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9
1
作者 程玉玲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年第5期72-72,共1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以及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本科自2003年成立以来,共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63例,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老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电子病历基础上的结构式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佳 沈蕾蕾 陈桂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5期171-173,188,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电子病历基础上的结构式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依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目的探讨互联网电子病历基础上的结构式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依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互联网电子病历基础上的结构式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的疼痛评分、依从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患者接受互联网电子病历基础上的结构式护理干预,可以促进疗效和缓解疼痛,进而间接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电子病历 结构式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 视觉模拟评分法 生活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鞠 刘焱 +3 位作者 孟德钎 蒋真 李永胜 潘文友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9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对65例SSc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对65例SSc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等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根据血脂情况把SSc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利用统计软件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Sc患者TG(P=0.000)、VLDL-C(P=0.000)升高,总胆固醇(P=0.025)、LDL-C(P=0.038)及HDL-C(P=0.000)下降。SSc患者高Hcy血症和高血脂率分别为69.23%和38.46%。血清Hcy水平与皮肤厚度总分值(r=0.759,P=0.006)和CRP(r=0.398,P=0.028)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DL-C水平与SSC疾病严重程度Valentini评分(r=-0.319,P=0.0413)和CRP(r=-0.270,P=0.045)呈负相关,而Hcy水平与TG、T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Sc患者的血脂和Hcy的异常与疾病活动度有关,这有可能增加SSc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 高脂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任义乐 冯学兵 +14 位作者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陶娟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王美美 陈志伟 孙凌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73-976,共4页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1999至2012年江苏省15所医院共2 078例SLE患者首次住院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比较采用秩和U检验、x2检验,应用Cox回归...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1999至2012年江苏省15所医院共2 078例SLE患者首次住院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比较采用秩和U检验、x2检验,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狼疮肾炎组883例(42.5%),其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非狼疮肾炎组[(30±11)岁比(32±12)岁,P<0.01].(2)狼疮肾炎组心肺受累、神经精神受累、胃肠受累、血液受累、眼部受累、入院时SLEDAI评分>9分及出院时SLEDAI评分>9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狼疮肾炎组(31.5%、7.9%、13.9%、69.0%、1.5%、77.4%及29.8%比18.8%、5.1%、6.8%、63.1%、0.3%、43.1%及8.1%,均P<0.01).(3)狼疮肾炎组首次住院后1、5年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狼疮肾炎组(7.2%、15.0%比3.1%、6.3%,均P<0.01).(4)狼疮肾炎组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神经精神受累(HR 2.46)、出院时SLEDAI评分>9分(HR2.34)、血肌酐升高(HR2.21)及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HR2.09),保护因素是糖皮质激素治疗(HR0.18).结论 狼疮肾炎是年轻早期SLE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易同时并发其他重要器官受累,病情活动度高、治疗困难,尤其在神经精神受累、血肌酐升高或转氨酶升高时预后更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狼疮肾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19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首发表现和起病特点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雨凡 孙凌云 +13 位作者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陶娟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王美美 陈志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分析江苏省15所医院近10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首发表现和起病特点。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汇总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回顾分析,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①入选病例共1958例,男... 目的 分析江苏省15所医院近10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首发表现和起病特点。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汇总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回顾分析,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①入选病例共1958例,男女比例1:15.0。②首发症状明确者1798例,最多见的是皮肤黏膜损害(769例,占42.8%)和关节炎(697例,占38.8%)。其中皮肤黏膜损害主要表现为颊部红斑(706例)。在首发症状中与男性相比,女性关节炎比例显著增高。③所有病例在首次住院时均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皮肤黏膜受累(82.3%)最为常见;血液系统损害:74.0%出现血细胞3系中至少1系减低;肌肉骨骼受累以关节炎(1156例,占56.5%)明显多于肌炎(51例);发现蛋白尿1046例,血尿385例,肾活检病理显示以Ⅳ型肾炎为主。结论 ①SLE住院患者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1:15.0。②皮肤黏膜损害和关节炎是SLE的最常见首发表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现关节炎。③初次住院病例受累最多的器官或系统为皮肤黏膜、血液、关节和肾脏,肾活检病理显示以Ⅳ型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回顾性研究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袁风红 孙凌云 +13 位作者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邹耀红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11-615,共5页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补体进行测定并进行临床意义探讨。方法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住院140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补体与SLE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间的关系。统计学...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补体进行测定并进行临床意义探讨。方法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住院140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补体与SLE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LogisticRegression分析。结果1405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补体c3降低组1042例,补体c3正常组363例,通过对照研究,补体c3降低组入院年龄、病程、住院次数、浆膜炎、胃肠道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血清肌酐、尿蛋白、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RegreSSion分析显示CRP(OR:0.396,0.254-0.617,P=0.000)、抗核抗体(OR:2.907,1.267.6.670,P=-0.012)、尿蛋白(OR:1.702,1.043-2.779,P=0.033)及入院SLEDAI评分(OR=0.930,0.886-0.975,P=0.003)是与补体c3降低有显著相关的因素。结论补体c3作为SEE常用的临床检测指标,与SEE病情活动密切相关,也是肾累及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回顾性研究 补体3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性发热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袁风红 孙凌云 +13 位作者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邹耀红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疗情况间的关系。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62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活动性发热患者729例,非发热患者1033例,通过对照研究,发热组入院年龄、是否初治、光敏感、浆膜炎、神经精神系统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血清肌酐、补体C3、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既往治疗与非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异常[比值比(OR):1.396,95%可信区间(CI)1.114~1.711,P=0.004]、CRP(OR=1.005,95%CI1.002~1.009,P=0.002)、ALT(OR=1.003,95%CI1.001~1.005,P=0.005)、血清肌酐(or=0.997,95%C10.995~0.999,P=0.007)、血红蛋白(OR=0.986,95%CI,0.981~0.992,P=0.000)、入院年龄(OR=0.984,95%C10.974。0.993,P=0.001)及环磷酰胺应用比例(OR:0.557,95%C10.382-0.813,P=-0.002)与SLE患者发热相关。结论发热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白细胞下降、CRP升高、肝功能异常、贫血、入院年龄轻为SLE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危险因素,而肾累及、环磷酰胺应用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发热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育龄期男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袁风红 孙凌云 +13 位作者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32-835,共4页
目的 对育龄期男女SLE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住院1 95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育龄期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度、死亡等指标.统计学处理... 目的 对育龄期男女SLE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住院1 95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育龄期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度、死亡等指标.统计学处理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 839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男性117例,女性1 722例,通过对照研究,男性患者发病年龄[(32±12)岁]、住院年龄[(36±12)岁]晚于女性[(30±10)岁和(33±10)岁](χ^2=-2.151,χ^2=-2.177,P<0.05),男性患者更易出现浆膜炎、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清ALT及血清肌酐异常(P<0.05),而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关节炎、贫血、抗dsDNA抗体阳性(P<0.05);男性患者病死率13.68%(16/117)高于女性患者7.38%(127/1 722)(χ^2=6.064,P<0.05),死亡原因分析表明,感染是男女SLE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其次女性因肾脏累及、肾功能不全死亡,而男性因神经系统累及死亡.结论 育龄期男女SLE患者临床特点有所不同,男性更易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而女性更易出现关节累及、贫血.男性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性别 育龄期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与疾病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学增 张育 +13 位作者 孙凌云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损害与疾病活动情况、免疫学指标的异常及疾病预后相关性。方法 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首次住院SLE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观察血液系统损害情况,并分析了血液系统损害与SLE疾病活动情况、...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损害与疾病活动情况、免疫学指标的异常及疾病预后相关性。方法 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间首次住院SLE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观察血液系统损害情况,并分析了血液系统损害与SLE疾病活动情况、免疫学指标及SLE患者病死率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 1958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女性患者1836例,男性患者122例。所有SLE患者中,1549例(79.1%)患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其中贫血占62.3%,白细胞减少占45.5%,血小板减少占29.4%;轻、中、重度活动组患者血液学损害率均高于基本无活动组(P=0.01和P〈0.01);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在红细胞沉降率、补体C3、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有166例患者在随访中死亡,其中因重症感染死亡占38.6%,因肾功能衰竭死亡占22.9%,因神经系统损害死亡占15.1%,心血管疾病占10.2%,其他死因占13.3%。死亡病例中存在血液系统损害占91.6%,无血液系统损害占8.4%,血液系统损害率在死亡患者中明显增高(P〈0.01)。结论 血液系统是SLE最常受累的系统之一,其中以贫血最为常见,血液系统损害与狼疮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免疫性指标异常的患者容易继发血液系统的损害;重症感染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存在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预后 血液系统损害
原文传递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一例
10
作者 李芳 孟德钎 +1 位作者 刘焱 潘文友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93-694,共2页
患者男,20岁。因腰背痛4年余,双下肢疼痛6个月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2010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夜间痛明显,翻身受限,无晨僵,伴左膝关节疼痛,患者未重视,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2010年10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查体:脊柱无畸形... 患者男,20岁。因腰背痛4年余,双下肢疼痛6个月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2010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夜间痛明显,翻身受限,无晨僵,伴左膝关节疼痛,患者未重视,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2010年10月就诊于我科门诊,查体:脊柱无畸形,双侧骶髂关节处叩痛阳性,双侧“4”字征阴性,左膝关节轻度压痛,无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强直性脊柱炎 双侧骶髂关节 误诊 双下肢疼痛 膝关节疼痛 症状持续 左膝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