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昊 王成章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10-14,共5页
银杏是我国传统重要的经济林和绿化树种,银杏产业链产值200亿元,是重要的地方农林特色产业。我国的银杏资源占全世界的85%,银杏种植面积约40万hm^2,栽培数量达25亿株以上。本文综述了银杏资源量、分布情况及主要利用部位,介绍了银杏主... 银杏是我国传统重要的经济林和绿化树种,银杏产业链产值200亿元,是重要的地方农林特色产业。我国的银杏资源占全世界的85%,银杏种植面积约40万hm^2,栽培数量达25亿株以上。本文综述了银杏资源量、分布情况及主要利用部位,介绍了银杏主要产品(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制剂和白果)及加工技术现状、产品质量控制及其分析检测方法,分析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银杏叶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产品标准达不到国际标准等问题,缺乏高、精、尖的深加工银杏产品。未来银杏产业需重点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开拓高端化妆品和生物饲料领域。同时针对振兴山村和特色小镇新形式,提出银杏产业可以发展特色银杏文化产业、银杏休闲观光和银杏特色乡村康养产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资源 加工利用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基可加工型柔性环氧类玻璃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蒋如一 马玉峰 +3 位作者 夏建陵 李梅 丁海阳 李守海 《热固性树脂》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天然蓖麻油酸(RA)为原料,分别与甲基纳迪克酸酐(MNA)和衣康酸酐(IA)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两种新型的融合羧基和动态酯键的环氧树脂固化剂RAMNA和RAIA,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证明目标产物成功制备,并对其固化的环氧产物的的力学性... 以天然蓖麻油酸(RA)为原料,分别与甲基纳迪克酸酐(MNA)和衣康酸酐(IA)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两种新型的融合羧基和动态酯键的环氧树脂固化剂RAMNA和RAIA,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证明目标产物成功制备,并对其固化的环氧产物的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接近于室温。所有聚合物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失重阶段的热初始分解温度在320℃以上,RAMNA固化的环氧产物具有更高的断裂伸长率和抗冲击性能。酯交换催化剂锌盐的添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添加锌盐的环氧固化体系具有类玻璃体的可再加工特性。该环氧固化剂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可适用于环氧体系的增韧改性剂,有望在胶粘剂、涂料、路面铺装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酸 环氧固化剂 类玻璃体 再加工性 柔性
原文传递
松脂精细化学利用对个性化松树资源的需求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振东 王婧 +1 位作者 卢言菊 陈玉湘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优质松树资源是松脂可持续、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利用的基础。根据松脂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结合对松脂资源及其深加工利用产业现状的分析,从松脂精细化学利用角度讨论了个性化松脂资源需求。从松脂生产、加工、利用及效益等不同角度来看... 优质松树资源是松脂可持续、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利用的基础。根据松脂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结合对松脂资源及其深加工利用产业现状的分析,从松脂精细化学利用角度讨论了个性化松脂资源需求。从松脂生产、加工、利用及效益等不同角度来看,需要具有产脂力强、产脂时间长、松脂品质好、易于加工等优良性能的集约化优质松脂资源,而从深加工利用角度看,更需要具备品质优良、有效成分含量高、化学组分均衡或特异性成分突出等特性的个性化松脂资源。研究选育能特产的个性化松脂资源,诸如海松酸型松香、异海松酸型松香、南亚松酸型松香、α-蒎烯型松节油、β-蒎烯型松节油、3-蒈烯型松节油、β-水芹烯型松节油、长叶烯型重松节油等产品对于松香、松节油的精细化、高附加值深加工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建议围绕马尾松、思茅松、湿地松、湿加松、南亚松等主要采脂树种,有针对性地开展松脂化学、精细化学品、基因组学、代谢组学、遗传育种、资源培育、林产化工等相关学科既交叉又综合的个性化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 松树 资源 利用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林产化学加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4
作者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共18页
生物质资源来源广泛,具有可再生性、结构多样性和碳中性等特点。目前,以生物质为原料的林产化工已成为继煤和石油化工之后最重要的化工产业之一。在对中国的林产化学工业发展历史概览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现代林产化学工业的发展,创新地... 生物质资源来源广泛,具有可再生性、结构多样性和碳中性等特点。目前,以生物质为原料的林产化工已成为继煤和石油化工之后最重要的化工产业之一。在对中国的林产化学工业发展历史概览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现代林产化学工业的发展,创新地提出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发展的能源化、材料化、食药化、饲料化、肥料化和基料化6个方向。其中,能源化中的生物质气/液/固体燃料的有效开发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我国林产化工的传统研究领域制浆造纸、木本油脂、松脂化学等则从材料化找到新的突破和发展,相比前两者,食药化、饲料化、肥料化和基料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林产化学工业已迈入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发展新阶段,今后将在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全质利用技术创新、精深加工与应用、绿色低碳与生物技术融合、生物基材料与化学品创新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剩余物 林产化学工业 六化 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材料 药食同源 林源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资源热解气化供热发电产业发展趋势与战略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昊 孙云娟 +2 位作者 马名哲 孙康 蒋剑春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2年第2期40-48,共9页
生物质热解气化供热发电是林业资源加工剩余物高效综合利用产业。我国林业加工废弃物可利用量约为2.1亿吨/年,利用可再生林业资源供热和发电,有助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增强能源安全保障,提升我国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 生物质热解气化供热发电是林业资源加工剩余物高效综合利用产业。我国林业加工废弃物可利用量约为2.1亿吨/年,利用可再生林业资源供热和发电,有助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增强能源安全保障,提升我国节能减排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林业资源气化供热发电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原料收储运存在瓶颈、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成熟、高值化和综合利用技术缺乏等问题,建议加强林业特色资源林基地建设、创新分布式产业发展模式、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严格市场准入审批、加强政府管理和行业规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建立原料供应稳定、高品质燃气绿色制造和生物炭高效应用的一体化产业体系,到2035年气化产业年利用林业剩余物超过500万吨标准煤,总产值达100亿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供热发电 产业现状 战略目标 措施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6
作者 沈军 《江苏造纸》 2018年第1期34-35,共2页
由于废纸含有大量非纤维杂质,在其制浆造纸必然会产生大量含有部分纤维的污泥。本文对江苏理文造纸有限公司在废纸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的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效果进行了介绍分析。
关键词 废纸 制浆造纸 污泥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高得率浆废水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研究
7
作者 尹航 房桂干 +2 位作者 盘爱享 田庆文 朱亚玮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分析了桉木高得率浆废水的有机污染特征,优化了该废水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的脱毒条件,并采用生物处理实验评估了电场辅助微电解的脱毒效果;进一步采用GC-MS法分析了原水(EW)、微电解(ME)和电场辅助微电解(EFME)预处理后废水的主要成分... 分析了桉木高得率浆废水的有机污染特征,优化了该废水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的脱毒条件,并采用生物处理实验评估了电场辅助微电解的脱毒效果;进一步采用GC-MS法分析了原水(EW)、微电解(ME)和电场辅助微电解(EFME)预处理后废水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的较佳条件为废水初始pH值4、电场强度1 kV/cm,此条件下反应60 min,其BOD值由未加电场时的2 480 mg/L提高到3 000 mg/L。原水经过微电解和电场辅助微电解后可生化性显著增加,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COD,B/C值)从0.33分别提升到0.38和0.45,厌氧处理效率从55.5%分别提升至62.5%和70.0%,最终综合生化效率分别为75.2%、 78.6%和83.1%。桉木制浆废水经微电解和电场辅助微电解预处理后,废水中的酚类、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抗氧化活性物质被分解为容易进行生化处理的丙酸、丁酸等物质,使得酚类、酰胺类化合物含量下降,酸类物质含量提高,酸类物质从原水的5.2%提高到23.3%(ME)和20.8%(EFME),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制浆废水 微电解 静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比色法测定肉桂油中醛类化合物的研究
8
作者 程贤 李胜男 +3 位作者 李盼盼 陈玉湘 李鹏飞 毕良武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5,共7页
基于醛类化合物可与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生成红色显色物质的原理,采集有颜色部位的图像,利用三基色红绿蓝(RGB)模式提取数据,建立了一种检测醛类化合物的数字图像比色法,用于检测肉桂油样品中醛类化合物,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条件优... 基于醛类化合物可与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生成红色显色物质的原理,采集有颜色部位的图像,利用三基色红绿蓝(RGB)模式提取数据,建立了一种检测醛类化合物的数字图像比色法,用于检测肉桂油样品中醛类化合物,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条件优化和方法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20μL待测样品,加入1 mL的DNPH(5 mmol/L)、 10μL盐酸和1.5 mL氢氧化钾(60 g/L)完成显色反应,可利用样本颜色的蓝/绿(B/G)值作为指标建立肉桂醛测量方法,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6,定量限为1 mg/L,检测限为0.5 mg/L,基质干扰为6.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39%和0.52%,准确度为102.5%~107.5%,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比色法 2 4-二硝基苯肼 肉桂油 醛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松松脂组分分析与鉴定
9
作者 王婧 陈玉湘 +3 位作者 赵振东 李海兵 冯盛 林秋菊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对近几年国内市场出现的展松松脂进行了组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展松松节油中β-水芹烯质量分数最高可达80%,α-蒎烯和β-蒎烯的总质量分数约为10%,倍半萜烯化合物超过11个,总质量分数超过20%,显著区别于马尾松、湿地松、思茅松等我国... 对近几年国内市场出现的展松松脂进行了组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展松松节油中β-水芹烯质量分数最高可达80%,α-蒎烯和β-蒎烯的总质量分数约为10%,倍半萜烯化合物超过11个,总质量分数超过20%,显著区别于马尾松、湿地松、思茅松等我国主要松节油品种。由于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过低,展松松节油无法满足GB/T 12901—2006《脂松节油》技术要求;展松松香主要组分构成与马尾松、湿地松、思茅松等一致,但其海松酸型树脂酸总质量分数及异海松酸质量分数高于其他松香,分别约为26%和17%;展松松香乙醇不溶物超过1.5%,主要为萜烯二聚物;不皂化物超过20%,主要由二萜醇和二萜醛构成。高含量的不皂化物和乙醇不溶物导致展松松香的多项指标无法满足GB/T 8145—2021《脂松香》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松松脂 Β-水芹烯 萜烯二聚物 二萜醛 二萜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环氧Vitrimer的制备及其应用
10
作者 马慧茹 张海波 +3 位作者 毕良武 王婧 古研 陈玉湘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将樟脑酸缩水甘油酯(GECPA)与萜马二酸(TMA)合成生物基环氧vitrimer材料(GECPA-TMA),由于刚性松节油萜环的引入,TMA中活泼氢与GECPA中环氧基物质的量比为1∶1时,GECPA-TMA1.0vitrimer材料的拉伸强度为(65.9±1.7) MPa、 25℃的储能... 将樟脑酸缩水甘油酯(GECPA)与萜马二酸(TMA)合成生物基环氧vitrimer材料(GECPA-TMA),由于刚性松节油萜环的引入,TMA中活泼氢与GECPA中环氧基物质的量比为1∶1时,GECPA-TMA1.0vitrimer材料的拉伸强度为(65.9±1.7) MPa、 25℃的储能模量为2 148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0℃、交联密度为0.99×10^(-3)mol/cm^(3),热失重10%的温度(T10%)为329℃。在高温下通过动态酯交换反应(DTER)可以实现材料的自修复,180℃下加热30 min, GECPA-TMA vitrimer材料涂层的自修复率为94.89%。GECPA-TMA vitrimer材料和碳纤维(CFs)复合制备的GECPA-TMA-CF材料拉伸强度为(570.8±64) MPa,具有可再加工、形状记忆和可回收性能,在90℃的乙醇胺(EA)溶液中加热70 min可以实现基体的完全降解,实现CFs的无损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vitrimer 松节油 生物基 自修复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机浆预浸渍溶出物的抗氧化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11
作者 焦婷 朱北平 +5 位作者 焦健 苏晨 田庆文 房桂干 张凤山 邓拥军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本研究探讨了目前被当作废弃物的桉木化机浆预浸渍溶出物(PR)的抗氧化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分析,探究了预浸渍条件(NaOH用量、温度和浆浓)对制得PR抗氧化性和得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NaOH用量下制得PR的化学结构差异,建立了PR的组... 本研究探讨了目前被当作废弃物的桉木化机浆预浸渍溶出物(PR)的抗氧化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分析,探究了预浸渍条件(NaOH用量、温度和浆浓)对制得PR抗氧化性和得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NaOH用量下制得PR的化学结构差异,建立了PR的组分结构与抗氧化性的构效关系,并以热稳定性、高温处理后抗氧化性和细胞毒性为评价指标,评估了PR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NaOH用量是影响PR抗氧化性和得率的主要因素,NaOH用量越少,PR得率越低、抗氧化性越强。NaOH用量为0时,制得PR(R0)的抗氧化性最佳,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2.63%。同时,R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200℃下高温处理1 h后仍能保持初始抗氧化水平的84%,并且在100μg/mL浓度下对HepG2细胞无细胞毒性,满足食品领域应用的基本要求。醌式共轭结构是PR具有强抗氧化性的主要原因,NaOH用量过大(30 kg/t)时,制得PR中醌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其抗氧化性也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浆 预浸渍溶出物 抗氧化性 细胞毒性 食品应用 U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H_(2)O_(2)预处理杨木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研究
12
作者 姜越 张宁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以杨木为原料,研究了碱性H_(2)O_(2)预处理对杨木厌氧发酵产甲烷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碱性H_(2)O_(2)预处理后,杨木物料pH值呈中性,无需洗涤可直接投入后续高固含量厌氧发酵体系,既节水又减少排放污染,是一种绿色高效、环境友... 以杨木为原料,研究了碱性H_(2)O_(2)预处理对杨木厌氧发酵产甲烷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碱性H_(2)O_(2)预处理后,杨木物料pH值呈中性,无需洗涤可直接投入后续高固含量厌氧发酵体系,既节水又减少排放污染,是一种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预处理方法。碱性H_(2)O_(2)预处理促进了杨木中木质素的脱除以及纤维素的保留,其中1.0%NaOH/1.0%H_(2)O_(2)对杨木预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组厌氧发酵7 d,甲烷产量为125.5 mL/g,厌氧发酵至20 d时,甲烷产量达到240 mL/g。最高产甲烷速率出现在第1天,为46.1 mL/(d·g)。碱性H_(2)O_(2)预处理减少了代谢微生物菌群的竞争,促进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状芽孢杆菌纲、拟杆菌纲、甲烷八叠球菌属等有利于产甲烷的优势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碱性过氧化氢 甲烷 厌氧发酵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云山汉墓墓葬用材的鉴定与分析
13
作者 窦晓蝶 何林 +1 位作者 翟胜丞 潘彪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9,共9页
对大云山汉墓1号墓(M1)、车马陪葬坑2号坑(K2)及7号坑(K7)出土,取自内、外棺、椁和陪葬器皿的71个木、竹器样品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以木材解剖法为主,对于使用木材解剖法无法鉴定到属的样品辅以木材GC-MS指纹图谱法。结果表明:M1内... 对大云山汉墓1号墓(M1)、车马陪葬坑2号坑(K2)及7号坑(K7)出土,取自内、外棺、椁和陪葬器皿的71个木、竹器样品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以木材解剖法为主,对于使用木材解剖法无法鉴定到属的样品辅以木材GC-MS指纹图谱法。结果表明:M1内、外棺用材为梓木(Catalpa sp.),黄肠题凑及部分棺椁结构如侧板、立柱等用材均为楠木(Phoebe sp.);K2、K7木椁用材均为楠木。陪葬器皿中,编钟架用材为楠木和梓木,马车不同部位的用材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桑木(Morus sp.)、青檀(Pteroceltis tartarinowii)、榆木(Ulmus sp.)、楠木及竹子,木俑用材为梓木,兵器柄用材有柘木(Maclura tricuspidata)、锥木(Castanopsis sp.)、石楠(Photinia sp.)和竹子。此墓葬中,M1棺用材主要为梓木,椁用材主要为楠木;K2、K7椁用材为楠木。棺、椁选材比较单一,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M1墓主人的社会等级较高,这与考古人员推定M1墓主人诸侯王的身份相符;陪葬器皿用材种类较多,不同用途的陪葬器皿选材不同。这种因材施用表明,西汉时期人们对木材的性能了解和利用达到了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云山汉墓 棺椁 陪葬器皿 木竹器 用材鉴定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箬竹竹叶中黄酮碳苷的提取及酸水解过程研究
14
作者 李盼盼 程贤 +3 位作者 李胜男 陈玉湘 王衍彬 毕良武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2,共8页
以阔叶箬竹竹叶为原料,首先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得到箬竹叶提取物,同时建立箬竹叶提取物中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4种黄酮碳苷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然后对提取物进行酸水解,考察酸水解pH值、时间和温度... 以阔叶箬竹竹叶为原料,首先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得到箬竹叶提取物,同时建立箬竹叶提取物中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异荭草苷4种黄酮碳苷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然后对提取物进行酸水解,考察酸水解pH值、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4种黄酮碳苷总量的影响,并借助HPLC-TOF-MS对箬竹叶提取物酸水解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全表征,初步探究箬竹叶提取物在酸水解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箬竹叶提取物中4种黄酮碳苷的总质量分数为0.92%;水解温度为80℃、pH值为2的条件下水解1.5 h后,样品中4种黄酮碳苷的总质量分数提高到1.16%,相对于水解前提高26.09%。HPLC-TOF-MS在箬竹叶提取物中可以检测到28种化合物,包括8种黄酮碳苷类化合物、 4种黄酮氧苷类化合物、 9种木脂素类化合物,以及7种其他化合物。水解后样品中可以检测到20种化合物,其中8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的一级质谱信号强度明显降低,甚至检测不到,但4个主要的黄酮碳苷的强度有所增加。分析发现,箬竹提取物中黄酮苷类化合物在酸水解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氧苷键和碳苷键断裂,最易转化为异牡荆苷,从而促进黄酮碳苷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箬竹 黄酮碳苷 超声波辅助提取 酸水解 H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基光热双重响应型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邢一 李梅 +3 位作者 林明涛 李守海 冯永顺 庄晓伟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以桐油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融合羧基和苯基氨基甲酸肟酯基团的活性预聚体——桐油聚合马来苯醌二肟酯(TOMABD),然后与E51、E44、AG602和EBA30这4种环氧树脂进行交联聚合,构筑得到一系列基于不同环氧树脂的桐油基光热双重响应形状记... 以桐油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融合羧基和苯基氨基甲酸肟酯基团的活性预聚体——桐油聚合马来苯醌二肟酯(TOMABD),然后与E51、E44、AG602和EBA30这4种环氧树脂进行交联聚合,构筑得到一系列基于不同环氧树脂的桐油基光热双重响应形状记忆聚合物。通过FT-IR和1H NMR表征了预聚体的结构,并测试了聚合物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形状记忆性能。FT-IR和1H NMR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产物TOMABD已经成功制备。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分析表明:4个不同聚合体系具有可控的机械性能,其中TOMABD/E51和TOMABD/AG602聚合体系具有较强的刚性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Tg分别为102.49和112.31℃,TOMABD/EBA30聚合体系具有最佳的柔性,其断裂伸长率可达161.22%,而TOMABD/E44聚合体系具有最佳的综合拉伸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到27.95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到37.11%。同时4个不同聚合体系均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初始热分解温度均超过360℃。TOMABD/E44聚合体系具有优异的光热双重响应形状记忆性能,弯曲样品可在室温6 min、60℃下1 min或背面点状紫外光照射10 s时迅速恢复原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光热双重响应 形状记忆 环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导电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齐稷 罗通 +2 位作者 王春鹏 储富祥 王基夫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6,共7页
先通过丙烯酰氯(AC)与乙基纤维素(EC)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乙基纤维素基大分子单体(ECAC),然后以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HEA)为单体,ECAC为交联剂,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鎓为导电填料和2-羟基-2-甲基苯丙酮为光引发剂,通过光固化本体聚合,制... 先通过丙烯酰氯(AC)与乙基纤维素(EC)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乙基纤维素基大分子单体(ECAC),然后以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HEA)为单体,ECAC为交联剂,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鎓为导电填料和2-羟基-2-甲基苯丙酮为光引发剂,通过光固化本体聚合,制备了一种无液体、可用于应变传感的纤维素基导电弹性体,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仪、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仪、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仪、热失重(TG)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对产物进行表征。FT-IR和~1H NMR分析表明ECAC已成功合成,DSC与TG分析表明ECAC提高了纤维素基导电弹性体的热稳定性,ECAC添加量10%的导电弹性体比未添加的玻璃化温度高5.19℃,比ECAC添加量2%的导电弹性体损失5%和50%质量所对应的温度分别高20.2和12.7℃。当ECAC添加量为8%时,导电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断裂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分别达到698%和1.91 MPa。当导电弹性体作为传感器时,ECAC添加量的提升会降低其灵敏度(G_F),从而降低其传感性能。控制ECAC的添加量可以调控导电弹性体的力学和传感性能,实现导电弹性体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本体聚合 改性纤维素 弹性体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皂素化学修饰与溶血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17
作者 李胜男 程贤 +3 位作者 李盼盼 陈玉湘 蒋建新 毕良武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阐明油茶皂素及其衍生物与溶血活性的构效关系,为油茶皂素结构修饰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为油茶皂素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油茶皂素为原料,通过酸水解、碱水解和还原反应合成油茶皂素化学修饰产物,基于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质谱(ES... 为阐明油茶皂素及其衍生物与溶血活性的构效关系,为油茶皂素结构修饰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为油茶皂素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油茶皂素为原料,通过酸水解、碱水解和还原反应合成油茶皂素化学修饰产物,基于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测试了油茶皂素及其修饰产物的溶血活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油茶皂素代表性化合物山茶皂素B2(camellia saponin B2)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基于化合物的几何结构、自然布居分析(NPA)电荷、前线分子轨道等参数深入研究油茶皂素结构与溶血活性之间的关系。产物的结构表征结果发现:红外光谱中碱水解产物的羟基峰强度增加,而酯基官能团的羰基峰强度减弱,表明在碱水解过程中酯基被还原为羟基。溶血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油茶皂素及其修饰产物的溶血率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化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溶血率逐渐增加;相同质量浓度时,油茶皂素碱水解产物的溶血率明显低于原料、酸水解产物和还原产物,推测油茶皂素的酯基官能团对其溶血活性起着重要作用;0.25 g/L时,碱水解产物的溶血率为41.81%。此外DFT计算结果表明:camellia saponin B2的溶血活性位点位于苷元上的酯基部位,因此碱水解能够通过消除酯基基团而降低油茶皂素的溶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皂素 化学修饰 结构表征 溶血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万古霉素的特异性吸附
18
作者 薛兴颖 齐志文 +3 位作者 周昊 陈虹霞 王志宏 王成章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以Fe_(3)O_(4)纳米颗粒为磁性内核、聚合漆酚(PUs)为外壳、万古霉素(Van)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Fe_(3)O_(4)@PUs MIPs)。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 以Fe_(3)O_(4)纳米颗粒为磁性内核、聚合漆酚(PUs)为外壳、万古霉素(Van)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Fe_(3)O_(4)@PUs MIPs)。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性分析等对该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模型和在实际水样中应用性能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表面成功包裹PUs层,所得Fe_(3)O_(4)@PUs MIPs呈不规则方形,粒径约为381.2 nm,且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58.83 A·m~2/kg。Fe_(3)O_(4)@PUs MIPs对Van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当pH值为7.0、温度为30.0℃、Van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去除率达到98.8%,平衡吸附量为49.4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Fe_(3)O_(4)@PUs MIPs对Van展现了优异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对Van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四环素(TC)、环丙沙星(CIP)和布洛芬(IBP);经6次循环再生后,对Van的去除率依然维持在70%以上。此外,Fe_(3)O_(4)@PUs MIPs对自来水、湖水、养鸡场废水中Van的去除率均大于60%,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酚 纳米四氧化三铁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万古霉素 特异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活性炭对气体吸附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秀府 吴文娟 金永灿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以生物质为碳源制备的生物质活性炭(AC)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因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生物质AC的结构特性和吸附机理,介绍并比较了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制备生物质AC的优缺点,重点综述了生物... 以生物质为碳源制备的生物质活性炭(AC)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因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生物质AC的结构特性和吸附机理,介绍并比较了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制备生物质AC的优缺点,重点综述了生物质AC在气体吸附领域中CO_(2)捕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去除和H2储存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对生物质AC的气体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表面官能团和活化剂种类等因素会影响生物质AC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及其他表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活性炭 吸附 微孔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根霉两段式利用板栗栗苞生产富马酸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鑫 周瑾 +1 位作者 虞慧 欧阳水平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6年第4期1-4,11,共5页
通过自水解预处理板栗栗苞,以预水解液组成增殖培养基培养米根霉,增殖的米根霉再利用栗苞酶解液生产富马酸。结果表明:220℃自水解预处理栗苞,有效疏解栗苞紧密的木质纤维结构,以50 FPIU(以1 g纤维素计)纤维素酶水解50 g/L预处理栗苞,... 通过自水解预处理板栗栗苞,以预水解液组成增殖培养基培养米根霉,增殖的米根霉再利用栗苞酶解液生产富马酸。结果表明:220℃自水解预处理栗苞,有效疏解栗苞紧密的木质纤维结构,以50 FPIU(以1 g纤维素计)纤维素酶水解50 g/L预处理栗苞,酶解得率大于95%;经增殖培养基培养米根霉,菌体生物量达4.5 g/L;增殖的米根霉利用栗苞酶解液发酵产富马酸,富马酸质量浓度为15.78 g/L,糖酸转化率为0.34 g/g。通过两段式发酵工艺,米根霉有效利用板栗栗苞生产富马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栗苞 自水解预处理 米根霉 两段式发酵 富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