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牵引复位法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星石 姜湘范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97-297,共1页
关键词 肝外胆管损伤 胆囊切除术 胆囊牵引复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11例术中术后肝外胆管损伤诊治体会
2
作者 姜湘范 姜伟 钱惠新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43-343,共1页
肝外胆管损伤是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开腹术,我院自1994年6月~1998年12月共发生肝外胆管损伤11例经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全部治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肝外胆管损伤是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开腹术,我院自1994年6月~1998年12月共发生肝外胆管损伤11例经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全部治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5例,女6例,男女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 腹腔镜 术中 术后 肝外胆管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异常胆囊管的处理
3
作者 姜湘范 姜伟 钱惠新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9-69,共1页
目的 :为了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外胆管损伤率及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 :分析 5 3 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及中转开腹的原因 ,以及对几种特殊异常胆囊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42 6例中 3 97例完成 L C,中转开腹 2 9... 目的 :为了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外胆管损伤率及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 :分析 5 3 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及中转开腹的原因 ,以及对几种特殊异常胆囊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42 6例中 3 97例完成 L C,中转开腹 2 9例 ,肝外胆管损伤 5例。结论 :正确辨别和处理异常胆囊管是避免严重肝外胆管损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异常胆囊管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LC)中的运用(附30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姜伟 姜湘范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49-150,共2页
我院自1994年6月~1998年10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379例,最初的2392例,由于医生手术技巧不成熟以及经验不足,加上患者胆管解剖变异,Calot 三角严重粘连,术中胆管出血等原因而中转开腹术62例,随着 LC技能提高,以及对“难处理胆... 我院自1994年6月~1998年10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379例,最初的2392例,由于医生手术技巧不成熟以及经验不足,加上患者胆管解剖变异,Calot 三角严重粘连,术中胆管出血等原因而中转开腹术62例,随着 LC技能提高,以及对“难处理胆囊”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以后的1987例中,只有22例中转开腹,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减少胆外胆管损伤、降低中转开腹率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4~82岁,平均54岁。病史】5年者6例,1~4年者7例,【1年者17例。其中急性化脓性胆石性胆囊炎15例,慢性胆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例,慢性萎缩性胆石性胆囊炎10例。1.2 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施硬膜外麻醉,CO<sub>2</sub>气腹压力为1.20~1.60Kpa,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胆囊萎缩僵硬,呈小胆囊,其内仅有结石无胆汁,胆囊颈部、胆囊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大部分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异常胆囊管的处理体会
5
作者 姜伟 姜湘范 《辽宁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为了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率及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总结本院1994年6月-1999年6月间5386例LC中肝外胆管损伤中转开腹的原因,以及时几种特殊异常胆囊管的处理的探讨。结果426例中397例完成LC,中转开腹2... 目的 为了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率及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总结本院1994年6月-1999年6月间5386例LC中肝外胆管损伤中转开腹的原因,以及时几种特殊异常胆囊管的处理的探讨。结果426例中397例完成LC,中转开腹29例,其中肝外胆管损伤5例。结论正确辨别和处理异常胆囊管是避免严重肝外胆管损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异常胆囊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85例手术指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缪建东 姜湘范 胡海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476-477,共2页
分析8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指征,主要为:①直径>1cm;②宽基;③伴结石;④单发息肉;⑤年龄>50岁;⑥近期内增长迅速;⑦临床症状明显;⑧胆囊功能不良。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诊断 手术指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手术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2例分析
7
作者 黄彬 缪建东 +2 位作者 钱正东 钱拯平 任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1047-1048,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上腹部手术史 CHOLECYSTECTOMY 腹部手术后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操作 腹腔镜器械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的处理 被引量:4
8
作者 陆星石 姜湘范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5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漏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结石病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奉典旭 韩天权 +5 位作者 陈胜 杨一增 蒋渝 张圣道 胡海 姜湘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第18外显子(dTA)n多态位点与胆固醇结石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多态位点,分析该多态位点在131例胆囊结石病人和79例对照者中的分布,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变...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第18外显子(dTA)n多态位点与胆固醇结石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多态位点,分析该多态位点在131例胆囊结石病人和79例对照者中的分布,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法显色分析。结果发现:(1)胆固醇结石组的C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为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7(P<0.01);(2)胆固醇结石组BB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13(P<0.005),而CC、BC型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受体基因第18外显子(dTA)n多态位点的改变可能与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低密度脂蛋白 受体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20例无胆道损伤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海 姜湘范 +1 位作者 钱正东 张臣烈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42-244,共3页
作者根据连续8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实践,介绍避免胆道损伤的经验。本组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820例。其中375例行急诊手术。大多数采用硬膜外麻醉,: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33kPa(10mmHg)。Calot三... 作者根据连续8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实践,介绍避免胆道损伤的经验。本组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820例。其中375例行急诊手术。大多数采用硬膜外麻醉,: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33kPa(10mmHg)。Calot三角用弯分离钳钝性分离,胆囊床用电钩,有时交替使用分离钳或吸引杆。802例顺利完成LC,术后恢复良好。13例分别因Calot三角“冰冻化”、出血、胆囊完全萎缩、胆囊管无法夹闭、可疑胆总管结石或钳夹肝总管、胆囊癌等,而中转开腹手术。除胆囊癌1例术后7个月死亡外,其余术后恢复良好,无后遗症。4例手术后1~4天发现胆总管结石再次行开腹手术,作胆总管切开取石。另1例手术后第二天因胆汁性腹膜炎作开腹探查,发现胆囊管残端未完全夹闭。作者主张:(1)在开展此项工作之前应当作适应性训练,并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2)腹腔内操作必须在直视下进行,看清肝管是确保胆管不受损伤的必要条件;(3)Calot三角不用电灼分离,只用分离钳钝性分离;(4)在无把握的情况下或遇到需要开腹才能解决问题时,应当果断中转手术。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几点有利于避免胆管损伤的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手术后并发症 胆道损伤
原文传递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胆固醇结石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奉典旭 韩天权 +5 位作者 陈胜 杨一增 蒋渝 张圣道 胡海 姜湘范 《外科》 1997年第3期128-131,共4页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第18外显子(dTA)n多态位点与胆固醇结石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多态位点,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法显色分析。结果:分析该多态位点在131例胆囊结石病人和79...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第18外显子(dTA)n多态位点与胆固醇结石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多态位点,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法显色分析。结果:分析该多态位点在131例胆囊结石病人和79例对照者的分布,发现:(1)胆固醇结石组的C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为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7(P<0.01);(2)胆固醇结石组BB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13(P<0.005),而CC、BC型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受体基因第18外显子(dTA)n多态位点的改变可能与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受体 胆固醇 多态性 胆结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