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植物标本馆数字化发展的缩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启新 褚晓芳 +2 位作者 董晓宇 惠红 周义峰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1-86,共16页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文字信息数字化规范阶段;2004年以后的标本批量数字化与信息网络共享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后的标本数字化信息维护与优化阶段。这一过程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植物标本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此外,近年来开始了发掘和利用江苏植物标本的数字化信息工作,包括建设江苏省级数字植物标本馆、开发江苏省维管植物标本时空分布可视化系统、开展标本采集-入库过程数字化等。今后,将不断深化标本数字化的工作,以期形成有NAS特色的数字化植物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植物标本 标本图像 标本信息 数字化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中山植物园宿根花卉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虹 刘科伟 杨军 《现代园艺》 2018年第7期13-16,共4页
通过对专类园现有宿根花卉进行栽培繁殖研究及新引种花卉进行引种栽培,繁殖及应用研究,筛选出在专类园露天栽培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的宿根花卉29种,为扩大优质宿根花卉种类在南京其他公园和全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范围... 通过对专类园现有宿根花卉进行栽培繁殖研究及新引种花卉进行引种栽培,繁殖及应用研究,筛选出在专类园露天栽培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的宿根花卉29种,为扩大优质宿根花卉种类在南京其他公园和全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范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花卉 筛选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常用乔灌木植物固碳能力比较分析
3
作者 朱俊文 周伟 +4 位作者 吴宝成 温珺 刘启新 李慧敏 宋春凤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年第3期50-56,共7页
目的:深入了解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的固碳潜力。方法:选取南京市常见的83种乔木和灌木园林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冠层分析仪进行叶面积指数测定,计算其叶面积总量和固碳量。通过比较分析,评估各植物的固碳能力。结果:叶面积指数乔木... 目的:深入了解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的固碳潜力。方法:选取南京市常见的83种乔木和灌木园林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冠层分析仪进行叶面积指数测定,计算其叶面积总量和固碳量。通过比较分析,评估各植物的固碳能力。结果:叶面积指数乔木类均值为2.41,灌木类均值为3.47。叶面积总量乔木类均值为126.68 m^(2),灌木类均值为19.89 m^(2)。固碳量乔木类植物均值为1148.47 g·d^(-1),灌木类均值为180.83 g·d^(-1),乔木类植物明显大于灌木类植物。依据固碳量对南京市常见乔灌木植物进行了聚类分析,不同种类乔灌木固碳量差异也特别显著,并推荐了固碳量较高的种类。结论:通过深入了解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的固碳潜力,可以更有效地选择植物品种、配置植被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园林的固碳效益,为江苏低碳高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固碳能力 叶面积指数 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中山植物园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入侵途径 被引量:5
4
作者 殷茜 汪洪江 刘兴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4,163,共8页
为了了解南京中山植物园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状况,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原产地、生活型、频度、危害度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京中山植物园共有外来入侵植物65种,其中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数的32.31%,其次是... 为了了解南京中山植物园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状况,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原产地、生活型、频度、危害度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京中山植物园共有外来入侵植物65种,其中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数的32.31%,其次是禾本科,占总数的9.23%;构成严重危害的有7种,原产地为美洲的入侵植物最多,共有44种,并且以一年生草本为主(46.15%),荒地和管理粗放的草地是最容易遭到入侵的生境类型,部分入侵植物的引入与植物园引种活动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危害 南京中山植物园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中山植物园引种蕨类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和平 刘兴剑 孙起梦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对南京中山植物园引种蕨类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方式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南京中山植物园引种的蕨类植物分为5种生态类型,在叶形、叶色、孢子囊群等方面有独特观赏价值。根据其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蕨类植物有绿地种植、盆栽、石景... 对南京中山植物园引种蕨类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方式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南京中山植物园引种的蕨类植物分为5种生态类型,在叶形、叶色、孢子囊群等方面有独特观赏价值。根据其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蕨类植物有绿地种植、盆栽、石景配置和水面绿化等多种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观赏特性 应用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中山植物园温室蕨类植物引种与景观配置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彦红 孙起梦 +4 位作者 刘兴剑 高福洪 胡乾军 赵春沛 曹仁洪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3-265,共3页
对温室内引种蕨类植物的表现和观赏价值进行总结和分析,大多数蕨类植物在温室内表现优秀,有不同的观赏价值。在应用中有地栽、悬垂生长等多种应用形式,还可根据其耐阴程度不同在不同位置加以应用。并对部分种类在温室内的具体应用进行探... 对温室内引种蕨类植物的表现和观赏价值进行总结和分析,大多数蕨类植物在温室内表现优秀,有不同的观赏价值。在应用中有地栽、悬垂生长等多种应用形式,还可根据其耐阴程度不同在不同位置加以应用。并对部分种类在温室内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对其在温室内的自然繁殖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蕨类 引种表现 观赏价值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自然教育活动——南京中山植物园“探访一条小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青梅 胡李娟 《环境教育》 2023年第4期68-70,共3页
通过在植物园开展亲子自然教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实现亲子共享自然。在游戏中激发孩子探索自然的热情,学习、理解“拟态”“保护色”等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 通过在植物园开展亲子自然教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实现亲子共享自然。在游戏中激发孩子探索自然的热情,学习、理解“拟态”“保护色”等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宣布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植物园的社会服务功能,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就是自然教育和自然游憩。持续开展的自然教育课程不仅有助于缓解人们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的焦虑,唤起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和保护自然的意识,还将进一步凸显植物园的服务功能,更加符合国家植物园的建设要求,有助于推动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中山植物园 《生物多样性公约》 家长参与 社会服务功能 亲子 领导人峰会 保护色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教育活动案例探究——以南京中山植物园“自然物寻宝”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青梅 《环境教育》 2022年第12期60-63,共4页
通过在自然中捡拾自然物、玩转自然物、认识自然物、分享感悟等一系列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行为,引导和培养孩子理解并尊重自然,进而热爱和保护自然。植物园在人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开展科学研究、造就优美环境、进行科学普及... 通过在自然中捡拾自然物、玩转自然物、认识自然物、分享感悟等一系列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行为,引导和培养孩子理解并尊重自然,进而热爱和保护自然。植物园在人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开展科学研究、造就优美环境、进行科学普及三个方面。植物园是一个包含着成千上万个物种的植物世界,当大量植物集中在一处,又得到科学管理的情况下,自然形成了一个可供人们体验、学习自然的最佳场所[1]。南京中山植物园是我国第一座规范化建设的植物园,坐落于南京东郊国家级钟山风景区内,收集保存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中山植物园 科学普及 案例探究 钟山风景区 自然物 走进自然 在自然中 规范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叶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分析
9
作者 刘洋 孟秀花 +5 位作者 吕寒 卢昊 张志伟 牛冠婷 任冰如 陈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inn.)叶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平板对峙法筛选对9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联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检测活性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菊苣叶中分离得到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inn.)叶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平板对峙法筛选对9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联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检测活性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菊苣叶中分离得到24株内生真菌,筛选到1株对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好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CIY4,鉴定其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的损毁链格孢(Alternaria destruens)。500μg·mL^(-1)的菌株CIY4发酵产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J.G.Kühn)的抑制率达到86.31%,其后依次为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85.45%)、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J.H.Simmonds)(77.87%)、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71.12%),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低于70%。本研究首次分离筛选了菊苣叶中内生真菌菌株CIY4,该链格孢属真菌具有普遍抑制常见植物病原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内生真菌 植物病原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的生长速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宣继萍 刘建秀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8-100,共3页
以盆栽法对中国结缕草属4个种的64份野生种源的匍匐茎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利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时,变异很大,匍匐茎总长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97%和33.00%;不同种间的匍匐茎总长度存在... 以盆栽法对中国结缕草属4个种的64份野生种源的匍匐茎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利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时,变异很大,匍匐茎总长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97%和33.00%;不同种间的匍匐茎总长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结缕草Zoysiajaponica的种内变异最大,细叶结缕草Z.tenuifolia的种内变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属 生长速度 匍匐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野生药食兼用地被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金平 任全进 黄毅恒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1-493,共3页
药食兼用地被植物的利用在我国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以民间应用为主,利用的植物种类相对单一,科技含量较低,资源特别是野生资源没能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江苏省野生药食兼用地被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主要就江苏省野生药食兼用地被植物可... 药食兼用地被植物的利用在我国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以民间应用为主,利用的植物种类相对单一,科技含量较低,资源特别是野生资源没能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江苏省野生药食兼用地被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主要就江苏省野生药食兼用地被植物可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地被植物 开发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诗杰 李和平 +1 位作者 郑贵鸣 汤庚国 《江苏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45-47,54,共4页
全世界有椴树属植物25种,中国有19种,江苏有7种,2变种,1栽培种。该文从椴树属的广泛用途和江苏省林业发展目标阐述了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必要性。从资源和气候的优势、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实力阐述了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可... 全世界有椴树属植物25种,中国有19种,江苏有7种,2变种,1栽培种。该文从椴树属的广泛用途和江苏省林业发展目标阐述了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必要性。从资源和气候的优势、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实力阐述了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可能性。提出了江苏发展应用椴树属植物资源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属 植物资源 分布 应用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水生植物及其在污染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键 彭颖 +5 位作者 周阳 钱燕萍 李金凤 李健 赵淑颖 姚东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随着社会经济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加剧,外来生物以及以氮、磷为主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正不同程度威胁中国水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及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对价格高、工程量大和二次风险高的物理和化学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加剧,外来生物以及以氮、磷为主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正不同程度威胁中国水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及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对价格高、工程量大和二次风险高的物理和化学措施,以水生植物为核心的生物-生态法在水生态修复中备受青睐和广泛应用。中国外来入侵水生植物物种多,虽然这些物种入侵程度不同,但其分布相对集中在东部平原区和云贵高原区。过去30年来,中国在防控外来入侵水生植物的同时,挖掘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inn.)等在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方面的功能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发现外来入侵水生植物在不同水体和不同污染物类别间有一定的修复差异,且部分物种表现出与本土植物间的比较优势;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植物吸收与同化、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互作以及植物降解与挥发等。本文全面梳理了中国外来入侵水生植物物种及地理分布,分析了凤眼蓝、喜旱莲子草和大薸等典型外来入侵水生植物修复污染水体的效果与机制,指明外来入侵水生植物的重要研究方向,认为未来在利用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水生态修复时,应兼顾防控和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及科普教育的协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来入侵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 重金属 有机污染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湿地被子植物新记录
14
作者 褚晓芳 崔键 +3 位作者 董晓宇 顾子霞 姚东瑞 梁珆硕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21-527,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发现江苏省湿地被子植物新记录7种1变种,分别为北美黄亚麻Linum medium(Planch.)Britton、毛龙葵Solanum sarrachoides Sendtn.、断节莎Cyperus odoratus L.、疣果飘拂草Fimbristylis dipsacea var.verrucifera(...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发现江苏省湿地被子植物新记录7种1变种,分别为北美黄亚麻Linum medium(Planch.)Britton、毛龙葵Solanum sarrachoides Sendtn.、断节莎Cyperus odoratus L.、疣果飘拂草Fimbristylis dipsacea var.verrucifera(Maxim.)T.Koyama、海边月见草Oenothera drummondii Hook.、细花丁香蓼Ludwigia perennis L.、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L.)Lam.、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其中水茫草属Limosella L.为江苏省新记录属,北美黄亚麻、毛龙葵、断节莎和海边月见草4个种为江苏省外来归化植物新记录。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湿地 新记录 被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明城墙典型段维管植物调查
15
作者 刘彩霞 王心童 +4 位作者 王天文 王南南 王羿 王珊珊 华建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对南京明城墙典型段(太平门—解放门段、中山门—富贵山段)的维管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2科100属113种(含变种,下同),其中菊科(Asteraceae)种数最多(14种)。草本、藤本和木本植物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43.4%、17.7%... 对南京明城墙典型段(太平门—解放门段、中山门—富贵山段)的维管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2科100属113种(含变种,下同),其中菊科(Asteraceae)种数最多(14种)。草本、藤本和木本植物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43.4%、17.7%和38.9%。矛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Steud.)Dandy〕和薜荔(Ficus pumila Linn.)分别为草本和藤本植物的优势种;构〔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L Hér.ex Vent.〕和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Siebold et Zucc.)Hand.-Mazz.〕的重要值在木本植物中相对较高。另外,还记录到8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于6科7属。综上,南京明城墙太平门—解放门段、中山门—富贵山段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需及时清理相关植物以保护城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明城墙 维管植物 外来入侵植物 城墙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靓 李丕睿 +2 位作者 冯博雅 赵万里 陈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5-22,36,共9页
地涌金莲是芭蕉科多年生大型丛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用作当地草药历史悠久。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芳基庚酮类、脂肪类、甾醇类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地涌金莲具有止血、消炎、抗菌、抗肿瘤以及抗... 地涌金莲是芭蕉科多年生大型丛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用作当地草药历史悠久。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芳基庚酮类、脂肪类、甾醇类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地涌金莲具有止血、消炎、抗菌、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等作用。对地涌金莲的化学成分和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特有植物地涌金莲的植物化学研究提供参考,加强对其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涌金莲 特有植物 化学成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灌南县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鹏程 赵晓 +6 位作者 陈慧 刘兴剑 斯琴 程思航 夏新武 封晓萱 武建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6期78-84,共7页
在对灌南县进行全面的野外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灌南县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南县共有陆生维管植物78科244属330种,包括蕨类植物2科2属3种,裸子植物共计3科5属5种,... 在对灌南县进行全面的野外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灌南县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南县共有陆生维管植物78科244属330种,包括蕨类植物2科2属3种,裸子植物共计3科5属5种,被子植物73科237属322种,其中双子叶植物共计61科186属256种,单子叶植物共计12科51属66种。灌南县草本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共计237种,占全部种类的71.8%。从科、属的组成来看,灌南县陆生维管植物科组成以分布2~5种的寡种科和仅分布1种的单种科占优势,两者共占总科数的82.1%;属组成以分布2~5种的寡种属和仅分布1种的单种属占优势,两者共占总属数的99.2%。灌南县植物资源以观赏、食用、药用以及材用为主,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灌南县共有野生维管植物52科159属219种,其中科的地理成分共分为5个类型,以热带性成分占明显优势;属的地理成分包括14个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成分也占据较大的比例,该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趋势及特点。调查研究结果可以为灌南县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植物资源 区系组成 灌南 维管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当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宋萍萍 孙明毅 +1 位作者 徐增莱 王年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3-835,共3页
关键词 植物分布 当归属 化学成分 《中国药典》 重齿毛当归 药用植物 伞形科 新西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重金属镉(Cd^(2+))吸收、运输、积累及耐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9
作者 仇硕 张敏 +1 位作者 孙延东 黄苏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15-2621,共7页
本文从植物对Cd2+吸收、运输及积累机制,以及Cd2+对植物的伤害、植物对Cd2+的耐性机制等三个层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 吸收 伤害 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标记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袁菊红 孙视 +2 位作者 彭峰 冯煦 夏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55-1561,共7页
目的研究石蒜属4种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和同一种内不同采集地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佐证。方法用ISSR和RAPD标记分别对不同采集地的37份石蒜属植物(石蒜18份、中国石蒜10份、换锦花5份、忽地笑4份)的... 目的研究石蒜属4种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和同一种内不同采集地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佐证。方法用ISSR和RAPD标记分别对不同采集地的37份石蒜属植物(石蒜18份、中国石蒜10份、换锦花5份、忽地笑4份)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1)16条ISSR和17条RAPD引物分别扩增出229和215条带,多态比率分别为85.59%和69.77%,显然,ISSR检测出的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2)ISSR和RAPD标记检测同组供试材料种间或种内的Nei′s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分别为0.5459~0.9345,0.6419~1.0000,平均为0.6836,0.7428。两者相关系数r=0.8582,达极显著水平。(3)ISSR和RAPD标记的分子聚类结果相近,两种标记均能准确地把不同来源的材料先按种聚类,种间的分子分类结果与传统经典分类相符;种内不同采集地材料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4)用POPGENE3.2分析的种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与用AMOVA进行的遗传变异巢式方差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两种标记均可用于石蒜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与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虽然ISSR标记在种间遗传多样性检测上分辨力较RAPD标记低,但ISSR标记能检测到更高的种内遗传差异性,更适合种下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属 RAPD ISSR 种间差异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