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感染科住培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姬会春 费媛媛 +2 位作者 朱芳 张振江 严友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5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在院感染科轮转的30名住培医师随机分配至观察组或者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轮转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在院感染科轮转的30名住培医师随机分配至观察组或者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轮转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分析两组学习成绩的差异,采用问卷调查评估PBL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体格检查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在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团队协作、查阅文献、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临床思维等方面,PBL教学查房与传统教学查房相比,充分调动住培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论PBL教学法应用于住培医师教学查房中,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感染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查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王海云 赵晓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传统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系统组46例在传统组的基础上给予全...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传统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系统组46例在传统组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情绪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系统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量表(SAS)、抑郁评分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系统组低于传统组(P<0.05);系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通过运用全方位护理能够提高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干预效果,改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护理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负性情绪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评价
3
作者 司进枚 王茜 +2 位作者 陈民 徐小国 姬会春 《肝脏》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50例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激素治疗1个月后根据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n=40)和死亡组(n=10),... 目的分析50例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激素治疗1个月后根据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n=40)和死亡组(n=10),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50例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38例(76.0%)为30~60岁,46例(92.0%)为女性,41例(82.0%)抗核抗体呈阳性,伴随多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白蛋白降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G升高),组织学表现以淋巴细胞浸润、肝小叶坏死、肝纤维化为主,死亡风险较大(10例,20.0%)。死亡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总胆红素水平、白细胞计数[(25.8±6.2)分、(393.5±25.1)μmol/L、(5.8±1.3)×10^(9)/L]均高于存活组[(19.4±4.2)分、(242.6±18.7)μmol/L、(3.9±0.7)×10^(9)/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总胆红素水平、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OR=5.249、5.191、4.918,P<0.05)。结论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多发于中年女性,伴随多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抗核抗体呈阳性,组织学表现以淋巴细胞浸润、肝小叶坏死、肝纤维化为主,死亡风险较大,临床可依据MELD评分、总胆红素水平、白细胞计数来预测患者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特征 预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防治乙肝 阳光享受生活
4
作者 李军 吴倪娜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3年第8期34-35,共2页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医务工作人员一直努力,希望早日摘掉这个"乙肝大国"的帽子。目前我国的乙肝人数依然很多,但通过多种措施的改进,乙肝发病人数已经有了明显下降。
关键词 乙肝病毒携带者 科学防治 享受生活 阳光 医务工作人员 发病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策略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海云 孙珍花 +1 位作者 李爽 赵晓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155-158,16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期间行全方位护理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0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51例)全方...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期间行全方位护理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0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51例)全方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理状况改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理弹性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服务态度、护理技能及护理效果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用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具有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作用,护理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全方位护理 负面情绪 心理弹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顾征太 蒋龙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究失代偿期肝硬化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28例慢性重型肝炎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痰液、血液和咽拭子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使用K-B... 目的探究失代偿期肝硬化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28例慢性重型肝炎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痰液、血液和咽拭子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使用K-B纸片扩散法对药敏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感染率为18.5%;3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病原菌,感染率为9.0%;真菌(15.1%)、革兰阴性菌(60.4%)及革兰阳性菌(24.5%)为培养出的主要病原菌。结论研究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兰 沈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9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与临床疗效。方法6例经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均给予CBP治疗及临床护理。比较6例患者治疗前...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与临床疗效。方法6例经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均给予CBP治疗及临床护理。比较6例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肝肾功能、心肌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体温(37.0±0.8)℃、心率(76±21)次/min、呼吸频率(20±4)次/min、平均动脉压(62.5±12.9)mm Hg(1 mm Hg=0.133 kPa)、APACHEⅡ评分(12.38±1.23)分、MODS评分(2.74±1.73)分,均优于治疗前的(40.3±0.8)℃、(106±21)次/min、(32±6)次/min、(40.5±10.9)mm Hg、(18.89±1.85)分、(8.83±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9.23±4.0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59±4.08)×10^(9)/L、血小板计数(214±70)×10^(9)/L、PT(14.06±9.08)s、APTT(34.45±9.08)s、PCT(1.54±0.07)ng/ml、IL-6(2.71±2.61)ng/ml、肌酸激酶(37±9)U/L、乳酸脱氢酶(319±50)U/L、肌酐(85.4±67.9)μ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4.39±2.16)ng/ml,均优于治疗前的(315.73±102.31)×10^(9)/L、(29.68±10.72)×10^(9)/L、(65±27)×10^(9)/L、(32.39±11.9)s、(80.09±10.74)s、(4.22±0.05)ng/ml、(8.70±5.90)ng/ml、(318±10)U/L、(1533±807)U/L、(482.7±279.9)μmol/L、(123.98±98.7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治疗危重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危重型 新型布尼亚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子参总皂苷上调miR-216a抑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损伤
8
作者 高山 庞婕 +2 位作者 李占结 李晨希 尚庆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9-695,共7页
目的探讨珠子参总皂苷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炎症反应、凋亡的影响及其对miR-216a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HCMV感染MRC-5细胞建立病毒感染模型,不同浓度(100μg/mL、200μg/mL、400μg/mL)的珠子参总皂苷处理细... 目的探讨珠子参总皂苷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炎症反应、凋亡的影响及其对miR-216a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HCMV感染MRC-5细胞建立病毒感染模型,不同浓度(100μg/mL、200μg/mL、400μg/mL)的珠子参总皂苷处理细胞,分别将miR-NC、miR-216a mimics转染至HCMV感染的MRC-5细胞,分别将anti-miR-NC、anti-miR-216a转染至HCMV感染的MRC-5细胞后加入珠子参总皂苷处理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法检测miR-216a表达量。结果珠子参总皂苷可降低HCMV感染的MRC-5细胞凋亡率及TNF-α、IL-6的水平(P<0.05),而miR-216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转染miR-216a mimics可降低凋亡率及TNF-α、IL-6的水平(P<0.05);转染anti-miR-216a可降低珠子参总皂苷对HCMV感染的MRC-5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的作用。结论珠子参总皂苷可通过上调miR-216a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从而减轻HCMV感染的MRC-5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总皂苷 miR-216a 人巨细胞病毒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凋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HBsAg多位点变异1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永林 孙启俊 +1 位作者 马贵明 黄祖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12-413,共2页
关键词 HBV 表面抗原/多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得安与氯沙坦对慢性肝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宏良 王锁荣 +4 位作者 张东军 马志俊 吴春芳 徐晖 孙志坚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5-1006,1008,共3页
对46例慢性肝病(包括17例中度慢性肝炎、14例代偿期肝硬化、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基础状态下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并对其中24例患者作了速尿激发试验,12例作了心得安抑制试验,14例作... 对46例慢性肝病(包括17例中度慢性肝炎、14例代偿期肝硬化、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基础状态下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并对其中24例患者作了速尿激发试验,12例作了心得安抑制试验,14例作了氯沙坦抑制试验。研究心得安与氯沙坦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以便为肝硬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结果:慢性肝炎中度(CH-中度)和肝硬化代偿期(CLC)患者血浆AT-Ⅱ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而Ald醛固酮显著增高;失代偿性肝硬化(DLC)伴腹水患者血浆AT-Ⅱ、Ald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AT-Ⅱ为190.90±147.48 vs 46.65±5.27 ng/ml,Ald为568.00±70.70 vs 86.00±37.50 ng/ml);经速尿激发后,所有受试者血浆AT-Ⅱ、Ald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口服心得安以后,血浆AT-Ⅱ均显著下降;但口服氯沙坦以后,血浆AT-Ⅱ则显著上升。提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AT-Ⅱ和Ald水平显著升高,与腹水形成有密切关联;速尿可刺激肾素释放,升高血浆AT-Ⅱ、Ald水平,故不宜滥用;心得安与氯沙坦可分别作用于β受体(βR)和AT-Ⅱ1型受体(AT-Ⅱ1R),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在肝硬化治疗中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心得安 氯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评判已有慢性肝病患者参加临床药物试验时DILI的发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长青 于岩岩 李军 《肝脏》 2016年第5期392-394,共3页
本次会议中,如何评价已有慢性肝病患者参加临床药物试验时DILI的发生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现概括如下。一、如何评估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药物试验?针对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DILI,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提... 本次会议中,如何评价已有慢性肝病患者参加临床药物试验时DILI的发生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现概括如下。一、如何评估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药物试验?针对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DILI,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框架和操作指南,以避免潜在的中毒性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物试验 慢性肝病患者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中毒性肝损伤 DILI 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核酸疫苗诱导H-2~b小鼠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吴兴柳 丁如宁 +1 位作者 吴欣 黄祖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观察并证实adr和adw亚型MHBs核酸疫苗单独应用,或与HBc核酸疫苗联合免疫诱导H-2b ,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方法:C57BL/6(H-2b)小鼠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5只);pJW4303/MHBs/adw组(W组,6只);pJW4303/... 目的:观察并证实adr和adw亚型MHBs核酸疫苗单独应用,或与HBc核酸疫苗联合免疫诱导H-2b ,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方法:C57BL/6(H-2b)小鼠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5只);pJW4303/MHBs/adw组(W组,6只);pJW4303/MHBs/adr组(R组,6只);pJW4303/MHBs/adr+pJW4303/HBc组(R+C组,6只)。免疫方法为各组小鼠每只每次注射相应的质粒DNA疫苗100μg(100μl)。免疫程序为0,2,4 w。小鼠血清抗HBs和抗HBc水平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4浓度用 ELISA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试验采用3H-TdR掺入法,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W、R、R+C各免疫组在末次免疫后4w所有小鼠均产生抗-HBs,但各免疫组间无明显差异,抗-HBs以R+C组最早出现。R+C组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2w抗-HBc即全部阳性,P组免疫后始终未出现抗-HBs和抗-HBc。核酸疫苗免疫的w、R、R+C各组免疫小鼠HBsA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均高于P组(P<0.01-P<o.001),R+C(n=6)组小鼠脾淋巴细胞HBsAg特异性SI比R组显著升高(P<0.05);R+C免疫小鼠HBcA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均≥2,与P组(其SI均<2)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W、R、R+c各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HBsAg共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外膜中蛋白 核心抗原 表达抗原 核酸疫苗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该如何应对
13
作者 李军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5年第12期10-11,共2页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个头疼脑热?从呱呱坠地那天起,人就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热,尤以伤风感冒、胃肠炎和尿路感染最常见。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发热不是病名,而是人体对致病因子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反应的一种表现。常见的急性发...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个头疼脑热?从呱呱坠地那天起,人就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热,尤以伤风感冒、胃肠炎和尿路感染最常见。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发热不是病名,而是人体对致病因子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反应的一种表现。常见的急性发热,病程约2周以内,多伴有明显的受损系统症状,因此该类发热病因诊断一般不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 病理生理反应 五谷杂粮 伤风感冒 尿路感染 致病因子 急性发热 系统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箱不是食物保险箱
14
作者 邢益平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8年第10期42-43,共2页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门诊接诊了不少的腹泻患者,他们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年轻人由于喜吃生冷饮食、作息不规律,是腹泻的主要人群。老年人腹泻,有相当一部分与他们过分信赖冰箱有关。今年62岁的孙大伯,平时一直不舍得把剩菜倒掉...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门诊接诊了不少的腹泻患者,他们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年轻人由于喜吃生冷饮食、作息不规律,是腹泻的主要人群。老年人腹泻,有相当一部分与他们过分信赖冰箱有关。今年62岁的孙大伯,平时一直不舍得把剩菜倒掉,前些天一个人在家吃饭,把四天前吃剩的鱼端了出来,没热透就下饭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箱 保险 食物 腹泻患者 门诊接诊 冷饮食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思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戴善梅 邢益平 +1 位作者 董莉 王瑞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10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将临床、病理学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3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总结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等指标并...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将临床、病理学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3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总结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前后ALT、AST、TBil、ALP、GGT存在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ALT、AST、TBil存在差异,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比较,TBil、GGT存在差异。临床分析,治疗后16例治疗组中10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98.3%;而对照组14例中,4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64.3%,两组病例治疗后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可明显改善PB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生化指标,且其不良反应较小,是目前治疗PBC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边金洞 周祖模 张苏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各种菌类数量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从48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按照15mg/kg腹腔注射内毒素的方式建立内毒素脓毒症模型;根据建模后24 h是否应用抗生素以及抗...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各种菌类数量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从48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按照15mg/kg腹腔注射内毒素的方式建立内毒素脓毒症模型;根据建模后24 h是否应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限再将40只内毒素脓毒症模型鼠细分为脓毒症未治疗组、脓毒症头孢曲松3d组、脓毒症头孢曲松7d组、脓毒症亚胺培南3d组和脓毒症亚胺培南7d组(n=8)。在用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腹腔注射治疗期间,在给药第3d和第7d后分别取大肠内容物进行肠道杆菌、肠球菌和真菌的定量培养和细菌的菌种鉴定。结果用抗生素治疗后,2组大鼠肠道优势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头孢曲松选择出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杆菌,亚胺培南选择出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和屎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均表现出耐药倾向。结论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抗生素可引起原籍菌群数锐减,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群,引发肠道微生态环境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亚胺培南 大鼠 脓毒症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6、1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国栋 马志俊 孙志坚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6期527-528,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细胞免疫调节异常、多克隆B细胞活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解本病T细胞亚群的偏移情况,我们检测了SLE患者活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Ⅱ。-2)、IL-6和IL-10水平,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细胞免疫调节异常、多克隆B细胞活化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解本病T细胞亚群的偏移情况,我们检测了SLE患者活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Ⅱ。-2)、IL-6和IL-10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类 免疫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与肺结核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民 徐小国 +1 位作者 司进枚 严友德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治疗的9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选取同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治疗的90例单纯肺结...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治疗的9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选取同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治疗的9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以及90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患者(艾滋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的血清CD4+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肺结核组和艾滋病组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92.21±16.68)个/mm^(3)、(351.22±63.33)个/mm^(3)和(240.41±30.21)个/mm^(3),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明显低于肺结核组和艾滋病组(P<0.05),艾滋病组明显低于肺结核组(P<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病变分类Ⅲ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85.66±17.03)个/mm^(3),明显低于Ⅰ型、Ⅱ型和Ⅳ型患者(P<0.05);Ⅱ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95.51±13.38)个mm^(3),明显低于Ⅰ型和Ⅳ型患者(P<0.05)。结论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与肺结核病变类型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抗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玉秀 辛晓恩 +2 位作者 于国英 孙建琳 韩亚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从2009年10月~2012年6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40例,应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分别记...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从2009年10月~2012年6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40例,应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分别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DNA)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12个月后所有患者ALT、AST和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BV-DNA检测均转为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抗病毒治疗3个月时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改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CD4^+T/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3^+T和CD8^+T治疗前后未见显著变化。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失衡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司进枚 王茜 +2 位作者 陈民 徐小国 李青青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于沭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205例肝炎失代偿肝硬化并发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 目的探讨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于沭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205例肝炎失代偿肝硬化并发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5例患者中,随访6个月,其中121例患者死亡,84例生存,死亡率59.02%;生存组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白细胞(WBC)、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肌酐(SCr)、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钠离子(Na^(+))均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20分、合并肝性脑病、TBIL>20.00μmol/L及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均为影响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4、5.32、3.44、7.28,P<0.05)。结论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且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TBIL异常表达、肝性脑病及MELD评分均是影响患者生存现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影响因素 生存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