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诊断与治疗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竹风 徐晓峰 +3 位作者 毛永强 倪少飞 邹颖 曹龙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1-986,共6页
目的总结中老年典型颅脑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与结果报告的3例患者均为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治疗的典型颅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年龄50~85岁,经凝血功能测定和头部CT明确诊断,并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术的同时纠正创... 目的总结中老年典型颅脑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与结果报告的3例患者均为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治疗的典型颅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年龄50~85岁,经凝血功能测定和头部CT明确诊断,并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术的同时纠正创伤性凝血病,2例(例1,例2)治疗成功、1例(例3)失败并死于凝血功能障碍和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阻止颅脑创伤性凝血病恶性进展,即使高龄患者也能救治成功,但是对于严重颅脑创伤所致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尚待新的救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液凝固障碍 中年人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功能训练及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韶琴 毛永强 +2 位作者 沈海军 于红娣 卞红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偏瘫功能训练及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生命征平稳48 h后即给予偏瘫功能治疗仪进行... 目的观察偏瘫功能训练及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生命征平稳48 h后即给予偏瘫功能治疗仪进行被动运动训练及良肢位的摆放。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对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治疗后2周、4周时计算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周时,FMA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与治疗2周时比较,各项评分仍在继续上升;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4周时,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功能训练及良肢位的摆放对于促进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有着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训练 良肢位 脑出血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排痰在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韶琴 缪重骥 +1 位作者 陈月清 毛永强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排痰法在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50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和B组各25例。A组采用机械震动排痰,B组采用传统手叩击排痰。比较2组患者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 目的探讨机械排痰法在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50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和B组各25例。A组采用机械震动排痰,B组采用传统手叩击排痰。比较2组患者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R)的情况;对比2组患者体温、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及影像学检查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结果 A组患者SaO2、PaO2、R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体温、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及影像学检查肺部炎症吸收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排痰效果优于人工叩击排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排痰 叩击排痰 肺部感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毛永强 惠东伟 +1 位作者 徐晓峰 曹龙兴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25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按是否接受ICP监测分为监测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预后,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进行对比。结果监测组和对照组病死...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按是否接受ICP监测分为监测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预后,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进行对比。结果监测组和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25)比12.5%(3/24)](P〉0.05);术后6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监测组重型2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监测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41.7%(10/24)比14.3%(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穿刺隧道无一例出血,术后再出血2例(8.0%,2/25),肺部感染6例(24.O%,6/25),对照组再出血8例(33.3%,8/24),肺部感染13例(54.2%,13/24),两组再出血率及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肾功能不全1例(4.0%,1/25),对照组6例(25.0%,6/24),两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监测组与对照组出现颅内感染分别为1例(4.0%,1/25)和2例(8.3%,2/24),两组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能有效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脑出血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