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例析有效增设在高考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欢
濮安山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19年第5期6-8,共3页
基金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综合性大学开展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7JSJG236)”.
文摘
在数学解题中,常常通过增加个别条件不改变原来题意的情况下,令问题易于求解,这就是有效增设解题策略.在高考数学解题中,有效增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以历年高考题为基础,分析有效增设在高考题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数学解题
高考题
应用
解题策略
求解
分类号
O1-4
[理学—基础数学]
题名 两种教学方式的碰撞——在MSU和B老师一起备课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波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9,共5页
基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的案例研究(B2-2013Y09-137)
江苏省2013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JGLX13_099)
文摘
在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基于在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实践,论述了东西方两种教学方式在合作备课过程中逐渐显露出的优势和缺点.两者的相互借鉴表明,寻找中间地带将是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
教学方式
备课
师范生
中间地带
Keywords
teaching methods
lesson plan
preservice teachers
middle ground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题名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解惑
被引量:1
3
作者
季素月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中学数学月刊》
2008年第11期6-9,共4页
文摘
目前高中教材中的“常用逻辑用语”,内容虽然不多,却给未系统学过逻辑知识的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常产生一些疑惑.本文试从开语句与量词入手,对这些困惑作出解释.
关键词
逻辑知识
教学过程
用语
解惑
中学数学教师
高中教材
系统学
开语句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高考中函数含参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题
被引量:2
4
作者
于丹丹
濮安山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19年第6期23-25,共3页
基金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综合性大学开展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7JSJG236)”
文摘
函数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高考卷的出题形式也可看出其重要性.尤其是关于含参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更是屡见不鲜.该类题型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同时考察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是一种综合类题型.含参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般题型包括已知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问题、证明含参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和已知含参量不等式的解,求参数取值范围.本文主要介绍已知含参量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相似的题目,怎样分析并抉择哪种方案更为简洁,更有效率.
关键词
不等式
恒成立
函数
分类号
O122.3
[理学—基础数学]
题名 解决导函数“隐零点”问题的策略例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紫妍
濮安山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9年第9期44-45,共2页
基金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综合性大学开展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7JSJG236)”
文摘
导数是研究函数单调性和切线等问题的有力工具,其中,零点问题在导函数问题中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不等式恒成立、函数的交点个数问题都是通过对导函数零点的求解解决的.但是有些零点是不容易求出的,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特殊的方法进行求解.本文通过举例说明来给出求解导函数“隐零点”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零点问题
导函数
函数单调性
交点个数
恒成立
不等式
求解
切线
分类号
O174
[理学—基础数学]
题名 例析数形结合思想巧解高考“含参”题
6
作者
姚乔
濮安山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17年第2期3-4,共2页
文摘
方程、函数、几何等问题一直是高考中的必考点,而大多数情况下参数的范围、参数的最值等问题设置在这些背景中,如果单纯地用代数方法解题,繁琐的计算增大了考生的解题难度.如果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可以巧妙地避开复杂的代数运算,并且保证正确率.
关键词
数形结合思想
高考
巧解
例析
问题设置
代数方法
代数运算
解题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例谈一类齐次不等式的解法策略
7
作者
刘铭鑫
濮安山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18年第6期42-43,共2页
文摘
不等式问题作为高考的热点问题,信息少,难度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规律,从而找到合适的解法策略,一直是众多学生所追求的.从某市最近的几次模考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在解答有关齐次不等式求最值问题时,方法单一,思路欠缺,得分率较低.笔者通过对近几年齐次不等式解法的探究归纳,以此期望帮助学生对此类问题形成清晰的表象特征,丰富其解题策略,提高其综合解题能力.
关键词
不等式问题
解法
综合解题能力
最值问题
表象特征
解题策略
学生
得分率
分类号
G633.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基于历史发生原理下的初中函数概念教学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理宜
陈算荣
机构
江苏省 扬州大学 数学 与科学 学院
出处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9年第9期16-17,共2页
基金
扬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编号:yzucx2016-1B
文摘
随着课标(2017版)的修订和HPM会议的召开,作为数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史开始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往往让数学晦涩难懂,但其实抽象的数学概念从来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追寻概念形成的足迹,将概念发生的重要环节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经历科学概念发展的曲曲折折,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也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将例举初中函数概念教学片断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进行基于历史发生原理对初中函数概念进行教学.
关键词
历史发生原理
函数
概念教学
分类号
O174
[理学—基础数学]
题名 向量背景下动点问题解法例析
9
作者
龙玲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第31期46-47,共2页
文摘
高考试题中,向量背景下的动点问题有求最值、存在性、未知参数的值和轨迹等题型,求出与动点相关的不定向量、动点坐标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对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整理,有助于学生快速识别该类问题并对问题展开不同角度的思考.
关键词
向量
动点问题
点在线上法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高考试题例析之构造函数
10
作者
颜丽萍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高中数理化》
2023年第23期1-4,共4页
文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其中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的最为基本的数学语言和工具,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之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程
数学运算
概率与统计
构造函数
数学语言
数学抽象
变量关系
数学建模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设而不求 突破运算瓶颈
11
作者
史玉梅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19年第7期29-30,共2页
文摘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有一类题型需要设置一些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的中间变量,从而构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关系,对最终的结果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数学中的“设而不求”.[1]采用“设而不求”思想解题,关键是对参数避而不求,而是通过巧妙运算,精妙推理,合理构造,进行消除或整体代换,这样不但可以避免由于盲目推演而造成的循环运算,还能实现解题的准确、快速、简捷,不断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关键词
设而不求
数学解题
运算
分类号
O1-4
[理学—基础数学]
题名 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波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8年第10期1-3,共3页
文摘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引爆器”,因此,每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都要进行提问.要使提问能真正达到检查学习效果、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数学思维
有效性
学习效果
数学教师
学生思维
教学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论数学公式教学的有效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波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9年第12期1-4,共4页
文摘
表示数学的概念具有某性质或者概念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叫做数学命题,数学命题记录和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规律性认识,数学课程选择一些反映数学基本事实且具有教学功能的命题,
关键词
数学命题
公式教学
有效性
规律性认识
空间形式
数量关系
客观世界
教学功能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C912.68
[经济管理]
题名 求解几何翻折问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亭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
出处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2年第23期19-20,共2页
文摘
几何翻折问题是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问题,在侧重考查学生对几何变换和全等形、相似形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本文通过几道中考题的分析与解答,探讨求解几何翻折问题涉及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启迪作用.
关键词
轴对称变换
平面直角坐标系
相似三角形
折痕
几何变换
最大距离
平分线
几何知识
函数关系
压平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重视概念教学 理解数学本质
15
作者
林波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9年第8期1-3,共3页
文摘
为了应付各级各类的考试,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比较重视数学技能的训练,即使在新授课上老师对新知识的讲授总是一带而过,很快便进入讲例题、做练习阶段.可见,“精讲多练”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对学生而言,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强化了技能操作却忽视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不能仅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关键词
数学本质
概念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
“精讲多练”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技能
练习阶段
技能操作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O1-0
[理学—基础数学]
题名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艳平
蒋洁雯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5年第6期4-6,共3页
基金
2014年扬州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新课标中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我们把这个概念一分为二看,一是几何,在这里是指图形;二是直观.这里的直观不仅仅是指我们直接看到的东西(直接看到的是一个层次),也可以是根据现在看到的东西、以前看到的东西进行想象,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几何直观
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
中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分为二
图形
新课标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柯西不等式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含阳
徐璐路
俞晓英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6年第5期48-49,共2页
基金
2015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众所周知,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渗透到了中学数学课本的各个章节,而且在实际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其中,柯西不等式作为重要的不等式之一,其形式丰富多样,应用灵活广泛.
关键词
柯西不等式
高中数学课程
数学解题
中学数学
数学课本
坐标平面
距离公式
解题思路
当且仅当
成立条件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利用数学实验促进数学教学过程性目标的实现
18
作者
孙晶晶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5年第3X期26-27,40,共3页
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实践计划立项项目,项目编号SJZZ-0178
文摘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三维目标"中最关键的是"过程与方法",问题最大的也是"过程与方法".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一是重结果轻过程,二是有过程意识,但"过程"展开不充分,不到位.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有必要探究如何有效实现过程性目标.通过与一线教师的访谈交流与查阅国内外有关数学教学过程性目标和数学实验方面研究资料发现,利用超级画板数学软件开展高中数学实验,创设知识建构的平台。
关键词
数学实验
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软件
课堂教学
知识建构
认知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
活动设计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浅议中学数学中的“高观点”
19
作者
包旭苗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文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爆发了一场数学教学改革运动,称为“克莱因一贝利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克莱困写出了《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他强调用近代数学的观点来改造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主张加强函数和微积分的教学,改革和充实代数的内容,并主张用几何变换的观点改造传统的几何内容.近观我国这几年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
中学数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改革运动
数学教学
近代数学
几何变换
数学内容
初等数学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基于50道PISA数学样题的多视角归类分析及启示
20
作者
陈杰
张雪
陈算荣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7年第8X期39-41,共3页
基金
扬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yzucx2016-1B
文摘
一、研究背景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因为其评价理念的科学性和广泛适用性,受到众多国家媒体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欢迎.目前国内对PISA的研究多聚焦于政策调整、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文化视角和地区比较,而对PISA数学试题进行多角度归类分析的研究还不多.根据已有研究。
关键词
多视角
归类分析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