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锡市青年学生对猴痘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尹寒露 顾静 +1 位作者 孟晓军 孙秋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71-579,共9页
目的:了解无锡市青年学生对猴痘的认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青年学生的猴痘宣传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10月,在无锡市一所大专院校开展横断面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样本量估计为812人。利用问卷... 目的:了解无锡市青年学生对猴痘的认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青年学生的猴痘宣传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10月,在无锡市一所大专院校开展横断面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样本量估计为812人。利用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对猴痘知识的认知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猴痘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了818名青年学生,猴痘知识知晓率为3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为二年级(a OR=1.63,95%CI:1.08~2.44)或三年级(a OR=1.63,95%CI:1.08~2.44),近6个月出过国(a OR=2.87,95%CI:1.11~7.43),参加过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a OR=2.11,95%CI:1.32~3.37),近期对猴痘疫情信息的关注频率是偶尔关注(a OR=3.14,95%CI:2.09~4.73)或经常关注(a OR=9.46,95%CI:4.20~21.34),认为有必要在校园内开展猴痘知识宣传讲座(a OR=1.67,95%CI:0.81~3.43),认为猴痘会在国内广泛流行(a OR=1.83,95%CI:1.26~2.65)是青年学生猴痘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虽然青年学生对猴痘信息有一定关注和了解,但其猴痘知识知晓率不高。针对青年学生人群的猴痘知识宣传教育应紧密结合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统筹开展,尤其要加强感染风险的警示性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猴痘预防和自我监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猴痘 认知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超特征构建外侧象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列线图预测模型
2
作者 朱美娣 许紫鹏 +3 位作者 华玲玲 秦菲 房灵 陈超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乳腺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评估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7例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乳腺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评估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7例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及乳腺原发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分入阳性组(54例),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分入阴性组(73例)。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R语言将数据集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训练集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并在验证集中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评估诊断性能,校正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用于评估预测值与实际列线图预测值的一致性。结果:肿瘤针状边缘(OR=4.16,95%CI:1.25~13.79)和淋巴门结构不清晰(OR=19.20,95%CI:1.98~186.36)是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预测外侧象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4(0.62~0.86),验证集AUC为0.73(0.62~0.84)。训练集和验证集的Hosmer-Lemeshow检验分别为P=0.570和P=0.552。结论:超声有助于术前外侧象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外侧象限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
3
作者 谈星 吴园琴 《中国药业》 2025年第7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AD患者12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AD患者12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1例)。研究期间,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最终两组均纳入6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均显著更高(P<0.05),经皮水分丢失(TEWL)显著更低(P<0.05);CD_(4)^(+),CD_(4)^(+)/CD_(8)^(+)均显著更高(P<0.05),CD_(8)^(+)显著更低(P<0.05);血清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水平均显著更低(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更多(P<0.05),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显著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AD的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湿疹、皮损等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纠正Th1/Th2细胞失衡,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吡美莫司乳膏 特应性皮炎 皮肤屏障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解毒活络中药通过上调自噬发挥对糖尿病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辛彩虹 李峥 +3 位作者 旷劲松 苏麒麟 李敬林 曾宪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6,I0011,I0012,共7页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活络中药通过上调自噬水平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模型,并将DKD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以下...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活络中药通过上调自噬水平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模型,并将DKD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以下7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resveratrol,RES组),尼克酰胺组(nictotinamide,NAM组),益气解毒活络方高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益气解毒活络方中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益气解毒活络方低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洛汀新组。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blood glucose,B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24 h-UAlb);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四型胶原蛋白(typeⅣcollagen,COLIV)、人沉默信息调节因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O1,FoxO1)、自噬蛋白5(autophagy Protein 5,Atg5)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分析肾组织LC3-Ⅱ/I及Atg5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NAM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升高,Sirt1和FoxO1 mRNA表达下降,LC3-Ⅱ/I比值下降,FN、COLIV mRNA表达升高,Atg5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较,除NAM组外,其余各治疗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Sirt1、FoxO1 mRNA表达升高,LC3-Ⅱ/I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Atg5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其中以RES组、中药高剂量及洛汀新组效果明显。HE染色显示各治疗组肾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益气解毒活络中药减缓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进程,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1-FoxO介导的肾脏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活络中药 糖尿病肾病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积液红细胞沉降率、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27对结核性胸膜炎预后的评估
5
作者 王娟 陈华昕 +4 位作者 欧勤芳 高亮 于志明 陈茜 秦小雯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胸腔积液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RS)、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 目的探讨分析胸腔积液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RS)、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无锡五院收治的18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46)和预后不良组(n=38)。收集并记录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水平,对可能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水平对不良预后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患者在年龄、就诊时间、胸腔积液细胞数、胸腔积液蛋白总量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以及胸腔积液细胞数、胸腔积液蛋白总量进入回归模型(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水平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852、0.892(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预后,从而为患者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ESR TGF-β1 IL-27 结核性胸膜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子宫内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子宫内膜纤维化的机制
6
作者 靳涛 颜望碧 殷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46,共7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间质上皮转化(EMT)在子宫内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eMSCs)抑制子宫内膜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eMSCs组,每组6只。Sham组的大鼠在剖腹手术后...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间质上皮转化(EMT)在子宫内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eMSCs)抑制子宫内膜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eMSCs组,每组6只。Sham组的大鼠在剖腹手术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子宫介入手术。Model组和eMSCs组建立子宫内粘连大鼠模型。eMSCs组在模型损伤后立即移植eMSCs细胞悬液进行治疗,总量为每子宫0.05 ml(2×107细胞/ml)。3周后收集单侧损伤子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子宫内膜纤维化、EMT、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结果Model组大鼠宫腔结构破坏,腺体数量明显减少并积聚大量蓝色胶原纤维,但在eMSCs治疗后子宫内膜腺体数量显著增加,并且纤维化面积显著降低。与Sham组相比,Model组中I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但在eMSCs组中均显著减少(P<0.05)。在Model组中,N-cadherin、Vimentin和ZEB1的表达显著增加,而E-cadherin的表达减少。然而,在eMSCs组中,上述分子蛋白质的变化完全相反。与Sham组相比,Model组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C-myc表达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eMSCs组中周期蛋白E(CyclinE)、β-catenin和C-myc表达增加(P<0.05)。结论eMSCs可以通过抑制EMT和子宫内膜纤维化来促进子宫内粘连大鼠子宫内膜修复,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间质上皮转化 子宫内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纤维化 大鼠 子宫内粘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升脾行血法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症刍议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凡凡 徒康宛 +2 位作者 周敏 汤勤 徐淑凡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836-839,共4页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肝病,是由肝内、肝外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生成、分泌和排泄障碍的一系列肝胆系统疾病。瘙痒是胆汁淤积性肝病除了身黄、目黄之外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 瘙痒 自拟方 升脾行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异维A酸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对中重度痤疮患者治疗安全性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8
作者 袁波 钱昕妤 +1 位作者 宋丹丹 范春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维A酸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皮肤科和无锡市康复医院皮肤科接收的中重度痤疮患者9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维A酸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皮肤科和无锡市康复医院皮肤科接收的中重度痤疮患者9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联合A组和联合B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仅接受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联合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0.2 mg/(kg·d)的低剂量异维A酸,联合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0.5 mg/(kg·d)的常规剂量异维A酸;3组均治疗8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1、4、8周后的皮损数量,通过VISIA数字皮肤分析仪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前、治疗1、4、8周后皮损数量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皮损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9.401,P=0.000);②3组的皮损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71,P=0.000),联合A组、联合B组的皮损数量少于对照组;③3组皮损数量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6,P=0.000)。与对照组比较,联合A组和联合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P<0.05)。联合A组和联合B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皮肤生理指标(红色区、紫质、斑点、毛孔、纹理)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A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心理状态评分(GSES、积极情绪评分、消极情绪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和联合B组(P<0.05)。与联合B组比较,对照组和联合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低剂量异维A酸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有助于提高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痤疮 异维A酸 超分子水杨酸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应用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的效果
9
作者 钱晓薇 缪雯娜 夏洋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在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在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患者均处于呼吸机撤机期间,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舒适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干预。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2 h和24 h后,2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干预前相比均更低,呼吸频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更慢(P均<0.05),且观察组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相比均更优(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呼吸机依赖发生率更低,撤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更高,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均<0.05)。结论舒适护理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结合干预可改善行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期间的血气分析指标和舒适度,降低呼吸机依赖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提升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撤机 舒适护理 高流量湿化治疗仪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造口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夏洋 杨露 钱晓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4期3477-3480,3504,共5页
目的观察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4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肠造口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予以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延续护理,... 目的观察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4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肠造口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予以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延续护理,2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77%(6/47)、31.91%(15/4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造口患者在出院后应用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管理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分类延续性护理 肠造口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造口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性肝炎3例
11
作者 杨晨晨 付娟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4-597,共4页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暴发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大流行。虽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影响呼吸系统,然而对其他器官系统也造成影响,包括消化系统[1]、循环系统等[2-4]。缘于新型冠状病毒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作用,其特征...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暴发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大流行。虽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影响呼吸系统,然而对其他器官系统也造成影响,包括消化系统[1]、循环系统等[2-4]。缘于新型冠状病毒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作用,其特征是各器官受累,包括肠、心脏、肝脏等[5],其中肝脏受累常见,而且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相关研究报道,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或之后,也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新发或者发作,提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打破免疫耐受并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6]。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IgG)血症,另外,还表现为血清自身抗体的阳性,可以由实验室检查发现[7]。众所周知,化学品和药物、环境因素可成为肝脏自身免疫过程的触发因素。而作为病毒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引发AIH,本文介绍3例相关患者,现将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肝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个体氧疗防控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的价值
12
作者 钟淑芳 徐满琴 +1 位作者 姚瑜 韩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465-2468,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个体氧疗防控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观察组给... 目的观察强化个体氧疗防控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观察组给予强化个体氧疗,比较2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频次、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继发感染情况。结果2组患者氧疗开始24 h时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氧分压(PaO_(2))均高于氧疗开始前,且观察组患者SpO_(2)、Pa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氧疗1周内,观察组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为12%(6/50),低于对照组的32%(1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衰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呼吸衰竭发生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继发口腔真菌感染1例,对照组继发口腔真菌感染6例、细菌下行感染4例,观察组继发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50)比20%(10/50),P<0.05]。结论强化个体氧疗用于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衰竭和继发感染发生风险,缩短呼吸衰竭持续时间、发热时间、咳嗽时间、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呼吸衰竭 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分级管理方案配合音乐刺激疗法对老年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及谵妄的影响
13
作者 安华 王鑫 +2 位作者 张锡红 张凯 华茗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究气道分级管理方案配合音乐刺激疗法对老年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及谵妄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7月在锡山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肺炎患者8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究气道分级管理方案配合音乐刺激疗法对老年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及谵妄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7月在锡山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肺炎患者8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气道管理联合音乐刺激,观察组患者采用气道分级管理配合音乐刺激疗法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性脱机成功率、住院时间、谵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评估并比较2组气道湿化效果及痰液分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vs 22.50%,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痰液粘稠度Ⅲ度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方案配合音乐刺激疗法可缩短老年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时间,减轻谵妄发生风险,并降低患者痰液粘稠度,在老年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炎 气道分级管理方案 音乐刺激疗法 机械通气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纹理参数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菁菁 李莎 蔡明月 《肝脏》 2024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CT纹理参数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预后不良预测中的效能。方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收治的69例HBV相关HCC患者纳入研究。治疗前行增强CT扫描,根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分为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增强CT纹理参数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预后不良预测中的效能。方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收治的69例HBV相关HCC患者纳入研究。治疗前行增强CT扫描,根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分为预后不良及良好组,分别为14、5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增强CT纹理参数水平;以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明确HCC患者TACE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吸烟人数比例、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门静脉转移人数比例、偏度、熵值、平均值水平(78.57%、1.38±0.39、2.29±0.41、88.65±15.72)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8.18%,0.80±0.26,1.77±0.35,66.94±11.07),能量水平[(1.71±0.48)×10^(6)]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5.14±1.35)×10^(6)](P<0.05)。ROC结果显示,偏度、能量、熵值、平均值预测HCC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825、0.795、0.86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转移、偏度≥1.020、能量≤2.415×10^(6)、熵值≥2.265、平均值≥80.495为HC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门静脉转移及增强CT纹理参数中的偏度、能量、熵值、平均值能够用于预测HCC患者TACE治疗预后不良,临床在治疗前需对以上指标进行关注,采取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增强CT 介入治疗 纹理参数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对其营养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王鑫 安华 +1 位作者 章淑君 张凯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和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和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水平、营养状况、预后、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生率、营养支持后意外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7 d、14 d后,2组的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同组护理前,欧洲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生率、营养支持后意外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低(P均<0.05)。结论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可改善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水平与预后,降低其胃肠道功能失调、营养支持后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重症监护室 肠内营养安全护理路径 营养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介入术后血脂、炎症水平及MACE发生的影响
16
作者 吴春宇 王之麒 +2 位作者 罗志强 方忠维 王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12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术后血脂、炎症反应程度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5月期间实施PCI治疗的113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57例患者围... 目的:探讨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术后血脂、炎症反应程度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5月期间实施PCI治疗的113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57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以谷氨酰胺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另外56例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饮食指导模式(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指标、炎症反应指标、血脂等代谢指标及随访1年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血清CK-MB、cTnI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cTnI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IL-6、TNF-ɑ、IL-10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IL-10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在术后48h的血清hs-CRP、IL-6、TNF-ɑ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血清TG、TC、LDL-C、HDL-C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清TG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HDL-C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在术后1周的血清HDL-C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术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的LVEF、LAD、LVEDV、LVD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LVEDV、LVD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LVEF、LAD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在术后3个月的LVEF高于常规组、LVD低于常规组(P<0.05);随访1年,研究组MACE发生率为7.02%、常规组MACE发生率16.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PCI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以谷氨酰胺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程度、优化血脂水平,并且对患者术后心功能康复有利,但在降低MACE发生率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肠内营养 老年 冠心病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RC-ACLF评分联合NL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17
作者 韩肇丹 许军 +1 位作者 李芃芃 赵卫娟 《肝脏》 2024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究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CLF(AARC-ACLF)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94例HBV相关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组24 h内检测NLR,计算AARC-ACLF评分。根据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CLF(AARC-ACLF)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94例HBV相关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组24 h内检测NLR,计算AARC-ACLF评分。根据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分为转归良好组及不佳组。分析HBV相关ACLF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评估AARC-ACLF评分和血清NLR水平对HBV相关ACLF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94例受试者中,转归良好58例,转归不佳36例。转归不佳组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NLR及AARC-ACLF评分分别为(26.68±6.91)s、(330.2±126.4)μmol/L、(6.67±2.06)×10^(9)/L、6.45±2.76、(10.14±1.29)分,转归良好组为(20.32±4.20)s、(180.1±83.7)μmol/L、(5.06±1.97)×10^(9)/L、2.85±1.67、(8.0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及AARC-ACLF评分偏高均为HBV相关ACLF患者病情转归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NLR、AARC-ACLF评分、NLR联合AARC-ACLF评分预测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78、0.892、0.943。结论HBV相关ACLF患者的血清NLR及AARC-ACLF评分均较高,对该病的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CLF研究组评分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失效因子风险筛查为依据的环节化护理在结直肠癌化疗期病人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18
作者 孙怡 庄琳旎 宋彬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1期3941-3945,共5页
目的:探讨以失效因子风险筛查为依据的环节化护理在结直肠癌化疗病人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肿瘤科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42例结直肠癌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1例病... 目的:探讨以失效因子风险筛查为依据的环节化护理在结直肠癌化疗病人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肿瘤科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42例结直肠癌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1例病人列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71例病人列为试验组,实施以失效因子风险筛查为依据的环节化护理,比较两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和感染率、医护人员防控行为执行率及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和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护理总满意率、医护人员防控行为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失效因子风险筛查为依据的环节化护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防控行为执行率,最大限度地控制与降低病人的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因子风险筛查 环节化护理 结直肠癌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在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姚欣彤 秦香 邵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期间,给予其强化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在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期间,给予其强化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江南大学附属无锡五院在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合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以强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弹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坚韧、乐观和力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1个月后,2组患者的疾病、药物和饮食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在行药物治疗期间接受强化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能够增强其心理弹性、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强化健康教育 心理干预 药物治疗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气道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徐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51-0154,共4页
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期间,为了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研究综合气道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确诊为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且治疗方法为无创正压通气,患者数量选择58例,分组(随机数字表法)为... 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期间,为了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研究综合气道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确诊为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且治疗方法为无创正压通气,患者数量选择58例,分组(随机数字表法)为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9例)和应用综合气道护理的实验组(29例),并在干预前后分别比较肺功能、生命体征、呼吸情况与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指标。结果:肺功能、生命体征、呼吸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比在干预前结果属于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肺功能改善、生命体征更稳定、呼吸情况良好,生活质量提高,为P<0.05;治疗指标在组间数值对比结果和P<0.05符合。结论 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为了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应用综合气道护理作用有效发挥,临床应用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慢阻肺 呼吸衰竭 综合气道护理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