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区级质控中心在提升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1
作者 陈晓旭 吴赛萍 +2 位作者 杨智琴 郑鹏 蒋燕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0年第33期0232-0232,0246,共2页
武进区质控中心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质控工作,从建立控制管理体系、加强专职人员管理到建章立制细化院感防控规范,再到检查督察工作的进行,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绩,专职人员持证上岗比例显著提升,完成灭菌物品和医废的区域化管理,... 武进区质控中心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质控工作,从建立控制管理体系、加强专职人员管理到建章立制细化院感防控规范,再到检查督察工作的进行,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绩,专职人员持证上岗比例显著提升,完成灭菌物品和医废的区域化管理,提升了整体感控水平。但是仍存在强化专兼职队伍建设、扩大培训范围、增强临床医生配合度、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等问题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级质控中心 感染管理 基层医院 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晓旭 李松琴 +5 位作者 刘娟 吴赛萍 藏凤 张永祥 张卫红 李占结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2-538,共7页
目的 调查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送检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江苏省38所三级综合医院,调查内容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管理情况、重点抗... 目的 调查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送检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江苏省38所三级综合医院,调查内容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管理情况、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等。结果 38所三级医院中,78.95%(30所)的医院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送检率监测;100%的医院执行标准等于或高于全部类(30%)、限制类(50%)、特殊类(80%)的标准;病原学送检纳入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白介素(IL)-6的医院均在50%以上,其中纳入PCT的医院达到73.68%;用药目的中15.79%(6所)医院不只抓取治疗用药;用药途径中31.58%(12所)的医院纳入局部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抓取时间方面,52.63%的医院(20所)抓取医嘱开具时间;病原学送检抓取时间方面,31.58%(12所)的医院抓取医嘱开具时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平均数据达到相关要求,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和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平均数据未达到相关要求,各医院之间差距较大。结论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管理上,各医院在较多方面执行不统一。各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同质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送检率 管理现状 三级医院 调查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医院感染角度谈保障血透患者安全的措施 被引量:3
3
作者 谢秀璋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2期291-292,共2页
目的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方法从医院感染角度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结果加强对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结论血液透析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保证透析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医院感染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鹏 汪邦芳 +1 位作者 林佳冰 史庆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3-1060,共8页
医疗供水系统可能成为水源性感染病原体的贮存场所,受污染的医疗用水常导致医院感染及暴发事件,给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带来挑战。一些水源性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常通过供水... 医疗供水系统可能成为水源性感染病原体的贮存场所,受污染的医疗用水常导致医院感染及暴发事件,给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带来挑战。一些水源性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常通过供水系统繁殖与传播,供水系统的水温、余氯浓度及生物膜是关键影响因素。现对近年来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的现状、供水系统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相关水源性感染事件进行综述,以期为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防控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供水 水源性感染病原体 医院感染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人员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秀璋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6期2664-2665,共2页
目的减少和控制ICU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分析ICU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针对各种易感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结论有效减少和控制ICU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工作人员 院内感染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标本与目标感染部位的匹配情况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晓旭 李松琴 +4 位作者 谢秀璋 吴赛萍 张永祥 张卫红 李占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59,共5页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标本与目标感染部位的匹配情况.方法纳入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纳入2591例医院感染患者,包含2827个感染诊断,分析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标本与目标感染部位的匹配情况.方法纳入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纳入2591例医院感染患者,包含2827个感染诊断,分析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标本匹配率、不同感染部位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标本匹配率.结果全院医院感染率为1.53%(2951/192584),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为95.72%(2480/2591);不同片区间送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ICU的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最高(99.83%),外科组(93.09%)和急诊组(91.30%)相对较低;全院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标本匹配率为87.44%,不同片区间匹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ICU最高(94.61%),内科最低(76.27%),其中血液科为76.69%(181/236);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标本匹配率最高的三个感染部位分别为血液系统(98.13%)、泌尿系统(92.97%)和手术部位(87.56%);送检标本匹配率<80%的感染部位主要有皮肤与软组织和眼耳鼻喉部位感染.结论不同科室与不同部位医院感染送检标本的匹配性差异较大,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科室以及不同感染部位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医院感染送检标本匹配率,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诊断 病原学送检 标本 感染部位 匹配
原文传递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夜间急诊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吴赛萍 李凌芸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夜间急诊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提高夜间急诊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选择江苏附属大学武进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夜间急诊手术使用的器械包阑尾包300套,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C组,每组100套,分别按不同的...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夜间急诊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提高夜间急诊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选择江苏附属大学武进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夜间急诊手术使用的器械包阑尾包300套,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C组,每组100套,分别按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A组器械用灭菌水冲洗器械上可见污物,B组经流水冲洗后浸泡入1:200全能强效多酶清洗剂稀释液中30 s,C组经流水冲洗后喷洒医疗器械长效保湿剂。经不同方式预处理的手术器械被放置1~12 h后,进行统一回收、全自动多舱清洗消毒机清洗、包装及灭菌处理。分别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各组器械清洗效果,计算各组器械最终的清洁检验合格率。结果目测法清洁检测合格率:A组为69.0%(69/100)、B组为83.0%(83/100)、C组为96.0%(96/100),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清洁检测合格率:A组为51.0%(69/100),B组为69.0%(69/100),C组为91.0%(91/100),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及时回收清洗灭菌的夜间急诊手术器械,采用1∶200全能强效多酶清洁剂稀释液中浸泡或长效保湿剂保湿喷洒进行清洁预处理,均能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急诊 手术器械 预处理 清洁合格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