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果糖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老年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周景刚 周琮凯 +2 位作者 李雪 周青松 尹尚海 《医药前沿》 2025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ELP)在老年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10月在江油市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89例老年患者,利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的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39)和对... 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ELP)在老年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10月在江油市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89例老年患者,利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的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39)和对照组(n=150)。85例因各种原因终止研究,最终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116例完成研究。对照组采用3 L PEG-ELP的分次剂量方案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液进行肠道预准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肉眼大便评估肠道准备有效情况,将末次大便(结肠镜检查前<0.5 h)肠道准备有效患者标注为A群,比较两组A群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及肠道病变检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结肠镜检查前1.5~≤2.5 h、0.5~<1.5 h和末次大便(结肠镜检查前<0.5 h)的肉眼评估肠道准备有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群患者全结肠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左半结肠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A群患者,肠道病变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A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群患者BBPS横结肠和右半结肠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果糖与PEG-ELP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肠道准备有效率,提升肠道病变的总检出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肠道准备 乳果糖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乐眠胶囊治疗震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琮凯 彭廷勇 何熙国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8期83-83,共1页
目的:观察百乐眠胶囊对震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地震重灾区FD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分散片(一次5mg,3次/d),治疗组在莫沙比利分散片的基础上加用百乐眠胶囊(一... 目的:观察百乐眠胶囊对震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地震重灾区FD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分散片(一次5mg,3次/d),治疗组在莫沙比利分散片的基础上加用百乐眠胶囊(一次1.08g,2次/d,早晚各服用一次),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嗳气、恶心、腹胀、腹痛、早饱等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百乐眠胶囊能明显改善震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消化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百乐眠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托啦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78例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李劲松 何熙国 周琮凯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972-973,共2页
目的:观察泮托啦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止血或输血、扩容等抗休克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泮托拉唑静滴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静滴治疗。... 目的:观察泮托啦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止血或输血、扩容等抗休克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泮托拉唑静滴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静滴治疗。观察两组给药后3 d及7 d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副作用小。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且无毒副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彭廷勇 何熙国 +1 位作者 周琮凯 胡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Hp阳性P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观察组(前5d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后5d泮托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各43例。以10 d作...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Hp阳性P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观察组(前5d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后5d泮托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各43例。以10 d作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一个月,对两组患者Hp转阴情况、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Hp根除率76.7%,观察组Hp根除率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5,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9.1%,观察组总有效率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4,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PU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及治疗有效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序贯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酶胶囊治疗非胰腺疾病伴消化不良病人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彭廷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721-722,共2页
目的 对应用胰酶胶囊对患有非胰腺疾病伴消化不良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非胰腺疾病伴消化不良的患者 8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多酶片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胰酶胶囊对... 目的 对应用胰酶胶囊对患有非胰腺疾病伴消化不良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非胰腺疾病伴消化不良的患者 8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多酶片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胰酶胶囊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 治疗组患者非胰腺疾病伴消化不良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胰酶胶囊对患有非胰腺疾病伴消化不良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酶胶囊 非胰腺疾病 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Flt-1,PTX-3,D-二聚体水平对ERCP术后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艺 何熙国 周琮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穿透素3(pentraxin-3,PTX-3)、D-二聚体(D-dimer,D-D)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江油市...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穿透素3(pentraxin-3,PTX-3)、D-二聚体(D-dimer,D-D)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江油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50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术后48h内是否发生PEP分为PEP组(n=42)和NPEP组(n=108)例,并根据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revised atlanta classification standard,RACS)将PEP患者分为SAP组(n=12)、MSAP组(n=11)和MAP组(n=19)。对比各组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sFlt-1,PTX-3和D-D水平,点二列相关系数分析PEP患者血清sFlt-1和PTX-3,D-D水平与RACS分级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sFlt-1,PTX-3和D-D水平对PEP的预测价值。结果PEP组血清AMY,sFlt-1,PTX-3和D-D水平明显高于NP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591,5.429,25.301和35.040,均P<0.05);不同严重程度PEP患者血清AMY,sFlt-1,PTX-3和D-D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482,62.125,45.218和70.612,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Flt-1+PTX-3+D-D预测PEP的AUC明显大于各指标单独及两两联合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也更高。结论PEC患者血清sFlt-1,PTX-3,D-D水平明显提升,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PEP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穿透素3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劲松 何熙国 周琮凯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644-645,共2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SBP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要依靠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但腹水培养阳性率低。Child分级、并发症、凝血酶...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SBP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要依靠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但腹水培养阳性率低。Child分级、并发症、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及感染程度与预后相关,且并发症越多,肝功能积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提高对SBP的认识,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是提高SBP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自发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分析及乌司他丁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周琮凯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52-354,376,共4页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并探讨乌司他丁对其的预防作用。方法:无乌司他丁干预的52例与乌司他丁干预的142例接受ERCP术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并探讨乌司他丁对其的预防作用。方法:无乌司他丁干预的52例与乌司他丁干预的142例接受ERCP术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15.4%,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44.2%,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8%和22.5%(P<0.01);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明显增高(P<0.01),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RCP在多种胆道、胰腺疾病中取得了良好诊断与治疗效果,但术后急性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高,术后乌司他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性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腹周围癌35例误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琮凯 彭廷勇 何熙国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35例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消化性溃疡8例,胆道感染、胆结石7例,药物性肝损伤、功能性消化不良各5例,慢性胃炎4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 目的分析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35例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消化性溃疡8例,胆道感染、胆结石7例,药物性肝损伤、功能性消化不良各5例,慢性胃炎4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急性胰腺炎各2例。经B超、CT、胰胆管成像(MRCP)明确诊断19例,手术确诊9例,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6例,经超声内镜(EUS)下的细针穿刺活检诊断1例。结论 B超、螺旋CT、MRCP检查和肿瘤相关指标检测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诊断率,必要时行ERCP及刷片、EUS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或剖腹探查,早期诊断可改善壶腹周围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管壶腹 壶腹周围肿瘤 误诊 消化性溃疡 胆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XA4、G17及SF联合检测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廷勇 何熙国 周琮凯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LXA4、G17及SF联合检测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到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期120例良性胃病患者作为良性胃病组,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LXA4... 目的探讨血清LXA4、G17及SF联合检测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到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期120例良性胃病患者作为良性胃病组,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LXA4、G17及SF水平,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学结果。结果胃癌组和良性胃病组患者血清LXA4、G17、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LXA4、G17、SF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胃病组(P<0.05)。早期胃癌组患者血清LXA4、G17、SF水平显著低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在单项检测中,SF的灵敏度最高,LXA4的特异性最高(P<0.05)。在单项及联合检测中,LXA4+G17+SF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P<0.05)。结论血清LXA4、G17及SF联合检测有利于胃癌的早期检测及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脂氧素A4 胃泌素17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3例急性胰腺炎发病危险因素回顾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熙国 周琮凯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5期812-81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诊的183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对其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发病危险因素从高到底依次为过度饮食、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药物、...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诊的183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对其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发病危险因素从高到底依次为过度饮食、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药物、胰腺疾病、外伤,有31.15%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不明;急性胰腺炎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1-40)岁、(41-50)岁之间,其中过度饮食、胆道疾病、酗酒等因素与年龄密切相关,P〈0.05;急性胰腺炎发病因素中,酗酒者最易发生SAP,其次是胆道疾病。结论:急性胰腺炎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过度饮食和胆道疾病,大多数年龄在31-50岁之间,其中酗酒者最易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发病 危险因素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磺胺砒啶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节乙酸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症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熙国 胡艺 《解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使用乙酸经灌肠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拟临床溃疡性结肠炎,探究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禁食不禁水24 h,造模前使... 目的使用乙酸经灌肠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拟临床溃疡性结肠炎,探究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禁食不禁水24 h,造模前使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各给药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按0.2ml/20g体质量经肛门使用塑料导管灌肠5%乙酸生理盐水溶液,倒置30 s后,使用1 ml生理盐水冲洗肠道,对照组灌入正常生理盐水后冲洗肠道,造模后第1天高低剂量给药组分别灌胃100、200 mg/kg的柳氮磺胺吡啶,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溶剂灌胃。结果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较模型组能够有效地抑制结肠萎缩变短,显著提高肠质量分数(P<0.05)。给药组结肠切片在病理组织学评价能够有效地缓解结肠组织病变水平。治疗组MPO和NO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小鼠机体炎症程度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p-p65、TLR4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P65蛋白的表达降低,表明在模型中NF-κB通路处于激活状态,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p-p65、TLR4蛋白显著下调,P65蛋白增加,说明柳氮磺胺吡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结论本研究中使用5%乙酸生理盐水溶液经灌肠后成功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小鼠炎症因子表达上升,同时NF-κB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柳氮磺胺吡啶灌胃治疗之后能够降低小鼠机体炎症水平,同时能够显著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助于治疗小鼠急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 结肠炎 NF—KB信号通路 柳氮磺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下硬化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年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帆 张小娟 +4 位作者 李丹 姜莎莎 张亮 唐伟 赵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经胃镜下硬化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治疗后1年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者137例,采用胃镜下硬化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治疗...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经胃镜下硬化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治疗后1年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者137例,采用胃镜下硬化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术后再出血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37例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死亡28例(20.4%);对生存的109例患者随访1年,发生治疗后再出血者42例(30.7%);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在Child-Pugh分级(P=0.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P=0.027)、腹水量(P=0.016)和营养不良(P=0.009)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差(OR=1.863)、食管静脉曲张严重(OR=2.028)、腹水量大(OR=1.797)和中重度营养不良(OR=1.589)是术后1年内再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在接受内镜下治疗后存在再出血的风险,熟悉这些危险因素并及时给予补救治疗或许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硬化剂注射 组织胶注射 再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6例胃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廷勇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研究讨论年龄、性别因素与胃癌的发病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86例胃癌患者的手术后病理学资料,比较分析不同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胃癌... 目的:研究讨论年龄、性别因素与胃癌的发病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86例胃癌患者的手术后病理学资料,比较分析不同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1~60岁为高峰年龄段,40岁以下女性发病多于男性,40岁以上则相反。40岁以下胃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大多为分化较差的低分化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63%~89%),40岁以上的患者中分化腺癌的比例逐渐增高,男性尤其明显;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是各年龄段女性胃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结论:不同性别、年龄组胃癌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状况和组织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性别 年龄 发病率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暴食行为的功能性胃肠病3例
15
作者 刘怡梦 刘昱辰 +3 位作者 佘莉琼 杨红 陈珏 王葵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一些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存在暴食行为,反复发作的暴食是暴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的诊断特征之一,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本文报道了3例伴暴食行为的FGID患者,并结合患者的临床检查、心理测量和预后,围绕消化道症状与暴食行为的关系,... 一些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存在暴食行为,反复发作的暴食是暴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的诊断特征之一,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本文报道了3例伴暴食行为的FGID患者,并结合患者的临床检查、心理测量和预后,围绕消化道症状与暴食行为的关系,消化科患者的进食障碍风险评估,以及相关问题的识别与早期诊疗等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暴食 进食障碍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对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劲松 杨红梅 何熙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802-806,共5页
[目的]探讨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单纯性肝囊肿(SHC)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SHC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观察组在超声引... [目的]探讨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单纯性肝囊肿(SHC)患者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SHC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入聚桂醇硬化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不良反应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醉酒样反应以及针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47.2±11.3)U/L,显著低于对照组[(62.5±10.5)U/L,P<0.05]。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37.9±5.7)U/L,显著低于对照组(72.6±22.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WBC水平为(37.4±6.3)U/L,显著低于对照组(41.5±8.2)U/L(P<0.05)。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观察组囊肿体积为(103.4±21.8)mm^3、(41.3±17.2)mm^3,显著低于对照组[(132.7±28.4)mm^3、(76.1±20.6)mm^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SHC,与无水乙醇硬化的疗效相当甚至稍高,且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肝囊肿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 聚桂醇 无水乙醇 肝功能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柳氮磺胺吡啶加用低分子肝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高凝状态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帆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7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高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4例UC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SASP进...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高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4例UC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SASP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SASP+LMWH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内镜检查(EI)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常规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两组EI评分、炎症指标及凝血指标均有好转(P<0.05),治疗后治疗组EI评分(3.17±1.56)分、血清CRP(8.11±2.52)mg/L、D-二聚体(212.65±92.07)μg/L、血小板计数(201.71±34.85)×10~9/L,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SASP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提升UC治疗总有效率,对改善高凝状态有良好效果,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低分子肝素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