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智慧农业的机遇与思考——以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正东 田祥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结合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以下简称“苏垦农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智慧农业的机遇与思考,为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智慧农业提供有效经验。[方法]以文献调研方法,了解国内外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以企业实证调... [目的]结合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以下简称“苏垦农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智慧农业的机遇与思考,为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智慧农业提供有效经验。[方法]以文献调研方法,了解国内外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以企业实证调研法,分析企业发展智慧农业面临的重要机遇、意义、障碍,提出推进苏垦农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智慧农业的思考与建议。[结果]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阶段,是加速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虽然我国智慧农业起步较晚,但配套政策和技术都发展迅速。苏垦农发股份有公司是江苏最大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上市公司,从企业使命、突破瓶颈、质量控制、品牌宣传等角度考虑,发展智慧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当前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重视科技创新以及信息化建设也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公司发展智慧农业还存在一些障碍,如企业利润降低、政策扶植不够、人才不足等问题。[结论]苏垦农发股份有限公司应按照提高思想认识、做好顶层设计、分期建设实施、动态持续完善的路径,逐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现代农业 江苏农垦 机遇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垦区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评价
2
作者 叶凌凤 汪康康 +2 位作者 王武 王静静 张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59,共5页
为深入了解江苏垦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挖掘其潜在的优质遗传资源,本研究对江苏农垦系统内19个农作区采集的27份杂草稻样本进行田间种植、观察和记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我们对这些杂草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 为深入了解江苏垦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挖掘其潜在的优质遗传资源,本研究对江苏农垦系统内19个农作区采集的27份杂草稻样本进行田间种植、观察和记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我们对这些杂草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表明,江苏垦区的杂草稻群体在长宽比、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分蘖能力等方面相较于栽培稻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结实率略低于栽培稻,千粒重显著低于栽培稻;高峰分蘖数、落粒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株高在杂草稻群体中展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表型性状和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将杂草稻群体大致划分为5个类别,其中FXW类别倾向于粳型,而其他类别则倾向于籼型。本研究为江苏垦区杂草稻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淮北地区近3年主栽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叶凌凤 周鑫 +3 位作者 徐年龙 王飞 杜洪艳 王俊仁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56-61,共6页
为了研究江苏省淮北地区近3年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在盐城市新洋农场和连云港市东辛农场2个点共选择淮北地区15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连续3年的品比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AMMI(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等方法... 为了研究江苏省淮北地区近3年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在盐城市新洋农场和连云港市东辛农场2个点共选择淮北地区15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连续3年的品比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AMMI(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等方法对品种的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洋点淮麦22、扬麦23的实际产量稳定性最好,宁麦13、华麦5号实粒数稳定性最好,淮麦33、淮麦22的千粒质量稳定性最好,淮22、淮33、淮35的有效穗数稳定性最好;东辛点连麦7号、连麦8号实际产量稳定性最好,连麦7号的有效穗数稳定性最好,淮麦33、连麦7号的实粒数稳定性最好,淮麦28、淮麦33的千粒质量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主体品种 产量及产量要素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花粉生活力和萌发率研究
4
作者 张小娜 《乡村科技》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对校园内栽种的连翘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提高连翘的授粉效果和结实率提供理论依据。以连翘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碘化钾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来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硼酸、氯化钙、蔗糖与硼酸的混合液及不同温度(2... 对校园内栽种的连翘进行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提高连翘的授粉效果和结实率提供理论依据。以连翘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碘化钾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来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硼酸、氯化钙、蔗糖与硼酸的混合液及不同温度(25℃、4℃、-20℃)对连翘花粉生活力和萌发率的影响。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来处理连翘花粉,当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150 g/L时,连翘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为79.53%、36.48%。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硼酸溶液来处理花粉,当硼酸溶液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连翘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为85.26%、35.13%。当处理花粉的氯化钙溶液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连翘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为80.76%、30.73%。当蔗糖+硼酸混合液质量浓度为20 g/L(蔗糖)+0.01 g/L(硼酸)时,连翘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为79.73%、36.32%。在3种温度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翘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均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表现为25℃>4℃>-20℃,这说明低温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连翘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花粉 生活力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小区播种机田间试验研究
5
作者 朱松 李玲 仇维佑 《江苏农机化》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为解决江苏农垦小麦小区播种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以及播种质量不均衡影响小区试验的准确性、科学性、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引进了一种小麦小区播种机,分别在沙质土和黏质土地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通用于沙质土和黏... 为解决江苏农垦小麦小区播种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以及播种质量不均衡影响小区试验的准确性、科学性、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引进了一种小麦小区播种机,分别在沙质土和黏质土地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通用于沙质土和黏质土播种,且作业效率高、播种技术指标一致,可有效提高小麦小区播种工作效率,节约作业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播种机 小麦小区播种 播种效率 作业成本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抗除草剂水稻品种筛选及其性状分析
6
作者 叶凌凤 王武 +4 位作者 王静静 周凤明 王俊仁 张正东 王飞 《杂草学报》 2024年第4期55-64,共10页
为筛选出适合淮北地区种植、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耐受能力强、稳产性能优且综合性状突出的抗除草剂水稻品种,采用间比法,于2023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水稻田中进行杂草防除试验。选用润稻303、金稻667、日稻1号、连粳166、连粳40... 为筛选出适合淮北地区种植、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耐受能力强、稳产性能优且综合性状突出的抗除草剂水稻品种,采用间比法,于2023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水稻田中进行杂草防除试验。选用润稻303、金稻667、日稻1号、连粳166、连粳405、润农17、紫金糯1号、淮粳糯20、丰稻4号、瑞粳688、润农802、金粳616、津稻565、华粳2022、润农4号,以及对照品种华粳5号和金粳818,并将其设置为抗除草剂品种常规筛选(未采用茎叶处理操作)和喷药筛选(喷施甲氧咪草烟)2组处理。结果显示,喷施180 mL/667 m^(2)甲氧咪草烟后,所有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均未出现严重药害。喷施甲氧咪草烟后的水稻平均株高降低3.3 cm,平均高峰苗增加2.5万株/667 m^(2),平均成穗数增加1.3万穗/667 m^(2),同时穗粒数减少3.8粒/穗。在参试品种中,润农4号、瑞粳688和润稻303表现出较强的综合优势,且稳产性能较好。这3个品种在喷药处理下仍能保持较高且优于对照品种的产量水平,且生育期相对较早。其中,润农4号和瑞粳688的株型和穗层整齐,瑞粳688的抗病性较好,润稻303则具有较高的抗倒性和综合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淮北 水稻 抗除草剂 品种筛选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小麦衰老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汪康康 张鹏 +2 位作者 王静静 王素霞 杜洪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明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小麦衰老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以及合适的减氮配施有机肥比例。[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法新构建了能定量表达小麦生长状态的植被生长指数(vegetation growth index,VGI),通过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不... [目的]探明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小麦衰老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以及合适的减氮配施有机肥比例。[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法新构建了能定量表达小麦生长状态的植被生长指数(vegetation growth index,VGI),通过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不同农艺性状参数、产量性状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小麦衰老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基肥减15%~20%的氮肥配施5250~6000 kg/hm^(2)的有机肥作底肥,能够获得优于对照(CK1)的农艺性状表现,接近对照(CK1)的有效穗数,并对小麦千粒重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从而在产量上表现出一定优势,同时还能延缓小麦生育后期的衰老进程。[结论]通过研究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小麦衰老进程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了减少氮肥配施有机肥的最佳比例,能够为减少化肥用量,改善耕作土壤理化特性,培肥地力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主成分分析 隶属度函数 植被生长指数 产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在重组米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甘志聪 张新霞 +5 位作者 张聪男 徐志村 薛薇 黄杨斌 王俊仁 王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6-61,共6页
重组米因方便、易熟及营养多样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研究发现,食品添加剂可有效改善重组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本文综述了重组米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及其作用原理,并概述了食品添加剂对重组米糊化、质构、老化、消化以及... 重组米因方便、易熟及营养多样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研究发现,食品添加剂可有效改善重组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本文综述了重组米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及其作用原理,并概述了食品添加剂对重组米糊化、质构、老化、消化以及营养功能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米 食品添加剂 食用品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过热蒸汽法速熟化处理杂粮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志村 王俊仁 +4 位作者 王莉 张聪男 陈正行 冯晓宇 蒋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97-104,共8页
以黑米、红米和糙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最佳蒸煮时间、硬度值、黏度值和弹性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过热蒸汽速熟化工艺对杂粮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粮浸泡时间为50 min、微波温度110℃、微波时间4 min、钝... 以黑米、红米和糙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最佳蒸煮时间、硬度值、黏度值和弹性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过热蒸汽速熟化工艺对杂粮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杂粮浸泡时间为50 min、微波温度110℃、微波时间4 min、钝酶时间10 s时,制得的速熟化黑米、红米和紫米的最佳蒸煮时间分别为30.5、29.4、29.6 min,米饭硬度值分别为4.5、4.1、4.0,达到了与大米同煮同熟的效果。该工艺对杂粮的稳定化效果较好,温度50℃,相对湿度60%条件下储藏12周,3种谷物的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FV)含量≤30 mg KOH/100 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25μg/100 g,可有效抑制杂粮的氧化哈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微波 过热蒸汽 速熟化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湿米粉原料加工适应性及配米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聪男 薛薇 +5 位作者 冯晓宇 徐志村 王俊仁 陈正行 王莉 蒋洁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共7页
针对我国米粉原料质量不稳定、标准化差、专用品种不明晰等问题,选取我国种植广泛的12种籼稻,研究鲜湿米粉原料加工适应性及配米技术。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天优华占、中嘉早17号、中早39号适合加工鲜湿米粉。淀粉含量、直链淀... 针对我国米粉原料质量不稳定、标准化差、专用品种不明晰等问题,选取我国种植广泛的12种籼稻,研究鲜湿米粉原料加工适应性及配米技术。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天优华占、中嘉早17号、中早39号适合加工鲜湿米粉。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支比、脂肪含量、衰减值、最终黏度值、回生值、白度与米粉综合品质显著相关,核心指标的适宜范围为:总淀粉含量78.5~85.5 g/100 g、直链淀粉含量24.3~27.3 g/100 g、支链淀粉含量53.5~58.5 g/100 g、直支比0.44~0.48、衰减值400~800 cP、最终黏度值3500~3900 cP、回生值1600~1850 cP、白度大于76.4、脂肪含量0.72~1.14 g/100 g。配米实验结果表明:把理化性质不同的稻米依据特定的标准进行精准化调配,制作的米线优于市售产品,该方法有利于保证原料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原料适应性 标准 原料评价模型 配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苗侧位施肥施氮量及运筹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凯文 熊瑞恒 +3 位作者 裴昌林 时佩佩 陈兰金 杨序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166-169,共4页
通过对侧位施肥用氮量及运筹进行设计,研究其在黄海分公司的适应性,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结果表明,总氮量为345~375 kg/hm 2、尿素施用比例为2∶4∶4时,可显著提高水稻叶面积指数、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等因素,其水稻产量与经济效... 通过对侧位施肥用氮量及运筹进行设计,研究其在黄海分公司的适应性,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结果表明,总氮量为345~375 kg/hm 2、尿素施用比例为2∶4∶4时,可显著提高水稻叶面积指数、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等因素,其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最佳。该研究为减肥和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位施肥 氮量 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南地区杂交粳稻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星 陈洁 +2 位作者 陈许兵 金何玉 王升 《作物研究》 2021年第6期599-603,共5页
杂交粳稻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较高的优点,但生产上缺乏熟期适宜、抗性好、产量高的杂交粳稻品种。2020年,采用间比试验法,以甬优2640为对照,选用8个杂交粳稻品种在盐城市射阳县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为淮南地区种植户品种选择提... 杂交粳稻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较高的优点,但生产上缺乏熟期适宜、抗性好、产量高的杂交粳稻品种。2020年,采用间比试验法,以甬优2640为对照,选用8个杂交粳稻品种在盐城市射阳县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为淮南地区种植户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最短的春优T36,与对照甬优2640相当,最长的徐优0052,比对照长21 d;连粳优19-1、哈两优927和春优T36群体整齐度好、长势旺、叶姿挺拔、熟期转色好、落粒性中等;所有参试品种均未发生倒伏;甬优2640、哈两优46271、甬优4949、春优T36四个品种田间未发生穗颈瘟、纹枯病和稻曲病;产量超过对照的品种有中禾优5号、徐优0052、春优T36、甬优4949,且均增产5%以上。综合生育期、整体长势、抗倒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性状,筛选出明显优于对照的甬优4949和春优T36两个杂交粳稻品种,可在该地区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种 筛选 淮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垦区糯稻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一磊 高雯雯 +2 位作者 王进友 杨松 罗来君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7期71-73,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沿海垦区糯稻新品种,2018年在江苏省黄海农场开展糯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各品种试验结果,考虑品种生育期、产量、茎蘖动态、抗性等因素,8个品种中皖垦糯1116、盐糯12综合性状较好,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关键词 糯稻 品种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苗机插杂交籼稻的优势及其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松 贾一磊 +2 位作者 王进友 罗来君 高雯雯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了明确钵苗机插杂交籼稻从育苗到大田管理的关键技术,并形成单位面积产量75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配套技术,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钵苗机插不同育秧材料、播种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籼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苗营养细土中加入... 为了明确钵苗机插杂交籼稻从育苗到大田管理的关键技术,并形成单位面积产量75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配套技术,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钵苗机插不同育秧材料、播种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籼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苗营养细土中加入适当的细沙和土壤黏结剂,可以明显提高出苗率和栽插质量;单穴播种量在4~5粒有利于培育壮秧,降低栽插空穴率;钵苗杂交籼稻栽插行距33 cm、株距16 cm、栽插密度1.26万穴/667 m^2左右、基本苗3.0万~3.5万株/667 m^2时利于高产;在氮肥运筹上,基蘖肥︰穗肥=7︰3时,成穗率与产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杂交籼稻 栽培技术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地稻茬麦轻型反旋控深播种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松 何彦平 +3 位作者 刘天星 卜永清 朱亚晨 李玲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7期42-43,46,共3页
为重点解决江苏农垦粘土地农场小麦播种过程中存在播种深度不一、浪费种子、出苗不匀不齐不壮等问题,结合垦区现有稻茬麦旋耕播种机的特点,解决较烂地块作业适应性与高质量作业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适应粘土地稻茬麦作业条件的轻型反旋... 为重点解决江苏农垦粘土地农场小麦播种过程中存在播种深度不一、浪费种子、出苗不匀不齐不壮等问题,结合垦区现有稻茬麦旋耕播种机的特点,解决较烂地块作业适应性与高质量作业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适应粘土地稻茬麦作业条件的轻型反旋灭茬精准控深联合播种机。经过前期田间试验,该机具可实现反旋碎土、限深压槽、播种、覆土作业的一次完成,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播种质量,基本满足粘土地播种简化作业流程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麦 粘土地 播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地稻茬麦轻型反旋控深播种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子清 朱松 蒋东峰 《农业装备技术》 2021年第4期7-9,共3页
为重点解决江苏农垦粘土地农场小麦播种过程中播种深度不一致、出苗不匀不齐不壮等问题,结合现有稻茬麦旋耕播种机结构特点和使用成效,解决土壤墒情较大地块作业适应性与高质量播种难题,研制了一种适应粘土地稻茬麦轻型反旋灭茬精准控... 为重点解决江苏农垦粘土地农场小麦播种过程中播种深度不一致、出苗不匀不齐不壮等问题,结合现有稻茬麦旋耕播种机结构特点和使用成效,解决土壤墒情较大地块作业适应性与高质量播种难题,研制了一种适应粘土地稻茬麦轻型反旋灭茬精准控深联合播种机。经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可实现反旋碎土、限深压槽、播种、覆土作业复式作业,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播种质量,较好满足粘土地播种简化作业流程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麦 粘土地 烂地 播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麦1028小麦品种品质及加工适宜性研究
17
作者 徐志村 蒋洁 +7 位作者 张聪男 冯晓宇 田祥瑞 滕志英 周凤明 王莉 陈正行 王俊仁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本试验以2019—2020年度江苏淮南麦区生产的华麦1028为对象,采用热机械学特性分析、面团糊化特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品种的品质和加工适宜性。结果表明,华麦1028小麦硬度指数范围为55%~58%,粗蛋白含量为13.05%~14.42%,沉淀值为26.0~27.5mL... 本试验以2019—2020年度江苏淮南麦区生产的华麦1028为对象,采用热机械学特性分析、面团糊化特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品种的品质和加工适宜性。结果表明,华麦1028小麦硬度指数范围为55%~58%,粗蛋白含量为13.05%~14.42%,沉淀值为26.0~27.5mL,湿面筋含量为31.3%~40.5%,吸水率为58.2%~63.6%,形成时间为1.2~4.7min,稳定时间为3.2~7.6min,最大拉伸阻力为286~664BU,拉伸面积为65~97cm^(2)。华麦1028糊化特性参数变化范围分别为峰值黏度2501~2902cP、谷值黏度1560~1692 cP、崩解值896~1334cP、最终黏度3015~3288cP、峰值时间5.87~6.07min,糊化温度86.35~87.25℃。面包评分61.8~79.1分,与延伸性和面包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拉伸面积和湿面筋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面条评分72.0~92.5分,与粗蛋白含量和面条色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和延伸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整体上看,华麦1028是一个适合加工面条等蒸煮类食品的优质中筋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麦1028 品质 糊化特性 加工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播长秧龄培育壮秧技术研究
18
作者 彭秀荣 何爱萍 +1 位作者 贺云梅 时佩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6期37-39,共3页
以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的播种量和移栽秧龄为对照,通过设置不同梯度播种量和移栽秧龄,筛选出适宜的播种量和长秧龄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10g播量处理不利于壮秧培育,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影响;LAI与播量呈先... 以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的播种量和移栽秧龄为对照,通过设置不同梯度播种量和移栽秧龄,筛选出适宜的播种量和长秧龄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10g播量处理不利于壮秧培育,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影响;LAI与播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产量与播期和播量间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播 长秧龄 壮秧 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地小麦精简化作业流程试验研究
19
作者 刘刚 朱松 +2 位作者 卜永清 朱亚晨 刘天星 《农业装备技术》 2021年第6期42-43,46,共3页
基于小麦播种标准不降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小麦作业流程,减少作业程序,进行相关农机具配套,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抢农时、提高小麦生产效益,对黏土地小麦精简化作业流程开展了试验研究,以期为小麦精简栽培作业模式推广提供数据支撑。试验结... 基于小麦播种标准不降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小麦作业流程,减少作业程序,进行相关农机具配套,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抢农时、提高小麦生产效益,对黏土地小麦精简化作业流程开展了试验研究,以期为小麦精简栽培作业模式推广提供数据支撑。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多套精简化作业流程每667 m^(2)可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22.5~41.5元,节本效果明显,可以减少作业工序1~3道,争抢农时1~3 d;土壤破坏小、通透性好;播后苗匀、苗壮,低位分蘖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精简栽培 作业流程 黏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物质对不同品种大米淀粉消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品涵 薛薇 +4 位作者 李婷 张新霞 王莉 王俊仁 陈正行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近年来低血糖生成指数(GI)大米品种被培育出来,但是其产生低GI作用机理并不明确,内源性非淀粉物质作为大米关键成分,对不同GI大米淀粉消化率的影响值得探讨。本研究以典型的2种不同GI大米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去除内源性非淀粉物质对大... 近年来低血糖生成指数(GI)大米品种被培育出来,但是其产生低GI作用机理并不明确,内源性非淀粉物质作为大米关键成分,对不同GI大米淀粉消化率的影响值得探讨。本研究以典型的2种不同GI大米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去除内源性非淀粉物质对大米淀粉体外消化性、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GI品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去除显著促进了淀粉消化,使最终消化率提升了7.37%~13.28%,但高GI品种的内源性非淀粉物质对于淀粉消化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理化性质上,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去除将淀粉的膨胀力显著提升至(17.83±0.30)~(13.44±0.27)g/g,显著改变了米粉的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从而使其更容易糊化和消化。在微观结构上,去除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使淀粉颗粒结构减小了3~8μm,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淀粉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米粉的有序度和聚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淀粉消化性 内源性非淀粉物质 血糖生成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