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呼吸试验前后下腔静脉变异度对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媛媛 倪春湘 +2 位作者 王懿宁 李家琼 赵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评价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后下腔静脉变异度(△DIVC)对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机械通气后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患者30 min SB... 目的评价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后下腔静脉变异度(△DIVC)对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机械通气后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患者30 min SBT成功后拔管,48 h内不需要再次气管插管和无创呼吸机辅助为撤机成功组(n=62);30 min SBT失败或者SBT成功后拔管,但48 h内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呼吸机辅助为撤机失败组(n=58)。分别在SBT前和30 min后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DIVC。采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IVC对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在慢性呼吸疾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第1次插管到拔管的持续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患者在SBT前及30 min后二氧化碳分压和N端脑钠肽前体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BT后30 min,撤机失败组患者△DIVC较撤机成功组显著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OR=1.204,95%CI 1.133~1.381;P=0.015)和SBT后30 min的△DIVC(OR=1.450,95%CI 1.102~2.026;P=0.009)是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SBT后30 min的△DIVC预测患者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最佳截断点0.27,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4.4%。LVEF预测患者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最佳截断点为42.0%,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86.8%。结论 SBT 30 min后的△DIVC对于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撤机失败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机 拔管 下腔静脉变异度 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透视引导下肠内营养管置入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吕景丽 徐元顺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5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透视引导下肠内营养管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需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3例进行研究,给予X线透视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观察肠内营养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以及... 目的 探讨X线透视引导下肠内营养管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需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3例进行研究,给予X线透视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观察肠内营养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平均操作置管时间(7.92±0.25)min。经统计,在置管过程中,一共有6例患者诉鼻咽部不适,置管结束后均消失,未给予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会厌功能紊乱、误插、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下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可以达到良好的一次成功置管效果,置管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置管 X线透视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对 ICU 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倪春湘 陈保云 王懿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5期4511-451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ICNSS)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6月入院的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入院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ICNSS评分系统对ICU... 目的:探讨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ICNSS)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6月入院的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入院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ICNSS评分系统对ICU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测评,并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护理文书、操作技术、消毒隔离以及并发症)、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护理文书与操作技术方面的评分分别为(95.6±3.2)、(96.7±1.7)、(94.6±2.3)、(96.3±1.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3.98,4.32,5.17;P<0.05)。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为92.7%,高于对照组的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结论 ICNSS应用于ICU,能合理有效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护理管理研究 护理评分系统 护理质量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德华 王博 +1 位作者 孙飞 王晓猛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作用和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合格者,按照脑外伤常规...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作用和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合格者,按照脑外伤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联合冬眠合剂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镇静止痛药物间断微量泵静脉注人等措施维持目标体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3、7及10 d抽取空腹肘静脉血2ml。采用Griess比色法间接测定NO含量。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及亚低温治疗组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指数、血浆NO采用t检验,不同组预后比较采用x2检验。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组伤后1d、2d血浆NO含量[(90.1±24.9) μmol/L、(124.1±27.3) μmol/L]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伤后3d血浆NO含量[(143.6±30.5) μmol/L]达到峰值,7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t=5.31,P<0.01),10 d后基本恢复正常。亚低温治疗组伤后1、2、3及7d,血浆NO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t2d=4.88,t3d=5.43,P<0.01或t1d =2.13,t7d=3.72,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10 d后基本恢复正常。伤后6个月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组(x2=5.33,P<0.05)。两组预后良好者(20例)伤后1d、2d、3d、7d、10 d血浆NO含量分别低于两组预后不良者(30例)(t=2.98 ~7.19,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亚低温
原文传递
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及护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培 林保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13期1579-158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 年8 月—2016 年8 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测定不同PEEP(3-15 cmH2O)时... 目的 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 年8 月—2016 年8 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测定不同PEEP(3-15 cmH2O)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及颅内压(ICP)的变化情况.PEEP治疗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PEEP 为3、7、11、15 cmH2O 时PaO2分别为(73.4±9.8)、(92.5±14.3)、(105.0±16.9)、(114.6±16.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75,P〈0.01);PaO2、 PaCO2、PaO2/FiO2随PEEP值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MAP、CPP 随PEEP 的增长而呈降低趋势. PEEP在3-11 cmH2O时,ICP随PEEP的增长而增加,当PEEP≥11 cmH2O 时,ICP值较为稳定.结论 PEEP的安全范围为3~15 cmH2O,并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具体情况,对PEEP做相应调整,并辅以适当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正压呼吸 重型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