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患者行骨科内植入材料手术围手术期安全使用胰岛素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黄院英 袁鹏 +1 位作者 周悦 杨玉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621-3622,共2页
糖尿病患者发生骨与关节损伤或患有骨病,需要行骨科内植入材料手术时,由于患者的特殊体质,抗感染能力低下、血糖不稳定,容易导致手术后切口感染。一旦感染往往切口难以愈合,甚至需要取除内固定创口才可能闭合;同时,手术应激会加... 糖尿病患者发生骨与关节损伤或患有骨病,需要行骨科内植入材料手术时,由于患者的特殊体质,抗感染能力低下、血糖不稳定,容易导致手术后切口感染。一旦感染往往切口难以愈合,甚至需要取除内固定创口才可能闭合;同时,手术应激会加重糖代谢紊乱,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因此患者能否平安施行手术和顺利恢复,良好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是关键。如何安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骨科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对81例合并糖尿病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方法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骨科医生 安全使用 植入材料 糖尿病患 胰岛素 术后切口感染 抗感染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钱小莉 郁娴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7期138-139,142,共3页
目的分析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科室2017年3月—2018年3月实习护生5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25名,采用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对照组25名予以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 目的分析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科室2017年3月—2018年3月实习护生5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25名,采用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对照组25名予以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综合反馈。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际操作考核知识和对照组比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带教满意度、学习兴趣、知识巩固程度、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自学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护理能力,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骨科 案例教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远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3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护理防范对策。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骨科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全面分析骨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通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投诉...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护理防范对策。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骨科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全面分析骨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通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投诉事件、意外伤害)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风险管理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质量,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病毒对骨科医生的威胁和防范
4
作者 施克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7期2096-2097,共2页
关键词 HIV病毒感染 骨科医生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威胁 HIV携带者 医源性感染 医务工作者 医院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晨晚间系统化护理查房在护理质控中的作用
5
作者 马玲 郭玲 朱丽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26-627,共2页
目的:探讨晨晚间系统化护理查房在骨科护理质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与2010年每季度骨科患者20例,2009年80例为对照组,2010年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晨晚间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晨晚间护理查房,对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 目的:探讨晨晚间系统化护理查房在骨科护理质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与2010年每季度骨科患者20例,2009年80例为对照组,2010年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晨晚间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晨晚间护理查房,对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用药知晓率、健康教育掌握率、主动功能锻炼率、住院及出院患者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用药知晓率、健康教育掌握率、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率、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晨晚间系统化护理查房在改善骨科护理质控中起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方法学研究 护理查房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刚地弓形虫感染的相关性
6
作者 程国伟 夏进军 +3 位作者 刘庆阳 邬黎菁 周智毅 王秋波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847-1850,1860,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刚地弓形虫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密度异常的绝经妇女56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对骨密度进行测定,分为骨量减少组2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刚地弓形虫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密度异常的绝经妇女56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对骨密度进行测定,分为骨量减少组263例,骨质疏松症组306例。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抗弓形虫IgG抗体水平,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与刚地弓形虫阳性的相关性。结果569例患者中共检出血清抗刚地弓形虫IgG抗体水平阳性92例,占16.17%(92/569),其中骨量减少组18例、骨质疏松症组74例。经单因素分析,骨量减少组年龄分布普遍小于骨质疏松症组;骨量减少组产次分布普遍低于骨质疏松症组;骨量减少组绝经时间6~10年者人数少于骨质疏松症组;骨量减少组规律运动人数高于骨质疏松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绝经时间长、无规律运动是造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与刚地弓形虫阳性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大、绝经时间长、无规律运动是造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刚地弓形虫感染防控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减少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刚地弓形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与二维CT及X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沈红雷 冯德宏 +1 位作者 许宏俊 花雷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51例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所有对象均先后给予X线、二维CT及CT三维重建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检查方案的诊断...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51例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所有对象均先后给予X线、二维CT及CT三维重建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检查方案的诊断效果。结果:金标准显示51例患者中Tile分型A型9例、B型30例、C型12例。CT三维重建对Tile分型的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X线扫描(74.51%)和二维CT(8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扫描、二维CT均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к=0.696,0.859;P<0.001)。CT三维重建与金标准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优于二维CT与X线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平片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雅欣 王凌 +2 位作者 冯德宏 高剑锐 丁育健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00例,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干预模式。...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00例,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术中失血、输血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髋关节状况、自理能力及血流变学水平,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 <0. 05),术中总失血量、输血率、第1天血红蛋白降低值均显著降低(P <0. 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 <0. 05)。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日常活动能力与步态、关节活动、Harris总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疼痛以及关节畸形得分较术前显著降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7天两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天观察组病人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沉以及血浆比黏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模式,可提高病人髋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加快血流速度,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疼痛 血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后再骨折1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9
作者 甘霖 朱国兴 钱明权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10年10月该院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1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者的治疗(髓内钉固定组6例,钢板内固定组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髓内钉固定操作时...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10年10月该院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1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者的治疗(髓内钉固定组6例,钢板内固定组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髓内钉固定操作时间(平均72min)短于钢板内固定(平均78min),两组随访10~18个月,髓内钉固定组患者最短于术后18周愈合,最长于术后22周愈合,均复位满意,Ⅰ期骨性愈合,但较新鲜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钢板内固定组最短于术后20周愈合,最长者术后28周未能愈合,再次手术植入自体髂骨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胫骨交锁髓内钉对曾经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愈合后再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愈合时间短,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发生率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再骨折 钢板内固定 胫骨交锁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骨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和肱骨交锁髓内钉设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德宏 郑祖根 董启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9期862-865,共4页
目的 :为肱骨交锁髓内钉的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国人肱骨标本及X光片按大结节至外上髁间距 (L)分成 30个节段 ,观测髓腔内径及走向。结果 :髓腔峡部位于 19、2 0节段 ,髓腔于 2 2~ 2 5节段有一膨大区域。自 2 0~ 2 2节... 目的 :为肱骨交锁髓内钉的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将国人肱骨标本及X光片按大结节至外上髁间距 (L)分成 30个节段 ,观测髓腔内径及走向。结果 :髓腔峡部位于 19、2 0节段 ,髓腔于 2 2~ 2 5节段有一膨大区域。自 2 0~ 2 2节段始向桡侧弯、自 2 3、2 4节段始明显弯向前侧。结论 :受髓腔体积和形态的制约 ,钉长度 =L× (2 5~ 2 6 ) / 30  ;钉直径以髓腔峡部内径为标准 ;钉体呈“C”形符合髓腔走向 ;2 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髓腔 交锁髓内钉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居红飞 周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的肿瘤性VCFs患者16例28个椎体。术前均有顽固性背痛,无神经症状。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的肿瘤性VCFs患者16例28个椎体。术前均有顽固性背痛,无神经症状。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置入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并形成骨水泥充填空腔,注入团状期骨水泥强化稳定病椎,给予适当的康复护理指导。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16例28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d内疼痛均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7±1.3)分降为术后(2.3±0.5)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75.6±6.7)分降到术后(25.6±2.8)分(P<0.01)。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共有4例4个椎体(14.3%)出现骨水泥渗漏。结论应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配合适当的康复指导,具有确切的缓解疼痛与改善功能的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病椎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 椎体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敏 张冰 张丽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术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从而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将5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术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从而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将5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11.07±4.5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84±5.47)d(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大大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并缩短其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颈椎前路术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干预在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压疮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居红飞 周丽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6期94-95,98,共3页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有效评估预防术中压疮应用的效果,解决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压疮存在的风险、预防治疗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分2组进行比较,针对术前评估、压疮护理,应用循证方法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寻求最佳护理证...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有效评估预防术中压疮应用的效果,解决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压疮存在的风险、预防治疗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分2组进行比较,针对术前评估、压疮护理,应用循证方法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寻求最佳护理证据。结果 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体位干预,可以科学地指导术前、术中预防压疮的系统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评估,预防术中压疮和指导压疮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不同个体进行评估—预防—治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压疮护理成本,减少护理纠纷,减轻手术患者术后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干预 压疮 交替体位 Braden评估表 康惠尔透明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保肢的Strauss分级筛选和治疗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院英 袁鹏 +1 位作者 周悦 杨玉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111-1112,1115,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保肢治疗的病例筛选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Strauss分级对6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筛选,其中A级、B级结合病变特征分成糖尿病缺血性足溃疡、糖尿病神经病变足、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等类型,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结...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保肢治疗的病例筛选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Strauss分级对6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筛选,其中A级、B级结合病变特征分成糖尿病缺血性足溃疡、糖尿病神经病变足、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等类型,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A级11例,全部愈合。B级44例,其中39例顺利愈合,3例病情反复、迁延(2个月)愈合,2例迁延不愈(达3个月)行大腿中上段截肢。C级5例全部截肢。总保肢率为88.4%。结论:Strauss分级简单实用,对判断糖尿病足预后十分明了。经典的治疗方法,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尚不能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分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对股骨髁部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红雷 冯德宏 +1 位作者 许宏俊 花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9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对股骨髁部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并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90例,依据术中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术中仅使用CT...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对股骨髁部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并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90例,依据术中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术中仅使用CT三维重建)与观察组66例(使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情况及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C形臂机透视照射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在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HSS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084,P=0.187)。结论CT三维重建在股骨髁骨折手术中能实现对骨折块的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而源于CT三维重建的3D打印技术则实现了实物模型的打印。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能帮助股骨髁部骨折患者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明显提高骨折的复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部骨折 3D打印技术 CT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红雷 许宏俊 +1 位作者 花雷 丁育健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94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前路钛板联合Cage融合器系统治疗,...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94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前路钛板联合Cage融合器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体间高度、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全部病例植骨融合。两组术后各时点椎体间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前路钛板联合Cage融合器系统治疗相比,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相似,但其手术时间更短,早期植骨融合率更高,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 颈椎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成玉 程力 +1 位作者 顾晓峰 花雷 《微创医学》 2006年第4X期266-267,共2页
目的 探讨前路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在全麻插管下,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对28例患者施行33例次全髋置换术(其中有5位为双侧)。结果 手术切口长6.5-9.0cm;手术时间:单侧60—90min,双侧120... 目的 探讨前路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在全麻插管下,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对28例患者施行33例次全髋置换术(其中有5位为双侧)。结果 手术切口长6.5-9.0cm;手术时间:单侧60—90min,双侧120—180min;术中出血量150-500mL;术后不放置引流;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随访6—12月,患髋均可负重行走。结论 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切实可行。但应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小切口 髋关节 置换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全明 顾晓峰 +2 位作者 杨惠林 程力 刘忠堂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0期2740-2742,共3页
目的:研究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10月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2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所有骨折均通过掌侧入路加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通过Gartland-Werley标准对术后... 目的:研究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10月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2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所有骨折均通过掌侧入路加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通过Gartland-Werley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愈合时间18周;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优19例,良6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89.3%。结论:应用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不但能够重建腕关节的解剖结构,而且能够恢复腕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解剖锁定钢板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雅欣 蒋盘强 +1 位作者 程力 许宏俊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研究,比较PCCP和DHS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切口长...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研究,比较PCCP和DHS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伤口感染等临床指标。结果 PCCP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DHS组相比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感染率也较DHS具有一定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CP手术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较DHS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加压钢板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加复方丹参对Strauss B级糖尿病足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院英 杨玉生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治疗StraussB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按Strauss分级标准选取70例StraussB级糖尿病足患者,实验组40例,除降糖、抗感染、换药等常规治疗外,另予前列地尔和复方丹参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4周。对照组30例,仅降...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治疗StraussB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按Strauss分级标准选取70例StraussB级糖尿病足患者,实验组40例,除降糖、抗感染、换药等常规治疗外,另予前列地尔和复方丹参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4周。对照组30例,仅降糖、抗感染、换药等常规治疗。以溃疡创面疗效判断标准观察足部溃疡创面愈合情况;以全血黏度(中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作为血液流变学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病变创面均有改善,实验组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血流变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值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和复方丹参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肯定。长期应用能否根本逆转糖尿病足的血管病变沿需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分级 治疗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