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DEM方法的饱和砂土场地液化模拟研究
1
作者 许文昊 王志华 +3 位作者 申志福 高洪梅 刘殷强 张鑫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92-2501,2514,共11页
砂土液化是常见的地震灾害,目前应用于研究砂土液化动力特性的室内试验以及模型试验还不能全面反映土体液化全过程。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与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耦合模拟方法能够准确地... 砂土液化是常见的地震灾害,目前应用于研究砂土液化动力特性的室内试验以及模型试验还不能全面反映土体液化全过程。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与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耦合模拟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各类水土耦合问题。通过二次开发的CFD-DEM流固耦合模块实现离散元软件PFC3D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之间的力学信息交互,利用颗粒水下自由沉降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利用PFC3D软件模拟室内循环三轴试验标定出具有真实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数值砂样。根据已有的参数信息以及耦合模拟方法建立了饱和砂土的场地液化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离散元法能够复现室内砂土液化试验,标定参数可应用于场地液化模拟;单颗粒沉降速度与理论解一致验证了CFD-DEM耦合方法的准确性;峰值加速度0.25g下不同深度处土体均会发生液化,液化时超孔压比无法达到1,超孔压累计值由浅层往深层递增;液化后土体强度自下而上逐渐恢复,再固结的场地土体结构呈现均匀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CFD-DEM耦合方法 颗粒自由沉降 场地液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测量的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降温效果分析
2
作者 景晶晶 吴志坚 +2 位作者 丁万鹏 张晓华 马巍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6期1728-1740,共13页
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加剧了多年冻土退化速率,影响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稳定性。热棒技术具有主动单向降温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北部的多年冻土地区。现有研究多采用数值仿真或钻孔测温方式分析热棒技术的降温效果,随着地... 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加剧了多年冻土退化速率,影响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稳定性。热棒技术具有主动单向降温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北部的多年冻土地区。现有研究多采用数值仿真或钻孔测温方式分析热棒技术的降温效果,随着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探地雷达技术为冻土工程领域提供了一种连续且无损的新研究方法。本文以青藏公路沱沱河至唐古拉山垭口段为研究区,采用探地雷达技术研究热棒技术对路基的降温效果。在道路病害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双侧单排直插热棒路基、单侧单排斜插热棒路基和相邻未处治冻土路基三处典型路段,采用探地雷达技术探测分析路基结构损伤和下伏冻土分布情况,结合现场考察评价不同热棒布设方式对冻土路基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效果:双侧单排直插热棒路基>单侧单排斜插热棒路基>未处治路基。双侧单排直插热棒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层分布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与路侧天然地表相比冻土上限提升0.47 m,其上路基结构完整;单侧单排斜插热棒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层连续性一般,冻土上限与路侧天然地表相比较为接近,其上路基结构存在结构疏松和裂隙区域;未处治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层分布连续性较差,冻土退化明显,冻土上限较路侧天然地表退化0.80 m,其上路基结构存在大面积疏松和局部积水。同时,冻土退化会诱发道路工程病害,对比发现单侧单排斜插热棒路基和未处治路基冻土退化路段,路基结构疏松和裂隙发育,不均匀沉降和路面裂缝、坑槽等病害多发。探地雷达测试能够较好地呈现道路下伏多年冻土的分布情况和路基结构损伤特征,分析路面病害机理,为公路大中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热棒技术可以有效减缓路基下伏多年冻土的退化速率,但不同的布设方式对热棒的降温效果有一定影响,常规的热棒布设方式无法满足高边坡路基的降温需求。因此,针对路基热状态和结构特征,科学合理地开展热棒路基设计、规范施工和有效运维,对提高路基下覆多年冻土上限,减少或减缓路基热融病害,提升公路服役性能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青藏公路 热棒 探地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乘客的病毒载量演化模型和仿真
3
作者 卢守峰 黄志康 赵红云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了微观刻画地铁乘客的病毒传播,构建了吸入病毒概率与社交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病毒载量增加量和减少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病毒载量演化方程,其中防疫措施的效果以归一化的参数描述。通过Anylogic软件的二次开发接口,... 为了微观刻画地铁乘客的病毒传播,构建了吸入病毒概率与社交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病毒载量增加量和减少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病毒载量演化方程,其中防疫措施的效果以归一化的参数描述。通过Anylogic软件的二次开发接口,对每个乘客的病毒载量进行编程,刻画每个乘客在感染前和感染后两个阶段的病毒载量变化。仿真初始时刻设定10%的乘客被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染者和超级感染者。对不同乘客数量条件下的病毒演化进行仿真,分为有管控和无管控两种场景。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乘车人数的增多,乘客密度增大,病毒传播增强,个体病毒载量增加较快;对病毒载量大于1000的乘客进行管控,禁止其乘车,可将所有乘客的病毒载量降低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地铁乘客 病毒载量 疫情管控 演化模型 Anylogic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库多灾种致灾风险评估体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储城鑫 帅向华 +3 位作者 万婧 吴志坚 丁万鹏 黄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18,共8页
为了提高尾矿库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广东省某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尾矿库4种典型的灾害类型,即地震灾害、洪水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采用数值计算、调洪演算、泥石流预警值判断模型,建立尾矿库多灾种致灾风险评估体系,并开展应... 为了提高尾矿库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广东省某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尾矿库4种典型的灾害类型,即地震灾害、洪水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采用数值计算、调洪演算、泥石流预警值判断模型,建立尾矿库多灾种致灾风险评估体系,并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尾矿坝在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作用下能保持安全,致灾风险低;多灾种致灾风险评估体系能模拟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现象,准确高效计算出结果,并直观揭示最不利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库的设计、运营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多灾种 致灾风险评估 地震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透水软弱层的可液化场地浅埋输水管动力响应分析
5
作者 胡正阳 张鑫磊 +3 位作者 高洪梅 王志华 孙玥 高梦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1-66,共6页
由于特殊层理结构、不透水层的水力阻隔及其下形成的“水夹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可液化夹层土场地浅埋输水管道动力响应较复杂。通过一系列含不透水软弱层的可液化场地浅埋输水管道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土体的加速度发展规律、管道竖向... 由于特殊层理结构、不透水层的水力阻隔及其下形成的“水夹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可液化夹层土场地浅埋输水管道动力响应较复杂。通过一系列含不透水软弱层的可液化场地浅埋输水管道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土体的加速度发展规律、管道竖向位移、管-土界面超孔压响应及管壁动土压力等,探讨管道上浮的机理及及含不透水层场地管道抗浮性能增强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管道上、下动土压力差是导致管道发生上浮的主要原因,且管道上浮速率与其受到的动土压力差呈正相关性;软弱不透水层隔绝了场地上、下砂层的水力梯度,减小了管道上、下侧的动土压力差,从而降低管道位移,提高管道的抗震稳定性;不透水层厚度会显著影响管道的变形模式,无不透水层场地中管道应变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性,而不透水层厚度较大工况的管道变形较为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软弱层 浅埋输水管道 上浮机理 动土压力差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