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活性因子敷料及皮瓣转移术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的效果
1
作者 肖敏锋 肖锦春 +1 位作者 朱春平 陆曌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活性因子敷料、皮瓣转移术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采用内外固定+皮瓣转移术+负压封闭...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活性因子敷料、皮瓣转移术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采用内外固定+皮瓣转移术+负压封闭引流+活性因子敷料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内外固定+皮瓣转移术+常规换药+活性因子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下肢功能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为(25.32±8.36)天、皮瓣愈合时间为(9.69±1.24)天、骨折愈合时间为(8.24±1.84)个月、创面愈合时间为(14.24±3.84)天,对照组为(43.44±11.84)天、(11.53±2.07)天、(9.12±2.50)个月、(50.11±5.1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48%,43例/46例)高于对照组(71.74%,33例/4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踝关节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稳定性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34%,2例/46例)低于对照组(17.39%,8例/46例,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活性因子敷料应用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术病人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创面恢复,改善踝关节和下肢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皮瓣转移术 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 活性因子敷料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临床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梅宇波 张明亮 +2 位作者 张平 肖志英 周友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7-1229,共3页
2011年顾玉东[1]提出腕管综合征(CTS)严重程度的分型,为开展临床治疗和疗效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临床严重程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CTS分型受到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肌电图是CTS诊断公认的"金标准",但漏诊率达25%... 2011年顾玉东[1]提出腕管综合征(CTS)严重程度的分型,为开展临床治疗和疗效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临床严重程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CTS分型受到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肌电图是CTS诊断公认的"金标准",但漏诊率达25%[3],高频超声诊断CTS有无痛、方便和价格便宜的优点[3-12]。超声和肌电图联合应用使诊断效率显著提高,两者具有相互补充作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高频超声诊断 临床严重程度 顾玉东 临床医生 肌电图 临床分型 漏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动脉毁损断指的静脉动脉化再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春平 张平 王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42-1342,共1页
手指撕脱伤、碾压伤或指尖离断等远端动脉毁损的断指临床常见.常规再植困难。静脉动脉化再植利用远端组织的静脉,将近端动脉与之吻合,达到动脉化供血,为此类断指提供较为理想的挽救措施,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再植 远端动脉 断指 毁损 手指撕脱伤 指尖离断 碾压伤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卞红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3期36-37,共2页
总结了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及护理经验,包括: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等。认为加强术后重点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 高龄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肖敏锋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60例下肢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60例患者分成2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30例观察组患...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60例下肢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60例患者分成2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30例观察组患者则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动力化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以及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能让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早期动力化 下肢骨折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前臂骨折术后内植物断裂6例原因分析
6
作者 肖锦春 朱春平 +1 位作者 张平 周友清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A01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究前臂骨折术后内植物断裂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经验教训。方法尺桡骨骨折6例发生骨不愈合,第1次手术均为急诊,内固定方法:普通钢板固定5例,尺骨斯氏针1例。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6~12个月,平均9.3个月,均行更换钢板同时自体髂... 目的探究前臂骨折术后内植物断裂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经验教训。方法尺桡骨骨折6例发生骨不愈合,第1次手术均为急诊,内固定方法:普通钢板固定5例,尺骨斯氏针1例。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6~12个月,平均9.3个月,均行更换钢板同时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前臂骨折内固定术后引起骨不愈合的原因为:粉碎性骨折2例,刀砍伤1例,术后功能锻炼不当2例,术后再次外伤1例。第2次手术后随访12~25月,平均13个月,结果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3.3%。结论粉碎性骨折、刀砍伤导致的骨折、过早的前臂旋转活动是前臂骨折不愈合致内植物断裂失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折 骨折不愈合 内固定 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