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吴春富 姜立先 +4 位作者 梁建广 何新俊 金东 赵旭东 赵义纯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4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取栓术后是否HT分为HT组(80例)和非HT组(3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SM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匹配,匹配容差设置0.03进行1∶1配对。通过CT灌注成像计算HIR[T_(max)>10 s脑组织体积(ml)/T_(max)>6 s脑组织体积(ml)]。将匹配后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R与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HIR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PSM后得到77例对组间变量均衡样本。与非HT组比较,HT组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长,NIHSS评分、ASPECTS评分、T_(max)>10s脑组织体积和HIR更高,T_(max)>6 s脑组织体积更小(P<0.05)。NIHSS评分高、HIR高为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联合预测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大于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12、0.803(P<0.05)。结论HIR高是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低灌注强度比值 机械取栓术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秀红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0-821,共2页
关键词 内镜 鼻腔-蝶窦 垂体瘤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对AD模型鼠海马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苗增利 蔺玉昌 +4 位作者 缪亦锋 徐幸 汪景 金国华 徐慧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2期1323-1325,1328,共4页
目的 研究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对AD模型鼠海马移植后行为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2 4只AD模型鼠随机分成 4组 :单纯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移植组 (ST组 )、含NGF或BDNF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移植组 (NGF组 )、(BDNF组 )和模型对照组 ,移植后 ... 目的 研究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对AD模型鼠海马移植后行为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2 4只AD模型鼠随机分成 4组 :单纯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移植组 (ST组 )、含NGF或BDNF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移植组 (NGF组 )、(BDNF组 )和模型对照组 ,移植后 3月进行行为测试并比较移植区AchE细胞数和纤维密度 ,运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行为测试移植 3组明显优于模型组 ,含因子组又较ST组效果好 (P<0 .0 1) ,两因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因子组存活细胞数均高于ST组 ,NGF组细胞数多于BDNF组 (P <0 .0 5 ) ,纤维密度两组相似 (P >0 .0 5 )。结论 海马内存活胆碱能神经元能代偿受损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 ,改善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 ;NGF、BDNF均能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存活 ,增加AchE细胞数目和突起 ,但BDNF促进神经元突起延伸作用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NGF BDNF 动物模型 海马移植 形态学 神经元 进行性痴呆 AD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
4
作者 李兵 蔺玉昌 +1 位作者 鲁晓杰 苗正利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9期1006-1006,共1页
目的 探讨中枢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 1997~ 2 0 0 1年的 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资料 ,手术及临床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平均生存期为 2 0个月 ,其中 1例病人存活已 3年。结论 中枢性神经系统淋巴瘤术前明确... 目的 探讨中枢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 1997~ 2 0 0 1年的 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资料 ,手术及临床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平均生存期为 2 0个月 ,其中 1例病人存活已 3年。结论 中枢性神经系统淋巴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中枢性 诊治体会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病人 治疗 确诊 结论 手段 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5
作者 鲁晓杰 黄长铭 +3 位作者 蔺玉昌 吴陈亚 季卫阳 李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介绍了采用手术新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累及中颅窝及鞍上、鞍旁肿瘤10 例的体会。方法采用眶-翼点及眶-颧弓入路经中颅窝硬膜外等改良翼点新的手术入路,同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底肿瘤。结果新的手术入路扩大了肿瘤... 目的介绍了采用手术新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累及中颅窝及鞍上、鞍旁肿瘤10 例的体会。方法采用眶-翼点及眶-颧弓入路经中颅窝硬膜外等改良翼点新的手术入路,同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底肿瘤。结果新的手术入路扩大了肿瘤的暴露范围,有利于肿瘤的切除。本组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 1例。 9例恢复良好,死亡 1例。结论采用眶-翼点及眶-颧弓入路经中颅窝硬膜外等改良翼点新的手术入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底 中颅窝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护理结合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周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88-191,共4页
探讨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运用分级护理+肠内营养的效果,分析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分成两组,涉及试验组(n=40)、... 探讨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运用分级护理+肠内营养的效果,分析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分成两组,涉及试验组(n=40)、对比组(n=40)。予以对比组常规护理+肠内营养,予以试验组分级护理+肠内营养,评估组间并发症情况、营养状态、相关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情绪状态。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比组,检验显示P<0.05;试验组NB、PA、ALB水平高于对比组,t检验显示P<0.05;试验组情绪状态评分低于对比组,t检验显示P<0.05;试验组Fugl-Meyer、ADL评分高于对比组,NHISS评分低于对比组,t检验显示P<0.05;试验组WHOQOL评分高于对比组,t检验显示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分级护理+肠内营养的价值显著,可明显改善营养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对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相关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护理 肠内营养 重症颅脑外伤术后 干预效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敬宁 蔺玉昌 徐德智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收集390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率、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分析院内感染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和白介素-12的表达特点。结果胃癌...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收集390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率、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分析院内感染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和白介素-12的表达特点。结果胃癌术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31%,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本研究共培养出137株病原菌,其中52株革兰阳性菌,占37.96%,85株革兰阴性菌,占62.04%。革兰阳性菌中有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溶血葡萄球菌、3株链球菌。革兰阴性菌中有45株铜绿假单胞菌、33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大肠埃希菌和4株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对于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对于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于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于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院内感染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1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院内感染组患者。结论胃癌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类型是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胃癌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显著,临床应当加强管理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手术 院内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潘海萍 潘敏敏 +1 位作者 周兰 谈雅琼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6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的35例患者,调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PN组(n=6)和Non-VAP组(n=29)。结果 6例(17.14%)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单因素...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的35例患者,调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PN组(n=6)和Non-VAP组(n=29)。结果 6例(17.14%)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单因素分析显示,VPN与Non-VAP组患者心肺复苏和机械通气时间(>3 d)变量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神经外科监护室VAP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实施综合护理措施,降低VA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高危因素 护理对策 呼吸机 人工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恢复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汤来云 唐妍娜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恢复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1例,在颅脑外伤患者的疾病恢复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降低颅脑外...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恢复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1例,在颅脑外伤患者的疾病恢复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降低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神经细胞的营养、高压氧舱、苏醒剂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手术护理手段;干预组53例,在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较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康复护理的干预组颅脑外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接受康复护理2个月和3个月时,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恢复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P^(53)和Ki-6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颖 蔺玉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1期1236-1237,共2页
目的 研究P53 和Ki- 6 7抗原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45例胃癌分 2组 ,淋巴结转移组 2 8例 ,无转移组 17例。以P53 和Ki- 6 7的单克隆抗体 ,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进行标记。结果 淋巴结转移... 目的 研究P53 和Ki- 6 7抗原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45例胃癌分 2组 ,淋巴结转移组 2 8例 ,无转移组 17例。以P53 和Ki- 6 7的单克隆抗体 ,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进行标记。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P53 阳性表达分别为 19例 (19/2 8) ,5例 (5 /17) ,转移组的P53 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的Ki- 6 7高表达分别为 2 1例 (2 1/2 8)、7例 (7/17) ,转移组Ki- 6 7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5 )。P53 阳性组的Ki- 6 7高表达率明显高于P53 阴性组 (P <0 .0 1)。结论 淋巴结转移组P53 阳性表达和Ki- 6 7高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5 )。P53 和Ki - 6 7表达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淋巴结转移 胃癌 KI-67表达 高表达 阳性表达 相关性 指标 预测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音乐训练干预对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睡眠-醒觉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灵燕 李斐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2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正念音乐训练模式对脑出血并伴有睡眠障碍患者睡眠-醒觉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接收的140例脑出血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正念音乐训练,观... 目的分析正念音乐训练模式对脑出血并伴有睡眠障碍患者睡眠-醒觉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接收的140例脑出血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正念音乐训练,观察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睡眠-醒觉行为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醒觉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并伴有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正念音乐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醒觉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音乐训练干预 脑出血 睡眠障碍 睡眠-醒觉行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治疗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要点分析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宁宁 姜和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其中对...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5.41±4.32d)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1.91±0.53万元)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脑梗塞 假性球麻痹 吞咽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V加一”反穿式病员袍在神经外科监护室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10期1216-1217,共2页
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因监护与治疗需要,往往带有多种导管和仪器,且气管切开患者多,使用传统的病员服时,监护仪导线需从领口处穿出容易和颈部置管、气管切开导管,
关键词 神经外科监护室 气管切开患者 应用 改良 病员服 监护仪 导管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秀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7期2822-2823,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并寻求合理的护理方案。方法对我科2004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3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结果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并寻求合理的护理方案。方法对我科2004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3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结果通过彻底吸痰,早期沐舒坦雾化吸入、营养支持、消毒隔离、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彻底吸痰、早期沐舒坦雾化吸入、营养支持、消毒隔离、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早期脑脊液和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卫阳 鲁晓杰 +1 位作者 黄长铭 李兵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1-41,43,共2页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 (Traum atic Brain Injury,TBI)后早期患者脑脊液和血清 IL - 6水平变化 ,探讨 IL- 6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 (Chemilum inescent Enzyme Im munometricAssay)测定 42例患者脑...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 (Traum atic Brain Injury,TBI)后早期患者脑脊液和血清 IL - 6水平变化 ,探讨 IL- 6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 (Chemilum inescent Enzyme Im munometricAssay)测定 42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 IL - 6含量。患者分 2组 : 组 (轻中型颅脑损伤组 ,GCS>8分 ) 2 3例 ; 组 (重型颅脑损伤组 ,GCS≤ 8分 ) 19例。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组脑脊液 IL- 6含量为 6 35 .79± 10 6 .48ng/ L,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的 181.11± 76 .2 4ng/ L ,而血清 IL - 6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 IL - 6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度相关 ,损伤程切重者 ,IL- 6含量明显增高。对指导治疗、判断伤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脊液 血清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秀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0期2867-2868,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的护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的护理,康复期的指导等等。结果 56例中8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3例术后破裂再出血也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1例在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瘤体破裂再出血死亡。1例手术结束回病室后十分钟发生动脉瘤再出血死亡,50例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继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样本为我科室2009年9月-2010年9月期间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检查前给予一般指导和口服美托洛尔,干预组在检查前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样本为我科室2009年9月-2010年9月期间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检查前给予一般指导和口服美托洛尔,干预组在检查前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和口服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检查者心率控制速度、呼吸配合训练时间和检查过程心率波动>10bpm的发生率、检查成功率情况。结果干预组检查者心率控制速度及呼吸配合训练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检查过程心率波动>10bpm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检查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处理,t=8.91,11.78;χ2=18.97,17.83;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者控制心率和呼吸配合训练所消耗时间,降低检查过程心率波动幅度,提高检查成功率,使设备、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卒中18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季卫阳 蔺玉昌 +2 位作者 鲁晓杰 李兵 徐幸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9期984-984,共1页
颅内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参与可发生肿瘤出血,常侵犯周围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形成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恶劣.因而须加强对脑肿瘤卒中发病的认识,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从... 颅内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参与可发生肿瘤出血,常侵犯周围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形成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恶劣.因而须加强对脑肿瘤卒中发病的认识,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改善疾病预后.我科自1998年6月~2001年12月间收治脑肿瘤卒中患者18例,均经手术证实,约占本院同期颅内出血的2.4%.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表现 影像学 治疗 脑肿瘤 卒中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干预应用于轻微脑震荡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海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9期111-112,共2页
音乐干预应用于轻微脑震荡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这期间所收治的66例轻微脑震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 音乐干预应用于轻微脑震荡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这期间所收治的66例轻微脑震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音乐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之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之后,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改善情况明显缓解患者有15例,部分缓解有13例,无缓解有5例,总有效率为84.85%;而对照组患者干预之后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改善情况明显缓解患者有9例,部分缓解有11例,无缓解有13例,总有效率为60.6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应用于轻微脑震荡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SAS、SDS评分,还能缓解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干预 轻微脑震荡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超早期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5例
20
作者 蔺玉昌 季卫阳 +3 位作者 徐幸 汪憬 杨正丽 王姿英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 ( GDC)超早期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2 5例不同部位破裂颅内动脉瘤 ,一经全脑 DSA检查证实 ,既在 4 8h内气管插管全麻下使用 GDC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术前Hunt- Hess分级 : ~ 级 15... 目的 :探讨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 ( GDC)超早期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2 5例不同部位破裂颅内动脉瘤 ,一经全脑 DSA检查证实 ,既在 4 8h内气管插管全麻下使用 GDC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术前Hunt- Hess分级 : ~ 级 15例 , 级 7例 , 级 2例 , 级 1例。结果 :术后恢复优良者 2 2例 ( 88.0 % ) ;出现一过性偏瘫、失语 1例 ,单纯运动性失语 1例 ,均于 1月后逐渐恢复 ;死亡 1例 ( Hunt- Hess 级 )。结论 :对 Hunt- Hess分级 ~ 级的病人实施超早期栓塞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降低死亡率 ;术后恢复时间与术前 Hunt- Hess分级、是否存在颅内血肿或 (和 )伴有脑血管痉挛有关 ,与病人年龄无直接相关。Hunt- Hess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可脱性微弹簧圈 超早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