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掺杂聚苯胺/凹凸棒土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永斌 姚超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刘建平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6,共4页
用原位聚合法在凹凸棒土(ATP)的表面包覆上HCl掺杂的聚苯胺(PANI),合成了盐酸掺杂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温度、苯胺包覆率、聚合时间和过硫酸铵(APS)用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胺包覆率为30%、聚合温度... 用原位聚合法在凹凸棒土(ATP)的表面包覆上HCl掺杂的聚苯胺(PANI),合成了盐酸掺杂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温度、苯胺包覆率、聚合时间和过硫酸铵(APS)用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胺包覆率为30%、聚合温度为20℃、聚合时间为4h、干燥时间为2.5h和n(HCl)∶n(APS)∶n(An)=11.63∶1.08∶1的条件下,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可达2.5Ω·cm。并通过TG-DTA、XRD、FTIR对该条件下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凹凸棒土 原位聚合 掺杂 纳米复合材料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钠对凹凸棒土有机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超 张国庆 +3 位作者 吴凤芹 李为民 李效棠 刘建平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共3页
本研究以硫酸锌为原料,在凹凸棒土表面包覆氧化锌,然后用硬脂酸钠对凹凸棒土(AT)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DTA)、活化指数实验、分散性实验等对所得的凹凸棒土样品进行了表征... 本研究以硫酸锌为原料,在凹凸棒土表面包覆氧化锌,然后用硬脂酸钠对凹凸棒土(AT)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DTA)、活化指数实验、分散性实验等对所得的凹凸棒土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锌和硬脂酸钠的合适用量分别为:m(ZnO)∶m(AT)=3∶10,m(C17H35COONa)∶m(AT)=3∶20。当m(C17H35COONa)∶m(AT)<3∶20时,随着硬脂酸钠用量的增加,凹凸棒土表面吸附硬脂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所得凹凸棒土的活化指数随着升高;当m(C17H35COONa)∶m(AT)≥3∶20时,硬脂酸根已将凹凸棒土表面完全包覆。XRD显示,凹凸棒土表面包覆的氧化锌水合物以无定形结构存在。FTIR表明,硬脂酸根以物理吸附的方式附着于凹凸棒土的表面。分散性实验表明,经硬脂酸钠表面改性的凹凸棒土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凹凸棒土在有机体系的相容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硬脂酸钠 有机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凹凸棒土/SBR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孙传金 丁永红 +2 位作者 姚超 李效棠 刘建平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采用预水解的方法,用硅烷偶联剂KH-845-4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并制备有机凹凸棒土/SBR复合材料,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硅烷偶联剂KH-845-4成功地包裹到了凹凸棒土的表面并且提高了凹凸棒土和SBR分... 采用预水解的方法,用硅烷偶联剂KH-845-4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并制备有机凹凸棒土/SBR复合材料,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硅烷偶联剂KH-845-4成功地包裹到了凹凸棒土的表面并且提高了凹凸棒土和SBR分子之间的结合力,制得的有机凹凸棒土/SBR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有机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有机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良 姚超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李连惠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41-43,共3页
采用饱和氯化钠对凹凸棒土进行离子交换,利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改性,并且通过XRD、FT-IR、TG-DTA、EDS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前后凹凸棒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后大约有9.0%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物理吸附... 采用饱和氯化钠对凹凸棒土进行离子交换,利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改性,并且通过XRD、FT-IR、TG-DTA、EDS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前后凹凸棒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后大约有9.0%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在于凹凸棒土的表面。离子交换对凹凸棒土的晶体结构、成分和有机表面改性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凹凸棒土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有机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硅烷偶联剂协同改性纳米凹凸棒土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国庆 姚超 +2 位作者 李为民 李效棠 刘建平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23,共5页
研究了纳米凹凸棒土的有机表面改性方法。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和硅烷偶联剂(KH570)协同对纳米凹凸棒土进行改性,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OTAC和KH570的添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 研究了纳米凹凸棒土的有机表面改性方法。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和硅烷偶联剂(KH570)协同对纳米凹凸棒土进行改性,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OTAC和KH570的添加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失重(TG)和热差(DTA)等分析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凹凸棒土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凹凸棒土适宜的改性条件为:OTAC的添加量为2%、前期反应时间为3h、KH570的添加量为20%、后期改性时间为2h、改性温度为80℃。由此方法所得的纳米凹凸棒土粉体已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硅烷偶联剂 纳米凹凸棒土 有机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白云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良 姚超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李连惠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7年第6期34-36,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SG-Si900)对白云石凹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通过IR和TG-DTG对改性前后的凹土进行了表征。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凹凸棒土与PP复合制备聚丙烯/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在凹凸棒土填充量达到2%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和拉... 采用硅烷偶联剂(SG-Si900)对白云石凹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通过IR和TG-DTG对改性前后的凹土进行了表征。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凹凸棒土与PP复合制备聚丙烯/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在凹凸棒土填充量达到2%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凹凸棒土 有机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有机表面改性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良 姚超 +2 位作者 蒋凯 李效棠 刘建平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LM-N308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确定的改性工艺为:温度60℃以上,pH=3,时间3 h,份数比m(LM-N308)/m(凹凸棒土)为15%。使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以化学反应的... 采用硅烷偶联剂LM-N308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确定的改性工艺为:温度60℃以上,pH=3,时间3 h,份数比m(LM-N308)/m(凹凸棒土)为15%。使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改性前后的凹凸棒土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以化学反应的方式存在于凹凸棒土的表面;热分析结果表明凹凸棒土表面的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在4.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A-PANI/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研究和结构表征
8
作者 曾永斌 姚超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刘建平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4,共5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凹凸棒土(ATP)的表面包覆上对甲苯磺酸(TSA)掺杂的聚苯胺(PANI),合成了TSA-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温度、苯胺包覆率、聚合时间和过硫酸铵(APS)用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PS)∶m(An)∶m(...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凹凸棒土(ATP)的表面包覆上对甲苯磺酸(TSA)掺杂的聚苯胺(PANI),合成了TSA-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温度、苯胺包覆率、聚合时间和过硫酸铵(APS)用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PS)∶m(An)∶m(ATP)∶m(TSA)=2.45∶1∶3.33∶7.93,聚合温度为20℃,聚合时间为4h的条件下,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可达7Ω.cm。并通过TG-DTA、XRD、FTIR对该条件下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凹凸棒土 对甲苯磺酸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酸活化漂洗工艺中絮凝沉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振海 郑茂松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热酸活化后的膨润土浆料 ,有8 %~14 %高质量悬浮粒子 ,14h后才能沉降。加速这些粒子尤其是微粒子的沉降 ,是提高湿法漂洗质量的关键。本研究应用聚丙烯酰胺使粒子絮凝取得满意效果 ,并已投入工厂化生产应用。
关键词 膨润土 酸活化 漂洗 絮凝剂 沉降速率 堆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凹凸棒石表面硅烷偶联剂改性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姚超 李锦春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李连惠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共4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LM-N308)对纳米凹凸棒石表面进行有机改性。红外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约有占改性产品质量6.1%的LM-N308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在在纳米凹凸棒石的表面,形成有机包覆层。表面改性后的纳米凹凸棒石的表面性质由亲水... 利用硅烷偶联剂(LM-N308)对纳米凹凸棒石表面进行有机改性。红外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约有占改性产品质量6.1%的LM-N308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在在纳米凹凸棒石的表面,形成有机包覆层。表面改性后的纳米凹凸棒石的表面性质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用于复合材料中能同时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凹凸棒石 硅烷偶联剂 有机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l和TSA共掺杂聚苯胺/凹土纳米导电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斌海 曾永斌 +2 位作者 姚超 李为民 李效棠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9,共6页
用快速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盐酸(HCl)和对甲苯磺酸(TSA)共掺杂聚苯胺(PANI)/凹土(AT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最佳条件下所得的纳... 用快速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盐酸(HCl)和对甲苯磺酸(TSA)共掺杂聚苯胺(PANI)/凹土(AT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最佳条件下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Cl和TSA的混酸环境能快速实现苯胺的聚合及聚苯胺的掺杂,所生成的聚苯胺以晶态形式包覆在凹土的表面,并在物理作用下与凹土形成了纳米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中聚苯胺的包覆率为23.49%,与纯HCl和TSA共掺杂聚苯胺相比,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凹土 共掺杂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凹凸棒土的制备
12
作者 姚超 张良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徐启利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9,共5页
以SnCl4·5H2O和SbC1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在凹凸棒土表面包覆了二氧化锡掺杂锑形成的导电层。运用XRD和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解pH、水解温度、氧化锡的包覆率、m(SnCl4·5H2O)/m(SbCl3)、反应时间和热... 以SnCl4·5H2O和SbC1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在凹凸棒土表面包覆了二氧化锡掺杂锑形成的导电层。运用XRD和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解pH、水解温度、氧化锡的包覆率、m(SnCl4·5H2O)/m(SbCl3)、反应时间和热处理条件对导电凹凸棒土体积电阻率和颜色的影响。制备导电凹凸棒土的合适条件是:pH1.0~2.0,m(SnCl4·5H2O)/m(SnCl3)-10~15,反应温度70~75℃,加料时间1.5h,包覆率70%,煅烧温度550℃,煅烧时间3h。XRD表明,掺锑二氧化锡为四方相金红石结构。TEM显示,在凹凸棒土表面形成了导电包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导电粉体 体积电阻率 二氧化锡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酸活化废酸水连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振海 郭庆中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9,47,共3页
传统湿法生产活性白土 ,系用一定浓度的硫酸去活化膨润土 ,整个工艺过程耗酸 2 %~ 3 5 % ,剩余的酸浓度为 15 %~ 16%的废酸水则直接排放 ,污染了环境。经试验 ,废酸水虽含有一些金属离子 ,但和酸度 3 %~ 5 %的一漂酸水可重复利用。... 传统湿法生产活性白土 ,系用一定浓度的硫酸去活化膨润土 ,整个工艺过程耗酸 2 %~ 3 5 % ,剩余的酸浓度为 15 %~ 16%的废酸水则直接排放 ,污染了环境。经试验 ,废酸水虽含有一些金属离子 ,但和酸度 3 %~ 5 %的一漂酸水可重复利用。废酸水连续使用二次 ,产品质量与传统法的基本相当 ,但可节水、节酸 ,又可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酸活化 废酸水 活性白土 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度凝胶及粘度值与技术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振海 李玉林 +1 位作者 郭庆忠 郑茂松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33,共4页
高粘度A凝胶 (下称高粘度凝胶 ) ,是融有高粘剂与A凝胶两者特点的新型产品。本文着重研究了用凹土制备高粘凝胶 (NDJ值≥ 6 5 0 0mpa·s)时 ,NDJ值与水化反应、助效技术、干燥温度、干胶含水量、粒度和pH值等的相关关系 ,指出这些... 高粘度A凝胶 (下称高粘度凝胶 ) ,是融有高粘剂与A凝胶两者特点的新型产品。本文着重研究了用凹土制备高粘凝胶 (NDJ值≥ 6 5 0 0mpa·s)时 ,NDJ值与水化反应、助效技术、干燥温度、干胶含水量、粒度和pH值等的相关关系 ,指出这些工艺参数是左右干胶粉制浆后胶体产品粘度值的重要技术因素。透过相关性分析 ,还研究了更高级产品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粘度凝胶 凹凸棒石粘土 粘度值 绝对相关系数 显著性测验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凹凸棒石催化剂对染料废水的臭氧氧化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尹琳 陆现彩 艾飞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69,共4页
对于生物难降解性有机染料废水 ,用臭氧氧化法进行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氧化效率低 ,处理成本高是臭氧技术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障碍。采用凹凸棒石为载体加载钛氧化物制成的可重复使用的固体催化剂 ,对人工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复合催化氧化... 对于生物难降解性有机染料废水 ,用臭氧氧化法进行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氧化效率低 ,处理成本高是臭氧技术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障碍。采用凹凸棒石为载体加载钛氧化物制成的可重复使用的固体催化剂 ,对人工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复合催化氧化处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pH =11,人工合成染料废水浓度为 40 0mg·L- 1 的条件下 ,m(TiO2 )∶m(凹凸棒石 )为 1∶2 0的Ti-凹凸棒石催化剂使臭氧氧化效率 (以COD去除率计 )从 2 1.5 %提高到 73.8%。催化效果在碱性条件 ( pH =11)和低浓度废水 ( 40 0mg·L- 1 )时效果较好。重复使用 3次后 ,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凹凸棒石催化剂 染料废水 臭氧氧化降解 复合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超 曾永斌 +2 位作者 丁永红 郑晓林 李效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42-1947,1958,共7页
聚苯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综述了聚苯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制备方法、表征手段、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聚苯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苯胺 无机物 纳米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NBR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尹芳华 姚超 +3 位作者 张国庆 丁永红 李效棠 刘建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32,共3页
纳米凹凸棒土(AT)是一种天然纳米填料,对其性质和改性方法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应用性能和工业前景。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凹凸棒土/丁腈橡胶(AT/NBR)复合材料,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具体考察了增塑剂、硅烷偶联剂、不同凹凸棒土... 纳米凹凸棒土(AT)是一种天然纳米填料,对其性质和改性方法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应用性能和工业前景。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凹凸棒土/丁腈橡胶(AT/NBR)复合材料,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具体考察了增塑剂、硅烷偶联剂、不同凹凸棒土填充量、改性方法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Si-69改性的AT可以显著提高NBR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丁腈橡胶 硅烷偶联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性方式下纳米凹凸棒石改性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凤芹 张国庆 +2 位作者 姚超 李效棠 刘建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3,共4页
分别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OTAC)、硅烷偶联剂(KH570)以及两者协同对凹凸棒石进行有机改性。采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凹凸棒石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几种改性方式对凹凸棒石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 分别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OTAC)、硅烷偶联剂(KH570)以及两者协同对凹凸棒石进行有机改性。采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凹凸棒石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几种改性方式对凹凸棒石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用OTAC再用KH570改性的凹凸棒石改性效果较佳。分散性实验表明,改性后的凹凸棒石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用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中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硅烷偶联剂 凹凸棒石 有机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ZnO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直接耐酸枣红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敏 姚超 +2 位作者 李峰 魏科年 陈志刚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0,共4页
以纳米凹凸棒石为载体,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ATP/Zn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BET比表面分析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材料对直接耐酸枣红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ATP/ZnO纳米复合材料用量为1.0g/L、直接耐酸枣红溶液... 以纳米凹凸棒石为载体,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ATP/Zn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BET比表面分析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材料对直接耐酸枣红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ATP/ZnO纳米复合材料用量为1.0g/L、直接耐酸枣红溶液初始浓度为0.01g/L、pH值为3时,光催化反应4h后,直接耐酸枣红的降解率达到93.34%,其光催化降解反应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氧化锌 光催化 直接耐酸枣红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钠有机表面改性凹凸棒石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凤芹 姚超 +2 位作者 张国庆 李效棠 刘建平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10,26,共5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以偏铝酸钠为原料在凹凸棒石(AT)表面包覆氧化铝,然后用月桂酸钠对凹凸棒石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XRD、FTIR、TG-DTA、活化指数、接触角和分散性实验等对改性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铝和月桂酸钠的适宜用量分别为... 采用化学沉淀法以偏铝酸钠为原料在凹凸棒石(AT)表面包覆氧化铝,然后用月桂酸钠对凹凸棒石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XRD、FTIR、TG-DTA、活化指数、接触角和分散性实验等对改性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铝和月桂酸钠的适宜用量分别为:m(Al2O3):m(AT)=1.5∶10,m(C11H23COONa)∶m(AT)=1.5∶10。XRD表明氧化铝水合物以无定形结构包覆在凹凸棒石表面。FTIR表明月桂酸根以物理吸附的方式附着于凹凸棒石的表面。当m(C11H23COONa)∶m(AT)≤1.5∶10时,随着月桂酸钠用量的增加,凹凸棒石表面吸附月桂酸根的量逐渐增大,所得样品的活化指数和与水的接触角逐渐升高;当m(C17H35COONa)∶m(AT)≥1.5∶10时,月桂酸根已将凹凸棒石表面完全包覆。分散性实验表明,经月桂酸钠表面改性的凹凸棒石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月桂酸钠 有机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