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胞外囊泡中LncRNA Linc0130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梁丽 沈健 +2 位作者 彭辉勇 张磊 朱栋炜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目的:筛选乳腺癌(breast cancer,BC)血浆胞外囊泡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并验证其诊断BC的价值。方法:采用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鉴定血浆样本中制备的胞外囊泡。对8例BC病人和8例健... 目的:筛选乳腺癌(breast cancer,BC)血浆胞外囊泡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并验证其诊断BC的价值。方法:采用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鉴定血浆样本中制备的胞外囊泡。对8例BC病人和8例健康人的血浆胞外囊泡进行LncRNA测序分析。qRT-PCR测定65例BC病人和65例健康对照样本以及鉴别诊断疾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的胞外囊泡中Linc01305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系中Linc01305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BC病人术前与术后血浆胞外囊泡中Linc01305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BC病人血浆胞外囊泡Linc01305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典型的胞外囊泡特征。测序结果显示Linc01305在BC病人血浆胞外囊泡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qRT-PCR结果确认了测序结果,并且Linc01305在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均<0.01),而在BC病人手术切除肿瘤后表达降低(P<0.01)。BC病人血浆胞外囊泡Linc01305的高表达与BC的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血浆胞外囊泡Linc01305诊断BC病人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12(P<0.0001)。结论:Linc01305在BC病人血浆胞外囊泡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望成为BC新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1305 乳腺癌 血浆 胞外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5251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张磊 李晨曦 +2 位作者 彭辉勇 朱栋炜 谢劲松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44-749,共6页
目的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验证其作为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NSCLC患者和6例健康者的血浆外泌体进行circRNA测序分析。qRT-PCR法验证60例NSCLC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样本外泌体中hsa_circ_0052513... 目的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验证其作为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NSCLC患者和6例健康者的血浆外泌体进行circRNA测序分析。qRT-PCR法验证60例NSCLC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样本外泌体中hsa_circ_0052513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NSCLC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浆外泌体中hsa_circ_0052513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52513的表达量与临床病例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测序结果显示hsa_circ_0052513在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qRT-PCR结果确认了测序结果,而在NSCLC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表达降低(P<0.05)。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52513的高表达与NSCLC的肿瘤大小、远端转移和TNM分期相关(均P<0.05)。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52513诊断NSCLC患者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4(P<0.0001)。结论Hsa_circ_0052513在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高表达,且和肿瘤大小、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有望成为NSCLC新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52513 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2
3
作者 褚小莉 陈林 朱栋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140-2146,共7页
目的: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EX)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脐带剪碎后培养,收集第三代到第五代的UCMSCs培养上清,制备UCMSCs来源的EX(UCMSCs-EX)。通... 目的: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EX)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脐带剪碎后培养,收集第三代到第五代的UCMSCs培养上清,制备UCMSCs来源的EX(UCMSCs-EX)。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粒径分析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特异性蛋白表达的方法对UCMSCs-EX进行鉴定。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UCMSCs-EX对胃癌细胞株HGC-27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皮下注射HGC-27到裸鼠体内构建胃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UCMSCs-EX,然后观察UCMSCs-EX对移植瘤小鼠模型体积和生存率的影响。对UCMSCs-EX进行circRNA测序分析,对表达前5位的circRNA进行qRT-PCR验证,运用siRNA干扰筛选circRNA表达的方法,观察UCMSCs-EX携带的circRNA对HGC-27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UCMSCs呈梭形生长,成功制备UCMSCs-EX。相比于空白对照组,40μg/mL和60μg/mL的UCMSCs-EX可以明显抑制HGC-27的增殖和侵袭。尾静脉注射UCMSCs-EX可以明显降低胃癌移植瘤体积以及增加模型小鼠的生存率。相比于si-RNA阴性对照,经过si-RNA-circ_0027599处理后制备的UCMSCs-EX中circ_0027599表达量降低,其抑制HGC-27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UCMSCs-EX可以抑制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和侵袭,UCMSCs-EX携带的circ-0027599可以在体外抑制HGC-27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环状RNA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FEZF1-AS1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冰雪 王润芊 +2 位作者 薛林怡 彭辉勇 朱栋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3631-3635,共5页
目的:观察lncRNA FEZF1-AS1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对黑色素瘤病人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lncRNA测序分析,以肿瘤组织表达增加最明显的lncRNA FEZF1-AS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转染慢病毒载体沉默黑色素瘤细胞A375中lncRNA... 目的:观察lncRNA FEZF1-AS1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对黑色素瘤病人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lncRNA测序分析,以肿瘤组织表达增加最明显的lncRNA FEZF1-AS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转染慢病毒载体沉默黑色素瘤细胞A375中lncRNA FEZF1-AS1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和qRT-PCR验证转染效果。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375细胞的增殖水平和侵袭能力。将敲减lncRNA FEZF1-AS1前后的A375细胞皮下注射到小鼠体内,检测移植瘤体积、质量以及生存时间。Western blot检测敲减lncRNA FEZF1-AS1前后A375细胞中Notch1的表达水平。结果:相比癌旁组织,黑色素瘤组织中lncRNA FEZF1-AS1的表达显著增高。通过转染慢病毒敲减,A375细胞中lncRNA FEZF1-AS1的表达明显降低。沉默lncRNA FEZF1-AS1后,A375细胞的增殖率降低,侵袭能力下降。敲减lncRNA FEZF1-AS1后,黑色素瘤模型小鼠肿瘤体积减小,质量降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沉默lncRNA FEZF1-AS1后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lncRNA FEZF1-AS1能够增强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增殖和侵袭,这种作用与lncRNA FEZF1-AS1增强Notch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FEZF1-AS1 黑色素瘤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circ_104939在肺腺癌组织中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戴万辉 彭辉勇 +1 位作者 戴锦东 朱栋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_104939在肺腺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0例肺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环状RNA测序分析,以肿瘤组织表达明显增高的环状RNA circ_104939作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检测30对肺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i...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_104939在肺腺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0例肺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环状RNA测序分析,以肿瘤组织表达明显增高的环状RNA circ_104939作为研究对象。利用qRT-PCR检测30对肺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irc_104939的表达量,验证测序结果。用qRT-PCR检测和分析circ_104939在肺腺癌细胞系(HCC-78、A549、KTA-7以及PC-9)和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中的表达差异。siRNA敲减circ_104939后,用MTT、平板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验分别检测肺腺癌细胞(KTA-7和PC-9)增殖、迁移、侵袭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利用RNA pulldown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_104939的可能靶标miR-191-5p。siRNA敲减circ_104939后,将肺腺癌细胞(KTA-7和PC-9)分别皮下注射到裸鼠体内构建荷瘤小鼠模型,检测移植瘤体积以及质量。结果:相比癌旁组织,肺腺癌组织中的circ_104939表达显著增高(P<0.01);circ_104939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P<0.05或P<0.01)。circ_104939敲减后,KTA-7和PC-9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细胞周期进展、PC-9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5或P<0.01)。circ_104939能够海绵样吸附miR-104939。circ_104939敲减后,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减小(P<0.05或P<0.01),肿瘤质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01)。结论:circ_104939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望作为肺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环状RNA circ_1049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变化研究
6
作者 施琴 郭东风 +1 位作者 许晓春 刘晓娟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 injury,TBI)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成年SD(Sprague-Dawley)大鼠TBI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K5在大鼠脑组织中的细胞定...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5,CDK5)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 injury,TBI)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成年SD(Sprague-Dawley)大鼠TBI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K5在大鼠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CDK5蛋白和mRNA的时间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CDK5与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CD11b、神经元的标记物NeuN共定位。CDK5在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蛋白表达迅速升高,在3d升至最高点,之后逐渐降低,7d达到最低,14d后趋于平稳;RT-PCR的结果与Western blot相似。结论:急性脑损伤可诱导CDK5的表达变化和mRNA表述,这种改变可能参与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过程,并与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离子通过mTOR通路抑制CD8^(+)T细胞功能
7
作者 马丽 黄玲 朱栋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氢离子(H^(+))对CD8^(+)T细胞功能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Rapamycin)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磁珠分选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选出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目的探讨氢离子(H^(+))对CD8^(+)T细胞功能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Rapamycin)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磁珠分选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选出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的百分比并验证其纯度。根据细胞培养基的不同pH值将培养基分为对照组(pH为7.2~7.4)、pH 6.7组和pH 6.5组。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pH分组中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经PMA/离子霉素刺激后不同pH分组CD8^(+)T细胞中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在Rapamycin作用下,CD8^(+)T细胞中TNF-α、IFN-γ水平以及S6蛋白磷酸化水平。qRT-PCR检测不同pH分组中CD8^(+)T细胞TNF-α和IFN-γ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不同pH分组CD8^(+)T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和S6的磷酸化水平。结果pH 6.7组和pH 6.5组中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蛋白质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亦显著降低(P<0.05),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和S6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Rapamycin作用后,pH 6.5^(+)Rapamycin组中CD8^(+)T细胞S6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Rapamycin组(P<0.05)。结论H^(+)可抑制CD8^(+)T细胞的功能,且与m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离子 CD8^(+)T细胞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8^+CD56^+NKT细胞亚群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雅莉 叶飞 +3 位作者 袁啸 毛朝明 陈德玉 夏圣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1012-1018,共7页
目的:评估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8^+CD56^+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细胞)的频数、功能特性和影响因素。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7例NSCLC患者(肺癌组)及47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8^+CD56^+NKT细胞频数及细胞表面CD57... 目的:评估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8^+CD56^+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细胞)的频数、功能特性和影响因素。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7例NSCLC患者(肺癌组)及47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8^+CD56^+NKT细胞频数及细胞表面CD57、Ki67、NKG2D、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8^+CD56^+NKT细胞频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CD8^+CD56^+NKT细胞频数显著低于对照组(Z NKT=2.083,P=0.037),细胞表面的CD57、NKG2D的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Z CD57=2.522,P=0.012;Z NKG2D=2.121,P=0.034),CD69的表达率高于对照组(Z CD69=2.159,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Ki67分子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Z Ki67=0.174,P=0.862)。不同性别、年龄(以60岁为界)、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TNM分期(Ⅰ~Ⅱ期、Ⅲ期、Ⅳ期)、治疗方案(初诊、化疗、靶向治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NSCLC患者CD8^+CD56^+NKT细胞频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CD8^+CD56^+NKT细胞频数降低,尽管处于活化状态的细胞增多,但其细胞毒性减弱,功能耗竭,此外,CD8^+CD56^+NKT细胞频数不受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治疗方案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8+CD56+自然杀伤性T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 Y705与S727磷酸化水平的相互调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月芳 王珂 +7 位作者 丁璟 王荟 吴皓杰 王小铃 王娟 夏圣 周小明 邵启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明确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中Y705与S727在磷酸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构建STAT3 Y705F和S727A两个磷酸化位点突变的质粒,将其分别转染至TSC2-/-MEF细胞中,... 目的:明确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中Y705与S727在磷酸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构建STAT3 Y705F和S727A两个磷酸化位点突变的质粒,将其分别转染至TSC2-/-MEF细胞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T3 Y705F对STAT3 S727磷酸化水平和STAT3 S727A对STAT3 Y705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编码丝氨酸的TCC突变为GCC,编码酪氨酸的TAC突变为TTC;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转染STAT3 Y705F组中STAT3 Y705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转染HA-STAT3组,且STAT3 Y705F下调STAT3 S727磷酸化水平;转染STAT3 S727A组中STAT3 S727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转染HA-STAT3组,且STAT3 S727A下调Y705磷酸化水平。结论:STAT3中Y705与S727两个磷酸化位点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 Y705 STAT3 S727 突变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10
作者 杨晓晨 张颂文 +2 位作者 周沁 胡韬 邵启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对1例异时性男性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明确病因,便于指导临床风险管理决策。方法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合表型资料,确定候选基因的可能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 目的对1例异时性男性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明确病因,便于指导临床风险管理决策。方法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合表型资料,确定候选基因的可能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共分离验证。结果在先证者BRCA2基因第11号外显子中发现c.64026406delTAACT (p.Asn2134fs)杂合突变,该突变在乳腺癌信息中心(BIC)、ClinVar数据库中已有报道,为乳腺癌致病性突变。Sanger测序证实其儿子也为该突变的携带者,而其患结肠癌的母亲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BRCA2基因c.64026406delTAACT突变是该先证者乳腺癌的致病突变位点,而先证者及其母亲所患结肠癌可能为散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2基因 基因突变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癌CD24和Yes相关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鑫路 吴运萍 +2 位作者 张林海 何瑶 邵启祥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36-639,644,共5页
目的检测卵巢癌上皮组织中关于CD24和Yes相关蛋白1(YAP1)的发生发展机制,分析二者与卵巢癌中临床参数的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4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和44例卵巢上皮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4和YAP1的表达情况,分析二... 目的检测卵巢癌上皮组织中关于CD24和Yes相关蛋白1(YAP1)的发生发展机制,分析二者与卵巢癌中临床参数的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4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和44例卵巢上皮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4和YAP1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二者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在卵巢癌上皮组织中CD24和YAP1均有明显的高表达(P<0.05);CD24在卵巢癌上皮组织中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性(P<0.05);这种类型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01,P<0.05)。经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D24和YAP1阳性情况下,患者的生存期减少(P<0.05)。结论CD24、YAP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CD24、YAP1蛋白和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4 Yes相关蛋白1 卵巢上皮癌 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IFN-γ诱导的人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雪 刘烁 +5 位作者 俞宛君 陶泽华 蒋雅斓 陈少聃 冉银宏 夏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诱导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功能损伤的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单独及与IFN-γ共处理对KGN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诱导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功能损伤的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单独及与IFN-γ共处理对KGN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对KGN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q-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mRNA的表达。结果:IFN-γ可抑制KGN细胞活力、阻滞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并促进凋亡(P <0.05);二甲双胍单独处理几乎不影响KGN细胞功能;但二甲双胍与IFN-γ共同作用可提高损伤的KGN细胞活力,缓解IFN-γ引起的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并抑制细胞周期负性调节蛋白CDKN1A表达的异常上调。结论:二甲双胍可减轻IFN-γ诱导的KGN细胞功能损伤,并且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负性调节蛋白CDKN1A的异常表达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IFN-Γ 人卵巢颗粒细胞KGN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髓源性抑制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糖尿病肾病小鼠
13
作者 梁丽 张一珂 +2 位作者 邵烁鋆 谢劲松 朱栋炜 《现代免疫学》 CAS 2024年第6期474-481,共8页
已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与免疫应答的过度激活有关,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EX)展现出强大的免疫抑制能力,研究探讨MDSC-EX对DN模型小鼠病情的影响。经高脂饮食... 已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与免疫应答的过度激活有关,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EX)展现出强大的免疫抑制能力,研究探讨MDSC-EX对DN模型小鼠病情的影响。经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构建DN小鼠模型,磁珠分选DN小鼠脾脏中MDSC的两个亚群——多形核样MDSC(polymorphonuclear MDSC,PMN-MDSC)和单核细胞样MDSC(monocytic MDSC,MO-MDSC)。培养PMN-MDSCs和MO-MDSCs并收集上清液,制备EX,FACS检测EX对CD3+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尾静脉注射PMN-MDSC-EX或MO-MDSC-EX至DN模型小鼠,观察处理对模型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体质量(body weight,BW)、24 h尿液总蛋白定量(total protein in urine within 24 hours,TPU)、血清尿素氮(urea nitrogen in serum,UNS)、血清肌酐(creatinine in serum,CS)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肾脏H-E染色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ollagenⅣ)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情况。实验成功构建DN模型并制得PMN-MDSC-EX和MO-MDSC-EX。相较MO-MDSC-EX,PMN-MDSC-EX可更显著地抑制CD3+T细胞增殖(P<0.05)。相较MO-MDSC-EX,PMN-MDSC-EX显著降低DN小鼠FBG、TPU、UNS和CS水平,增加模型鼠BW和GFR(均P<0.05)。PMN-MDSC-EX和MO-MDSC-EX干预后DN小鼠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相较MO-MDSC-EX,PMN-MDSC-EX抑制DN模型小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更为显著(均P<0.05)。由此,相较MO-MDSC-EX,PMN-MDSC-EX具有更强的缓解DN小鼠病情的作用,提示PMN-MDSC-EX或可成为治疗DN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外泌体 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ISO和AngⅡ诱导小鼠心脏纤维化模型的表型及机制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文慧 汪波 夏圣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0-117,共8页
该文旨在比较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2种小鼠心脏纤维化模型在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及发生机制等方面的差别。采用C57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ISO组、AngⅡ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背部皮下... 该文旨在比较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2种小鼠心脏纤维化模型在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及发生机制等方面的差别。采用C57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ISO组、AngⅡ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背部皮下植入AngⅡ微量泵或者皮下注射ISO,28天后比较各组的心功能、静脉压、心重指数(cardiac weight index,CWI)、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和纤维化分子表达差异,以及信号通路改变情况。结果显示,ISO组和AngⅡ组在心功能受损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静脉压、CWI方面ISO组都低于AngⅡ组,在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和纤维化分子表达水平方面,ISO组都高于AngⅡ组。两种模型中纤维化发生的信号通路机制也明显差异。因此,该实验结果表明,ISO模型通过不同于AngⅡ模型的信号通路机制来诱导更为显著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纤维化 异丙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Ⅱ 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丁酸盐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中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
15
作者 刘烁 厉雨婷 +7 位作者 李宏慧 陈少聃 陶泽华 蒋雅澜 俞宛君 姚雪 邵启祥 夏圣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7-465,共9页
为探究丁酸盐(butyrate, BU)对环鸟苷酸-腺苷酸(cyclic GMP-AMP,cGAMP)激活的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 BMDC)中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信号通路的调控效应,体外诱导... 为探究丁酸盐(butyrate, BU)对环鸟苷酸-腺苷酸(cyclic GMP-AMP,cGAMP)激活的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 BMDC)中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信号通路的调控效应,体外诱导、培养制备BMDC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BU组、cGAMP组和BU+cGAMP组及聚脱氧腺苷-脱氧胸苷[Poly (deoxyadenylic-deoxythymidylic),Poly(dA:dT)]/lip2000组、BU+Poly(dA:dT)/lip2000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BMDC形态;FACS检测BMDC表面标志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情况,并检测BU及cGAMP处理后BMDC对特异性CD4~+T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Griess偶联反应及qPCR分别检测BMDC合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能力;ELISA检测对照组、BU组、cGAMP组、BU+cGAMP组、Poly(dA:dT)/lip2000组及BU+Poly(dA:dT)/lip2000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β、IL-6和IL-12的含量;qPCR检测BMDC中IFN-β、IL-6和IL-12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STIN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如STING、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 1,TBK1)和p-TBK1等。结果显示,BU可显著上调BMDC表面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但BU抑制STING激动剂cGAMP引起的BMDC表面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抑制NO及IFN-β、IL-6的合成和分泌(均P<0.05);BU显著抑制cGAMP促进CD4~+T细胞的增殖,对初始CD4~+T细胞向Th1分化无明显影响;STING激动剂Poly(dA:dT)引起BMDC IFN-β、IL-6和IL-12分泌的增加也可被BU抑制(均P<0.05)。由此,BU可在BMDC中抑制因STING信号通路激活上调的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及NO、IFN-β、IL-6的合成和分泌,并抑制其对CD4~+T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盐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 CD4~+T细胞 环鸟苷酸-腺苷酸 聚脱氧腺苷-脱氧胸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