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研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20期55-55,57,共2页
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1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1例患者行以集... 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1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1例患者行以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短,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发生,还可以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以及肺部感染持续时间,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方案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沙林 黎军 +4 位作者 殷杰 安刚 马庆防 宗海亮 曹垒 《安徽医学》 2015年第6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后遗留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后遗留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5~8周)进行颅骨成形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规时间内(3~6个月)行颅骨成形的患者37例为对照组。术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患者预后情况,并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肢体运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颅骨成形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2、4周时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研究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研究组恢复良好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早期行颅脑成形术可促进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减少颅骨缺损相关并发症,对提高患者远期运动、生活能力、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辦减压 早期颅骨成形术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影响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
3
作者 杨阳 姜德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7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间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就各项临床资料及指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间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就各项临床资料及指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统计,患者的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治疗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及术前KPS评分是影响其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单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治疗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及术前KPS评分均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多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治疗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及术前KPS评分是影响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神经胶质瘤患者 术后生存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对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1
4
作者 沙林 黎军 +5 位作者 郑成 姜德华 孙建新 王博 安刚 杨阳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4期587-589,共3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3年6月前收治的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2003年6月后收治的4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显微... 目的比较和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3年6月前收治的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2003年6月后收治的4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4.1%,高于对照组的57.5%(χ2=7.259);研究组术中平均输血量为(389.2±210.3)ml,低于对照组的(1 058.4+386.2)ml;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6+18.8)min,高于对照组的(50.4+12.2)min;研究组症状改善42例(95.5%),高于对照组的31例(77.5%),两组在肿瘤全切除率、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症状改善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矢状窦大脑镰旁 脑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A-6和Dickkopf-1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刁艺 董楠 +4 位作者 杨阳 王博 刘华田 黄延林 马冲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GATA-6和Dickkopf-1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垂体瘤患者138例,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GATA-6和Dickkopf-1在垂体瘤组织及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垂体瘤患者GATA-6和Dickk... 目的:探讨GATA-6和Dickkopf-1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垂体瘤患者138例,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GATA-6和Dickkopf-1在垂体瘤组织及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垂体瘤患者GATA-6和Dickkopf-1表达差异,以及不同GATA-6和Dickkopf-1表达水平垂体瘤患者预后差异。结果:垂体瘤组Dickkopf-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垂体组,GATA-6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垂体组(P<0.01);垂体瘤组Dickkopf-1蛋白表达评分低于正常垂体组,GATA-6蛋白表达评分高于正常垂体组(P<0.01);垂体瘤组Dickkopf-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垂体组、GATA-6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垂体组(P<0.01)。Dickkopf-1、GATA-6蛋白表达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P>0.05);与TNM分期、病理学分级、复发、浸润深度、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转移相关性明显,且TNM分期越高、病理学分期越高、有复发、浸润深度越深、有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2cm、有转移者Dickkopf-1蛋白阳性表达率越低、GATA-6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P <0.01); Dickkopf-1阳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Dickkopf-1阴性组,GATA-6阴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GATA-6阳性组(P<0.01)。结论:垂体瘤中GATA-6表达升高,Dickkopf-1表达降低; GATA-6在垂体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Dickkopf-1起抑制作用; Dickkopf-1高表达、GATA-6低表达的垂体瘤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6 DICKKOPF-1 垂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飞 许洪升 +1 位作者 姜得华 安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SM)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2010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22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术后随访4~24个月,平...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SM)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2010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22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8个月,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及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妥善处理上矢状窦(SSS),保护好中央沟静脉以及避免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是达到良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窦 脑膜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安刚 宁博 杨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1292-1293,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156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接气管切开的时间(〈12小时,12~24小时,〉24小时)分为A,B,c组,对其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55例,B组患者49倒,...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156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接气管切开的时间(〈12小时,12~24小时,〉24小时)分为A,B,c组,对其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55例,B组患者49倒,C组患者52倒。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5.45%(25/55),55.10%(27/49),78.85%(41/52),差异有显著性(P〈0.05)I死亡率分别为47.27%(26/55),59.18%(29/49),73.08%(38/5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能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串,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重度颅脑外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飞 黎军 马冲 《黑龙江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以来的3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中10例有手术指征的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脱水、抗感染、钙拮抗剂、醒...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以来的3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中10例有手术指征的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脱水、抗感染、钙拮抗剂、醒脑静注射液、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死亡8例(26.7%);植物生存2例(6.7%),重残4例(13.3%),轻残7例(23.3%),恢复良好9例(30.0%)。8例死亡病人中,入院时GCS3分者4例,4分者3例,5分者1例。结论:及时手术、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脱水、抗感染、钙拮抗剂、醒脑静注射液、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死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干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3期236-237,共2页
目的:试析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GCS评分... 目的:试析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GC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胼缘动脉巨大蛇形动脉瘤一例
10
作者 宗海亮 凌锋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23-325,共3页
患者男,57岁。主因活动后头痛、头晕3个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四肢活动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左侧脑室前角椭圆形巨... 患者男,57岁。主因活动后头痛、头晕3个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四肢活动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左侧脑室前角椭圆形巨大不均匀高低密度占位,外围不连贯的蛋壳样钙化影,大小约3.5cm×2.7cm×2.7cm,左侧脑室前角受压(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胼缘动脉 巨大蛇形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拔管期间对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顾丹 权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7期1199-1201,共3页
颅脑外伤的患者颅内压力的控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及预后有重要的影响。颅内压监护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颅脑患者颅内压的监控和治疗。神经重症患者维持围拔管期颅内压的稳定,对患者判断能否度过高颅压期至关重要。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颅内压力 全麻拔管 颅脑外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与颅脑损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卿城 龙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比值与颅脑损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5例颅脑损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为中轻度组63例(>9分)和重度组42例(<9分),根据出血...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比值与颅脑损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5例颅脑损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为中轻度组63例(>9分)和重度组42例(<9分),根据出血量分为小量组38例(<15 ml)、中量组47例(15~30 ml)和大量组20例(>30 ml),另选择同期61例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水平,计算CRP/PA比值,分析CRP/PA比值鉴别颅脑损伤后进展性脑出血病情轻、重度的价值。结果脑出血组入院即刻血清CRP、CRP/PA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PA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入院即刻、入院24h、入院48 h血清CRP、CRP/PA比值均高于轻度组(P<0.05),PA低于轻度组(P<0.05);大量组入院即刻、入院24 h、入院48 h血清CRP、CRP/PA比值均高于中量组和小量组(P<0.05),PA低于中量组和小量组(P<0.05)。ROC分析示入院48 h CRP/PA比值鉴别颅脑损伤后进展性脑出血病情轻、重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高于入院48 hCRP和PA(P<0.05)。结论CRP/PA比值增高与颅脑损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可为临床鉴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颅脑损伤 进展性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红艳 《临床护理杂志》 2019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7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救治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7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救治及护理。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患者实施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效果、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伤情严重程度评分(I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损伤控制管理小组的成立使损伤控制理论应用更具科学性及规范性,能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手术不良反应,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多发伤 损伤控制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张研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18期72-72,共1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患者行以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运动...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患者行以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a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来说,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苗新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7期251-252,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在对两组患者进... 目的 :探讨对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期间,对甲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NIHSS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其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术后,甲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低于乙组患者(P<0.05),其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和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乙组患者(P<0.05)。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 :对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缓解其术后的疼痛感,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修补术 颅脑损伤 施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窍化瘀醒神汤联合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宗海亮 许洪升 +2 位作者 何晓光 尚明 李凯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通窍化瘀醒神汤联合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78例患者依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进行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采用奥拉西坦... 目的观察通窍化瘀醒神汤联合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78例患者依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进行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采用奥拉西坦联合通窍化瘀醒神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脑灌注压值(CCP)、脑功能障碍评分(DRS)情况及生存质量、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CP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DR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化瘀醒神汤联合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有效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通窍化瘀醒神汤 标准大骨瓣手术 有效性 不良反应 影响
原文传递
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飞 黎军 +1 位作者 安刚 马冲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10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鞍区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2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2例诊断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鞍区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2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2例诊断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经相应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钠血症纠正。结论鞍区肿瘤手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前者主要是补钠和补充血容量,后者需限水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其诊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鞍区肿瘤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M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A118G多态性可能是散发原发性帕金森病一个潜在的易感位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卫东 许洪升 +5 位作者 孙中武 唐先发 汤华阳 郝加虎 陈刚 张学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M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对散发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的潜在影响。方法利用Pyrosequencing技术对114例PD患者和133例健康对照进行OPRM1 A118G突变位点(rs1799971)分析。结果114例P... 目的探讨M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对散发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的潜在影响。方法利用Pyrosequencing技术对114例PD患者和133例健康对照进行OPRM1 A118G突变位点(rs1799971)分析。结果114例PD患者中62例为OPRM1 118A野生型(A/A,54.4%),43例为杂合型突变(A/G,37.7%),9例为纯合型突变(G/G,7.9%)。133例对照中OPRM1 118A野生型为90例(67.7%),A118G杂合型为39例(29.3%),118G纯合型为4例(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5.849,P=0.054)。比较PD患者与对照人群OPRM1 118位点野生型(A/A)和突变型(A/G+G/G)的阳性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576,P=0.032);等位基因A和G频率病例组分别为0.732和0.268,对照组分别为0.823和0.1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932,P=0.015,OR=1.702,95%CI:1.107~2.617),提示OPRM1 118G等位基因的携带与PD的发生呈正相关,该突变可能会增加PD的发病风险。结论OPRM1基因A118G多态性可能是散发原发性PD发病的一个潜在的易感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Mμ阿片受体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焦磷酸测序
原文传递
P2X7基因C489T和NQ01基因C609T多态性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洪升 杜卫东 +5 位作者 孙中武 唐先发 汤华阳 郝加虎 张铮 张学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基因489C>T多态性和依赖还原型辅酶I醌氧化还原酶(NQ01)基因609C>T多态性对散发原发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Pyrosequenc- ing技术对52例散发原发性PD患者和133例正常健康对照进行P2X7基因489C&g...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基因489C>T多态性和依赖还原型辅酶I醌氧化还原酶(NQ01)基因609C>T多态性对散发原发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Pyrosequenc- ing技术对52例散发原发性PD患者和133例正常健康对照进行P2X7基因489C>T和NQ01基因609C>T突变位点分析。结果PD病例组P2X7 489位点突变型(C/T+T/T)阳性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P<0.05),其患PD的相对危险度(OR)为2.74(95%CI 1.01~7.83)。P2X7 48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PD病例组(59.6%)高于对照组(48.1%,x^2=3.95,P<0.05;OR=1.59,95%CI=0.98~2.59)。NQO1 609位点含T碱基的NQO1基因型在PD病例组占61.6%,对照组占49.6%(OR=1.62,95%CI=0.80~3.29)。T等位基因频率PD病例组(33.6%)高于对照组(28.9%,OR=1.25,95%CI=0.74~2.08),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2X7基因489位点C/T和T/T基因型、T等位基因以及NQO1基因609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散发原发性PD发病的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帕金森病 基因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德华 王博 +1 位作者 孙飞 王晓猛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作用和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合格者,按照脑外伤常规...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作用和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合格者,按照脑外伤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联合冬眠合剂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镇静止痛药物间断微量泵静脉注人等措施维持目标体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3、7及10 d抽取空腹肘静脉血2ml。采用Griess比色法间接测定NO含量。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及亚低温治疗组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指数、血浆NO采用t检验,不同组预后比较采用x2检验。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组伤后1d、2d血浆NO含量[(90.1±24.9) μmol/L、(124.1±27.3) μmol/L]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伤后3d血浆NO含量[(143.6±30.5) μmol/L]达到峰值,7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t=5.31,P<0.01),10 d后基本恢复正常。亚低温治疗组伤后1、2、3及7d,血浆NO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t2d=4.88,t3d=5.43,P<0.01或t1d =2.13,t7d=3.72,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10 d后基本恢复正常。伤后6个月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组(x2=5.33,P<0.05)。两组预后良好者(20例)伤后1d、2d、3d、7d、10 d血浆NO含量分别低于两组预后不良者(30例)(t=2.98 ~7.19,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亚低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