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专病门诊运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春红 朱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江苏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专病门诊运行情况。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对该院专病门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院专病门诊量逐年递增,年专病门诊量与年普通门诊量、年门诊次数、医生人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 目的探讨江苏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专病门诊运行情况。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对该院专病门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院专病门诊量逐年递增,年专病门诊量与年普通门诊量、年门诊次数、医生人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34、0.916(P<0.05),说明三者高度相关。结论应通过择优设置,加大专病门诊人力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医院专病门诊管理水平,扩大相应学科建设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病门诊 相关性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定点收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防控管理
2
作者 袁静 陈若希 +10 位作者 万文锦 施赛磊 丁霞敏 方蓉 梁慧敏 张清照 史雅文 汪李琴 崔昕燕 乔明哲 程雷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年第2期84-88,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作为定点收治医院的耳鼻咽喉科门诊实施有效防控措施,做到医务人员的科学防护,就诊患者的规范防护,防护物资的精细管理,消毒措施的系统全面,发热患者的应急处置,取得良好的防疫效果,无医院内交叉感染。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耳鼻咽喉科 医院门诊 交叉感染 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门诊患者晕厥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胜华 《护理学报》 2013年第2期52-55,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就诊过程中51例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如候诊时间长,候诊环境嘈杂,空气流动性差、闷热等;疾病因素,如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反射性晕厥、代谢性晕厥、药物过敏性晕厥,以及体位性晕厥。...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就诊过程中51例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如候诊时间长,候诊环境嘈杂,空气流动性差、闷热等;疾病因素,如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反射性晕厥、代谢性晕厥、药物过敏性晕厥,以及体位性晕厥。针对疾病发生机理与特点,提出护理措施,在门诊护理工作中,选择有经验的、责任心强的护士加强巡诊,以预见性防范各类型晕厥的发生,并对晕厥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诊患者 晕厥 巡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脸识别和互联网+技术的门诊患者进出管理应用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小亮 荆芒 +4 位作者 单红伟 岳志霖 陈彦 刘云 王忠民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11期107-110,115,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疫情防控效率,减少门诊就诊患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疫情防控成本。方法本文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对现有门诊患者进出通道进行智能化改造,借助于人脸识别和互联网技术,机器自动测温、身份核验和核验健康码。结... 目的为了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疫情防控效率,减少门诊就诊患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疫情防控成本。方法本文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对现有门诊患者进出通道进行智能化改造,借助于人脸识别和互联网技术,机器自动测温、身份核验和核验健康码。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对上线前后管理人员和上线后闸机拦截人数进行分析,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896,P=0.01),智能闸机上线后门诊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减少防控成本,上线后闸机就诊人数和拦截人数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F=62.691,P=0.01),拦截效果显著。结论门诊患者智能闸机进出管理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医院疫情防控水平,医院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不仅减轻了门诊出入口处工作人员的人工防控压力,还能通过患者的身份信息和人脸生物特征等自动追溯其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疫情防控效果。利用信息化手段做精、做细新冠防控工作,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防控效果,同时也方便门诊患者进出,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闸机 人工智能 门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情绪障碍及生命质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秀云 张晓芙 许年珍 《中国厂矿医学》 2007年第6期699-700,共2页
目的测量并比较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情绪障碍和生命质量的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社区120例CFS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量。结果(1)SCL-90调查结果显示,CFS组的总分、躯体... 目的测量并比较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情绪障碍和生命质量的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社区120例CFS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量。结果(1)SCL-90调查结果显示,CFS组的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其他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31.26±51.59vs121.30±49.38,P<0.01;1.73±0.61vs1.30±0.62,P<0.01;1.65±0.56vs1.34±0.47,P<0.01;1.76±0.68vs1.49±0.62,P<0.01;1.56±0.53vs1.44±0.51,P<0.05。(2)CFS组的SF-36得分在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上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GH:55.20±19.25vs65.37±18.15,P<0.01;VT:46.93±17.11vs61.42±16.55,P<0.05;RE:56.12±15.21vs64.86±17.63,P<0.01;MH:51.85±15.71vs64.58±18.35,P<0.01。(3)CFS组的总分、抑郁、焦虑因子分别与SF-36量表中GH、VT、MH、R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存在抑郁、焦虑、身体化及饮食睡眠问题,生命质量下降,并且情绪障碍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情绪障碍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医院门诊数智化服务模式构建与应用
6
作者 单涛 潘寅兵 +5 位作者 张松 严瑾 蒋宏伟 金超 卢姗 刘云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4年第12期948-952,共5页
门诊服务能直观体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效率。2024年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梳理了现有门诊服务存在的问题,基于泛在学习理论,构建了门诊数智化服务模式(包括理论基础层、数据基础层、患者画像层、知识融合层和应用层),并利用人工智能、... 门诊服务能直观体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效率。2024年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梳理了现有门诊服务存在的问题,基于泛在学习理论,构建了门诊数智化服务模式(包括理论基础层、数据基础层、患者画像层、知识融合层和应用层),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知识组织等技术整合现有门诊数据资源和知识资源,打造了"精准加号"、全流程自助引导、老年患者"一码通"和一站式检验检查预约等多项应用服务,形成门诊数智化服务生态,为患者提供了精准、高效和便捷的门诊服务。截至2024年11月,相关应用服务为9.0万例患者线上精准加号,为2.1万例患者提供精准预约服务,并完成10.7万人次的老年患者"一码通"服务,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其他医院优化门诊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门诊 泛在学习 数智化 服务模式 知识组织 精准服务
原文传递
耳鼻咽喉科内镜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慧敏 汪李琴 +9 位作者 万文锦 施赛磊 袁静 沈宇杰 张佳程 毛泽凡 倪璟滋 潘奕文 陈智斌 程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88-92,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蔓延期间,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耳鼻咽喉科内镜室作为上呼吸道疾病诊疗的重要场所更需要严加防范。内镜室医务人员处于高风险职业暴露状态,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按防控方案执行操作。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对COVID-1...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蔓延期间,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耳鼻咽喉科内镜室作为上呼吸道疾病诊疗的重要场所更需要严加防范。内镜室医务人员处于高风险职业暴露状态,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按防控方案执行操作。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对COVID-19防控的总体要求,我科在医院统一部署下,根据耳鼻咽喉科内镜室感控特点,研究分析疫情期间感染危险因素,制定内镜室COVID-19防控方案,以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患者与医务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病 预防 控制 内镜检查 耳鼻咽喉科
原文传递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多学科救治钙化防御病及再生机制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宁宁 覃莲菊 +24 位作者 刘康 邢昌赢 张静 肖雨洁 崔毓桂 宁松 袁杨刚 鲁严 张智泓 苏忠兰 叶笑雪 卞安宁 曾鸣 王嫱 徐方燕 任文凯 吕小林 王玲 赵静 王美莲 马翔 刘翠萍 汪秀琴 梁宁霞 刘嘉茵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2217-2221,共5页
钙化防御病罕见且死亡率高,因皮肤缺血坏死和感染导致剧痛,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常发生在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又称钙化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UA),组织学特征是真皮微血管钙化、内膜纤维增生和微血栓形成。本文创新性运用人羊膜间充质... 钙化防御病罕见且死亡率高,因皮肤缺血坏死和感染导致剧痛,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常发生在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又称钙化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UA),组织学特征是真皮微血管钙化、内膜纤维增生和微血栓形成。本文创新性运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多学科再生治疗1例34岁尿毒症女性患者,其臀部、双下肢广泛进行性溃疡,伴剧痛和恶臭分泌物,皮肤病理符合钙化防御病。患者因常规治疗无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行hAMSCs抢救性治疗,包括静脉和局部肌内注射、创面外敷hAMSCs培养上清液。患者的皮肤和软组织再生,血生化、炎症、矿物质和骨代谢指标、免疫功能紊乱好转。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治疗前为10分、治疗15个月为0分;Bates‑Jensen伤口评价量表治疗前为65分、治疗15个月为13分;伤口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治疗前为68分、治疗15个月为0分。hAMSCs治疗CU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钙化、促进新生血管和皮肤软组织再生修复、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肾功能不全 钙化防御病 再生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