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周 廖家林 +2 位作者 张一波 房月芹 郑砚仁 《实验室科学》 2018年第5期218-221,共4页
结合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特点,总结实验室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根据实验室运行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安全意识、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和增加人员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四个方面简述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的探... 结合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特点,总结实验室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根据实验室运行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安全意识、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和增加人员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四个方面简述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的探索及实践,为实验室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生物技术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吸附材料控制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中正渗透膜的污染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玲 王新华 +1 位作者 李秀芬 任月萍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88,共7页
针对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OMBR)存在的严重膜污染问题,借助乙二胺四乙酸(EDTA)制备吸附材料,提取正渗透(FO)污染膜表面的生物结合态钙,考察控制AnOMBR中FO膜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EDTA吸附材料可以有效提取AnOMBR中FO污染膜面生... 针对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OMBR)存在的严重膜污染问题,借助乙二胺四乙酸(EDTA)制备吸附材料,提取正渗透(FO)污染膜表面的生物结合态钙,考察控制AnOMBR中FO膜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EDTA吸附材料可以有效提取AnOMBR中FO污染膜面生物结合态的钙离子,吸附效率达到71.54%.EDTA吸附后,FO污染膜的水通量从11.28 L/(m^2·h)提升到18.33 L/(m^2·h),且钙离子含量从1.30 mg/m^2下降到0.37 mg/m^2.与此同时,FO膜面沉积的生物污染物的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多糖含量减少了79%左右,且生物污染层变薄.由于多糖钙离子凝胶网络的破坏和沉积多糖的分离,污染层结构变得松散,膜污染得到控制.EDTA吸附材料借助官能团的螯合,去除与多糖结合的钙离子从而缓解膜污染的方法,为FO膜污染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 EDTA 正渗透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胃微生物强化醋糟厌氧消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倩 许之扬 +4 位作者 周云龙 何迪 白玲 晏习鹏 阮文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70-2377,共8页
针对醋糟中木质纤维素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接种瘤胃微生物可强化木质纤维素水解.采用逐步提升体系有机负荷的方式,考察瘤胃微生物生物强化对醋糟厌氧消化性能的提升效果,并运用绝对定量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PCR)技术探究其微生物学... 针对醋糟中木质纤维素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接种瘤胃微生物可强化木质纤维素水解.采用逐步提升体系有机负荷的方式,考察瘤胃微生物生物强化对醋糟厌氧消化性能的提升效果,并运用绝对定量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PCR)技术探究其微生物学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长期连续运行成功塑造了高效的木质纤维素瘤胃强化体系.该体系的最高有机负荷达8.90 g/(L·d)(以VS计),是强化前的1.53倍,该有机负荷下半纤维素和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73.9%和40.1%,单位质量底物沼气和甲烷产量相应地分别达到451和261 mL/g(以VS计),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较高的降解率是该体系维持高产气性能的主要原因.生物相机制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强化体系中与木质纤维素水解密切相关的GH5(糖苷水解酶家族5)水解菌逐步富集,其基因拷贝数从初始的964×10^10 copies/g升至最高有机负荷下的6.83×10^11copies/g,这是底物在高有机负荷下仍能被高效生物转化的根本原因.研究显示,瘤胃微生物的介入可有效强化体系底物的降解能力,促进醋糟产甲烷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糟 厌氧消化 木质纤维素 瘤胃 有机负荷 糖苷水解家族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涛战 王新华 +1 位作者 王臣 李秀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42,共6页
本文主要考察耦合微滤膜(MF)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MF-O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时正渗透(FO)膜的运行性能以及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MF膜的加入能够有效的控制AnMF-OMBR中的盐度积累,使电导率维持在3 mS/cm左右。聚酰胺材质的FO(TFC-... 本文主要考察耦合微滤膜(MF)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MF-O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时正渗透(FO)膜的运行性能以及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MF膜的加入能够有效的控制AnMF-OMBR中的盐度积累,使电导率维持在3 mS/cm左右。聚酰胺材质的FO(TFC-FO)膜对有机物和总磷有优异的截留性能,但对NH4+-N的截留效果不好。TFC-FO膜在AnMF-OMBR中运行30 d后,其通量从7.94 LMH下降到2 LMH,这主要是由膜污染造成的。TFC-FO膜的污染由有机污染,生物污染和无机污染组成,且以有机污染和生物污染为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的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和生物污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总细胞、蛋白质及β-D-吡喃多糖。此外,物理反冲洗无法恢复污染的TFC-FO膜的水通量,这说明膜污染主要由不可逆污染造成,进一步证明了膜污染的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膜污染 生物污染 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厌氧活性污泥系统降解煤气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雅婕 刘宏波 张振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8-162,共5页
煤气化废水中含有焦油、苯酚、氨氮、氟化物、硫化物、杂环类、多环芳烃等有毒及难降解物质,处理难度大,污染物浓度高。采用竹制生物炭构建生物炭-厌氧活性污泥系统,考察pH、生物炭质量浓度对系统处理煤气化废水的效能。采用颗粒内扩散... 煤气化废水中含有焦油、苯酚、氨氮、氟化物、硫化物、杂环类、多环芳烃等有毒及难降解物质,处理难度大,污染物浓度高。采用竹制生物炭构建生物炭-厌氧活性污泥系统,考察pH、生物炭质量浓度对系统处理煤气化废水的效能。采用颗粒内扩散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pH=8时COD和总酚的处理效果优于偏酸性(pH=6)条件,系统COD降到600mg/L,总酚降到50 mg/L;在此条件下,当生物炭的质量浓度为20 g/L时,总酚可完全去除。通过对试验数据用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生物炭-厌氧活性污泥体系处理煤气化废水中的COD和苯酚的去除主要是生物炭的颗粒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废水 厌氧 生物炭 颗粒内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式与运动式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酒精废水性能的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萌 马涛 +1 位作者 马广翔 王新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96,共8页
考察了常规式和运动式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OMBR)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水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类型AnOMBR的正渗透(FO)出水相同,其COD小于80 mg/L,NH+4 N和TN小于30 mg/L,TP小于0.2 mg/L.FO出水采用反渗透回收汲取液,两种AnOMBR的... 考察了常规式和运动式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OMBR)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水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类型AnOMBR的正渗透(FO)出水相同,其COD小于80 mg/L,NH+4 N和TN小于30 mg/L,TP小于0.2 mg/L.FO出水采用反渗透回收汲取液,两种AnOMBR的出水不仅满足酒精废水排放标准(GB 27631—2011)而且满足城市杂用水回用标准(GB/T 18920—2002).此外,两种类型AnOMBR处理酒精废水过程中,CH4产率均为0.37 L CH4/g COD左右,可以实现沼气回收.与常规式AnOMBR相比,运动式AnOMBR取得了更好的FO膜通量运行效果且具有更轻的生物污染和有机污染,这表明通过往复运动增加膜面剪切力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FO膜污染.运动式AnOMBR处理酒精废水可以同步实现沼气回收和废水回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正渗透 厌氧生物技术 酒精废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废水厌氧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梁辉 韩竹 +3 位作者 王馨瑶 郑艺 郭炳焜 李雅婕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11期73-78,共6页
煤气化过程中粗煤气洗涤、冷却及净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化废水(CGW),其特点是含有高浓度的酚类化合物、难降解有机物和有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产生与气化炉构造、运行条件、煤种等密切相关。针对煤气化废水排放量大、处理难度大、... 煤气化过程中粗煤气洗涤、冷却及净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化废水(CGW),其特点是含有高浓度的酚类化合物、难降解有机物和有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产生与气化炉构造、运行条件、煤种等密切相关。针对煤气化废水排放量大、处理难度大、污染物浓度高、运行成本高、含有多种难降解有机物和高浓度酚类等特点,阐述了UASB工艺、ESGB工艺,厌氧复合工艺及部分厌氧强化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的效能,分析了各种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的原理,最后提出了煤气化废水厌氧处理工艺选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废水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UASB) 膨胀污泥颗粒床工艺(ESGB) 厌氧复合工艺 厌氧强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物载体填料富集Anammox菌群脱氮效能及微生物群落
8
作者 董剑 黄凯文 +5 位作者 李爱民 何艳华 陈敏 宋联 王硕 李激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104-111,123,共9页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使用葫芦壳、螺蛳壳和紫砂材料制备的新型填料,改善厌氧氨氧化(Anammox)系统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效果,以期提高脱氮效率并降低工程化应用的难度。【方法】研究对比了这些新型填料与传统的聚丙...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使用葫芦壳、螺蛳壳和紫砂材料制备的新型填料,改善厌氧氨氧化(Anammox)系统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效果,以期提高脱氮效率并降低工程化应用的难度。【方法】研究对比了这些新型填料与传统的聚丙烯和聚乙烯填料在Anammox系统中的性能,通过监测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效率、硝态氮和总氮的浓度变化,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评估填料效果。【结果】研究发现,新型填料显著提升了Anammox菌群的富集速度和脱氮效率。特别是紫砂基填料组,其出水中硝态氮质量浓度仅为1.35 mg/L,总氮质量浓度为10.92 mg/L,总氮去除率高达93.93%,脱氮速率和脱氮负荷分别提升了20.93%和30.61%。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紫砂基填料使Candidatus_alysiosphaera菌属的相对丰度从26.26%提升至64.75%。此外,高盐度和难降解有机物如甘油三酯对Anammox菌的富集效率和稳定运行有负面影响,而重金属元素钴和锰的影响较小。【结论】研究表明,使用葫芦壳、螺蛳壳和紫砂材料制备的新型填料能有效改善Anammox系统的启动和运行,尤其是紫砂基填料在提高脱氮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为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高氨氮废水 快速启动 脱氮性能 微生物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对城市污泥预处理和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韩鹏 刘和 +2 位作者 丁春华 刘宏波 符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8-244,共7页
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对城市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结合条件下蒸汽爆破对污泥理化性质和后续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部分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污泥液相中SCOD、蛋白质、多糖和DNA浓度分别达到最... 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对城市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结合条件下蒸汽爆破对污泥理化性质和后续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部分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污泥液相中SCOD、蛋白质、多糖和DNA浓度分别达到最高的9544mg/L、596.7mg/L,1515mg/L,9.1ng/μL(2MPa,4min),相比于对照组污泥分别提高37.7、19.4、12.5和3.64倍,同时能提高污泥可生化性;蒸汽爆破能有效减小污泥颗粒体积,相比对照组污泥平均体积粒径最高降低52.59%;蒸汽爆破后污泥经过厌氧发酵,产酸量分别达到最高的7.34g/L(1MPa,3min)、7.12g/L(1.5MPa,1min)、8.15g/L(2MPa,4min),相比于对照组污泥分别提高了1.55、1.51和1.72倍,最高产酸率为234.76mg COD/g VSS.进一步提高预处理强度能够改善污泥溶解性和发酵产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蒸汽爆破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回流比与有机负荷对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邓玉营 黄振兴 +3 位作者 阮文权 缪恒峰 赵明星 任红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8-206,133,共10页
以混合秸秆为唯一原料,混合接种瘤胃液与污泥,在半连续固态进料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组合对甲烷产率、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个阶段中,当有机负荷(OLR)为4 g/(L·d),回流比为1∶1时,甲烷平均产率达到了768 m L/(... 以混合秸秆为唯一原料,混合接种瘤胃液与污泥,在半连续固态进料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组合对甲烷产率、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个阶段中,当有机负荷(OLR)为4 g/(L·d),回流比为1∶1时,甲烷平均产率达到了768 m L/(L·d);单位秸秆TS产甲烷量为202 m L/g,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当OLR升高到6 g/(L·d)时,VFA积累明显,丙酸质量浓度高达6.54 g/L,并且出现丁酸的积累;该阶段氨氮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达到了632.51 mg/L。固渣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第2阶段降解程度最高,降解率达到了88.81%,而水解酶活和产甲烷效率的变化相关。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沼液中类酪氨酸产物、辅酶F420及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变化受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的影响,能直接反映产甲烷和发酵特性,而且腐殖酸类物质的积累是产甲烷作用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因此,合适的回流比和有机负荷对秸秆沼气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厌氧发酵 沼液回流比 有机负荷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硕 时文歆 +2 位作者 王燕 于水利 李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3,共6页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冬季污水处理能力降低,处理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周边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不同形态污泥(絮状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为出发点展开分析,通过对不同...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冬季污水处理能力降低,处理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周边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不同形态污泥(絮状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为出发点展开分析,通过对不同形态污泥的优缺点的对比,展望了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污水处理 絮状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厌氧干发酵制氢及其强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明星 高常卉 +2 位作者 李娟 张周 阮文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57-161,共5页
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对其进行处理非常重要。该文研究了不同含固率条件下餐厨垃圾厌氧干发酵制氢的情况,研究表明干发酵的最佳含固率为22%;餐厨垃圾中碳水化合物优先被降解,各组的降解率为51.17%~69.24%,其中含固率22%组碳水化合... 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对其进行处理非常重要。该文研究了不同含固率条件下餐厨垃圾厌氧干发酵制氢的情况,研究表明干发酵的最佳含固率为22%;餐厨垃圾中碳水化合物优先被降解,各组的降解率为51.17%~69.24%,其中含固率22%组碳水化合物降解率最高;当含固率>27%时,反应体系对蛋白质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的降解能力下降,出现溶解性蛋白质和SCOD累积现象;各组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成分为乙酸和丁酸,为丁酸型发酵;向反应体系内添加活性炭能够提高干发酵产氢率,其中活性炭添加量为0.20%(质量分数)时产氢量最高,达到26.94 mL/g总固体(total solid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干发酵 氢气 挥发性脂肪酸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厌氧出水实现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周 刘达敏 +2 位作者 沈鹏 黄振兴 阮文权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0,115,共7页
针对垃圾渗滤液厌氧出水水质特点,采用连续流短程硝化反应器,考察溶解氧(DO)含量、pH和进水C/N对短程硝化快速启动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研究化学抑制剂(KClO_3)对实现短程硝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DO的质量浓度在0.5~1.0 mg/L时,亚硝... 针对垃圾渗滤液厌氧出水水质特点,采用连续流短程硝化反应器,考察溶解氧(DO)含量、pH和进水C/N对短程硝化快速启动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研究化学抑制剂(KClO_3)对实现短程硝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DO的质量浓度在0.5~1.0 mg/L时,亚硝化率高达92.4%,DO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对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适宜的pH为7.5~8.5,进水pH过高会造成游离氨(FA)含量呈指数级上升,对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均产生抑制作用;适宜的进水COD/ρ(TN)为3,亚硝化率稳定在89%,C/N过高会促进反硝化进程,但氨氧化过程受阻,此阶段COD去除率保持稳定。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向系统中投加5 mmol/L的KClO_3,其对NOB进行了选择性抑制,5 d后氨氧化率和亚硝化率分别达94%和97%,短程硝化启动速度更迅速,出水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垃圾渗滤液 亚硝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氮负荷提升过程中的运行性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振兴 李媛 +1 位作者 任洪艳 阮文权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9-325,共7页
接种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颗粒污泥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并控制进水NO_3^--N/NO_2^--N质量比为1∶1。在(33±1)℃下,通过研究不同进水总氮质量浓度(200 m... 接种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颗粒污泥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并控制进水NO_3^--N/NO_2^--N质量比为1∶1。在(33±1)℃下,通过研究不同进水总氮质量浓度(200 mg/L、400mg/L、600 mg/L)和水力停留时间(12 h、8 h、6 h、4 h)下的脱氮效能、污泥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维分析上流式ANAMMOX反应器氮负荷提升过程中的运行性状。结果表明,在进水NO_3^--N和NO_2^--N质量浓度均为200 mg/L、总氮质量浓度为4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h的运行工况下反应器可获得最佳处理效能,NO_3^--N、NO_2^--N和总氮去除负荷分别达到0.76 kg N/(m3·d)、0.75 kg N/(m3·d)和1.32kg N/(m3·d),三者去除率分别为95.0%、93.8%和82.5%。氮负荷提升过程中的污泥形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显示,相较于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进水总氮质量浓度增加对上流式ANAMMOX反应器运行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不仅导致了颗粒污泥解聚,还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核酸测序结果表明,反应器中分布着3种潜在的ANAMMOX优势功能菌,且三者丰度会随进水总氮质量浓度增加而发生明显演替。研究表明,在上流式ANAMMOX反应器氮负荷提升过程中,进水总氮浓度的控制更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厌氧氨氧化 氮负荷 水力停留时间 微生物群落结构 污泥颗粒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卧式厌氧装置的稻秸高固态消化与甲烷菌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玉营 阮文权 +3 位作者 黄振兴 缪恒峰 赵明星 施万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2-279,共8页
针对单一稻秸高固态厌氧消化长期运行不稳的问题,接种瘤胃内含物和厌氧污泥,在卧式反应装置中研究3个有机负荷(OLR)下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体系最高容积产气率达到了1.04 L/(L·d)。当OLR为2.26 g/(L·d)时,甲烷体积分数均值为54... 针对单一稻秸高固态厌氧消化长期运行不稳的问题,接种瘤胃内含物和厌氧污泥,在卧式反应装置中研究3个有机负荷(OLR)下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体系最高容积产气率达到了1.04 L/(L·d)。当OLR为2.26 g/(L·d)时,甲烷体积分数均值为54.39%,甲烷产率为280.90 m L/g,达到了稻秸理论产值的80.29%。卧式装置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最高降解率分别达到了49.71%和31.25%;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有利于纤维素的降解。当OLR升高到2.47 g/(L·d)时,氨氮质量浓度均值达到了1 082.63 mg/L。固体样品中嗜氢型Methanobacteriales数量从1.70×10~9拷贝数/g下降至1.04×10~6拷贝数/g;而嗜乙酸型Methanosarcinales数量从7.89×10~6拷贝数/g增加至9.44×10~6拷贝数/g,甲烷产率下降为256.54 m L/g。此时厌氧装置中丙酸质量浓度均值达到了253.32 mg/L。从而明确了稻秸高固态体系中产甲烷菌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反应装置 稻秸 高固态消化 甲烷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碱预处理对高含固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昌旺 李靖 +5 位作者 何迪 周梦娟 杜雯倩 施万胜 阮文权 邓芸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6-909,915,共5页
以高含固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碱投加量下热碱联合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溶胞效果和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剩余污泥生物化学产甲烷潜力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热碱联合预处理有助于促进剩余污泥的溶胞效果,并且... 以高含固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碱投加量下热碱联合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溶胞效果和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3种动力学模型对剩余污泥生物化学产甲烷潜力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热碱联合预处理有助于促进剩余污泥的溶胞效果,并且随着碱投加量的增加,溶胞效果不断增强,当碱投加量为80mg/g(单位质量SS的NaOH投加量计)时,COD、氮、磷的溶出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 622.2、1 792.8、790.3mg/L,溶出率分别为54.9%、45.7%、37.6%。热碱联合预处理可有效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但碱投加量过大时对可能对产甲烷过程带来抑制作用,碱投加量为60mg/g时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158.9mL/g,较不进行热碱联合预处理的空白组(106.5mL/g)高49.2%。3种动力学模型中,锥体模型对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不同处理条件下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0以上,该模型可准确预测最终的累积产甲烷量,预测误差均在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碱预处理 厌氧消化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促进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衍 韩鹏 +3 位作者 刘和 张丽慧 刘宏波 符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1-1478,共8页
鉴于蒸汽爆破(简称"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为探讨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的促进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利用小型发酵罐在35℃下开展了未预处理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消化、... 鉴于蒸汽爆破(简称"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为探讨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的促进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利用小型发酵罐在35℃下开展了未预处理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消化、汽爆污泥单独消化、汽爆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消化的试验,并进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未预处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VS(挥发性固体)去除率为33.9%,沼气产率为311.0 m L/g(以投料VS计);汽爆污泥单独消化阶段,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均略高于未预处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但反应器ρ(NH4+-N)过高,影响产气稳定性,沼气φ(CH4)较低.汽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分别达到49.5%和420.5 m L/g,显著优于未预处理联合消化阶段.能耗分析表明,预处理的升温过程使汽爆预处理整体能耗偏高,但若能有效回收70%的热量,则汽爆预处理可提高污泥-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3.34 k W·h/t(以污泥量计)的能量产率.研究显示,汽爆预处理可提高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35.2%的沼气产率,但由于预处理能耗较高,预处理过程中热能的有效回收是汽爆预处理应用于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经济可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厌氧消化 产甲烷 蒸汽爆破 剩余污泥 餐厨垃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纤维质降解菌处理木薯酒精废液及其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卞志明 赵明星 +1 位作者 廖家林 阮文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提高木薯酒精废液中固形物的降解效率,优化木薯酒精废液的厌氧发酵特性,采用高效纤维质降解菌群作为CSTR(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连续搅拌反应器)接种污泥,通过逐级提高进料负荷,研究不同容积负荷下的厌氧消化性能及相应的... 为提高木薯酒精废液中固形物的降解效率,优化木薯酒精废液的厌氧发酵特性,采用高效纤维质降解菌群作为CSTR(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连续搅拌反应器)接种污泥,通过逐级提高进料负荷,研究不同容积负荷下的厌氧消化性能及相应的酶活性变化,建立了厌氧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温(55℃)条件下经长时间稳定运行,容积负荷为14 kg/(m^3·d)(以COD_(Cr)计)时,反应器出水ρ(TCOD)(TCOD为总化学需氧量,以COD_(Cr)计)和ρ(SCOD)(SCOD为溶解性化学需氧量,以COD_(Cr)计)分别为15 367.6、10 982.8 mg/L,TCOD去除率达到70%~75%;φ(CH4)在48%左右,沼气产率为0.22 L/g(以每g TCOD计);此外,木聚糖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在该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1、30.2 U.脱氢酶活性在容积负荷为12 kg/(m^3·d)时达到最大值80.1 TFμg/(h·mL).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最大原料产气率(ym)为0.335 L/g(以每g TCOD计),一级反应常数(k)为0.743 d^(-1),产气率为0.3 L/g,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到最佳HRT(hydraulic retention time,水力停留时间)为11.5 d,最佳容积负荷为4.6 kg/(m^3·d).研究显示,在高温高容积负荷条件下,CSTR能够稳定的处理木薯酒精废液,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高温 木薯酒精废液 酶活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强化糖蜜乙醇废水厌氧处理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阳 赵明星 阮文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93,共8页
研究了外源添加纳米零价铁(NZVI)对糖蜜乙醇废水厌氧处理的作用以及NZVI对厌氧微生物活性和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向厌氧消化体系中分别添加0、0.025、0.05、0.10、0.25、0.50、2.50 g NZVI进行批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ZVI添加量的增加... 研究了外源添加纳米零价铁(NZVI)对糖蜜乙醇废水厌氧处理的作用以及NZVI对厌氧微生物活性和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向厌氧消化体系中分别添加0、0.025、0.05、0.10、0.25、0.50、2.50 g NZVI进行批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ZVI添加量的增加,糖蜜乙醇废水的厌氧处理效率先升高后降低。添加0.50 g NZVI实验组的COD降解率、产气率和气体中甲烷含量最高,分别为71.1%、310.9 mL/g COD和58%,比空白组提高14.7%、35.6 mL/g COD和18.8%;反应结束时该组COD和硫化物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2 400 mg/L和33.3 mg/L。NZVI添加量为2.5 g实验组SO42-去除效率和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最高,硫酸根最终质量浓度为288.2 mg/L,去除率为72.8%,是空白组的1.93倍;EPS中蛋白质和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46.00 mg/gVSS和5.05 mg/gVSS,分别是空白实验组的4.43和1.66倍。脱氢酶活性在添加0.50 g NZVI的实验组中最高,为340.3 TFμg/(mL·h),比空白组提高192.5 TFμg/(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糖蜜乙醇废水 厌氧消化 胞外聚合物 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光生物反应器污水养藻技术及其膜污染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飞 任洪艳 阮文权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87,95,共7页
在膜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市政污水培养螺旋藻,对微藻生物量、膜污染物和膜清洗方法进行了考察分析,为膜技术应用于微藻培养体系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连续培养过程中,反应器中藻密度范围为1.79~2.05g/L,产率为0.10g/(L·d),NH_4^+-N... 在膜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市政污水培养螺旋藻,对微藻生物量、膜污染物和膜清洗方法进行了考察分析,为膜技术应用于微藻培养体系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连续培养过程中,反应器中藻密度范围为1.79~2.05g/L,产率为0.10g/(L·d),NH_4^+-N、TP去除率分别为93.54%~98.97%、48.37%~66.91%.较高藻密度、碱性环境下,藻细胞残体及其分泌的EOM等有机物和无机沉淀物会共同引起膜污染.SEM、EEM和EDX结果显示,进水膜面主要是由藻细胞残体、蛋白质和SMP等有机物形成的滤饼层污染,出水膜面附着含Ca为主的无机沉淀物,部分膜孔堵塞.先后用pH为2的盐酸和200mg/L的NaClO溶液浸泡污染膜片2h,清洗后膜通量恢复了9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市政污水 膜光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