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麻醉深度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中军 杨立群 +4 位作者 彭玉梅 方明 李荣 李泉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麻醉深度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9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鲁泊福-芬太尼A组(PF-A)、普鲁泊福-芬太尼B组(PF-B)、普鲁泊福-瑞芬太尼组(PR),每组30例。普鲁泊福靶浓度均为3μg/m...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麻醉深度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9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鲁泊福-芬太尼A组(PF-A)、普鲁泊福-芬太尼B组(PF-B)、普鲁泊福-瑞芬太尼组(PR),每组30例。普鲁泊福靶浓度均为3μg/m l;PF-A组芬太尼靶浓度维持2μg/L;PF-B组芬太尼初始靶浓度为4μg/L,插管后降为2μg/L;PR组瑞芬太尼靶浓度为6μg/L。观察3组患者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后、术中维持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 IS),以及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PF-A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MAP及HR显著高于插管前(P<0.05),有较明显的插管反应,切皮后各指标与插管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F-B组和PR组患者的各指标在气管插管、切皮后与插管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麻醉和手术期间各时间点B IS值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此外,PR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较其他组短。结论:4μg/L芬太尼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而2μg/L芬太尼则会产生明显的插管反应,但可以有效抑制切皮反应;6μg/L瑞芬太尼既可以抑制插管反应又可以抑制切皮反应,获得满意的临床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泊福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靶控输注 麻醉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不同年龄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顾丽莉 叶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70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ASAⅠ~Ⅲ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按患者年龄分为三组:A组(70~79岁...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70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ASAⅠ~Ⅲ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按患者年龄分为三组:A组(70~79岁,n=31)、B组(80~89岁,n=30)、C组(≥90岁,n=28)。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麻醉相关指标及入室时(T0)和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的MAP、HR和SPO2的变化;观察三组患者术中有无不良反应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C组糖尿病例数少于A组(P<0.05),贫血例数多于A组(P<0.01);B组低蛋白血症例数多于A组(P<0.05)。A组升压药使用例数少于B组(P<0.05)及C组(P<0.01)。A组、B组在T5时MAP仍低于T0水平(P<0.01);C组HR在麻醉后30min时仍快于T0(P<0.05)。三组患者术中未诉明显不适,麻醉效果均为优。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的,90岁以上老年患者围术期应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蛛网膜下腔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控制性降压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健 邹嘉平 +1 位作者 张磊 丁娴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2期2671-2672,共2页
鼻窦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由于其手术术野小且鼻腔血供丰富,手术区出血常令术野解剖标志不清,引起手术时间延长、病变部分切除不彻底及其他并发症等,这在复发性鼻息肉鼻窦... 鼻窦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由于其手术术野小且鼻腔血供丰富,手术区出血常令术野解剖标志不清,引起手术时间延长、病变部分切除不彻底及其他并发症等,这在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中尤为多见。近年来我们使用全身麻醉下控制性降压,发现可明显减少鼻内镜手术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 鼻窦内窥镜手术 术野 病变部分 解剖标志 手术时间 鼻内镜 手术区 吸入浓度 嗅觉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手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需要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爱民 彭玉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观察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啶对于丙泊酚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保持合适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每组各30例。右美托咪啶组在患者入手术室就开始输注右美托咪啶,开始的10min... 目的:观察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啶对于丙泊酚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保持合适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每组各30例。右美托咪啶组在患者入手术室就开始输注右美托咪啶,开始的10min输入速率为0.5μg/(kg·h),10min后改为0.2μg/(kg·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时间,麻醉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啶的用量。结果:输注右美托咪啶后,血压在输注后10min和15min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心率在输注后5min、10min和15min后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对照组在插管和拔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右美托咪啶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啶可明显降低达到理想麻醉深度的丙泊酚的需要量,并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外科手术 麻醉 右美托咪啶 二异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给药方案的研究
5
作者 方明 张中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0-61,71,共3页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 电阻抗法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
作者 彭玉梅 顾丽莉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药代学参数靶控丙泊酚输注系统镇静时,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确定血压降低50%的靶控浓度.方法 26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病人,ASAⅠ~Ⅱ ,术中分别采用内嵌Marsh(M组)和Shafer(S组)丙泊酚药代学参数的TCI... 目的观察不同药代学参数靶控丙泊酚输注系统镇静时,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确定血压降低50%的靶控浓度.方法 26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病人,ASAⅠ~Ⅱ ,术中分别采用内嵌Marsh(M组)和Shafer(S组)丙泊酚药代学参数的TCI系统镇静,靶浓度从0.4 μg/ml开始,以0.4 μg/ml梯度逐渐上升,直至患者入睡,每个靶控浓度至少维持15 min以上.观察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镇静警醒(OAA/S)评分.结果 MAP随靶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M组和S组MAP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17%和26%,MAP降低50%的靶控浓度分别为7.3 μg/ml和4.5 μg/ml.结论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时,达意识消失状态时的靶控浓度远低于EC50,镇静深度易于调控,血液动力学较稳定.但Shafer参数TCI系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麻醉 药物投与系统 输注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顾丽莉 陆丽娟 +2 位作者 张中军 叶雷 邹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80岁以上髋部骨折的患者35例,ASAⅡ或Ⅲ级,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患者在入室时(T0)和注药后5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和...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80岁以上髋部骨折的患者35例,ASAⅡ或Ⅲ级,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患者在入室时(T0)和注药后5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MAP、HR和SpO2的变化和麻醉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布比卡因的用量(11.15±1.15)mg;手术时间(47.14±18.20)min。T1~T4时MAP明显低于T0时,T1时HR明显快于T0时;T1~T5时SpO2明显高于T0时(P〈0.01或P〈0.05)。所有患者的麻醉感觉阻滞平面控制在T10~T12,注药后患者无呼吸抑制、心慌、胸闷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优34例(97.1%),良1例(2.9%)。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髋部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高龄患者 髋部手术 生命体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面罩用于纤支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中军 邹俊 +1 位作者 李荣 方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9-450,共2页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困难气管插管发生率约为2%~3%,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插管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方法之一,具有损伤及刺激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本研究将采用普通面罩和一种新型的内镜面罩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困难气管插管 内镜面罩 纤支镜引导 纤维光导喉镜 全身麻醉 引导插管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预给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血中TNF-α、IL-1β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邹俊 张中军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塞范围及血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实验共设5个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开放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塞范围及血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实验共设5个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开放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通过依达拉奉预处理,观察I-RI大鼠心肌梗死范围以及血中的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高、中两个剂量组梗塞程度明显减轻,梗塞区重占全心脏及左心室的百分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1),以依达拉奉中剂量组为优;依达拉奉给药后血中TNF-α、IL-1β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高、中剂量组为优(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轻TNF-α、IL-1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荣 顾丽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4期299-300,共2页
近年来,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具有微创、操作简便、费用低、疗程短等优点。本文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臭氧对其产生作用的机制以及临床治疗的效果等对此项技术作一评价。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治疗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伟 陈肖 《河北中医》 2016年第11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功能指标[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心排血量(CO)]、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生存率。结果 2组治疗后IL-6、TNF-α、APACHEⅡ、c Tn I、NT-pro BNP均降低,CO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ODS发生率较低,生存率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联合乌司他丁消炎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MODS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脓毒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荣 张中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2449-2450,共2页
关键词 颈椎/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激光手术 减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ARDS的有利影响
13
作者 陈肖 祝建中 +4 位作者 顾卫东 彭玉梅 方明 曾因明 丁浩中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7,i0002,共5页
目的 观察32.5—33%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利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6h后再行气管内滴注LPS的方法建立ARDS模型。3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常温组(NN)、生理盐水低... 目的 观察32.5—33%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利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6h后再行气管内滴注LPS的方法建立ARDS模型。3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常温组(NN)、生理盐水低温组(NH)、ARDS低温组(AH)、ARDS常温组(AN)。观察气管内滴注前(基础值)、达到ARDS时、ARDS后1、2、3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ARDS后3h处死动物,开胸取右肺上叶作肺形态学观察,取左肺计算湿重/干重(W/D)比值,并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蛋白的含量。结果 AN、AH组滴注LPS后PaO2/FiO2比值逐渐下降,在ARDS时、ARDS后1、2、3h较基础值和NN组相应时间点相比降低非常明显(P〈0.01)。AN组PaCO2在ARDS时、ARDS后1、2、3h较基础值升高非常显著(P〈0.01)。AH组PaCO2在ARDS时、ARDS后1、2h与基础值和NN组相比升高显著(P〈0.05);在ARDS后3h与基础值及N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AN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AH组BALF中白蛋白含量、左肺W/D较AN组降低明显(P〈0.05);且与N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AH组肺泡壁充血增厚,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均较AN组减轻。结论 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ARDS有一定的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内毒素 AR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荣 张中军 +1 位作者 顾丽莉 项舒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4585-4586,共2页
关键词 二异丙酚/投药和剂量 声带/外科学 息肉/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右侧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对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倩倩 邹俊 张中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51-952,共2页
目的在冠脉搭桥患者的麻醉手术前附加右侧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氙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氙光照射组在麻醉前行右侧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 目的在冠脉搭桥患者的麻醉手术前附加右侧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氙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氙光照射组在麻醉前行右侧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15 min,两组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相同。记录并分析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压心率乘积(RPP)变化。结果氙光照射组在气管插管、劈胸骨时MAP与RP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R低于对照组(P<0.05),在转流过程中MAP低于对照组(P<0.05),在转流后RP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右侧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能够减轻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氙光照射 星状神经节 冠脉搭桥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盐酸多沙普伦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孙益芬 方明 张中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4期2268-2270,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多沙普伦用于无痛人流对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功能、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麻醉前静脉注射盐酸多沙普伦0.5 mg/kg,B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并记录麻醉前、术...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多沙普伦用于无痛人流对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功能、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麻醉前静脉注射盐酸多沙普伦0.5 mg/kg,B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并记录麻醉前、术中、术毕各个时刻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等。记录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丙泊酚用药总量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理想。两组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丙泊酚用药总量无差异。A组较B组呼吸循环功能平稳,苏醒和离院时间缩短。结论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小剂量盐酸多沙普伦可安全地改善患者的呼吸质量以及苏醒质量,缩短留院观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 循环呼吸抑制 苏醒质量 盐酸多沙普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中军 丁羚涛 +1 位作者 邹俊 吕国忠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以下简称昆山爆炸事故)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选择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在昆山爆炸事故中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患... 目的探讨"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以下简称昆山爆炸事故)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选择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在昆山爆炸事故中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烧伤组,10名健康无吸烟史成年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烧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伤后6 h)、伤后24 h、伤后7 d各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健康对照组志愿者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64+T淋巴细胞百分比、人类白细胞抗原DR阳性(HLA-DR+)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h17百分比、CD4+CD25+Treg百分比。结果(1)烧伤组患者入院时、伤后24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6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35±0.32)%、(4.02±0.1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0.67±0.11)%;烧伤组患者伤后7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6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0.39±0.25)%,低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烧伤组患者入院时、伤后24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HLA-DR+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4±18)%、(72±17)%,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38±14)%;烧伤组患者伤后7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HLA-DR+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28±15)%,低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2)烧伤组患者入院时、伤后24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CD8- Th17百分比分别为(4.21±0.46)%、(7.38±0.39)%,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0.98±0.09)%;烧伤组患者伤后7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CD8- Th17百分比为(0.81±0.05)%,低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3)烧伤组患者入院时、伤后24 h、伤后7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CD25+Treg百分比分别为(1.78±0.26)%、(1.26±0.37)%、(0.38±0.03)%,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3.24±0.52)%。结论昆山爆炸事故中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Th17百分比较健康志愿者先增高后降低,说明免疫功能先增强后减弱;而各时间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Treg百分比均低于健康志愿者,说明大面积烧伤后患者的免疫调节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免疫 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调节
原文传递
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运用于不同面积烧伤患者的靶浓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军 方明 张中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3期8144-8145,共2页
关键词 阿曲库铵/治疗应用 烧伤/药物疗法 输注 静脉内
原文传递
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及静脉自控镇痛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荣 邹静瑶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8期6827-6828,共2页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需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L组)、镇痛泵组(P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第1、2天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需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L组)、镇痛泵组(P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第1、2天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5、10天L组疼痛VA S明显低于P组(P<0.01);L组术后肺功能恢复较快,在术后第1、2、5天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老年开胸患者应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切开术 疼痛 手术后/预防和控制 肋间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方法 冷冻疗法 镇痛 病人控制
原文传递
盐酸戊乙奎醚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20
作者 华海峰 邹俊 张中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8期4371-4371,4436,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及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5组,分别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盐酸...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及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5组,分别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检测肺组织ICAM-1 mRNA表达水平及ICAM-1蛋白表达。结果盐酸戊乙奎醚给药使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组织ICAM-1 mRNA及ICAM-1蛋白表达减少。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给药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起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类/药理学 内毒素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药物疗法 胞间黏附分子1/药物作用 大鼠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