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专科护士培养的发展现状
1
作者 李龚茂恒 成晶晶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专科护士培养进程和发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江苏省护理学会官网公布的2013届—2022届省级15项专科护士培训人员名单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录取及合格名单进行合格率、各项专科培训人数... 目的分析江苏省专科护士培养进程和发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江苏省护理学会官网公布的2013届—2022届省级15项专科护士培训人员名单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录取及合格名单进行合格率、各项专科培训人数比、地区录取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14届、2015届、2016届、2017届、2019届、2022届6届(4668名)省级专科护士培训人员名单进行数据分析,合格率分别为94.34%、94.63%、98.75%、97.96%、98.34%、99.42%。在项目专科培训中人数占比前5名依次为:危重症、糖尿病、急救急诊、心血管、骨科。专科护士地区分布前5名依次为: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南通市、无锡市。专科基地医院城市数量分布:南京市基地医院数量最多,有10家医院,其次是苏州4家医院、徐州3家医院、无锡2家医院,常州、扬州、镇江、南通均1家基地医院。结论经过二十多年的专科发展,临床的细致化更凸显省级专科护士的紧缺。培养专科护士,将更加安全、优质的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护理发展 护理研究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改善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症患者血糖水平的价值探讨
2
作者 成晶晶 秦悌芳 王瑶君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4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危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危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压力... 目的 探讨危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危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负性情绪、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危重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焦虑、抑郁情绪,预防或减少压力性损伤,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糖尿病 危重症 血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揿针疗法在急重症患者镇痛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欢 吕健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疼痛是急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疼痛程度和住院环境、操作性诊疗等因素密切相关。镇痛管理是急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穴揿针疗法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无针感、实施简便等优势,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实用性和疗... 疼痛是急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疼痛程度和住院环境、操作性诊疗等因素密切相关。镇痛管理是急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穴揿针疗法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无针感、实施简便等优势,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实用性和疗效可持续性得到证实。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急重症患者的镇痛管理、耳穴揿针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揿针 急重症 镇痛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过群 高伟 +4 位作者 张家留 张蓓蓓 殷丽萍 周丹丹 陈浩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6-227,23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A组,n=32)和肠外营养(PN)联合EN组(B组,n=33)。A组病人伤后24 h给予EN支持;B组24 h给予PN联合EN支持,PN和EN各提...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A组,n=32)和肠外营养(PN)联合EN组(B组,n=33)。A组病人伤后24 h给予EN支持;B组24 h给予PN联合EN支持,PN和EN各提供50%热量。观察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和30 d病死率等临床指标。在EN支持期间,观察病人有无腹泻、便秘、恶心、呕吐以和误吸等不良反应。并于病人入院时、入院后第3、7、14天检测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结果:入院第14天,两组病人血清ALB、PA和Hb接近正常,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生率、ICU留置时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均好于A组(P<0.05),两组30 d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A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EEN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但EN联合PN可有效地保证病人在营养供给的前提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周丹丹 朱宝华 +2 位作者 张蓓蓓 高伟 陈浩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风险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4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回顾性营养风险筛查,按病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足组和非营养不足组;再按病人的预后分为病死组和存活...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风险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4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回顾性营养风险筛查,按病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足组和非营养不足组;再按病人的预后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分别观察组间的体重指数(BMI)、NRS2002评分、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脱机成功率、病死率的差异。进一步分析病死组和存活组的NRS2002评分、前清蛋白、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结果: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达100%,营养不足发生率为59.65%。营养不足组病人的NRS2002评分、机械通气率、脱机成功率与非营养不足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死组与存活组间NRS2002评分、清蛋白、APACHEⅡ评分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是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高发人群,营养状况影响着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危重症 营养风险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致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丰 殷丽萍 +3 位作者 周丹丹 张蓓蓓 谷佳 于如同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致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0例TBI患者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TBI所致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TBI所致呼吸系统并发症有肺部感染56例、肺不张27例、急性...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致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0例TBI患者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TBI所致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TBI所致呼吸系统并发症有肺部感染56例、肺不张2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呼吸衰竭50例、氧合指数200~300mm Hg 49例;循环系统并发症有低血压52例、高血压18例、心律不齐8例;其他并发症有脓毒症16例、脓毒症休克10例、急性肾损伤8例、腹部并发症24例、电解质紊乱31例、出血56例。急性肾损伤、肺部感染、心律不齐是影响TB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3.888(1.412~10.709)、2.471(0.372~8.231)、3.620(1.171~9.815)。结论TBI所致急性肾损伤、肺部感染、心律不齐等非神经系统并发症会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非神经系统并发症 预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杰 成晶晶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为...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因素分析及相关对策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患者36例,对照组84例。对比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同时针对基础资料中存在差异性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存在差异性指标提出干预计划。结果感染组患者的年龄、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全身麻醉、意识障碍、急诊手术以及吸烟史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全身麻醉、意识障碍、急诊手术以及吸烟史均为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患者的感染情况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全身麻醉、意识障碍、急诊手术以及吸烟史均是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建议针对此类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气管插管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的品管圈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娟 蔡书君 +1 位作者 潘文婷 成晶晶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8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的效果。方法2022年5—11月,医院ICU成立QCC小组,确定“提高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并进行持续...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的效果。方法2022年5—11月,医院ICU成立QCC小组,确定“提高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并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开展QCC活动后,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由活动前的56.31%提高至活动后的8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CC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ICU患者中医护理操作实施率,提升中医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重症医学 中医特色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ICU脓毒症休克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郑佩秋 姜云峰 +1 位作者 刘谦 高伟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常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据统计,每年住院患者中,约1%-2%为脓毒症,在ICU住院患者中,比例甚至高达25%。临床上,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常并发呼吸衰竭,而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是维持患者...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常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据统计,每年住院患者中,约1%-2%为脓毒症,在ICU住院患者中,比例甚至高达25%。临床上,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常并发呼吸衰竭,而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是维持患者呼吸功能的最主要手段。近年来,针对脓毒症的治疗受到广泛关注,发展迅速,最大限度地使患者临床获益,仍是重中之重。本研究,尝试性将传统医学经典汤剂大承气汤,采用临床常用治疗方式-灌肠,运用于临床,观察其在ICU脓毒症休克中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灌肠 ICU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运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云峰 郑佩秋 高伟 《系统医学》 2020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运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抽取自2016年6月—2019年3月该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及CVP组,分别以床旁超声探查及监测CVP为指导进行容量复苏,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开始前、复苏... 目的观察临床运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抽取自2016年6月—2019年3月该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及CVP组,分别以床旁超声探查及监测CVP为指导进行容量复苏,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开始前、复苏后3 h及6 h,分别检测CVP组CVP及超声组RVI,以及两组Lac、计算LCR尿量、MAP,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检测患者BNP、计算AKI发生率、评估患者SOFA评分,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Lac均降低,MAP均升高,尿量均增加,超声组6 hLCR为(50.34±12.37)%,比CVP组(41.69±12.99)%更显著,(t=13.280,P=0.032<0.05);两组患者MAP、尿量改善更明显治疗24 h后SOFA评分均改善,其中,超声组为(4.53±3.05)分,CVP组为(11.28±3.44)分,超声组更显著(t=17.983,P=0.002<0.05);超声组BNP阳性率及AKI发生率分别为5%、7.5%,两项指标均低于CVP组(χ^2=7.953,P=0.024)。结论床旁超声探查适合于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液体复苏 脓毒症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患者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钱吉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67-69,共3页
探究针对罹患肝胆湿热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施加清胰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研究纳入的60例罹患肝胆湿热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区间均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30... 探究针对罹患肝胆湿热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施加清胰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研究纳入的60例罹患肝胆湿热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区间均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西医加清胰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尿淀粉酶及血清淀粉酶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相关内容。结果 采用差异化治疗方案后,两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采用差异化治疗方案后,两组的尿淀粉酶、血清淀粉酶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胃肠功能恢复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胰腺脓肿,胰腺坏死,肺损伤等不良事件的机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罹患肝胆湿热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施加中药清胰汤进行治疗,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尿淀粉酶、血清淀粉酶指标等均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减少,加速了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总体治疗效果显著,推荐临床积极采纳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胆湿热证 清胰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某基层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12
作者 朱宝华 石颖 周丹丹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040-3041,共2页
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增加了糖尿病患者感染、褥疮或溃疡的发生机会并难以控制。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将营养风险筛选(NRS)推荐为住院患者适用的营养不良评定方法。
关键词 营养状况调查 住院患者 内分泌科 基层医院 南京 营养不良 营养学会 糖尿病
原文传递
气管切开时机对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家留 倪海滨 +2 位作者 高伟 张丰 张爱萍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ICU的脑卒中伴肺部感染需要经皮气管切开的患者48例,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发病后3-4d)气管切开组(A组,24例)和晚期(发病后8-10d)气管切开组(B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lasgow...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ICU的脑卒中伴肺部感染需要经皮气管切开的患者48例,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发病后3-4d)气管切开组(A组,24例)和晚期(发病后8-10d)气管切开组(B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lasgow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SIRS持续时间,CPIS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但在ICU入住时间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不同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应根据Glasgow评分及CPIS评分个体化选择气管切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脑卒中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早期乳酸清除率指导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家留 高伟 +5 位作者 殷丽萍 周丹丹 张蓓蓓 陈浩 张丰 张爱萍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310-2311,共2页
目的评估以早期乳酸清除率(LCR)指导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B组25例,按常规复苏指标处理;A组23例,加用6h内LCR>10%为达标。比较两组入ICU时及6h的APACHEⅡ评分、MAP、动脉血乳酸... 目的评估以早期乳酸清除率(LCR)指导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B组25例,按常规复苏指标处理;A组23例,加用6h内LCR>10%为达标。比较两组入ICU时及6h的APACHEⅡ评分、MAP、动脉血乳酸(Lac)和血红蛋白(Hb)水平,计算6h复苏液体总量及患者7d病死率。结果复苏6h后,A组Lac水平低于B组[(4.6±1.4)mmol/L vs.(7.1±1.3)mmol/L],复苏液体总量多于B组[(4.6±2.3)L vs.(3.6±2.7)L],Hb低于B组[(100.7±20.6)g/L vs.(102.4±19.2)g/L](P<0.05)。两组复苏后MAP相仿[(72.3±12.6)mm Hg vs.(70.8±14.3)mm Hg](P>0.05);A组患者7d病死率低于B组(13.0%vs.36.0%)(P<0.05)。结论以早期LCR>10%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目标之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原文传递
日本斑点热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慧 倪海滨 +1 位作者 黄小菲 张彦亮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5-1557,共3页
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72岁,因“反复发热伴纳差、乏力10 d”于2022-05-10收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患者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发热,体温峰值38.9℃,伴纳差、乏力和全身酸痛,无其余不适.
关键词 全身酸痛 恶寒发热 重症医学科 斑点热 反复发热 患者入院 资料与方法 体温峰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