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UL16结合蛋白3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4
1
作者 秦伟 毛朝明 +4 位作者 王胜军 吴蔚 牟笑 许化溪 包丹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UL16结合蛋白3(ULBP3)胞外段融合蛋白,制备兔抗人ULBP3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人ULBP3分子胞外段的基因编码序列,并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QE30-ULBP3(aa30-171)。测序鉴定正确...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UL16结合蛋白3(ULBP3)胞外段融合蛋白,制备兔抗人ULBP3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人ULBP3分子胞外段的基因编码序列,并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QE30-ULBP3(aa30-171)。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M15,经IPTG 30℃诱导4 h后,SDS-PAGE显示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镍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将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采用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所得多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表达及纯化了人ULBP3(aa30-171)重组蛋白。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够识别大肠癌细胞株COLO205表面表达的天然构象ULBP3分子,而且能与结直肠癌组织细胞的ULBP3分子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QE30-ULBP3(aa30-171),并获得高纯度的人pQE30-ULBP3(aa30-171)重组蛋白;成功制备了兔抗人ULBP3分子的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BP3 NKG2D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兵 许铖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期135-136,共2页
目的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科学合理的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对反应类型及血液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输血37686人次,输血反应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2... 目的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科学合理的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对反应类型及血液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输血37686人次,输血反应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22%;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明显高于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反应,血小板输血反应率明显高于红细胞,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输血反应率逐年下降,对医务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及时准确上报输血反应,科学合理的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医院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成分 临床输血 合理用血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中标准化摄取值测量技术、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汤青燕 周青 +2 位作者 沈君 徐滨 朱玉春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7期836-840,共5页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标准化摄取值(SUV)是重要的半定量指标,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预测肿瘤治疗的早期响应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标准化摄取值(SUV)是重要的半定量指标,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预测肿瘤治疗的早期响应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18)F-FDG PET/CT显像中SUV测量技术、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A5与肝细胞癌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和中介分析
4
作者 崔兵 许铖铖 +3 位作者 徐瑗 陈阿琴 毛朝明 陈跃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1-698,共8页
目的:探讨铁死亡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A5(HSPA5)与肝癌发展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两步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设计评估HSPA5、调节性T细胞及肝癌之间的因果关系。首先通过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筛选与HSPA5、调... 目的:探讨铁死亡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A5(HSPA5)与肝癌发展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两步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设计评估HSPA5、调节性T细胞及肝癌之间的因果关系。首先通过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筛选与HSPA5、调节性T细胞、肝癌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采用MR分析HSPA5对肝癌的直接影响,接着通过两步MR分析调节性T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的中介作用。同时,以肝癌为暴露因素,HSPA5为结局变量进行了反向MR分析。所有MR分析均以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的因果关联检验方法,通过MR-Egger、加权中值法、加权众数法和简单众数法验证结果的稳健性,并采用Cochrane’s Q统计量评估工具变量的异质性,MR-Egger回归的截距项和MR-PRESSO进行多效性检验,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验证HSPA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揭示HSPA5与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进展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R分析结果显示,HSPA5表达增加与肝癌风险呈正相关(均P<0.01),而反向MR分析未发现肝癌与HSPA5之间存在关联(P>0.05)。HSPA5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功能显著相关(均P<0.05),且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微环境中的富集与肝癌进展呈正相关(均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调节性T细胞在HSPA5和肝癌间的中介效应分别占5.00%和7.45%。TCGA和HPA数据库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HSPA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且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免疫浸润分析验证了HSPA5与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显著正相关性,且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中的高浸润与肝癌进展密切相关。结论:HSPA5的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并可能通过调控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促进肝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热休克蛋白A5 铁死亡 调节性T细胞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胞外囊泡对屋尘螨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5
作者 罗鑫凯 郑婷婷 +4 位作者 董利阳 徐小卫 高学荣 顾伟凤 毛朝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胞外囊泡(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hUCMSC-EVs)对屋尘螨(house dust mite, HDM)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超高速离心法提取hUCMSC-EVs...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胞外囊泡(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hUCMSC-EVs)对屋尘螨(house dust mite, HDM)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超高速离心法提取hUCMSC-EVs;透射电镜观察hUCMSC-EVs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胞外囊泡标志物肿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将15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HDM组(HDM处理)和HDM+EVs组(HDM+hUCMSC-EVs处理);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分别观察各组小鼠肺脏气道炎性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化生;收集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总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中IL-4和IL-13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脏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闭锁连接蛋白1(ZO-1)表达。将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和EVs组(DIO标记的hUCMSC-EVs处理),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DIO标记的hUCMSC-EVs的内吞情况。另将BEAS-2B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HDM组(HDM处理)、HDM+EVs组(HDM+hUCMSC-EVs处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cadherin和ZO-1表达。结果:hUCMSC-EVs呈杯托样膜性结构且表达HSP70和TSG101。与HDM组相比,HDM+EVs组小鼠气道炎性评分、PAS评分、BALF中总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IL-4和IL-13含量均显著下调(P均<0.01),而肺脏组织中E-cadherin和ZO-1表达明显增加(P<0.05)。体外实验显示hUCMSC-EVs可被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内吞;与HDM组相比,HDM+EVs组BEAS-2B细胞中E-cadherin和ZO-1表达明显增加(P<0.01或<0.05)。结论:hUCMSC-EVs可显著改善HDM诱导的小鼠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气道杯状细胞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胞外囊泡 过敏性哮喘 屋尘螨 气道炎症 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其联合CT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9
6
作者 周建明 毛朝明 +6 位作者 朱丽 高健青 殷瑞根 张礼荣 赵亮 孔倩倩 李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1902-1907,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99m)Tc-MDP全身骨显像(BS)及BS联合CT这三种方法对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间行^(18)F-FDG PET/CT及BS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例肺癌患者,将BS与^(18)F-FDG PET/CT同机C...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99m)Tc-MDP全身骨显像(BS)及BS联合CT这三种方法对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间行^(18)F-FDG PET/CT及BS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例肺癌患者,将BS与^(18)F-FDG PET/CT同机CT图像进行联合诊断,以病理及临床随访为诊断依据,比较BS、BS联合CT及^(18)F-FDG PET/CT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6例患者中骨转移28例共138处骨转移灶。基于患者,^(18)F-FDG PET/CT(96.4%及94.6%)与BS联合CT(89.3%及91.1%)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BS(60.7%及75.0%)(均P<0.01与均P<0.05),^(18)F-FDG PET/CT(92.9%)与BS(89.3%)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F-FDG PET/CT与BS联合C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于骨转移灶,^(18)F-FDG PET/CT对骨转移灶的检出率(92.0%)高于BS联合CT(79.0%)(X^2=9.473,P<0.01),BS联合CT高于BS(68.1%)(X^2=4.191,P<0.05)。^(18)F-FDG PET/CT对CT无形态异常(骨髓转移)及溶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BS联合CT(X^2=16.261及15.300,均P<0.01),BS联合CT对溶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BS(X^2=6.711,P<0.01),BS对成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18)F-FDG PET/CT(X^2=8.892,P<0.01)。^(18)F-FDG PET/CT更容易发现位于胸椎、骶椎、骨盆及股骨的转移灶。结论^(18)F-FDG PET/CT与BS联合CT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优于BS,^(18)F-FDG PET/CT能更早发现BS联合CT无法检出的骨髓及小的溶骨性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131治疗甲亢长期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长江 李龙 +3 位作者 高健青 许苏眉 陈琳娜 周建明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以长期随访方式观察碘-131治疗甲亢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甲亢治愈和甲低发生的原因。对用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是:(1)碘-131治疗甲亢的总治愈率为74.4%,永久性甲低发生率7.5%。(2)男性与女性及初治与停用他巴唑>2周之间... 以长期随访方式观察碘-131治疗甲亢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甲亢治愈和甲低发生的原因。对用碘-131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是:(1)碘-131治疗甲亢的总治愈率为74.4%,永久性甲低发生率7.5%。(2)男性与女性及初治与停用他巴唑>2周之间治愈率和甲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病程<1年、1―3年、>3年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甲低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年龄<40岁与≥40岁及甲状腺大小<40g、40―55g、>55g之间治愈率和甲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5)近期甲低和远期甲低的永久转化率分别为31.7%、76.9%;治疗时年龄较小的患者较易发生永久性甲低(P<0.05),而发生永久性甲低与不出现永久性甲低患者的甲状腺最高摄碘-131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病程、年龄和甲状腺大小是影响甲亢治愈率的主要因素,而年龄和甲状腺大小是影响甲低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尽早碘-131治疗可提高疗效,同时应密切注意随访观察,警惕永久性甲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31 甲亢 疗效 长期随访 抗甲状腺药物(A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部疾病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和胃蛋白酶原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鹏 毛朝明 +3 位作者 蒋茜 郑婷婷 陈文娇 吴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胃部疾病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胃蛋白酶原1(PG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以及胃癌患者病变组织及外周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23在这3种胃部疾病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讨胃部疾病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胃蛋白酶原1(PG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以及胃癌患者病变组织及外周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23在这3种胃部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血清PG1的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23的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胃癌患者血清中IL-23与PG1的相关性。结果在组织样本中,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IL-23表达明显增高。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血清IL-23浓度也明显升高,且呈递增趋势;而PG1浓度则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中明显降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和胃癌组中血清IL-23的水平与PG1呈负相关。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胃癌患者组织中IL-23高表达,且血清IL-23的水平与PG1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IL-23) 胃蛋白酶原1 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联合放疗对食管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胡格 朱宇 +2 位作者 周月鹏 毛朝明 陈德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食管鳞癌细胞株TE-10、KYSE-150的放疗增敏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癌细胞株TE-10和KYSE-150,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25、50、75、100μmol/L)对食管鳞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确定作用浓度;CCK...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食管鳞癌细胞株TE-10、KYSE-150的放疗增敏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癌细胞株TE-10和KYSE-150,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25、50、75、100μmol/L)对食管鳞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确定作用浓度;CCK8法检测75μmol/L白藜芦醇与不同照射剂量(2、4、8 Gy)联合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单纯照射组和白藜芦醇联合照射组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4 Gy)、白藜芦醇组(75μmol/L)和白藜芦醇联合照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食管鳞癌细胞不同处理后p-H2A.X(Tyr142)、p-H2A.X(Ser139)、JNK1、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对食管癌TE-10、KYSE-150细胞生长并无明显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提示,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白藜芦醇联合照射组细胞放射敏感性明显提高(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白藜芦醇联合照射显著地促进了食管鳞癌细胞的凋亡(P<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处理后食管鳞癌细胞的p-H2A.X(Tyr14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照射组,结合放射处理进一步激活JNK1的表达,促进了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可以增加放射治疗后食管癌细胞凋亡,发挥放疗增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食管鳞状细胞癌 放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萍 徐岷 +3 位作者 秦岩 施良 袁国跃 杨玲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54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骨密度,根据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54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骨密度,根据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 C肽、血Ca2+、总胆固醇、血浆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结果:1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均明显增高(P<0.05),而BMI明显减低(P<0.01)。2与骨密度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的Hb A1c、hs-CRP均明显增高(P<0.05),空腹及餐后2 h C肽明显降低(P<0.05),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Ca2+、总胆固醇、血浆三酰甘油、HDL-C、LDL-C、血尿酸等指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和BMI有关,其中BMI是保护性因素,胰岛功能差、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hs-CRP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施良 毛朝明 +2 位作者 李龙 高健青 周建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166-416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其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158例作为CRF组,选择同期行体格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其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158例作为CRF组,选择同期行体格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Chemeri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核素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生化方法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观察上述指标与血清Chemerin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CRF组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为(101.3±31.7)μg/L,高于对照组的(68.4±25.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6,P<0.01);hs-CRP水平为(3.80±0.88)g/L,高于对照组的(1.60±0.76)g/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241,P<0.05)。CRF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GFR呈负相关(r=-0.58,P<0.01),与BUN、Scr、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P<0.05;r=0.51,P<0.05;r=0.4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GFR是影响血清Chemer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CRF患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与肾功能有关,随肾功能的降低,其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茜 许铖铖 +2 位作者 刘红利 牟笑 毛朝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探讨该类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n=2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n=31)及完全缓解期患者(n=31)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TCRγδ+T...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探讨该类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n=2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n=31)及完全缓解期患者(n=31)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TCRγδ+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D16+CD56+NK细胞比例;通过细胞杀伤实验分析NK细胞和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与Treg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初发白血病患者和完全缓解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但CD4+CD25+Treg比例明显增高,TCRγδ+T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初发病患者NK细胞和γδT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但Treg能明显抑制其杀伤活性。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γδT和NK细胞虽具有杀伤功能,但比例明显下降,Treg对其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ΓΔT细胞 NK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125)、CA_(199)及CA_(153)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健青 李龙 孙桂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评价血清 CA12 5、CA199、CA153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 72例不同类型及分期的肺癌患者 ,4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 3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 CA12 5、CA199、CA153水平的变化。结果 :肺癌组血清 ... 目的 :评价血清 CA12 5、CA199、CA153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 72例不同类型及分期的肺癌患者 ,4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 3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 CA12 5、CA199、CA153水平的变化。结果 :肺癌组血清 CA12 5、CA199、CA15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疾病患者 ,有显著性差异 ,且 TNM分期越晚 ,其水平越高。 3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 :CA12 5、CA199、CA153联合检测可以为肺癌的诊断及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25 CA199 CA153 联合检测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CD4^+ CD_(25)^+ T细胞FoxP3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跃华 朱华芳 范婷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57-658,共2页
目的研究表达FoxP3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及定量PCR方法,分别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FoxP3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 目的研究表达FoxP3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及定量PCR方法,分别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FoxP3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患儿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D4+ CD25high和CD4+ CD25+ FoxP3+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a<0.05)。FoxP3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一致。结论哮喘患儿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ULBP3在不同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朝明 牟笑 +3 位作者 蒋茜 许铖铖 刘红利 郑婷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研究UL16结合蛋白3(ULBP3)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和不同实体肿瘤中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型ULBP3在SW620结直肠癌细胞、SGC7901胃癌细胞、A549肺癌细胞和结肠腺癌、胃腺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 目的研究UL16结合蛋白3(ULBP3)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和不同实体肿瘤中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型ULBP3在SW620结直肠癌细胞、SGC7901胃癌细胞、A549肺癌细胞和结肠腺癌、胃腺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ULBP3的表达;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肿瘤细胞株培养上清和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ULBP3(sULBP3)的水平。反转录PCR方法检测ULBP3 mRNA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ULBP3在SW620细胞、SGC7901细胞中表达,在A549细胞中不表达;ULBP3在结直肠腺癌、胃腺癌、肺腺癌组织中广泛分布;sULBP3存在于SW620细胞、SGC7901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结直肠腺癌、胃腺癌、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结论 ULBP3可在不同实体中肿瘤细胞表达,血清sULBP3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16结合蛋白3 自然杀伤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EA、CA242和PET/CT显像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林 毛朝明 +2 位作者 司马玉洁 牟笑 周建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115-116,185,共3页
目的 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242(CA242)及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0月拟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术前进行血清CEA、CA242检测及PET/CT... 目的 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242(CA242)及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0月拟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术前进行血清CEA、CA242检测及PET/CT显像检查,分析血清CEA、CA242与PET/CT显像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106例拟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行手术病理显示胰腺癌患者88例,胰腺良性疾病者18例。胰腺癌组血清CEA、CA242水平分别为(^(18).58±5.69)ng/mL、(41.55±14.42)U/mL,均高于胰腺良性组的(10.92±2.24)ng/mL、(^(18).68±6.25)U/mL (P<0.05)。PET/CT影像显示胰腺癌患者病灶可见^(18)F-FDG代谢增加,且病变局部放射性浓集明显增高,胰腺良性疾病中显示病变局部放射性浓集不增高或轻微增高。PET/CT影像检查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6%、77.8%、86.79%,血清CE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4.1%、66.7%、81.13%,血清CA242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5.2%、72.2%、83.02%,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5.5%、94.4%、95.28%,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血清CEA、CA242和PET/CT显像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242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通过激活STAT3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菲 许铖铖 +6 位作者 郑婷婷 牟笑 罗旋 路庆艳 刘宝翠 董昕 毛朝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1-814,819,共5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甲状腺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HE染色检测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N-γ的表达。用500 U/mL IFN-γ处理Nthy-ori 3-1甲状腺细胞后,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信...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甲状腺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HE染色检测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N-γ的表达。用500 U/mL IFN-γ处理Nthy-ori 3-1甲状腺细胞后,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及磷酸化的STAT3的水平。用STAT3抑制剂Stattic处理后,ELISA测定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的变化,TranswellTM法检测淋巴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较多,IFN-γ表达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IFN-γ处理增加甲状腺细胞p-STAT3水平,增加CXCL10分泌和淋巴细胞迁移,而Stattic处理后CXCL10分泌减少,淋巴细胞迁移减少。结论 IFN-γ激活STAT3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增加淋巴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IFN-γ) 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 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 桥本甲状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平板负荷试验中T波峰末间期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文慧 朱玉春 +2 位作者 周伟 范惠平 张晨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负荷试验前后T波峰末间期(Tpe)、Tpec、Tpe/QT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阳性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为缺血组,并按病变血管支数分...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负荷试验前后T波峰末间期(Tpe)、Tpec、Tpe/QT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阳性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为缺血组,并按病变血管支数分为三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选取同期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阴性,排除冠心病、无心血管病史者52例为对照组.记录运动前、运动峰值、运动结束后2 min、运动结束后4min、运动结束后6min Tpe、Tpec和Tpe/QT数值.计算缺血组Gensini积分与运动前Tpe间期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运动前缺血组Tpe(110.58±20.81)ms、Tpec(120.37±21.93)ms和Tpe/QT (0.27±0.04)均高于对照组Tpe(90.19±12.91)ms、Tpec(99.87±13.18)ms和Tpe/QT (0.24±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03、5.781、4.939,P均=0.000),运动峰值缺血组Tpe(86.52±13.13)ms、Tpec(131.45±18.75)ms和Tpe/QT(0.29±0.03)均高于对照组Tpe(58.46±6.68)ms、Tpec(94.5 1±10.86)ms和Tpe/QT(0.23±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34、12.294、10.587,P均=0.000);运动结束后2min、4min、6 min缺血组Tpe、Tpec和Tpe/QT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缺血组Tpe、Tpec值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运动峰值时Tpe缩短,Tpec延长,提示Tpec反映心肌缺血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较Tpe更为敏感(P=0.000).冠心病缺血组Gensini积分与运动前Tpe间期相关性系数为0.399,P=0.003;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F=9.461,P=0.003).结论 Tpe间期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程度的新指标,Tpec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Tpe更为敏感.在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基础上,结合运动前后Tpe、Tpec、Tpe/QT等数值变化可提高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预测值,为冠心病病情评估提供更多客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运动平板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T波峰末间期 校正T波峰末间期 Tpe/Q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上腹反复疼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许苏眉 李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年6月 ̄2003年6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反复慢性腹痛患儿68例。无反复腹痛史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breatht...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年6月 ̄2003年6月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反复慢性腹痛患儿68例。无反复腹痛史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breathtest,13C-UBT)测定BOD(BekaoverBaseline)值,分析儿童的HP感染情况。结果68例反复性腹痛儿童中,HP感染阳性率为41.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66,P<0.01)。1 ̄3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20.00%,4 ̄6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33.30%,7 ̄10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45.40%,11 ̄14岁组HP感染阳性率为50.00%,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87,P>0.05)。结论反复性腹痛儿童与HP感染关系密切。利用13C-UBT诊断HP感染,具有无创、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反复性腹痛 幽门螺杆菌 13C-尿素呼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碳-尿素呼气试验评价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长江 李龙 +1 位作者 高健青 周建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4-795,共2页
目的应用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评估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HP)的价值。方法选择胃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阴性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行13C-UBT检测,并以非胃肠道疾病患者为对照。13C-UBT检查HP阳性病例分三组分别施行质子... 目的应用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评估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HP)的价值。方法选择胃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阴性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行13C-UBT检测,并以非胃肠道疾病患者为对照。13C-UBT检查HP阳性病例分三组分别施行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PPI二联和单纯PPI治疗,治疗后复查13C-UBT,作为评价疗效指标。结果768例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阴性的患者中,460例13C-UBT结果为HP阳性,阳性率59.9%。对13C-UBT检测HP阳性病例三种治疗后转阴率分别为83.6%,16.4%和3.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胃镜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显示HP阴性的病例,应用13C-UBT有助于提高HP检出率和判断HP根除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13碳-尿素呼气试验 快速尿素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