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才队伍强方能文化事业强——《江苏省文化名人录·表演艺术卷》评介
1
作者 管若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274,共2页
在各界学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文化名人艺术资料档案库领导小组、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编著的《江苏省文化名人录·表演艺术卷》经过近3年的精心努力,终于在2014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这部具有丰... 在各界学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文化名人艺术资料档案库领导小组、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编著的《江苏省文化名人录·表演艺术卷》经过近3年的精心努力,终于在2014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这部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著作的出版发行,对人们认识与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文化厅 文化事业 表演艺术 名人录 人才队伍 学术研究价值 美术出版社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江苏段沿岸城市文化艺术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栾开印 《江南论坛》 2020年第10期4-6,共3页
大运河江苏段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座城市,并涉及南京、泰州、南通3座城市,大运河在这11座城市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发11座城市的文化艺术资... 大运河江苏段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座城市,并涉及南京、泰州、南通3座城市,大运河在这11座城市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发11座城市的文化艺术资源,将文化艺术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进行文化艺术的生产传播,不仅有利于大运河文化带的打造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也能够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大运河 文化公园 文化与旅游 深度融合 开发路径 有机融合 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文化名人录·表演艺术卷》首发
3
《剧影月报》 2014年第3期76-76,共1页
6月17日下午,《江苏省文化名人录·表演艺术卷》一书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张姬文,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柯军,江苏省音... 6月17日下午,《江苏省文化名人录·表演艺术卷》一书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张姬文,江苏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柯军,江苏省音协主席杨丽娟,著名表演艺术家、戏曲梅花奖得主徐秀芳、周东亮、陶琪,著名导演言人等,出席会议的新闻媒体有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扬子晚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文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录 专家座谈会 音协 杨丽娟 副局长 周东 副厅长 档案工作 艺术名家 人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书画艺术走出去的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陶小军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48,共4页
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江苏书画艺术在历史上有着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逐渐面临了几大难点: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江苏书画艺术在历史上有着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逐渐面临了几大难点: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已经展现出了新的时代面貌,原有的书画艺术理论已不能完全满足书画艺术创作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书画艺术理论的研究,促进对当代书画创作实践的指导。二是为实现艺术强省的建设目标,我们需要创造出能使更多书画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目前的状况是人才很多,但是既出不来、又留不住,这使得江苏书画艺术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三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书画艺术本身的特殊性,江苏书画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这也严重影响了江苏书画艺术的创新和繁荣。江苏书画艺术应遵循以下几种方式,以探索寻求发展、实现突破的有效路径:第一,紧抓历史发展机遇,以艺术强省为契机,开拓书画艺术发展之路;第二,依托和整合江苏艺术资源平台,提升江苏书画艺术的活跃力;第三,加强书画理论研究,促进书画艺术创作实践的繁荣发展;第四,大力发展书画产业,规范书画市场;第五,培养和造就书画人才,着力打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江苏书画 艺术传播 难点 突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文化消费现象研究新径探索
5
作者 徐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176,共6页
基于现象学视域,运用现象学方法,可以开辟文化消费现象研究新径。这将有助于研究者发现、遴选文化现象,探究揭示现象所现的本质性存在。这要求研究者锁定文化消费现象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确立本质直观、存而不论、意向投射、“被给予”... 基于现象学视域,运用现象学方法,可以开辟文化消费现象研究新径。这将有助于研究者发现、遴选文化现象,探究揭示现象所现的本质性存在。这要求研究者锁定文化消费现象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确立本质直观、存而不论、意向投射、“被给予”等对文化消费现象的观察姿态;同时确立观察点,如文化生产和消费主体的意向性结构、文化产品的质素、文化产品现象(所现之象)的典型性、文化产品现象(现出象来)的清晰度、文化产品现象(所现之象)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度等。最后,对文化消费现象进行直观与反思,应追问:这种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将怎样发展?对于这种现象如何反思?研究者要特别注意以“澄怀味象”的态度进行本质直观,并进行反求诸己的现象学反思,不断深化对文化消费现象的思考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现象级 文化消费现象 文化消费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江苏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管若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江苏的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与生产是江苏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方针,就要研究探讨江苏舞台精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当前,江苏舞台艺术在繁荣的背后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艺术表演... 江苏的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与生产是江苏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方针,就要研究探讨江苏舞台精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当前,江苏舞台艺术在繁荣的背后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艺术表演团体专业化水平下降,创作队伍急剧萎缩,后备从业者匮乏,经费保障不到位,缺乏明确发展定位,相关职能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等。从这些问题着眼,可得出的可行对策有:调查清理全省各艺术表演团体,激活其管理机制;总结"精品工程"的成败得失,重建推动舞台艺术创新发展的科学机制;凸显江苏各剧种的特色;用政策吸引民营团体生产舞台精品;加强省、市两级专业创作网络建设,重视发展一、二度创作人才;加强表演艺术招生与教育工作;用有力的激励机制激发舞台艺术创作者的工作激情;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影响力,培育演出市场;设立江苏精品创作、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加强组织领导和针对性指导;注意在创作与生产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舞台艺术 精品创作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望 《人文天下》 2018年第3期20-26,共7页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事关社会公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幸福指数",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体现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共享"本质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事关社会公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幸福指数",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体现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共享"本质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考察当前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的现状和问题,可知标准化供给全面展开,精准化供给尚未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望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6-60,共5页
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首先要探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发现,供求错位是当前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最突出的问题。江苏必须建立以需定供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措施包括:健全参与机制,落实民主供给;对接需求层次,形... 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首先要探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发现,供求错位是当前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最突出的问题。江苏必须建立以需定供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措施包括:健全参与机制,落实民主供给;对接需求层次,形成分化供给;对接生产生活,发展实在供给;对接特殊兴趣,开展小众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供求错位 精准供给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化消费现象观察与评析
9
作者 徐望 《当代经济》 2025年第3期3-11,共9页
将文化消费现象概分为文化艺术、文化旅游两类,运用现象学方法观察与评析,并提炼共性现象,可以看到:在文化艺术消费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老树发新芽”;NFT艺术品走进消费者视线;联名式文化创意引发消费潮。在文化旅游消费方面,旅游... 将文化消费现象概分为文化艺术、文化旅游两类,运用现象学方法观察与评析,并提炼共性现象,可以看到:在文化艺术消费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老树发新芽”;NFT艺术品走进消费者视线;联名式文化创意引发消费潮。在文化旅游消费方面,旅游模式多元化、个性化、零散化;文旅景区创意化、场景化、舞台化;博物馆参观与旅游热度持续上升。当前,文化艺术和文化旅游消费共时共性现象为:视觉消费成为文化消费时代的主潮;体验消费成为文化消费强大驱力;数字消费成为文化消费新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现象级 文化消费现象 文化消费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江苏段非遗和旅游融合共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长善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共生理论为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借助共生理论分析框架,构建非遗和旅游融合共生模型,并以大运河江苏段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非遗和旅游融合共生问题。研究发现,现阶段两者融合发展依然面临共生环境欠... 共生理论为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借助共生理论分析框架,构建非遗和旅游融合共生模型,并以大运河江苏段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非遗和旅游融合共生问题。研究发现,现阶段两者融合发展依然面临共生环境欠佳、共生单元同质、共生界面不优、共生模式滞后等困境,并据此提出促进两者深度融合发展的共生路径:创设健康和谐的共生环境,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增强共生单元能量,推动非遗资源创新转化与产业延伸发展;发展多重共生界面,助推非遗和旅游开发有机融合;优化共生模式,构建高效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非遗 旅游 大运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小剧场昆曲的非典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世鲜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5-91,共7页
学界一直未明确为“小剧场戏曲”定义。因其命名导引自小剧场话剧,小剧场话剧的某些特征自然被纳入对小剧场戏曲的认定与考量,实验、先锋这些标志性的特质也成为小剧场戏曲认证的重要标尺。但小剧场戏曲毕竟还是戏曲,戏曲自身的传统特... 学界一直未明确为“小剧场戏曲”定义。因其命名导引自小剧场话剧,小剧场话剧的某些特征自然被纳入对小剧场戏曲的认定与考量,实验、先锋这些标志性的特质也成为小剧场戏曲认证的重要标尺。但小剧场戏曲毕竟还是戏曲,戏曲自身的传统特征也应被纳入定义的范畴。于是,先锋和传统就成为小剧场戏曲可以依循的两条路径。当下的小剧场创作大多走的是一条中间路径,在保留传统戏曲规范的基础上嵌入先锋的理念和形式,江苏昆曲却在最先锋和最传统的路径选择中展开了“素昆”和新编折子戏的非典型探索,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的审美经验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昆曲 小剧场戏曲 “素昆” 非典型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宋长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1,共8页
随着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趋势。首先,文章从融合发展基础、融合发展动力两个维度分别阐释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并对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其次,采用熵... 随着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趋势。首先,文章从融合发展基础、融合发展动力两个维度分别阐释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并对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其次,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测量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现阶段两大产业的融合尚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已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最后,提出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质增效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媒时代“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推广研究
13
作者 宋婷 《江南论坛》 2024年第9期69-73,共5页
“水韵江苏”作为江苏文旅总品牌,承担着展示江苏文化形象、提升江苏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运营,“水韵江苏”宣传推广已形成江苏效应。但在智媒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和受众感知之间存在... “水韵江苏”作为江苏文旅总品牌,承担着展示江苏文化形象、提升江苏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运营,“水韵江苏”宣传推广已形成江苏效应。但在智媒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和受众感知之间存在着内容同质化、形象传播失衡,传播扁平化、流量转换度低等多方面挑战。为此,在基于用户的分析调查后,得出要实施精准化、数字化、参与化、年轻化的品牌构建策略,借助新理念、新技术、新创意,在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传播推广上协调发力,“智造”江苏文旅新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水韵江苏” 品牌形象 传播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小剧场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14
作者 周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9期112-116,共5页
自2021年出台《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江苏省大力推动小剧场建设,全省小剧场在设施建设、剧目生产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 自2021年出台《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江苏省大力推动小剧场建设,全省小剧场在设施建设、剧目生产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文分析了江苏省小剧场建设现状并指出其发展困境,包括设施建设不均衡、内容建设不充分、运营能力不够强、群众参与度不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小剧场建设建议:统筹规划小剧场建设、小剧场精彩剧目打造、小剧场品牌建设,以及深化小剧场区域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小剧场 设施 剧目 人才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阻滞因素与路径选择
15
作者 宋长善 《山西农经》 2025年第6期1-3,共3页
“千万工程”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典范。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入推进需要汲取“千万工程”的经验,努力把乡村建成居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乐有所在”的美好家园。现阶段,以“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地域差异与适应性不佳... “千万工程”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典范。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入推进需要汲取“千万工程”的经验,努力把乡村建成居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乐有所在”的美好家园。现阶段,以“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地域差异与适应性不佳、村民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存在矛盾、乡村专业型文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以“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即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探索发展“新路径”;内培外引、聚智赋能,打造人才“强磁场”;融合业态、激发潜能,构建特色“产业带”;重塑文化、创新发展,再造乡村文化“新价值”;协同推进、融合城乡,实现城乡文化“美美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困境与路径
16
作者 宋长善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7期14-16,20,共4页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满足民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当前,江苏省虽已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居民文化权益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农村...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满足民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当前,江苏省虽已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居民文化权益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农村文化呈边缘化倾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文化消费存在结构性缺陷等问题。需要从引进社会力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凸显农村居民主人翁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重构乡村文化空间,增强文化认同感;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智力支撑能力;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发挥文化消费带动作用等多维度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 农村文化 文化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列平书法艺术作品赏析
17
作者 郭列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0
18
作者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51,83,共19页
新时期的全球文化发展和理论走向,各种新兴艺术业态的不断更新、涌现,都在不断推动中国的艺术学学科走向开放的概念,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也在不断赋予艺术学理论以新的实践性社会意义和应用性社会价值,并逐步创造出新的中国式话语。建设... 新时期的全球文化发展和理论走向,各种新兴艺术业态的不断更新、涌现,都在不断推动中国的艺术学学科走向开放的概念,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也在不断赋予艺术学理论以新的实践性社会意义和应用性社会价值,并逐步创造出新的中国式话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有着尤其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在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方式应该是"引领",所坚守的价值底线应该是超越现实的理想价值理念,社会意义应该是"构建核心价值"。艺术学理论应高扬现实主义精神,时刻站在社会时尚思潮的最前端,成为引领全社会整体艺术发展的鲜明旗帜,以达到能够采用文化和艺术的方式影响和塑造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最终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定性内在推动力量的宏伟目标。真正实现理论研究的"三贴近",是实现其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理论前提是从文化自觉逐步走向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高度实现自身发展的学科自觉、学科自信、学科自强,从而得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担当、时代担当和民族担当。艺术学理论研究拥有特定的对象和领域,拥有宏观的视角,科学实证的方法,求实、求是的理论诉求,化育灵魂、浇铸精神的终极目的。艺术学理论不仅旨在找寻支配艺术现象的根本原因,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基本共通规律,而且关乎对外文化交流和国家艺术形象,以及国家有关宏观文化发展战略与艺术政策的制定、实施,以至国家意识形态对社会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的控制和把握。以宏观缜密、逻辑严密、活泼而理性、着重于思想文化层面的把握和梳理而著称的艺术学理论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以保持自身理论建设的先进性、先觉性和超越性,敏锐地触及到思想的前沿。在此基础之上,艺术学理论方能高举"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旗帜,以厚重的中华艺术精神为依托,在全球化的今天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鼓舞和重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进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最终推动构筑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事业,建设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学科建设 理论创新 引领 文化自觉 核心价值 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物象到意象:民俗文化视野中的蝴蝶艺术形态 被引量:10
19
作者 楚小庆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6期92-101,共10页
蝴蝶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文化地位和深入的社会影响。数千年来,蝴蝶作为一个显著的文化因子和艺术符号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工艺中被演绎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民间文化艺术从基层进入上层主流社会,是文化... 蝴蝶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文化地位和深入的社会影响。数千年来,蝴蝶作为一个显著的文化因子和艺术符号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工艺中被演绎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民间文化艺术从基层进入上层主流社会,是文化艺术传承的一条主要且有效的发展通道,蝴蝶的艺术形态正是通过这条通道将其文化因子和形态符号凝固在民族文化的整体之中的。本文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从文化产生的自然根源出发,以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有关文献中所记述的关于蝴蝶的文化因子和民俗艺术图像的脉络做了历史考察,试图理清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蝴蝶文化形态产生的根源、涵义及其变化,并对这一中国独特的艺术象征现象所折射的中国文化精神做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蝴蝶 意象 文化形态 图像 艺术象征 文化因子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以江苏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妍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8-229,213,共3页
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步入规范轨道,江苏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主要呈现出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政府引导资金领跑,民营资本跟进;立足地域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大特色,... 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步入规范轨道,江苏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主要呈现出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政府引导资金领跑,民营资本跟进;立足地域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大特色,并且在时代大潮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汲取新的生命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园区 江苏 文化产业 文化建设 发展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