氧化 活性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基超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19
作者 李朝旺 裴晓梅 《合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6-479,共4页
以油酸为原料,与无水甲醇经酯化反应制得油酸甲酯( 1 );1 经还原和取代反应制得1-氯-顺式-9-十八烯( 3 );3 与对羟基苯甲醛经取代反应制得( E )-4-(十八碳-9-烯-1-基氧基)苯甲醛( 4 );4 依次经取代、还原及酸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伯胺... 以油酸为原料,与无水甲醇经酯化反应制得油酸甲酯( 1 );1 经还原和取代反应制得1-氯-顺式-9-十八烯( 3 );3 与对羟基苯甲醛经取代反应制得( E )-4-(十八碳-9-烯-1-基氧基)苯甲醛( 4 );4 依次经取代、还原及酸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伯胺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E )-[4-(十八碳-9-烯-1-基氧基)苯基]甲烷氯化铵( 7 ),总收率25.35%,其结构经 1 H NMR和IR表征。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 7 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 7 具有较强的聚集能力和界面吸附能力,其 cmc ,γ cmc ,Γ max 和 Amin 分别为0.251mmol·L^-1,28.8 mN·m^-1,2.41 μmol·m^-2 和0.69n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生物基 表面活性剂 超长链 合成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毛细管电色谱电动进样-场放大堆积法检测化妆品中糖皮质激素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雪婷 商少明 +2 位作者 陈秀英 汪云 李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反向微乳毛细管电色谱电动进样联用场放大堆积,建立了在线富集检测化妆品中6种糖皮质激素分析方法。微乳毛细管电色谱缓冲体系为2.4%(w/w)十二烷基硫酸钠,6.6%(w/w)正丁醇,0.6%(w/w)正辛烷,20mmol/L磷酸盐缓冲... 采用反向微乳毛细管电色谱电动进样联用场放大堆积,建立了在线富集检测化妆品中6种糖皮质激素分析方法。微乳毛细管电色谱缓冲体系为2.4%(w/w)十二烷基硫酸钠,6.6%(w/w)正丁醇,0.6%(w/w)正辛烷,2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2.2),分离电压-20kV,进样-20kVx54s,进水15kPax40S,检测波长240nm。讨论了样品基质、进样时间和电压、水柱长度对富集效果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6种激素的富集倍数分别为100~186倍,在0.05~15.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6~0.9997。检出限为20—60μg/L(S/N=3),标准加入量为50μg/L时平均回收率85.9%-103.8%,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8%。迁移时间和峰高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2.2%和7.9%,13间精密度分别为2.9%和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微乳毛细管电色谱 电动进样 场放大堆积 富集 糖皮质激素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