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早期临床预测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智星 郭宗晓 +2 位作者 王春燕 张莉莉 李信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80-483,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后功能恢复的早期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1例T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状况、合并症、脊髓损伤水平、损伤能量...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后功能恢复的早期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1例T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状况、合并症、脊髓损伤水平、损伤能量、损伤机制、神经功能评估结果、住院指标、术后功能恢复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资料与术后1年时脊髓独立测量量表Ⅲ(SCIM-Ⅲ)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临床资料与术后1年时SCIM-Ⅲ评分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随访期间失访12例,共有119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时SCIM-Ⅲ评分。SCIM-Ⅲ平均总分为(65.8±10.5)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性别、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与术后1年时SCIM-Ⅲ评分不存在相关性(P>0.05);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至少1种合并症、损伤能量、受伤至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至少1种并发症与术后1年时的SCIM-Ⅲ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脊髓损伤水平、治疗策略、ASIA量表、AMS评分与术后1年时SCIM-Ⅲ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至少1种合并症、至少1种并发症、受伤至治疗时间≥24 h与术后1年时SCIM-Ⅲ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ASIA量表和AMS评分与术后1年时SCIM-Ⅲ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TSCI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的年龄、BMI、合并症、并发症、受伤至手术时间、ASIA和AMS与患者术后1年内的功能恢复相关;评估TSC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状态,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独立测量量表Ⅲ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情绪障碍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黄蓉 周文娟 周世然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1444-1448,1457,共6页
目的了解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情绪障碍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46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匹兹堡睡眠... 目的了解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情绪障碍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46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睡眠情况、焦虑和抑郁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为23.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生活情况(与亲属同住/养老院/独居)、Katz日常生活功能指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是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存在情绪障碍,年龄、生活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Katz指数可能是其发生情绪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诊治过程中,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情绪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骨折 情绪障碍 日常生活功能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效能感在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重新融入社区中的作用
3
作者 宗亚 崔海云 +2 位作者 徐培梅 仲彪 李立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76-479,483,共5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其出院后重新融入社区情况的相关性,为提供临床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集院出院后且社区生活≥12个月的TSCI患者101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自我效能量表(GS...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其出院后重新融入社区情况的相关性,为提供临床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集院出院后且社区生活≥12个月的TSCI患者101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与社区融入量表(CIM)评分等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CIM与GSES、一般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GSES与CIM的关系。结果 101例患者CIM得分13~37分,平均(27.46±6.54)分。101例患者GSES得分12~33分,平均得分(20.09±5.83)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IM评分与GSES呈显著正相关(P<0.05);CIM评分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性别、损伤水平、损伤原因、治疗方式、出院ASIA、教育水平、家庭陪护、家庭月收入、就业状况、伤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婚姻状况不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剔除混杂因素影响后,GSES与CIM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TSCI患者社区融入度和自我效能感均较低,自我效能感与患者社区融入度独立相关,应及时给予特征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社区融入量表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计算机辅助训练的有效性
4
作者 杨丽丽 郭宗晓 +2 位作者 洪小丽 王瑶 李立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574-577,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患者计算机辅助训练(CAPTP)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术后...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患者计算机辅助训练(CAPTP)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APTP干预。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12周时,观察两组患者的LDH健康认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状态-特征焦虑量表(STAI)[包括状态焦虑量表(S-AD)和特征焦虑量表(T-AI)],于术后12周末时评估患者的康复方式推荐率。结果 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12周时,两组患者LDH健康认知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干预组同时间的LDH健康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12周时,两组患者VAS、ODI、S-AD和T-A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同时间的VAS、ODI、S-AD和T-A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康复方式推荐率为53.19%(25/47),干预组康复方式推荐率为95.74%(45/47),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199,P<0.001)。结论 计算机辅助康复训练可提高LDH术后患者健康认知能力,改善其临床症状和功能状态,减少焦虑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训练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照料者负担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5
作者 黄晓莹 周文娟 钱冬梅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6期1113-1122,共10页
目的系统性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照料者负担程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Scopus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SCI照料者负担的文献,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质量评价量表(NIH-QES)质量评估,采用Stata13.1软... 目的系统性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照料者负担程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Scopus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SCI照料者负担的文献,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质量评价量表(NIH-QES)质量评估,采用Stata13.1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SCI照料者照料负担发生率、明显照料负担发生率、抑郁发生率、中重度抑郁发生率、Zarit量表简化版(ZBI-12)评分、ZBI-22评分、照料者负担量表(CBS)评分、脊髓损伤照料者负担量表(CBI-SCI)评分、SF-36评分等指标。结果最终2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纳入样本量2624例。Meta分析显示,SCI照料者照料负担发生率、明显照料负担发生率、抑郁发生率、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4.72%(95%CI:87.43%~99.12%)、68.56%(95%CI:50.37%~84.24%)、62.52%(95%CI:56.00%~68.82%)和32.93%(95%CI:26.85%~39.30%)。SCI照料者的ZBI-12、ZBI-22得分分别为8.35分(95%CI:0.21~16.50分)、52.54分(95%CI:46.47~58.60分)。SCI照料者的CBS量表中,一般应变、隔离、失望、情感参与、环境及总分平均得分为2.21分(95%CI:1.49~2.92分)、2.31分(95%CI:1.61~3.01分)、2.29分(95%CI:1.79~2.80分)、1.44分(95%CI:0.78~2.11分)、2.30分(95%CI:1.87~2.73分)、2.29分(95%CI:1.79~2.80分)。SCI照料者的CBS量表中,一般应变、隔离、失望、情感参与、环境等5个维度的得分和为19.95分(95%CI:13.69~26.21分)、6.18分(95%CI:3.27~9.10分)、12.77分(95%CI:8.77~16.78分)、5.71分(95%CI:3.31~8.11分)、7.34分(95%CI:4.74~9.95分)。SCI照料者CBI-SCI得分40.53分(95%CI:24.14~56.91分)。SCI照料者SF-36量表中的PF、RP、BP、GH、VT、SF、RE、MH等维度得分分别为70.72分(95%CI:59.42~82.01分)、56.59分(95%CI:40.75~72.42分)、46.71分(95%CI:33.72~59.69分)、53.61分(95%CI:39.91~67.31分)、47.67分(95%CI:36.70~58.64分)、55.12分(95%CI:39.14~71.10分)、51.65分(95%CI:33.40~69.89分)、52.57分(95%CI:42.14~62.99分)。结论SCI照料者存在极高的负担和较高的中重度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照料者 负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6
作者 严纯 孙达峰 张维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25-31,共7页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患者外科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确诊脊柱结核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20例和验证集60例。...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患者外科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确诊脊柱结核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20例和验证集60例。根据术后1个月SSI发生情况,将训练集分为SSI组58例和无SSI组162例,验证集有17例发生SSI。比较训练集SSI组与无SS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和手术指标。采用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优预测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SSI组患者比较,SSI组患者年龄增大,肺结核病程和抗结核时间延长,病变节段和脓肿增多,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增加,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延长,切口长度增加,白蛋白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筛选出6个非共线性的独立预测指标。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病变节段≥2个(OR=1.568, 95%CI:1.321~1.896,P=0.001)、脓肿(OR=1.956, 95%CI:1.632~2.358,P<0.001)、切口长度≥10 cm(OR=1.342, 95%CI:1.124~1.776,P=0.003)、引流时间≥5 d(OR=1.745, 95%CI:1.402~1.963,P<0.001)、NLR≥3.5(OR=2.023, 95%CI:1.548~2.528,P<0.001)和白蛋白<35 g/L(OR=2.235, 95%CI:1.754~2.569,P<0.001)是SSI发生的强效预测因子。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总分220分。内部验证Bootstrap法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95(95%CI:0.842~0.943,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列线图预测训练集SS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0.834~0.936,P<0.001)。外部验证验证集的AUC为0.839(95%CI:0.778~0.886,P<0.001)。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的预测概率与实际SSI发生率有较好的吻合性,决策曲线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列线图均有较好的临床获益比。结论 脊柱结核术后仍有较高的SSI发生率,病变节段、脓肿、切口长度、引流时间、NLR和白蛋白是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SSI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用于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狭窄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林俊安 洪晔 +1 位作者 陈志刚 吕书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97-100,145,共5页
目的研究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腰椎狭窄(LS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LS合并LSS患者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研究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腰椎狭窄(LS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DLS合并LSS患者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OLIF组(45例)和MIS-TLIF组(44例)。OLIF组采用OLIF治疗,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 d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手术效果,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O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低于MIS-TLIF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MIS-TLIF组,手术效果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且OLIF组ODI低于MIS-TLIF组,JOA评分高于MIS-TLIF组(P<0.05)。OLIF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与MIS-TLIF比较,OLIF治疗DLS合并LSS患者能改善其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手术效果,增强腰椎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侧弯 腰椎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椎间孔入路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行腰椎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勇 李信 +2 位作者 陈志刚 李立东 吕书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比较对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常规经椎间孔入路及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21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6例,将62例行常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患... 目的:比较对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常规经椎间孔入路及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21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6例,将62例行常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64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血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程度均呈显著减轻趋势,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腰痛、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创口小,术后恢复快,可显著改善腰椎功能,缓解腰腿疼痛及肌肉损伤,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优于常规经椎间孔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入路 腰椎融合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