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辅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姝娜 马永明 钱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5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辅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39耳)和对照组36例(40耳)。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治疗7d、14d时2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辅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39耳)和对照组36例(40耳)。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治疗7d、14d时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d、14d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辅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氟替卡松 鼻喷雾剂 中耳炎 急性 分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鼻喉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吉均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耳鼻喉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00例耳鼻喉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芬太尼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耳鼻喉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00例耳鼻喉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芬太尼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耳鼻喉手术后疼痛的患者实施镇痛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双氯芬酸钠镇痛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喉手术 术后疼痛 临床治疗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顾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3期3162-3163,共2页
目的:观察糠酸莫米松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8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40耳)和治疗组(38例,45耳),对照组予常规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糠酸莫米松喷鼻,并口服盐... 目的:观察糠酸莫米松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8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40耳)和治疗组(38例,45耳),对照组予常规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糠酸莫米松喷鼻,并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14d后复查,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3耳(73.3%),有效6耳(13.3%),总有效39耳(86.7%);对照组显效22耳(55.0%),有效4耳(10.0%),总有效26耳(6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口服盐酸氨溴索能有效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 盐酸氨溴索 分泌性中耳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4
作者 钱嘉 杨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84-187,共4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CL-90量表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能够帮助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辅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优质护理 心理状态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9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7
5
作者 吉均祥 钱炜 +5 位作者 邹晨 马永明 林志强 陈建国 杨先知 王胜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IL-9的表达水平,探讨IL-9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中未治疗组30例,临床缓解组19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IL-9的表达水平,探讨IL-9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中未治疗组30例,临床缓解组19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L-9基因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9含量。结果:变应性鼻炎未治疗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9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IL-9含量明显高于变应性鼻炎临床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变应性鼻炎临床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未治疗组IL-9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9呈高表达。IL-9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病理过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白细胞介素-9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 被引量:14
6
作者 吉均祥 周杰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9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诊断为LPRD患者74例,给予质子泵抑制剂(... 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诊断为LPRD患者74例,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1次/d,口服,持续2~3个月后如症状明显缓解则减量为10 mg,1次/d,维持治疗6~12个月;金嗓利咽丸,60~120粒,2次/d,持续1~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2、6、12和18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6、12、18总有效率分别为74.3%、90.5%、87.8%、86.5%。结论咽喉反流是导致慢性咽喉炎难治的重要病因,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金嗓利咽丸治疗,可明显改善LPRD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预后 咽喉反流性疾病 反流症状指数量表 反流体征评分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TR mRNA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志强 钱炜 +4 位作者 吉均祥 王海生 陈建国 仝佳 王胜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GIT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变应性鼻炎未治疗组(n=23,男12例,平均年龄3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GIT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变应性鼻炎未治疗组(n=23,男12例,平均年龄34岁)、临床缓解组(n=17,男8例,平均年龄31岁)及正常对照组(n=24,男11例,平均年龄28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GITR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变应性鼻炎未治疗组GITR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变应性鼻炎临床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变应性鼻炎临床缓解组GITR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TR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病理过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变应性鼻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在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新新 顾成琳 马永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评价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在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采用耳鸣咨询+多元复合声治疗的联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耳鸣咨询,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半年后,采用耳鸣致残... 目的评价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在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采用耳鸣咨询+多元复合声治疗的联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耳鸣咨询,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半年后,采用耳鸣致残量表法(THI)及主观视觉耳鸣严重程度标尺评分法(VAS)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经THI和VAS评分统计显示,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THI评分降低20分以上为有效,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27.5%,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67.5%。费德曼曲线分型中,以重叠型和汇聚型居多,重叠型的治疗效果最佳。统计分析显示在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和THI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在慢性耳鸣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未来能够作为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的首选方法;治疗效果可以采用THI和V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多元复合声治疗 耳鸣咨询 耳鸣掩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39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志强 王飞飞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1期89-90,共2页
目的评价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疫苗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粉尘螨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组39例,给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辅助治疗组39例,根据患者情况,在治疗初始给予鼻用类... 目的评价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疫苗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粉尘螨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组39例,给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辅助治疗组39例,根据患者情况,在治疗初始给予鼻用类固醇局部喷鼻。疗程两年,治疗后均停药1年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评定疗效,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舌下含服治疗组有效率为82.1%,常规药物治疗组有效率为76.9%,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停药1年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组3例出现局部不良反应,2例出现轻微全身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常规药物治疗组2例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疫苗滴剂舌下含服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正确掌握适应症和方法,疗效良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粉尘螨 变应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霉素眼膏—创可贴隔离膜治疗鼻腔粘连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韵 钱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34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金霉素眼膏—创可贴隔离膜治疗鼻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5例鼻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28侧)和对照组22例(26侧)。治疗组在鼻内镜下分离鼻腔粘连并予微波烧灼粘连处后,用金霉素眼膏—创可贴隔离膜隔离粘连面;对照组除鼻腔... 目的观察金霉素眼膏—创可贴隔离膜治疗鼻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5例鼻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28侧)和对照组22例(26侧)。治疗组在鼻内镜下分离鼻腔粘连并予微波烧灼粘连处后,用金霉素眼膏—创可贴隔离膜隔离粘连面;对照组除鼻腔填塞用凡士林纱条外,其他方法均同治疗组。治疗14d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霉素眼膏—创可贴隔离膜能有效提高鼻腔粘连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眼膏 创可贴隔离膜 鼻腔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联合鼻腔冲洗液治疗鼻窦炎疗效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吉均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鼻腔冲洗液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鼻窦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联合地塞米松...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鼻腔冲洗液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鼻窦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联合地塞米松冲洗鼻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生理盐水以及地塞米松进行鼻腔的冲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鼻腔冲洗液 鼻窦炎 疗效评价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例临床确诊为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和22例正常人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患病组UES静息压平均值、UES残余压平均值、LES静息...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例临床确诊为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和22例正常人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患病组UES静息压平均值、UES残余压平均值、LES静息压平均值、LES残余压平均值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压力较正常人有差异,食管动力障碍,清除胃内反流物的能力下降,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有效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性疾病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与焦虑抑郁相关性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娟 钱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75-1777,1781,共4页
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严重耳鸣患者会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焦虑抑郁也会加重耳鸣的严重程度,两者间易形成恶性循环。多项研究已证实焦虑抑郁与耳鸣之间存在关联,但目前大多数耳鸣患者给予一般治疗后,其焦虑抑郁不... 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严重耳鸣患者会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焦虑抑郁也会加重耳鸣的严重程度,两者间易形成恶性循环。多项研究已证实焦虑抑郁与耳鸣之间存在关联,但目前大多数耳鸣患者给予一般治疗后,其焦虑抑郁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为进一步改善耳鸣患者的预后,且对合并焦虑抑郁的耳鸣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本文将对耳鸣与焦虑抑郁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耳鸣合并焦虑抑郁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焦虑 抑郁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会会 杨珺 +3 位作者 曾炫富 王娅 王胜军 马永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04-508,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及其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探讨MDSCs对CRSwNP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及其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探讨MDSCs对CRSwNP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RSwNP组(31例)及对照组(36例)外周血中HLA-DR-CD11b+CD33+MDSCs,HLA-DR-CD11b+CD33+CD14-CD15+粒细胞性MDSCs(PMN-MDSCs)和HLA-DR-CD11b+CD33+CD14+CD15-单核细胞性MDSCs(M-MDSCs)的比例和功能分子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IL-6的浓度。结果:CRSwNP患者外周血总MDSC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CRSwNP组PMN-MDSCs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M-MDSCs比例下降(P<0.05)。CRSwNP组总MDSCs中ARG-1的平均荧光强度升高(P<0.05),血浆IL-6浓度增加(P<0.05)。结论:CRSwNP患者中总MDSCs的表达升高且以PMN-MDSCs为主,其功能分子ARG-1表达增强,提示MDSCs可能参与了慢性鼻窦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髓源性抑制细胞及其亚型 免疫抑制 精氨酸酶-1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顾韵 郑楚杰 马永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10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内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注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9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和...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内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注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9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和B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组)各47例,分别行鼓室内注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值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和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纯音听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A组:t=9.86,P=0.001;B组:t=2.91,P=0.005),A组总有效率82.9%,B组总有效率为6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36);两组总体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的纯音听阈,但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效果较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更佳,两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基本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Hearing Loss Sudden) 临床方案(Clinical Protocols) 糖皮质激素类(Glucocorticoids) 鼓室注射(intratympanic inj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娅 马永明 +1 位作者 王悦 高松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突发性聋患者109例,分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全部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相同的基础治疗,所有患者从入院当日起每2天甲强龙...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突发性聋患者109例,分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全部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相同的基础治疗,所有患者从入院当日起每2天甲强龙(40 mg/ml)鼓室内注射1次,每次注射后第2天复查患耳纯音听力,痊愈则停止注射(总注射次数≤5次)。结果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平坦型与全聋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3)、突发性聋分型(P=0.002)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患耳、耳鸣、耳胀、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压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鼓室内注射治疗低频型突发性聋效果最好,高频型效果最差;预后影响因素中年龄是突发性聋独立的负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丧失 突发性 糖皮质激素类 临床方案 鼓室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男性患者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康伦 钱炜 +3 位作者 林志强 赵琳 邵舒 Muhammad Asad Iqbal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3-888,共6页
目的:探讨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性功能改变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1例男性OSA患者,年龄(40.5±8.6)岁与35例健康志愿者,年龄(38.8±10)岁,采用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与Epworth嗜睡量表(ESS)问卷调查。以A... 目的:探讨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性功能改变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1例男性OSA患者,年龄(40.5±8.6)岁与35例健康志愿者,年龄(38.8±10)岁,采用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与Epworth嗜睡量表(ESS)问卷调查。以ASEX性驱动力项目评分4分归为性驱动力下降组[n=32,年龄(41.97±8.88)岁],评分<4归为非性驱动力下降组[n=49,年龄(39.49±8.29)岁],比较患者一般特征与PSG数据。将性驱动力评分与PSG数据做多元线性回归,评价影响性冲动能力因素。结果:OSA组患者ESS评分[(8±5)vs(5±4),P<0.05)]、ASEX评分[(10±2)vs(15±4),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SA患者中性驱动力下降组ESS评分[(9±5)vs(6±5),P<0.05)]、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SIT90)[(41.01±26.95)vs(21.87±19.03),P<0.05)]显著高于非性驱动力下降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25,P<0.001)、SIT90(β=0.4,P<0.001)影响OSA患者性冲动力评分。结论:OSA影响男性性功能的各个方面,其中以性驱动力下降最突出;夜间缺氧时间及年龄是OSA患者性驱动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性驱动力下降可视为OSA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驱动力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芹 徐子浚 +2 位作者 林江 钱军 钱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中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LPCAT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不同临床分型的AML患者和27例健...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中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LPCAT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不同临床分型的AML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骨髓标本LPCAT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L患者LPCAT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60例AML患者中27例(45%)存在LPCAT1 mRNA低表达,而27例对照均未见LPCAT1 mRNA低表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18,P<0.001)。LPCAT1 mRNA低表达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FAB分型及核型危险分级等均无临床相关性(P>0.05)。LPCAT1 mRNA区分AML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0.825~0.967,P<0.001),LPCAT1 mRNA表达的截断值为0.17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81.5%。结论:LPCAT1低表达是AML中的常见分子事件,或可用于AML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 实时定量PCR 骨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突发性聋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俊翔 江国昌 +2 位作者 田英 任益民 韩琳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突发性聋的发病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照年龄(≥60 y、<60 y)、性别、突聋类型、听力损失程度、是否合并高血压及突聋预后效果(有效和无效)分组,并采用Krusk...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突发性聋的发病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照年龄(≥60 y、<60 y)、性别、突聋类型、听力损失程度、是否合并高血压及突聋预后效果(有效和无效)分组,并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突聋类型、听力损失程度、是否合并高血压、治疗效果的患者间HCY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CY与突发性聋发病可能无明确关系,可能与各种类型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中均涉及到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也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同型半胱氨酸 Kruskal Wallis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线粒体DNA D环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Muhammad Asad Iqbal 刘嫣方 +2 位作者 林江 薛娣 钱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线粒体DNA(mt DNA)D环区基因突变和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定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组织标本,提取DNA并对mt DNA D环区序列行巢式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对扩增产物基...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线粒体DNA(mt DNA)D环区基因突变和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定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组织标本,提取DNA并对mt DNA D环区序列行巢式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对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利用Mitomaster软件将所测区的基因序列与剑桥标准系列(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 CRS)及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D环区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采用巢式PCR成功扩增出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mt DNA D环区序列,扩增成功率达到94.8%;87例标本(90.6%)检测出突变位点35个,共255个突变,其中D310及D514区域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统计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与mt DNA D环区突变个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mt DNA D环区基因存在高频突变,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线粒体DNA D环区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