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纳米级锐钛型TiO_2的V_2O_5基催化剂脱氮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锋 金保升 +3 位作者 翟俊霞 刘涛 范红梅 顾立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2-745,共4页
以2种不同纳米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负载V2O5和WO3制备得到脱氮催化剂H和Z,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其DeNOx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H的活性比催化剂Z低得多.利用XRD、BET、FT-IR和SEM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进行比较,BET表面积虽然会对DeNOx活... 以2种不同纳米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负载V2O5和WO3制备得到脱氮催化剂H和Z,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其DeNOx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H的活性比催化剂Z低得多.利用XRD、BET、FT-IR和SEM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进行比较,BET表面积虽然会对DeNOx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催化剂H主要因为活性物质V2O5和载体TiO2发生反应,生成V3Ti6O17,导致其DeNOx活性大幅下降,而在催化剂Z中TiO2仍然保持锐钛型,未与V2O5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锐钛TiO2 V2O5基催化剂 DeNOx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钠对包铝纳米二氧化钛的有机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成庆堂 聂天琛 +1 位作者 姚超 徐斌海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6,共3页
利用硬脂酸钠对表面包覆氧化铝的纳米TiO2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采用了红外光谱(IR)、热分析(TG-DTA)、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润湿性及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热分析表明氧化铝和硬脂酸钠都是以... 利用硬脂酸钠对表面包覆氧化铝的纳米TiO2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采用了红外光谱(IR)、热分析(TG-DTA)、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润湿性及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热分析表明氧化铝和硬脂酸钠都是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2表面,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经测量,纳米TiO2表面的硬脂酸钠质量分数约为9.1%。润湿性及分散性实验表明,经氧化铝和硬脂酸钠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粉体由亲水性变成了亲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钠 氧化铝 纳米二氧化钛 无机包覆 有机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功能外墙涂料的研制 被引量:58
3
作者 张玉林 冯辉 马维新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1,共4页
介绍了纳米TiO2 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优化纳米TiO2 表面处理工艺和配方组合 ,解决了纳米TiO2 应用与分散技术。利用纳米TiO2 具有的超亲水性和光催化性 ,提高了涂料的防水性、耐沾污性和耐老化性 ;利用纳米TiO2 的光活性 ,并与无... 介绍了纳米TiO2 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优化纳米TiO2 表面处理工艺和配方组合 ,解决了纳米TiO2 应用与分散技术。利用纳米TiO2 具有的超亲水性和光催化性 ,提高了涂料的防水性、耐沾污性和耐老化性 ;利用纳米TiO2 的光活性 ,并与无机抗菌防霉剂配合 ,可有效吸附和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并具有抗菌防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纳米技术 丙烯酸 外墙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光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成庆堂 姚超 +1 位作者 李峰 徐斌海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0-233,共4页
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表面包覆,研究了反应温度、pH值、加料速度和热处理条件对纳米TiO2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0℃~95℃,pH9~10,加料速度1.0mL·min^1-1.2mL·min^-1反应时... 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表面包覆,研究了反应温度、pH值、加料速度和热处理条件对纳米TiO2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0℃~95℃,pH9~10,加料速度1.0mL·min^1-1.2mL·min^-1反应时,所得的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适当的热处理有利于提高纳米TiO2的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纳米TIO2 光稳定性 氧化硅 包覆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被引量:10
5
作者 成庆堂 李峰 +1 位作者 姚超 徐斌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46,共3页
以硫酸锌和碳酸铵为原料,直接沉淀法制得纳米氧化锌的前驱体,然后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锌。采用TG-DTG、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为Zn4(OH)6CO3。通过控制煅烧温度、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球形... 以硫酸锌和碳酸铵为原料,直接沉淀法制得纳米氧化锌的前驱体,然后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锌。采用TG-DTG、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为Zn4(OH)6CO3。通过控制煅烧温度、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球形纳米氧化锌。得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制备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在纳米TiO_2材料分离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顾立新 王建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6-68,共3页
在湿化学法纳米TiO2规模生产中,为除去由原料偏钛酸中带来的SO42-,应用无机陶瓷膜装置对偏钛酸浆料进行洗涤、过滤并同时浓缩,研究了操作压差、错流速度、浓度、洗涤方式对膜渗透通量、用水量的影响。经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差... 在湿化学法纳米TiO2规模生产中,为除去由原料偏钛酸中带来的SO42-,应用无机陶瓷膜装置对偏钛酸浆料进行洗涤、过滤并同时浓缩,研究了操作压差、错流速度、浓度、洗涤方式对膜渗透通量、用水量的影响。经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差0.2MPa,错流速度4 m/s,逐级洗涤方式。关键的是控制操作压差,平时注重装置的定期清洗和保养保持膜面湿润。实践证明,无机陶瓷膜装置应用于湿化学法纳米材料的制备,具有分离效率高、效果好、操作方便、节约用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 纳米TiO2材料 分离工艺 湿化学法 错流速度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单分散性锑掺杂氧化锡纳米导电粉体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建荣 顾立新 高濂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7-421,共5页
以草酸亚锡和酒石酸锑钾为原料,在260℃用高温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纳米结构单分散性的锑掺杂氧化锡纳米导电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测定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等表征合成的粉体。结果表明:所合成... 以草酸亚锡和酒石酸锑钾为原料,在260℃用高温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纳米结构单分散性的锑掺杂氧化锡纳米导电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测定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等表征合成的粉体。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粉体均为氧化锡的四方金红石结构,随Sb3+含量的增加,纳米晶粒尺寸减小,结晶性能下降,但粉体的比表面积迅速增加。Sb3+的摩尔分数由1%增加到18%时,粉体的比表面积由70.6m2/g增加到160.7m2/g。TEM显示:粉体的分散性能良好,基本呈单分散状态,随锑掺量的增加晶粒的结晶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 纳米粉体 水热合成 导电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料方式对纳米氧化锌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峰 姚超 +1 位作者 成庆堂 徐斌海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2-384,388,共4页
以硫酸锌和碳酸铵为原料,采用不同加料方式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前驱体,然后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锌。利用XRD、DTA-TG、IR、BET和T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料方式Ⅰ得到的前驱体为Zn4(OH)6CO3,而加料方式Ⅱ得到的前驱体为Zn4(OH)... 以硫酸锌和碳酸铵为原料,采用不同加料方式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前驱体,然后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锌。利用XRD、DTA-TG、IR、BET和T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料方式Ⅰ得到的前驱体为Zn4(OH)6CO3,而加料方式Ⅱ得到的前驱体为Zn4(OH)6CO3和Zn5(OH)6(CO3)2的混合物。XRD和TEM分析结果显示,加料方式Ⅰ得到的纳米氧化锌的晶粒尺寸和原始粒径较小,且分散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纳米氧化锌 加料方式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晶粒生长动力学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峰 姚超 +1 位作者 成庆堂 徐斌海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硫酸锌和碳酸铵为原料,用直接沉淀法制得纳米氧化锌的前驱体,然后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锌。通过控制煅烧温度可以控制粒子的大小,并用TG-DTG、XRD、BET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和产品进行了表征。TG-DTG分析表明,前驱体为Zn4(OH)6CO3。TE... 以硫酸锌和碳酸铵为原料,用直接沉淀法制得纳米氧化锌的前驱体,然后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锌。通过控制煅烧温度可以控制粒子的大小,并用TG-DTG、XRD、BET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和产品进行了表征。TG-DTG分析表明,前驱体为Zn4(OH)6CO3。TEM分析表明产物颗粒基本为球形。XRD和BET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纳米氧化锌晶粒迅速长大,并得出了纳米氧化锌晶粒生长的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热处理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纳米氧化锡粉体的烧结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建荣 高濂 顾立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01-2004,共4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得到了高纯度氧化锡基纳米粉体材料,以XRD、BET、TEM等手段对合成得到的粉体进行了表征,粉体的晶粒尺寸大小为10~20nm,分散性能良好。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对粉体进行了烧结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锡粉体粒径的减小提高了...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得到了高纯度氧化锡基纳米粉体材料,以XRD、BET、TEM等手段对合成得到的粉体进行了表征,粉体的晶粒尺寸大小为10~20nm,分散性能良好。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对粉体进行了烧结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锡粉体粒径的减小提高了粉体烧结活性,烧结助剂Ni离子的加入大大促进了SnO2的烧结,当Ni离子掺杂为1at%时,SnO2陶瓷的烧结相对密度最高可达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 纳米粉体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水解制备不同晶型的纳米TiO_2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斌海 姚超 +1 位作者 方志成 成庆堂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通过低温水解法制备出不同物相的纳米TiO2。研究了不同钛离子浓度、乙醇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TiO2晶相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解过程中钛离子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通过低温水解法制备出不同物相的纳米TiO2。研究了不同钛离子浓度、乙醇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TiO2晶相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解过程中钛离子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产物晶型的改变,在钛离子浓度较高时,乙醇的存在对亚稳相纳米TiO2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制备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对纺织品的多功能整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敏 朱亚伟 戴正明 《印染助剂》 CAS 2006年第4期31-33,共3页
用有机氟化物对无机纳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二者的相容性,并将改性后的纳米材料配成整理液应用于棉、涤织物的功能整理.结果表明:有机氟化物和纳米材料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改性后的纳米材料较单一的纳米材料和有机氟在功能上均有显... 用有机氟化物对无机纳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二者的相容性,并将改性后的纳米材料配成整理液应用于棉、涤织物的功能整理.结果表明:有机氟化物和纳米材料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改性后的纳米材料较单一的纳米材料和有机氟在功能上均有显著提高,经过20g/L有机氟化物改性后的纳米材料整理过的织物防水性为100分,防油性达150分,防污性达4级,而且具有一定的防紫外效果,对织物手感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氟化物 纳米材料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l和TSA共掺杂聚苯胺/凹土纳米导电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斌海 曾永斌 +2 位作者 姚超 李为民 李效棠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9,共6页
用快速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盐酸(HCl)和对甲苯磺酸(TSA)共掺杂聚苯胺(PANI)/凹土(AT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最佳条件下所得的纳... 用快速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盐酸(HCl)和对甲苯磺酸(TSA)共掺杂聚苯胺(PANI)/凹土(AT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最佳条件下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Cl和TSA的混酸环境能快速实现苯胺的聚合及聚苯胺的掺杂,所生成的聚苯胺以晶态形式包覆在凹土的表面,并在物理作用下与凹土形成了纳米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中聚苯胺的包覆率为23.49%,与纯HCl和TSA共掺杂聚苯胺相比,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凹土 共掺杂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及其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斌海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16期55-56,共2页
纳米二氧化钛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性能材料,通常被作为光催化剂使用,目前已经在很多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涂料制作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整体上来看,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应用不仅为环保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人们... 纳米二氧化钛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性能材料,通常被作为光催化剂使用,目前已经在很多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涂料制作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整体上来看,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应用不仅为环保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帮助,其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为此,本文对光催化纳米二氧化钛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在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展开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纳米二氧化钛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邱常义 马维新 《江西化工》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纳米TiO2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以锐钛矿型纳米TiO2(简称nm A-TiO2型)降解有机磷农药为研究对象,分别对nm A-TiO2用量,PH值、外加氧剂、光源对降解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m A-TiO2降解有机磷农药是有效的。
关键词 锐钛矿型 纳米 TIO2 光催化降解 有机磷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凹凸棒石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恒 姚超 +3 位作者 吴凤芹 丁永红 李峰 徐斌海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10,共4页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吡咯/凹凸棒石(PPy/ATP)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吡咯(Py)用量为m(Py):m(ATP)=0.32,过硫酸铵(APS)与Py的摩尔比为1.1,十二烷基磺酸钠(DSNa)与Py的摩尔比为0.27,15℃下反应2h得到的复合材...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吡咯/凹凸棒石(PPy/ATP)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吡咯(Py)用量为m(Py):m(ATP)=0.32,过硫酸铵(APS)与Py的摩尔比为1.1,十二烷基磺酸钠(DSNa)与Py的摩尔比为0.27,15℃下反应2h得到的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可达26Ω·cm。通过热重-热差分析、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TEM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测试表明:聚吡咯/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与纯聚吡咯相比明显提高,聚吡咯以非晶态形式包覆在凹凸棒石单晶的表面,它们之间没有新键生成,存在的是物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凹凸棒石 纳米复合材料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 精益求精 被引量:1
17
《泰州科技》 2005年第9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纳米材料应用 应用开发 科研院所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建筑涂料 产业化 传统产业 科技创新 河海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的表面处理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斌海 张国庆 +2 位作者 姚超 陈志刚 刘建平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共4页
以纳米凹凸棒土(AT)为补强剂,采用机械共混法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进行填充,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高耐热性能的纳米AT/MVQ复合材料。具体考察了填料纳米AT和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改性方式等对材料的影响,同时通过热分析(TG、DTA)... 以纳米凹凸棒土(AT)为补强剂,采用机械共混法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进行填充,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高耐热性能的纳米AT/MVQ复合材料。具体考察了填料纳米AT和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改性方式等对材料的影响,同时通过热分析(TG、DTA)研究其耐热性能。结果表明,AT对MVQ具有较好的补强性能,且经湿法改性后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填料用量为10phr时,采用湿法改性AT填充所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了19.5%。热分析表明,相比于生胶,填充改性AT的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41.1℃。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可以增强AT与MVQ分子之间的界面结合力,降低了"Payne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凹凸棒土 表面改性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防水涂料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峰 张玉林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7,共4页
聚合物防水涂料具有环保、节能、成本低、防水性能可靠,施工简便,有性能优势等特点,介绍该类涂料的种类、特征、技术原理、产品标准和作者研制并得到大量应用的系列防水涂料。
关键词 聚合物防水涂料 种类 技术原理 特征 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SiO_2-TiO_2催化合成异维生素C钠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健祥 顾立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47-1350,共4页
在异维生素C钠(D-VcNa)的合成过程中,以SO42-/S iO2-TiO2复合固体超强酸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2-酮基-D-葡萄糖酸(2-KGA)和甲醇为原料,采用精馏脱水酯化工艺,不断除去酯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550℃,催化剂用量为2.5%;... 在异维生素C钠(D-VcNa)的合成过程中,以SO42-/S iO2-TiO2复合固体超强酸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2-酮基-D-葡萄糖酸(2-KGA)和甲醇为原料,采用精馏脱水酯化工艺,不断除去酯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550℃,催化剂用量为2.5%;反应时间3~4 h,产品收率为88.6%,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较好,催化体系优于硫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异维生素C钠 固体超强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