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气象台现代化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及管理系统简介 被引量:2
1
作者 方乾 于波 +2 位作者 沈树勤 严明良 刘新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9-85,共7页
在9210工程支持下的现代化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及管理系统建立了五个子系统,即天气预报信息流程、工作流程、业务工作管理、制作分发、业务监控子系统。由此改变了资料获取、天气预报的制作、会商、传递和预报产品制作及上对下指导的方式... 在9210工程支持下的现代化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及管理系统建立了五个子系统,即天气预报信息流程、工作流程、业务工作管理、制作分发、业务监控子系统。由此改变了资料获取、天气预报的制作、会商、传递和预报产品制作及上对下指导的方式,形成预报制作无纸化、预报产品的传递自动化、产品格式的规范化。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研制技术及其各项功能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业务流程 管理系统 气象台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环境气象指数业务化系统 被引量:11
2
作者 严明良 沈树勤 +2 位作者 焦艾彩 顾亚进 尹东屏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8-484,共7页
本系统建立了环境气象指数系列化的综合运算流程 ,实现了环境气象指数的自动计算和人机交互的结合 ;建立了环境气象指数的计算网络 ,实现了实况要素和预报要素的自动化读取 ,和几十种环境气象指数一次性自动计算的批量作业处理方式 。
关键词 环境气象 指数系列 业务化 批量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2006年酸雨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吴洪颜 濮梅娟 +1 位作者 商兆堂 孔一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统计江苏省4个酸雨监测站2006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得到:徐州、南京的年酸雨发生频率高于常年同期,年平均pH值低于常年同期;常州、淮安的年酸雨发生频率比常年同期偏少,年平均pH值高于常年同期;各站的月酸雨发生频率呈逐月上升趋势,秋冬季... 统计江苏省4个酸雨监测站2006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得到:徐州、南京的年酸雨发生频率高于常年同期,年平均pH值低于常年同期;常州、淮安的年酸雨发生频率比常年同期偏少,年平均pH值高于常年同期;各站的月酸雨发生频率呈逐月上升趋势,秋冬季酸雨发生频次均高于历史同期。结合同步的气象要素分析发现,降水强度、风、前期气候状况以及天气系统等都与酸雨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酸雨监测 气象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专业气象服务终端及其产品的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冯民学 单云建 +1 位作者 赵永玲 赵凯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6-100,共5页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气象台专业气象服务终端及其产品的设计,用较 为直观、丰富的气象图文信息产品取代以往公众服务中以口传服务为主的落后形 式,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气象服务。
关键词 气象服务 终端 产品设计 气象图文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电网气象服务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凯 方乾 +1 位作者 唐红升 崔晓红 《科技通报》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根据电网对气象的特殊需求,研制了一套远程气象服务系统。通过对气象信息的采集、加工、分发和传输等来实现系统功能。Internet技术应用于远程气象服务系统的研制中。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结构 电网 专项气象服务 WEB网页 SQL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灾情数据的江苏省大风灾害等级和损失风险评价方法
6
作者 吴洪颜 顾荣直 王勇 《气象科学》 2024年第5期997-1002,共6页
利用2008—2022年江苏省65个县、区的大风灾情数据和同步气象资料,对不同量级的灾情指标做规范化处理,建立综合灾情指数;经K-均值聚类分析,确定大风指标和灾情等级;基于各等级大风的成灾频率和灾情指数构建大风灾害损失风险评估模型,结... 利用2008—2022年江苏省65个县、区的大风灾情数据和同步气象资料,对不同量级的灾情指标做规范化处理,建立综合灾情指数;经K-均值聚类分析,确定大风指标和灾情等级;基于各等级大风的成灾频率和灾情指数构建大风灾害损失风险评估模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江苏省大风灾害损失风险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大风灾害损失风险分布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灾害损失的高、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淮北西部、沿淮东部以及苏南的局部地区,而连云港和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大风灾害损失风险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江苏各地的大风成灾风险水平和抗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情数据 大风 K-均值聚类分析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江苏省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炳娟 张旭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4期282-282,286,共2页
介绍了江苏省2009年小麦生育期内主要有利的农业气象条件及不利的农业气象条件,并对冬小麦的产量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2009年江苏省小麦单产是持平略增。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气象条件 分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数字化前兆观测台网气象资料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章熙海 尹东屏 +1 位作者 孙伟 郑江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1年第5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地震前兆观测 台网 气象资料 台站 地震研究 数字化观测 模拟观测 江苏省 “九五” 个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X波段天气雷达组网自适应协同控制技术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徐芬 王明筠 +3 位作者 喜度 周红根 张兴海 王永亮 《气象科学》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针对江苏强对流天气高发区域对流低层监测和精细化观测需求,本文利用江苏苏北X波段天气雷达网,设计并实现了针对气象目标的自适应协同控制技术,包括针对晴空、降水、风暴3种气象目标的识别技术及相应观测模式的制定,以及观测模式间自适... 针对江苏强对流天气高发区域对流低层监测和精细化观测需求,本文利用江苏苏北X波段天气雷达网,设计并实现了针对气象目标的自适应协同控制技术,包括针对晴空、降水、风暴3种气象目标的识别技术及相应观测模式的制定,以及观测模式间自适应切换机制,建立了江苏X波段天气雷达组网自适应协同控制中心(Jiangsu Collaborative Adaptive Processing Center of X-Band Weather Radar Network,JSCAPC_XNET)。结果表明:JSCAPC_XNET有效填补了S波段天气雷达网局部低层探测盲区,把晴空、降水、风暴作为重点观测的气象目标满足了对全天候天气的观测需求,在协同观测网内,利用动态面积法实现的风暴体中心区识别技术、基于冰雹单体垂直结构概念模型设计的冰雹体识别技术以及适于多雷达识别中气旋的合并处理技术实现了对不同风暴单体识别和标注。针对气象目标的观测模式自适应切换机制保证了系统在3种模式间准确切换,提升了每部雷达的观测效能,实现了重点观测目标的精细化观测。试验期内观测到了包括强冰雹单体差分反射率(Z_(DR))柱、龙卷单体低层Z_(DR)弧、龙卷碎屑特征,以及直接反映龙卷可能及地的龙卷眼区低反射率因子区、下沉反射率因子核特征等,为提升小尺度极端天气监测和预警能力提供了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组网 协同观测模式 自适应协同控制 Z_(DR)柱 下沉反射率因子核 龙卷眼区低反射率因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江苏省麦收期连阴雨天气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忆菲 徐敏 +1 位作者 李特 谭玲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资料,对2023年5月下旬大范围连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了天气过程和大气环流背景特征,以及连阴雨对江苏省冬小麦成熟和收获进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次过... 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资料,对2023年5月下旬大范围连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了天气过程和大气环流背景特征,以及连阴雨对江苏省冬小麦成熟和收获进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具有降水日数多、范围广、雨量大、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伴有高温天气出现及日照时数少等特点,5月26—31日江苏省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4倍,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长江以北累计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2)500 hPa上,与历史同期相比,乌拉尔山脉附近高压与贝加尔湖附近低槽强度偏大40~60 gpm,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约5个纬度;850 hPa上,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气流与“玛娃”台风外围云系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多系统共同作用下造成了此次连阴雨过程的极端性。(3)持续阴雨寡照,不利于作物光合作用,造成江苏省冬小麦收获期较2008—2022年推迟2~3天、淮北局部麦田发生“穗发芽”现象。淮北地区冬小麦受影响程度总体大于苏南地区,徐州市2023年冬小麦千粒重较2022年的减少3.94 g,这主要与生育期、作物品种、连阴雨强度有关。近16年来江苏省麦收平均受连阴雨影响的频次为3.2年/次,适时早播,成熟收获期适时提前收割,育种方面突出培育早熟或抗穗发芽的小麦品种,可以避免麦收期间连阴雨灾害影响,减少或避免粮食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冬小麦 天气特征 穗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度判别指标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云 高苹 +1 位作者 缪燕 顾天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8-192,共5页
以江苏省植保站农田小气候试验中跟踪监测的作物层气象数据及小麦赤霉病病情系统消长动态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农田小气候条件为作物层正点观测值同时满足气温Temp≥13℃、相对湿度RH≥70%。... 以江苏省植保站农田小气候试验中跟踪监测的作物层气象数据及小麦赤霉病病情系统消长动态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农田小气候条件为作物层正点观测值同时满足气温Temp≥13℃、相对湿度RH≥70%。研究作物层温湿度与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及风速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农田小气候的主要气象因子,建立回归方程,找出小麦易感病关键期内,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自动站气象条件为:正点定时记录同时满足气温T≥14.3℃、相对湿度U≥64.7%。在此基础上,构造合理的湿热指数W,确定W的各界限值,以动态判别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适宜度。经试用检验,判别效果较好,可以投入实际业务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气象条件适宜度 相关分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2月江苏省两次连续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顾沛澍 刘端阳 +4 位作者 陈鹏 孙燕 彭小燕 张琪 张树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3-1232,共10页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AQI(空气质量指数)、ρ(PM2.5)、ρ(PM10)等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对2016年12月江苏省连续出现的两次大范围大气污染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AQI(空气质量指数)、ρ(PM2.5)、ρ(PM10)等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对2016年12月江苏省连续出现的两次大范围大气污染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连续污染天气过程可分为颗粒物积聚-清除-再积聚-彻底清除4个阶段,相应地,地面形势表现为均压场-低压倒槽-西路冷空气-东路冷空气.第1次污染天气形成和维持主要是长时间受均压场控制、近地层逆温和高相对湿度有利于颗粒物积聚;第2次污染天气形成和维持主要是因西路冷空气南下、上游重污染地区颗粒物随冷空气向江苏省输送.持续降水和持续2.0 m/s以上偏东风对大气中颗粒物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淮北西部垂直、水平扩散条件差、降水清除时间短,导致该地区在全省污染等级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西路冷空气影响期间,各站颗粒物质量浓度转为快速上升,东部地区在偏西风持续49~58 h后空气质量改善为良,中西部地区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东路冷空气影响7~22 h后,中西部地区空气质量转为良,高压底部持续偏东风使全省颗粒物得到彻底清除,连续污染天气结束.研究显示,西路弱冷空气的输送会加剧江苏省的污染程度,持续较长时间的东路冷空气则可以改善江苏省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重污染天气 气象条件 冷空气 清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级雷暴大风智能预警信号生成技术及其在2023年汛期的应用评估
13
作者 冯宇轩 庄潇然 +3 位作者 康志明 曾康 吴海英 李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4-965,共12页
为了实现江苏地区雷暴大风智能预警信号的自动生成以提升雷暴大风临近预报预警能力,在建立分钟级、公里级网格风场数据集的基础上,区分雷暴大风、系统性大风和混合性大风过程,并结合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 为了实现江苏地区雷暴大风智能预警信号的自动生成以提升雷暴大风临近预报预警能力,在建立分钟级、公里级网格风场数据集的基础上,区分雷暴大风、系统性大风和混合性大风过程,并结合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针对雷暴大风建模)和具有物理约束架构的时空卷积神经网络(Physical Dynamics Network,PhyDNet,针对系统性大风和混合性大风建模),发展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江苏地区0~2 h雷暴大风临近预报模型(Blending),实现面向区县的客观、分级预警信号自动生成技术,并对比探究了Blending和PhyDNet_ALL(不区分大风类型,直接采用PhyDNet建模)两种深度学习方法分别生成的客观预警信号与主观预警信号在2023年汛期的表现。结果表明:(1)相较于主观预警信号,由深度学习方法生成的客观预警信号能有效提升预警信号提前量;(2)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提前预报出强对流大风天气及其演变过程;(3)由于Blending针对雷暴大风单独建模,确保对流系统强度以及中小尺度特征的维持,因此Blending可以更好地描述极端雷暴大风的演变特征,在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提前量上显著高于PhyDNet_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临近预报 深度学习 预警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1981—2020年倒春寒气象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尧 沈阳 +1 位作者 杨琼琼 姜麟 《河南科学》 2021年第8期1333-1339,共7页
利用1981—2020年3—4月江苏省所属的13个地级市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记录,选取“持续日数D”和“过程平均最低温度-T”2个因子的50%、80%分位数,建立了基于百分位数法的分区倒春寒指标,将倒春寒分为轻、中、重3级.研究结论如下:1981... 利用1981—2020年3—4月江苏省所属的13个地级市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记录,选取“持续日数D”和“过程平均最低温度-T”2个因子的50%、80%分位数,建立了基于百分位数法的分区倒春寒指标,将倒春寒分为轻、中、重3级.研究结论如下:1981—2020年,扬州倒春寒总频次最少,镇江最多;泰州、镇江、常州和无锡4个市年均倒春寒频次高于全省平均值.随着倒春寒严重程度加深,相应等级事件中心自江苏东南部地区逐渐向西、向北转移.分区统计表明,江南地区倒春寒最为频繁,其所有等级倒春寒平均频次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倒春寒的因子相对重要性存在差别,应更多关注重度倒春寒频次的演变趋势.基于该倒春寒指标判定的重度倒春寒事件,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江苏卷)》记录完全一致,充分证明了该指标在江苏地区具备完善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入春时间 百分位数 分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线性矩法在江苏省短历时极值降水频率分析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敏 王啸华 +1 位作者 邵月红 王坤 《气象科学》 2024年第6期1038-1046,共9页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地区线性矩法进行一致区划分、最优频率分布曲线选择和极值降水频率估计值计算,并分析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根据不和谐检测和异质性检验的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合理的子区域,并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地区线性矩法进行一致区划分、最优频率分布曲线选择和极值降水频率估计值计算,并分析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根据不和谐检测和异质性检验的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合理的子区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和均方根误差综合判断得出各时段的最优频率分布曲线。其中,12 h时段下的各子区域的最优频率分布曲线分别是GLO、GNO、PE3、GEV、GLO、PE3、GNO。利用最优分布函数计算出各站点一整套短历时(1、3、6、12 h)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降水频率估计值,同一降水时段下,频率估计值随着重现期的增加而增加。同一重现期下,频率估计值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大值区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线性矩 短历时极值降水 频率分析 频率估计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江苏省光化学污染监测及臭氧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昊 潘晨 +1 位作者 严文莲 康志明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第16期42-47,共6页
文章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及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分析了江苏省2019年主要光化学污染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2018年同期相比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2019年主要影响大气光化学污染中臭氧(O3)的污染气象条件时空分布特征及与2018年相... 文章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及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分析了江苏省2019年主要光化学污染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2018年同期相比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2019年主要影响大气光化学污染中臭氧(O3)的污染气象条件时空分布特征及与2018年相比变化。同时,文章结合大气化学模式,分析了总气象条件对O3污染影响。由分析结果可知,2019年江苏省O3污染气象条件相比2018年基本持平,实际全省O3浓度略上升约1.0%,人为因素使得O3浓度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光化学污染 臭氧 大气化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雪灾对越冬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影响研究和风险区划
17
作者 朱敬宜 江晓东 +2 位作者 蔡仕博 邱璟怡 吴洪颜 《气象科学》 2024年第6期1163-1170,共8页
为探究雪灾对江苏省越冬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危害程度及分布规律,本文利用1978—2020年江苏省7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温度、积雪深度等气象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以及小麦、油菜和设施农业生产相关... 为探究雪灾对江苏省越冬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危害程度及分布规律,本文利用1978—2020年江苏省7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温度、积雪深度等气象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以及小麦、油菜和设施农业生产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料,使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法相结合的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RITIC)构建江苏省雪灾对越冬作物和设施农业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雪灾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江苏省降雪过程最低温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积雪日数由西向东逐渐减少,最大积雪深度与距海洋距离呈正相关;雪灾高风险地区集中在淮北西部,较高风险地区为江淮之间地区的西部,中风险地区分布在淮北和江淮之间地区的中部及苏南西部,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地区分布在沿海和苏南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风险评估 越冬作物 设施农业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降水临近预报方法及其在2023年江苏汛期的应用评估
18
作者 庄潇然 刘梅 +4 位作者 蔡凝昊 王啸华 郑玉 徐珺 曾康 《暴雨灾害》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与传统外推类临近预报方法相比,深度学习降水临近预报方法能够预报强降水的生消演变。目前应用较多的深度学习方法有PhyDNet、PredRNN-v2、GAN三种,前两种为深度学习框架下不同网络架构的时空卷积神经网络,第三种则是以PhyDNet为生成器... 与传统外推类临近预报方法相比,深度学习降水临近预报方法能够预报强降水的生消演变。目前应用较多的深度学习方法有PhyDNet、PredRNN-v2、GAN三种,前两种为深度学习框架下不同网络架构的时空卷积神经网络,第三种则是以PhyDNet为生成器、多层卷积为判别器构成的生成对抗网络。本文评估了上述三种方法在2023年江苏汛期(4—8月)的应用效果,并通过典型个例分析了各方法在不同降水类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从整体时段的评估结果看,PhyDNet和PredRNN-v2的TS评分表现优于GAN,而GAN对于主要降水雨带的预报偏差(BIAS)有着最优表现,可消除前两种方法中出现的随预报时效趋于平滑的问题。(2)系统性暴雨时段三种方法的评估结论与整体评估时段基本一致,但在局地强降水时段中,GAN的TS评分和BIAS表现均优于PhyDNet和PredRNN-v2。(3)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刻画降水系统的生消演变,在系统性暴雨过程中,PredRNN-v2对降水增强过程的预报能力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而在局地强降水过程中,GAN不仅能够克服“模糊”导致的降雨区偏大的问题,还能更好描述降水中心强度及位置。以上结果表明,三种预报方法针对两类强降水预报预警场景各具优势,PhyDNet整体评分表现最优,PreRNNv2适用于较长时效预报,GAN则适用于局地强降水预报,在实际业务中需根据各自特点择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临近预报 深度学习 预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江苏省颗粒物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19
作者 陈昊 潘晨 +1 位作者 曹璐 康志明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第15期73-78,共6页
文章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及大气环境观测数据,分析并与2018年相比了江苏省2019年霾的全省分布特征及主要颗粒物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与2018年相比了2019年主要影响颗粒物污染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大气化学模式,分析总气象条... 文章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及大气环境观测数据,分析并与2018年相比了江苏省2019年霾的全省分布特征及主要颗粒物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与2018年相比了2019年主要影响颗粒物污染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大气化学模式,分析总气象条件对颗粒物污染影响。由分析结果可知,2019年江苏省气象条件相比2018年略有利于颗粒物污染浓度下降,下降了3.4%,实际全省PM2.5浓度下降约6.5%,人为控制因素使颗粒物污染下降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颗粒物污染 大气化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2008至2009年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20
作者 霍金兰 杨建全 +2 位作者 张旭晖 吴炳娟 孙正玉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9年第4期6-8,共3页
2008至2009年江苏省小麦适期偏晚播种,一播全苗;越冬期降水偏少,淮北干旱严重,至2月下旬末,旱情才有所缓解。返青期全省连阴雨,淮北旱情解除,淮南低洼地区发生渍害;3月中旬后气温稳步回升,小麦生长先慢后快;抽穗开花期多晴少雨,抑制了... 2008至2009年江苏省小麦适期偏晚播种,一播全苗;越冬期降水偏少,淮北干旱严重,至2月下旬末,旱情才有所缓解。返青期全省连阴雨,淮北旱情解除,淮南低洼地区发生渍害;3月中旬后气温稳步回升,小麦生长先慢后快;抽穗开花期多晴少雨,抑制了赤霉病的发生,有利于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灌浆期温高光足,有利于光合累积,提高千粒重;成熟收获期晴雨相间,淮北地区部分白麦出现穗上发芽现象,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气象条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