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色纸芯片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晴 冯云琪 +4 位作者 王艳 杨彦 杨成 冯永巍 沈晓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5期5258-5264,共7页
微流控纸芯片是一种新兴的集成化、便携化、低成本化的检测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与传统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更多应用场景下的检测,其中结合比色法的微流控纸芯片具有成本低、检测快、易于携带、结果易于分辨等特点,可以满足大批量、短... 微流控纸芯片是一种新兴的集成化、便携化、低成本化的检测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与传统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更多应用场景下的检测,其中结合比色法的微流控纸芯片具有成本低、检测快、易于携带、结果易于分辨等特点,可以满足大批量、短时间检测的需求,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质量控制、临床诊断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制作工艺、检测方法及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包括食品成分分析、农药残留、致病菌、重金属及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等,同时对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加工技术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纸芯片 比色法 食品分析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基凝胶球的制备、改性及其食品包装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小叶 马淑凤 王利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76-383,共8页
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的多糖材料,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目前利用凝胶特性制备的海藻酸钠基凝胶球主要是作为微胶囊在包封益生菌、细胞与酶的固定、包封精油等方面的应用,但近年来利用海藻酸钠凝胶成球技术包装粘性液体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关... 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的多糖材料,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目前利用凝胶特性制备的海藻酸钠基凝胶球主要是作为微胶囊在包封益生菌、细胞与酶的固定、包封精油等方面的应用,但近年来利用海藻酸钠凝胶成球技术包装粘性液体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关注,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概述海藻酸钠凝胶成球形成机理,重点总结海藻酸钠基凝胶球的制备方法及适用范围,包括正向球化法、乳化凝胶法、反向球化法、冷冻反向球化法和同轴挤出法。由于海藻酸钠基凝胶球的凝胶强度、持水性和包埋率极大影响其应用,故探讨了对海藻酸钠进行复配混合、疏水改性以及对海藻酸钠基凝胶球二次涂膜的改善方法。最后介绍了海藻酸钠基凝胶球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为海藻酸钠基凝胶球在未来食品包装中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凝胶球化 改性 微胶囊 可食性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S结合免疫层析同时检测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方法
3
作者 赵翔 疏小惠 +5 位作者 袁少锋 于航 马宁 常化仿 章祥 姚卫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89-297,共9页
该研究制备了以金核银壳为增强基底的拉曼免疫探针,通过优化抗体添加量、促凝剂种类和添加量、包被抗原浓度、探针添加量等关键因素,实现了对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同时检测。在该方法中,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均为0.0001~10 ng/mL,浓度的... 该研究制备了以金核银壳为增强基底的拉曼免疫探针,通过优化抗体添加量、促凝剂种类和添加量、包被抗原浓度、探针添加量等关键因素,实现了对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同时检测。在该方法中,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均为0.0001~10 ng/mL,浓度的对数值与抑制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检测限分别为0.57 pg/mL和0.25 pg/mL。选用牛奶进行加标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发现两者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方法要求。通过测定交叉反应率,确定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之间无交叉反应,且均与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无交叉反应,确保了方法的特异性。该方法快速便捷、灵敏度高,可满足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现场同时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替米考星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免疫层析 同时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对高脂日粮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勇 杜瑞亭 +2 位作者 何秋雯 礼贺 张和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3-95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益生菌L.casei Zhang(2.0×1010CFU/d、2.0×109CFU/d和2.0×108CFU/d)及其发酵乳饮料(2.0×108CFU/mL/d)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脂质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高脂血症,采用相应试剂...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益生菌L.casei Zhang(2.0×1010CFU/d、2.0×109CFU/d和2.0×108CFU/d)及其发酵乳饮料(2.0×108CFU/mL/d)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脂质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高脂血症,采用相应试剂盒测定肝脏总胆固醇水平(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粪便总胆汁酸水平与胆固醇水平以及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与ApoB水平。【结果】益生菌各剂量组和发酵饮料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肝脏总胆固醇水平(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试验组均可显著增加高血脂大鼠粪便总胆汁酸水平和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水平以及显著降低血清载脂蛋白ApoB水平(P<0.01),但对粪便胆固醇水平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益生菌L.casei Zhang主要通过增加总胆汁酸的排出和调节载脂蛋白水平来改善高血脂大鼠肝脏脂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肝脏脂质 高血脂大鼠 总胆汁酸 载脂蛋白 粪便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亮 顾正彪 +1 位作者 程力 洪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0-1194,共5页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乙醇、环已烷与β-环糊精包合反应稳定常数及自由能变化,确定乙醇与β-环糊精的包合反应稳定常数Ks=4.71 L/mol,ΔG=-3.84 kJ/mol;环己烷与β-环糊精包合反应的Ks=19.56 L/mol,ΔG=-7.37 kJ/mol.环己烷与β-环...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乙醇、环已烷与β-环糊精包合反应稳定常数及自由能变化,确定乙醇与β-环糊精的包合反应稳定常数Ks=4.71 L/mol,ΔG=-3.84 kJ/mol;环己烷与β-环糊精包合反应的Ks=19.56 L/mol,ΔG=-7.37 kJ/mol.环己烷与β-环糊精的结合能力大大高于乙醇,故用乙醇提高其产率的机理不同于传统工艺中所添加的环己烷.通过测定乙醇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乙醇不仅能提高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环化作用的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对转化环糊精有抑制作用的小分子糖的形成,还可以减轻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对环糊精的水解及偶合作用,从而提高环糊精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环化作用 偶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
6
作者 卢滋 李兆丰 +3 位作者 顾正彪 洪雁 李才明 班宵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通过测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发现,β-环糊精对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随醇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对支链醇的包合稳定性要高于相同...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通过测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发现,β-环糊精对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随醇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对支链醇的包合稳定性要高于相同碳原子数的直链醇。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和空间匹配效应可能是影响包合作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饱和一元醇 包合作用 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SOP规范化管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马淑凤 卢莉璟 +2 位作者 王文龙 张浩 马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2-285,共4页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不仅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而且是高校提升科研水平、服务社会的重要物资保障。高校大型仪器设备SOP的规范化管理及其普及对充分利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型...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不仅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而且是高校提升科研水平、服务社会的重要物资保障。高校大型仪器设备SOP的规范化管理及其普及对充分利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大型仪器实验室和仪器操作SOP规范文件库;优化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利用,深入探索开发大型仪器设备高精功能新模式;实行先“面”后“点”的系统化大型仪器设备实验规范和安全培训体系;研究实验室SOP规范化管理推介新形式,为实验室及大型仪器使用者搭建共享与互动平台等举措。实践表明,提高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水平,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规范化管理 标准作业程序 文件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荧光光谱技术在菌种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武浩 朱拓 +2 位作者 孔艳 陈卫 杨建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96-2400,共5页
对嗜酸乳杆菌、变异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三种菌的荧光光谱进行研究,发现在紫外光的激励下,益生菌溶液发出荧光.在最佳激发波长290nm的激励下,荧光峰值在300—650nm范围内.采用小波变换对测得的150组光谱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每组数... 对嗜酸乳杆菌、变异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三种菌的荧光光谱进行研究,发现在紫外光的激励下,益生菌溶液发出荧光.在最佳激发波长290nm的激励下,荧光峰值在300—650nm范围内.采用小波变换对测得的150组光谱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每组数据由原来的1341个点减少为168个点,既保留了原图谱的特征,又提高了神经网络的处理速度.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研究,对每种菌的40组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对30组未知数据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经过训练之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能够准确预测未知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数据压缩
原文传递
植物乳杆菌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武浩 朱拓 +3 位作者 孔艳 陈卫 张灏 杨建磊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266,共5页
采用光谱分析技术对益生菌中植物乳杆菌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应用于益生菌的研究以及菌种鉴别。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对紫外波段的光有明显的吸收,峰值位于215nm,在280nm附近有一个对吸收光谱产生扰动的肩峰。对植物乳杆菌的... 采用光谱分析技术对益生菌中植物乳杆菌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应用于益生菌的研究以及菌种鉴别。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对紫外波段的光有明显的吸收,峰值位于215nm,在280nm附近有一个对吸收光谱产生扰动的肩峰。对植物乳杆菌的荧光光谱检测发现,该菌种吸收紫外光后发射荧光。对荧光强度和菌液浓度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峰值强度随浓度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其变化规律,进行数据拟合,给出了相应的函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荧光光谱 吸收光谱 拟合 植物乳杆菌
原文传递
薏米多酚对HepG2细胞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茜 徐斐然 +2 位作者 陈琳 姚轶俊 王立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8-284,共7页
薏米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薏米多酚,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具体成分;利用福林酚法测定每个组分的多酚含量;培养HepG2细胞,通过试剂盒检测细胞中T-AOC、MDA含量以及SOD、CAT和GP... 薏米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分离纯化薏米多酚,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具体成分;利用福林酚法测定每个组分的多酚含量;培养HepG2细胞,通过试剂盒检测细胞中T-AOC、MDA含量以及SOD、CAT和GPx活性的变化,分析薏米多酚纯化物对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表明,薏米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最主要的是N1,N5-双(对香豆酰)亚精胺、对香豆酸、阿魏酸及芦丁4种物质,存在于组分三、组分四中;4种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提高HepG2细胞中T-AOC含量以及SOD、CAT和G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总体来看,N1,N5-双(对香豆酰)亚精胺相较于对香豆酸、阿魏酸和芦丁,具备更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米多酚 分离纯化 N1 N5-双(对香豆酰)亚精胺 抗氧化酶活性
原文传递
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禽蛋中的氯霉素药物残留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飒 王培锋 +5 位作者 聂晨 韩静静 邱芳 张晓梅 任燕杰 郭亚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6-352,共7页
目的建立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禽蛋(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中的氯霉素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禽蛋样品经乙腈提取,经(PSA∶C_(18)=1∶1)净化处理,... 目的建立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禽蛋(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中的氯霉素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禽蛋样品经乙腈提取,经(PSA∶C_(18)=1∶1)净化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禽蛋基质中氯霉素在0.020~2.0μg/kg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0.020μg/kg,定量限0.050μg/kg;在添加浓度水平为0.020、0.10、0.50μg/kg时,回收率范围为80.8%~119.0%,相对标准偏差为4.09%~15.21%(n=6)。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市购禽蛋样品和天然污染鸡蛋样品进行验证测试,方法实用性满足残留测试要求。结论本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有效用于禽蛋中氯霉素药物残留的监控与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氯霉素 禽蛋
原文传递
基于铁氧化/还原菌改善黄铁矿-水草酸解液体系下低品位辉铜矿生物浸出过程
12
作者 洪娴静 冯守帅 +1 位作者 仝艳军 杨海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71-3984,共14页
【背景】高效的生物浸出与微生物介导活跃的铁硫代谢紧密关联,低品位辉铜矿(Cu2S)铁代谢匮乏严重制约其效能。【目的】强化铁硫代谢及“接触”机制改善低品位辉铜矿生物浸出。【方法】基于自主筛选的嗜酸杆菌属(Acidiphilium sp.)及双... 【背景】高效的生物浸出与微生物介导活跃的铁硫代谢紧密关联,低品位辉铜矿(Cu2S)铁代谢匮乏严重制约其效能。【目的】强化铁硫代谢及“接触”机制改善低品位辉铜矿生物浸出。【方法】基于自主筛选的嗜酸杆菌属(Acidiphilium sp.)及双层平板筛选的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与硫氧化菌喜温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协作,加以Fe^(2+)/Fe^(3+)-黄铁矿-纤维质废弃物酸解液(废-废资源利用)干预,系统分析浸出生化参数差异性。【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果表明矿渣表面大量微孔及坑壑,表明活跃的菌体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揭示N−H、C=O、O−H等键与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er Polymer Substance,EPS)紧密相关,S=O、C−O−S等吸收峰波动表明更剧烈的硫代谢;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结果表明优化体系呈现更多附着细胞及EPS,为“接触”机制奠定基础,浸出40 d游离/附着细胞量分别提高2.51倍及5.73倍,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出现时间提前1.5−5.3 d,最高浸出率达67.6%。【结论】铁氧化/还原菌及外源含铁物质干预强化浸出体系铁硫代谢加速矿物溶解,酸解液促进铁元素循环及菌体生长,附着细胞及EPS分泌增多强化“接触”机制从而有效改善浸出微环境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辉铜矿 生物浸出过程 改善 废物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