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甲医院达比加群酯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安华 李文静 黄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43-1249,共7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达比加群酯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达比加群酯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文献及专业数据库,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达比加群酯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达比加群酯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文献及专业数据库,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965份使用达比加群酯的病历,共发生736例(1088例次)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37.46%。涉及41种药物,主要为抗心律失常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其中高风险药物相互作用共879例次,占80.79%。结论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生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现象较普遍,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药师应通过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矢车菊素调节AMPK/NLRP3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魏超 于江 +1 位作者 盛关云 蔡毅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棕矢车菊素激活腺苷一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大鼠骨关节炎(OA)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OA组、棕矢车菊素(33.33 mg/kg)组、AMPK抑制剂(Compound C,20 mg/kg)组、棕矢车菊素(33.33 mg/kg)+C... 目的探讨棕矢车菊素激活腺苷一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大鼠骨关节炎(OA)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OA组、棕矢车菊素(33.33 mg/kg)组、AMPK抑制剂(Compound C,20 mg/kg)组、棕矢车菊素(33.33 mg/kg)+Compound C(20 mg/kg)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改良Hulth法建立OA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灌胃相应剂量的棕矢车菊素或生理盐水,且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Compound C或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8周。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膝关节肿胀度;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的病理并进行Mankin评分;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IL-6水平,胶原蛋白Ⅱ(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CAN)、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ADAMTS5)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AMPK(p-AMPK)、AMPK、NLRP3、裂解的胱天蛋白酶1(cleaved-caspase-1)、裂解的IL-1β(cleaved-IL-1β)蛋白表达。结果与OA组比较,棕矢车菊素组大鼠软骨组织缺损现象有所缓解,软骨基质染色加深,软骨细胞数量增多;膝关节肿胀度、Mankin评分和膝关节软骨组织中TNF-α、IL-18、IL-6水平以及ADAMTS5、NLRP3、cleaved-caspase-1、cleaved-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或下调,collagenⅡ、ACAN蛋白表达水平和AMPK磷酸化均显著升高或上调(P<0.05)。Compound C显著逆转了棕矢车菊素对OA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棕矢车菊素可能通过调控AMPK/NLRP3信号通路来抑制OA大鼠炎症反应及细胞外基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矢车菊素 AMPK/NLRP3信号通路 骨关节炎 炎症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药治疗鼻炎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
3
作者 胡隽 尹超 张波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研究鼻炎患者中药处方用药规律以及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武汉市第六医院2023年1-12月中医门诊就诊的鼻炎患者中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SPSS 25.0、Apriori算法对中药使用频次、使...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研究鼻炎患者中药处方用药规律以及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武汉市第六医院2023年1-12月中医门诊就诊的鼻炎患者中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SPSS 25.0、Apriori算法对中药使用频次、使用剂量、性味归经、功效分类以及关联规则、系统聚类进行分析,以选择出核心中药。使用分析平台(TCMSP)及UniProt数据库进行核心药物靶点预测;通过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进行鼻炎靶点预测;运用Venny 2.1.0平台得出交集靶点;运用软件Cytoscape 3.7.0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对核心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预测;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筛选出关键靶点: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222首,包含279味中药,应用频率前3位为白芷(158次),辛夷(145次),炒苍耳子(134次);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中药饮片主要归经为肺、脾、胃、肝;多为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综合关联分析以及用药频次得出治疗鼻炎核心药物为炒苍耳子、白芷、辛夷、防风、茯苓、黄芪、陈皮、麸炒白术、薄荷。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处方。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核心药物靶点基因为254个,鼻炎靶点基因预测为871个,核心药物-鼻炎交集靶点78个,核心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槲皮素、辛夷脂素、β-谷甾醇等,核心中药治疗鼻炎关键靶点为TNF、IL-6、AKT1、IL-1β、PTGS2,GO功能分析得到1362个生物过程、50个细胞组分、106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得到171条信号通路。结论:中药治疗鼻炎多为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用药特点为中医药治疗鼻炎患者提供思路。治疗鼻炎核心中药为炒苍耳子、白芷、辛夷、防风、茯苓、黄芪、陈皮、麸炒白术、薄荷。预测出核心中药通过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来治疗鼻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大鼠神经性疼痛的影响机制
4
作者 陈天华 江群 董航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88-2492,共5页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大鼠神经性疼痛(NP)的影响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1 mg/kg)、穿心莲内酯中剂量组(5 mg/kg)、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10 mg/kg)、阿魏酸钠组(150 mg/kg),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大鼠神经性疼痛(NP)的影响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1 mg/kg)、穿心莲内酯中剂量组(5 mg/kg)、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10 mg/kg)、阿魏酸钠组(150 mg/kg),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复制NP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大鼠鞘内注射相应剂量的穿心莲内酯或灌胃相应剂量的阿魏酸钠,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4 d。给药7、14 d时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检测脊髓组织中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受体型酪氨酸激酶Axl(简称“Axl”)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7、14 d时MWT、TWL以及末次给药后Gas6、Axl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IL-6、TNF-α、PGE2、SP水平和Iba-1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脊髓组织神经元排列紊乱、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等病理损伤均不同程度减轻;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与阿魏酸钠组大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激活Gas6/Axl信号轴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缓解N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神经性疼痛 Gas6/Axl信号轴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春丽 彭一鹏 +5 位作者 欧阳存 欧阳方 魏从兵 吴丹 邓立军 王书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RIPC。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清促炎因子(INFγ、TNF-α、IL-18以及IL-8)和抗炎因子(IL-13、TGFβ以及IL-4)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102.7±22.8)pg/ml vs.(61.3±12.1)pg/ml,t=2.335,P=0.013]和IL-18[(37.7±5.4)pg/ml vs.(14.3±3.7)pg/ml,t=2.247,P=0.016]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L-13水平[(15.9±3.6)pg/ml vs.(52.2±4.1)pg/ml,t=2.300,P=0.014]上升,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RIPC与△TNF-α(r=0.641,P<0.05)、△IL-18(r=0.687,P<0.05)以及△IL-13(r=0.732,P<0.05)呈正相关。结论 RIPC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抗炎/促炎系统,可能是潜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 脑梗死 急性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实 李承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5期2239-2240,2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了解其变化趋势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稳定期和因感染诱发的急性...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了解其变化趋势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稳定期和因感染诱发的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按肺功能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对照组为随机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常规(计算NLR、PLR);另COPD患者均测定感染相关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结果 COPD稳定期组、轻度组、重度组的NLR、PLR、IL-8、IL-6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 5),并且随着病情加重,NLR、PLR、IL-8、IL-6均升高(P<0.05)。COPD患者CRP、降钙素原、IL-8、IL-6与NLR及PLR均呈正相关(P<0.05)。COPD患者CAT评分、m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急性发作次数与NLR及PL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NLR及PLR和COPD患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反映患者的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及临床症状,可用于临床对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的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恩泽 魏明 黄正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06-1710,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阴离子交换分析柱为Ion Pac AS11-HC,保护柱为Ion Pac AG11-HC,淋洗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 L/min,洗脱时间为18min,...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阴离子交换分析柱为Ion Pac AS11-HC,保护柱为Ion Pac AG11-HC,淋洗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 L/min,洗脱时间为18min,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25μL。结果:氟离子、甲酸根离子、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溴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草酸根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1~5 mg/L(r为0.999 0~0.999 9);定量限分别为0.020、0.078、0.030、0.058、0.052、0.068、0.084、0.064、0.074 mg/L,检测限分别为0.005、0.024、0.008、0.017、0.015、0.022、0.026、0.020、0.021 mg/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4.0%;加样回收率为80.00%~125.08%(RSD为0.97%~2.4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离子色谱法 黄连上清片 无机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K1、HSF1、E-cadhe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娟 张洪波 刘荣华 《癌症进展》 2020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激活的激酶C受体1(RACK1)、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宫颈癌患者、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3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宫颈癌... 目的探讨激活的激酶C受体1(RACK1)、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宫颈癌患者、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3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宫颈癌组织、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各组RACK1、HSF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并分析RACK1、HSF1、E-cadherin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ACK1、HSF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深肌层浸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中RACK1、HSF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浅肌层浸润、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浅肌层浸润、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年龄>50岁、腺癌、临床分期为Ⅲ期、深肌层浸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RACK1阳性表达、HSF1阳性表达均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E-cadherin阳性表达是宫颈癌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RACK1、HSF1、E-cadherin可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激活的激酶C受体1 热休克转录因子1 E-钙黏蛋白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萍 代天 张苏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等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等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B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C组)及联合治疗组(D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B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C组采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D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4个月后评估近期疗效,比较4组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MR-proADM、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D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A组的53.33%、B组的83.33%、C组的76.67%(P<0.05);B组、C组近期疗效高于A组(P<0.05);D组治疗4个月后血清NT-proBNP、MR-proADM、Galectin-3、MMP-9、ET-1水平均低于A组、B组及C组(P<0.05)。D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心律失常、无急性心力衰竭发生,仅发生心源性死亡1例(发生率为3.33%),且发生率低于A组;B组、C组治疗过程中严重心律失常(6.67%和3.33%)、急性心力衰竭(6.67%和6.67%)、心源性死亡(3.33%和6.67%)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用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有助于改善MR-proADM、Galectin-3等因子水平,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芪苈强心胶囊 血清肾上腺髓质中段肽 半乳糖凝集素-3 药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48-650,676,共4页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置入支撑管作为支撑物,观察组置入贝复舒...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置入支撑管作为支撑物,观察组置入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作为支撑物,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 7%(42/57),93. 1%(54/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19例治疗无效患者中,13例(68. 4%)因鼻黏膜切开处肉芽组织闭塞,6例(31. 6%)因骨切孔至鼻甲或鼻中隔的瘢痕粘连;对照组中泪小管撕裂9例,支撑管取出困难2例,2组患者均未出现异常鼻黏膜出血、萎缩性鼻炎、眼压升高、鼻黏膜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泪囊炎,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时采用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作为泪道支撑物,能够显著提高疗效,且应用安全,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鼻腔泪囊造孔术 鼻内窥镜 贝复舒凝胶 典必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詹小霜 王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2-396,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肌瘤244枚,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244枚子宫肌瘤中,完全消融151枚,占61.89%;术后1个月、...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肌瘤244枚,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244枚子宫肌瘤中,完全消融151枚,占61.89%;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较术前降低(P<0.05);术前,244个子宫肌瘤的回声特征主要为低回声,术后主要为均质等回声或高回声(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症状严重程度(SS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不良反应中主要为消融区轻度疼痛、阴道排液和发热。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超声引导 经皮微波消融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同期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卫 曾华兴 +2 位作者 肖才文 何庆文 邓文静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6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同期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同期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单纯调强放疗,观察组58例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同期辅助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随访5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同期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鼻咽癌 调强放疗 化疗 生活质量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NEAT1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思思 陈乔 王鹏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4期2576-2582,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与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NEAT1与miR-342-3p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对心力衰竭发生、预后... 目的初步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与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NEAT1与miR-342-3p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对心力衰竭发生、预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另取人心肌细胞AC16,应用CCK-8、流式细胞计数检测NEAT1与miR-342-3p对AC16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心力衰竭病人NEAT1呈高表达,在治疗后降低;而miR-342-3p呈低表达,治疗后升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EAT1与miR-342-3p预测心力衰竭的发生、预后复发均有较好的效果。体外实验表明,沉默NEAT1与过表达miR-342-3p可以使AC16增殖能力增强,凋亡降低;而升高NEAT1与抑制miR-342-3p则反之(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NEAT1-WT的荧光活性在转染了miR-342-3p-mi后降低(P<0.05)。且NEAT1-sh组中miR-342-3p表达水平低于NEAT1-sh-NC组,而NEAT1-si组则高于NEAT1-si-NC组(P<0.05)。结论NEAT1在心力衰竭中呈高表达,通过靶向抑制miR-342-3p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两者对于未来临床诊治心力衰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NEAT1 miR-342-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糖尿病大鼠MEK/ERK通路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萍 代天 +3 位作者 刘波 邹勇 赵谦 张苏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探索青蒿琥酯对糖尿病大鼠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蒿琥酯低剂量(25 mg/kg)组、青蒿琥酯中剂量(50 mg/kg)组、青蒿琥酯高剂量(... 目的:探索青蒿琥酯对糖尿病大鼠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蒿琥酯低剂量(25 mg/kg)组、青蒿琥酯中剂量(50 mg/kg)组、青蒿琥酯高剂量(100 mg/kg)组、二甲双胍(70 mg/kg)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设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测定大鼠血糖、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MEK/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呈现明显纤维化变性,大鼠血糖、TC、TG、CK-MB、cTnI、TNF-α、IL-6水平及心肌组织MEK/ERK通路蛋白p-MEK/MEK、p-ERK/ERK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低剂量组、青蒿琥酯中剂量组、青蒿琥酯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且纤维化程度随青蒿琥酯剂量增加而逐渐递减,血糖、TC、TG、CK-MB、cTnI、TNF-α、IL-6水平及心肌组织MEK/ERK通路蛋白p-MEK/MEK、p-ERK/ERK降低(P<0.05),且青蒿琥酯各组呈剂量依赖性,青蒿琥酯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抑制MEK/ERK通路激活,修复糖脂代谢紊乱,减轻心肌组织炎症损伤,缓解其纤维化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青蒿琥酯 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心肌纤维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TAP、SETD2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艳 相开放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PT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PTC组)及...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PT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PTC组)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TAP、SETD2在PT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分析MTAP、SETD2表达水平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PTC患者MTAP与SETD2的相关性。结果:PTC组MTAP、SETD2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33.33%VS 91.66%,51.66%VS 83.33%),x^(2)=43.556、13.713,P<0.001。肿瘤直径>1cm、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MTAP、SETD2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肿瘤直径≤1cm、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PTC患者MTAP与SETD2呈正相关(r=0.644,P<0.001)。结论:MTAP、SETD2在PTC患者中均呈低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有望作为PTC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 甲硫腺苷磷酸化酶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帕替尼对A549人肺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黄洁 陈实 +2 位作者 石奕 李承红 吴娟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ErbB)抑制剂拉帕替尼对肺癌细胞A549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2,4,8μmol/L的拉帕替尼与A549肺癌细胞共培养48 h,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ErbB)抑制剂拉帕替尼对肺癌细胞A549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2,4,8μmol/L的拉帕替尼与A549肺癌细胞共培养48 h,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563±0.056)比较,2,4,8μmol/L的拉帕替尼能显著降低A549细胞活性(0.492±0.050,0.435±0.044,0.356±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6,4.402,8.267,均P<0.056)。与对照组比较,2,4,8μmol/L的拉帕替尼能显著提高A549细胞早期凋亡率(t=-5.387,-17.921,-19.981,均P<0.05)及晚期凋亡率(t=-16.174,-19.348,-20.767,均P<0.05),并使细胞周期G1期延长(t=-4.535,-7.276,-9.831,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2,4,8μmol/L的拉帕替尼能显著下调PI3K表达(t=2.165,5.388,17.822,均P<0.05)及CyclinD1表达(t=2.449,16.634,20.208,均P<0.05),下调p21表达(t=2.165,4.898,18.416,均P<0.05),4,8μmol/L的拉帕替尼能显著降低AKT磷酸化水平(t=2.486,18.014,均P<0.05)。结论拉帕替尼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A549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拉帕替尼 肺癌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及骨骼肌面积与胃癌胃全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7
作者 明芳 余燕子 余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及骨骼肌面积(SMA)与胃癌胃全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接受胃癌胃全切除术治疗且随访至2023年12月的胃癌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及骨骼肌面积(SMA)与胃癌胃全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接受胃癌胃全切除术治疗且随访至2023年12月的胃癌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胃癌组,另选取54例健康体检者设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PNI、SMA变化,并观察PNI、SMA在胃癌患者不同病理特征中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PNI、SMA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NI、SMA对胃癌患者3年随访期中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的影响;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MA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胃癌组的PNI、SMA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低分化、T3~T4浸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的胃癌患者PNI、SMA低于临床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T1~T2浸润、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的胃癌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NI、SMA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呈负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SMA下降为胃癌胃全切除术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MA预测胃癌胃全切除术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7、69.90%、83.30%。结论PNI、SMA在胃癌患者中呈明显下降趋势,其水平会随患者病情程度而发生改变,并影响预后,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利于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SMA下降为胃癌胃全切除术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骨骼肌面积 胃癌胃全切除术 无进展生存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脉管浸润 浸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体酮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海马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调控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作用
18
作者 陈小奇 李进 杨洪清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探讨黄体酮(PROG)对阿尔茨海默病(AD)鼠脑海马AQP4表达的调控效应,及其在A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β25-35联合D-半乳糖的方法诱导AD模型,并使用黄体酮(PROG+AD)进行治疗;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HE染... 目的:探讨黄体酮(PROG)对阿尔茨海默病(AD)鼠脑海马AQP4表达的调控效应,及其在A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β25-35联合D-半乳糖的方法诱导AD模型,并使用黄体酮(PROG+AD)进行治疗;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HE染色法检测各组鼠脑海马的形态结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鼠脑AQP4的表达定位,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鼠脑AQP4的表达量。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AD组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路径均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PROG+AD组可逆转AD组的上述改变(P<0.05);HE染色显示,AD组鼠脑海马锥体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数量减少,空泡逐渐增多,PROG处理可减轻AD组以上改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ham组海马位于血管周围,AD组海马AQP4表达增加,主要位于细胞膜上;PROG+AD组AQP4表达减少,在细胞膜及血管周围均有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D组海马AQP4表达较Sham组增加(P<0.05),PROG+AD组AQP4表达较AD组下降(P<0.05)。结论:黄体酮可改善AD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下调AD鼠脑AQP4的表达量及恢复其极性表达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黄体酮 海马 水通道蛋白4
原文传递
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联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园园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观察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联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83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颈痛、眩晕... 目的 观察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联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83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颈痛、眩晕程度量表评分(DHI),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记忆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EQ-5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痛、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颈痛、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记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记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Q-5D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EQ-5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联合艾灸治疗CSA患者,能更有效地改善颈痛、眩晕症状,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提高记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维生素B_(12) 穴位注射 艾灸
原文传递
NT-proBNP、BNP及hs-CRP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代菁 解红 +3 位作者 姚峰 任浩进 龚凡 朱晓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6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探讨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为观察... 目的:探讨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非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次日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中的NT-proBNP、BNP及hs-CRP等指标的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以及观察组中不同血管病变支数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患者间NT-proBNP、BNP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水平随着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观察组在出院后为期6个月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50%,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支数与血浆NT-proBNP、BNP及hs-CRP水平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NT-proBNP、BNP及hs-CRP水平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且随着患者血管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对患者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判断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末端前体脑钠肽 脑钠肽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