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多靶点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
1
作者 潘鹤鸣 沙志强 +2 位作者 徐向东 孙怡燕 唐运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72-172,共1页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患者,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应用低温多靶点立体定向技术,对52例患者进行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L)(主要是Vim核)及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同期毁损术.结果:52例患者的肢体震颤、...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患者,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应用低温多靶点立体定向技术,对52例患者进行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L)(主要是Vim核)及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同期毁损术.结果:52例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结论:应用低温多靶点定向毁损术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PD患者,行同侧VL及VPLP联合毁损术,能克服传统的VL毁损术对运动迟缓无效,VPLP毁损对震颤改善不充分,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多靶点能弥补低温破坏不完全之不足,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危险性.手术成功关键是精确定位,精确定位则依赖于电生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多靶点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扫描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定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2
作者 潘鹤鸣 沙志强 徐向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研究CT扫描结合计算机辅助计算定位 ,术中电生理验证确定丘脑腹外侧核 (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 (VPLP)在治疗帕金森病 (PD)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2 0例PD病人施行 5 82次手术 ,CT扫描后 ,将扫描资料在计算机中确定阴性靶点后 ,行电... 目的 研究CT扫描结合计算机辅助计算定位 ,术中电生理验证确定丘脑腹外侧核 (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 (VPLP)在治疗帕金森病 (PD)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2 0例PD病人施行 5 82次手术 ,CT扫描后 ,将扫描资料在计算机中确定阴性靶点后 ,行电生理验证 ,再调整后的结果行射频毁损。结果 CT扫描结合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 ,准确率达 95 .2 % ,电生理纠偏率 4 .8%。结论 CT扫描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准确率很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CT扫描计算机模拟重建定位技术 电生理验证 立体定向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的丘脑腹外侧核和苍白球腹后外侧部联合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鹤鸣 沙志强 +1 位作者 徐向东 孙怡燕 《临床医学》 CAS 1999年第11期20-21,共2页
1997年12月~1999年6月,我院采用脑立体定向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PD)86例,其中采用丘脑腹外侧核(Vim核)和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联合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PD)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16例,... 1997年12月~1999年6月,我院采用脑立体定向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PD)86例,其中采用丘脑腹外侧核(Vim核)和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联合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PD)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12例,年龄39~70岁,平均50岁;病情按Matsumoto分级法,Ⅰ级2例,Ⅱa级5例,Ⅱb级10例,Ⅲ级9例,Ⅳ级2例;病程2~18年,平均10年。本组病例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呈“假面具”等症状均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微电极 VIM核 VPLP 立体定向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