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糊精修饰磁性纳米材料制备及对环境水样中重金属处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龚爱琴 朱霞石 金凯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80-1687,共8页
合成了羧甲基-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的Fe_3O_4磁性纳米材料(CM-HP-β-CDCP-MNPs),建立了CM-HP-β-CDCP-MNPs固相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离分析水样中Pb^(2+)、Cu^(2+)的方法。用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对合成... 合成了羧甲基-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的Fe_3O_4磁性纳米材料(CM-HP-β-CDCP-MNPs),建立了CM-HP-β-CDCP-MNPs固相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离分析水样中Pb^(2+)、Cu^(2+)的方法。用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对合成的磁性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CM-HP-β-CDCP-MNPs吸附Pb^(2+)、Cu^(2+)的吸附条件和脱附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CM-HP-β-CDCP-MNPs对Pb^(2+)的吸附率>95%,对Cu^(2+)的吸附率>85%,吸附容量为70.32 mg·g^(-1)(Pb^(2+))和26.53 mg·g^(-1)(Cu^(2+))。用所提方法对瘦西湖水样及大运河水样进行了测定,Pb^(2+)回收率为90.1%~103.8%,RSD为2.6%~5.0%;Cu^(2+)回收率为91.2%~104.9%,RSD为3.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FE3O4 磁性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分离/富集-石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镉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亮 朱霞石 +1 位作者 封克 吴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U09期223-226,共4页
以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TiO2,锐钛型)对金属Cd(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和解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H范围内,纳米TiO2对Cd(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3·0mol/L HCl能将所吸附的Cd(Ⅱ)... 以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TiO2,锐钛型)对金属Cd(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和解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H范围内,纳米TiO2对Cd(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3·0mol/L HCl能将所吸附的Cd(Ⅱ)完全洗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的特点。本法的检出限(3σ)为10·6n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n=7,C=2·0μg/L),富集50倍。本法测定标准样品的测定值与参考值吻合。用于土壤类样品中Cd(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吸附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丝填料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验室废液处理系统尾水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文平 张键 +2 位作者 张明 周大众 殷红桂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120,共4页
采用竹丝填料生物反应器处理某大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系统尾水。实验结果表明,竹丝填料生物反应器对废液处理系统尾水中COD、TN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84.00%-88.00%、15.47%-28.00%和37.96%-56.55%,其出水COD和NH4^+-N的含量远低于GB 189... 采用竹丝填料生物反应器处理某大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系统尾水。实验结果表明,竹丝填料生物反应器对废液处理系统尾水中COD、TN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84.00%-88.00%、15.47%-28.00%和37.96%-56.55%,其出水COD和NH4^+-N的含量远低于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的观察发现,竹丝填料表面容易被分解和形成较多的微小孔洞,并形成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和提供碳源以及孔洞对生物膜的保护可能是该生物反应器良好效果保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竹丝填料 尾水深度处理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脱硅稻壳炭复合材料吸附Pb^(2+)、Cu^(2+)、Ni^(2+)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文杰 杨彤 +4 位作者 徐姣 陈群 姚超 左士祥 傅成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9-173,共5页
以天然稻壳和凹凸棒石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制备了新型无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凹凸棒石/脱硅稻壳炭(ATP/DAC)复合材料。采用Zeta电位、TEM、BET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ATP/... 以天然稻壳和凹凸棒石为原料,通过高温炭化,制备了新型无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凹凸棒石/脱硅稻壳炭(ATP/DAC)复合材料。采用Zeta电位、TEM、BET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ATP/DAC对Pb2+,Cu2+,Ni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ATP/DAC对离子半径大的重金属有较好的吸附,吸附能力表现为:Pb2+>Cu2+>Ni2+。动力学研究表明:3种重金属离子在ATP/DAC上的吸附均遵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研究发现ATP/DAC对Ni2+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和D-R模型,Pb2+和Cu2+更适合Freundlich模型。红外光谱(FTIR)表明ATP/DAC复合材料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存在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脱硅稻壳炭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Fe_3O_4/rGO纳米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守圃 吴甜 +4 位作者 苏海明 瞿姗姗 解永娟 陈铭 刁国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37-2744,共8页
以氢氧化铁为四氧化三铁的前驱体,氧化石墨烯(GO)为还原石墨烯(r/GO)的前驱体,以水合肼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为混合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还原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_3O_4/rGO)的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 以氢氧化铁为四氧化三铁的前驱体,氧化石墨烯(GO)为还原石墨烯(r/GO)的前驱体,以水合肼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为混合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还原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_3O_4/rGO)的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以锂片为对电极进行了扣式电池的组装,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材料具有均一的形貌,r/GO具有较高的还原程度且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缓冲Fe_3O_4纳米颗粒的体积变化,使得Fe_3O_4/rGO纳米复合物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复合物 四氧化三铁 石墨烯 阳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电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兰峰 吴德峰 张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39,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苯硫醚/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形态、导电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均匀分散于聚苯硫醚基体中,二者的界面结合紧密;少量碳纳米管的加入即可显著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其逾渗阀值约为2 phr~3 phr...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苯硫醚/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形态、导电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均匀分散于聚苯硫醚基体中,二者的界面结合紧密;少量碳纳米管的加入即可显著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其逾渗阀值约为2 phr~3 phr;与聚苯硫醚相比,复合材料的拉伸及冲击强度全面提高,但由于碳纳米管的微观聚集与其应力传递作用间相互矛盾,因此过多的碳纳米管对材料力学性能贡献不大,这也得到了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电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PCB粉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熊煦 陈晓松 +1 位作者 侯文顺 刘日鑫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7,共4页
以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废PCB粉)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废PCB粉粒径、含量及改性剂PP-g-MAH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粒径的废PCB粉填充效果优... 以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废PCB粉)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废PCB粉粒径、含量及改性剂PP-g-MAH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粒径的废PCB粉填充效果优于粗粒径粉;废PCB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较大,除弯曲强度外,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均随废PCB粉含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P-g-MAH接枝物能显著增强废PCB粉与PP的界面结合力,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废PCB粉粒径为150μm,填充质量分数为40%,PP-g-MAH加入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印刷电路板 非金属粉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珊珊 陈晓松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79,共3页
研究了10%HCl、10%Na OH与3%H_2O_2共3种化学试剂对不同木粉质量分数PE基木塑复合材料(WPC,wood-plastic composites)的质量变化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化学试剂对WPC质量变化率、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10%HCl溶液对WP... 研究了10%HCl、10%Na OH与3%H_2O_2共3种化学试剂对不同木粉质量分数PE基木塑复合材料(WPC,wood-plastic composites)的质量变化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化学试剂对WPC质量变化率、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10%HCl溶液对WPC的质量变化率、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并且随着木塑复合材料中木粉质量分数的增加,木塑复合材料的质量变化率、力学性能损失越大;3种试剂主要是与木粉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发生化学作用而影响WPC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木塑复合材料 化学试剂 化学腐蚀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基磁性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9
作者 严长浩 高坡 +3 位作者 王志峰 孙海平 邱关明 张明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具有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水溶液。红外光谱和XRD表明,纳米粒子是Fe3O4且其粒径在15 nm左右。通过磁滞回线得到纳米粒子比饱和磁化强度σr=56.58 emu/g。对PET薄膜进行预处理和阴离子化后,在PET表面交替吸附聚电解质聚... 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具有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水溶液。红外光谱和XRD表明,纳米粒子是Fe3O4且其粒径在15 nm左右。通过磁滞回线得到纳米粒子比饱和磁化强度σr=56.58 emu/g。对PET薄膜进行预处理和阴离子化后,在PET表面交替吸附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和纳米粒子水溶液,由于PDDA的存在,Fe3O4纳米粒子能均匀地被吸附在PET表面,形成PET基磁性膜材料,且吸附的强度较强。该材料的矫顽力为41.11 Oe,剩余磁化强度为0.66 emu,与Fe3O4纳米粒子一样,具有超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膜材料 自组装 超顺磁性 矫顽力 剩余磁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法测定聚苯酯基复合材料组成的研究
10
作者 王建 郭亚芸 +3 位作者 于素华 杨晨 胡效亚 赵文轸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1期95-97,114,共4页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聚苯酯降解物CH3COOH,在分离度、色谱峰形或数据重复性方面不能满足定量测定要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54 nm时测定POB降解溶液中的对羟基苯甲酸,方法的灵敏度(LOD 9.95×10-12mol/L)、重现性(RSD小于0.6%)、...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聚苯酯降解物CH3COOH,在分离度、色谱峰形或数据重复性方面不能满足定量测定要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54 nm时测定POB降解溶液中的对羟基苯甲酸,方法的灵敏度(LOD 9.95×10-12mol/L)、重现性(RSD小于0.6%)、回收率(87.88%~107.51%)、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0.99以上)都满足定量测定要求;根据聚苯酯降解液中的p-HBA测得所合成POB聚合度为27.6,测定POB基复合材料中POB的质量分数时发现,以不同配方合成的复合材料中POB的质量分数都与理论值有较大偏离,这一现象可能由合成聚苯酯时单体升华损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酯 聚合度 对羟基苯甲酸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e_2O_4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11
作者 刘婧冉 张子岚 +1 位作者 胡春 邓玥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7期32-33,共2页
本次项目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MgFe_2O_4材料并研究其抗菌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来表征材料,用平板计数法研究MgFe_2O_4材料的抗菌活性。抗菌实验表明,MgFe_2O_4纳米材料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li)及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 本次项目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MgFe_2O_4材料并研究其抗菌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来表征材料,用平板计数法研究MgFe_2O_4材料的抗菌活性。抗菌实验表明,MgFe_2O_4纳米材料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li)及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抗菌性能随浓度增加而提高,在光照条件下材料浓度为100 mg/L时,材料的抗菌性能最佳,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能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Mg Fe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增强的NiS_2@MoS_2复合抑菌纳米材料
12
作者 张涛 陈婷 +2 位作者 史新星 王新旭 徐国峰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7期4-5,共2页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抗菌材料NiS_2@MoS_2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来表征材料,用平板计数法研究材料的抗菌活性。抗菌实验表明,NiS_2@MoS_2纳米材料对革兰阴性大肠杆菌(E.coli)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材料...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抗菌材料NiS_2@MoS_2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来表征材料,用平板计数法研究材料的抗菌活性。抗菌实验表明,NiS_2@MoS_2纳米材料对革兰阴性大肠杆菌(E.coli)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材料的抗菌性能随浓度增加而提高,在光照条件下材料浓度为100 mg/L时,材料的抗菌性能最佳,可达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能 大肠杆菌 NI S2@Mo 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秸秆对淹水土壤镉、铜溶出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单玉华 李昌贵 +2 位作者 陈晨 王小治 封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62-1366,共5页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直接关系到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及生物有效性。以小麦、水稻秸秆为材料,在淹水培养的条件下研究了添加秸秆对污染土壤Cu、Cd溶出的影响及其与溶解有机碳(DOC)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可显著促进Cu、Cd的溶出,...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直接关系到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及生物有效性。以小麦、水稻秸秆为材料,在淹水培养的条件下研究了添加秸秆对污染土壤Cu、Cd溶出的影响及其与溶解有机碳(DOC)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可显著促进Cu、Cd的溶出,促进效应随秸秆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与Cd相比,Cu的溶出对添加秸秆更为敏感,麦秸处理Cu、Cd的峰值浓度平均比稻秸处理分别提高98%和31%;麦秸处理DOC的峰值浓度平均比稻秸处理提高约40%;Cu、Cd的溶出与土壤溶液中DOC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2和0.8695;DOC对Cu溶出的促进效率是对Cd溶出促进效率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淹水土壤 溶解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脱硫废胶粉/天然橡胶共混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孟彩云 鲁萍 +3 位作者 毛利民 韩慧 严长浩 张明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66-369,共4页
采用微波脱硫法对废胶粉(WRP)进行表面活化改性,初步探索了WRP脱硫的最佳微波条件;将在最佳微波条件下脱硫的废胶粉(DRP)与天然橡胶(NR)制成共混弹性体,考察了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压缩永久变形、溶胀率和交联密度。结果表明,WRP脱硫... 采用微波脱硫法对废胶粉(WRP)进行表面活化改性,初步探索了WRP脱硫的最佳微波条件;将在最佳微波条件下脱硫的废胶粉(DRP)与天然橡胶(NR)制成共混弹性体,考察了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压缩永久变形、溶胀率和交联密度。结果表明,WRP脱硫的最佳微波条件为功率750W、辐射时间60s;DRP/NR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比WRP/NR共混弹性体有所提高;而相同胶粉用量下,DRP/NR共混弹性体的溶胀率均比WRP/NR共混弹性体低,而交联密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胶粉 天然橡胶 微波脱硫 共混弹性体 力学性能 压缩永久变形 交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2O4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家敏 谢吉民 +2 位作者 吕晓萌 朱建军 张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23,共3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型CuFe2O4化合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CuFe2O4为尖晶石型结构(JCPDS:34-0425),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大约为30-60nm... 采用柠檬酸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尖晶石型CuFe2O4化合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CuFe2O4为尖晶石型结构(JCPDS:34-0425),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大约为30-60nm。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得到吸收极限波长约为900nm,计算得到禁带宽度约为1.55eV。在碘钨灯灯(λ〉400nm)照射下,在少量H2O2的存在下,纳米CuFe2O4粉体对罗丹明B有机物的80min脱色降解率可达到96%。表明:CuFe2O4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铜 尖晶石 光催化 可见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茹 张学杨 +1 位作者 陆洪光 刘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为评价城市空气质量,以徐州市为例,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气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层次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为一级时的权重为0.450 2,为二级时的权重为0.549 8,表明该市空气质量等级为二级;主要大气... 为评价城市空气质量,以徐州市为例,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气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层次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为一级时的权重为0.450 2,为二级时的权重为0.549 8,表明该市空气质量等级为二级;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权重排序为PM_(2.5)>PM_(10)>NO_2>SO_2,说明首要大气污染物为PM_(2.5),表明徐州市大气污染表现为颗粒物污染。主成分分析表明:在特征值大于1的基础上,选取前两种污染物的总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8.804%的主成分作为综合性指标来反映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第一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9.562%,表明该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PM_(2.5)、PM_(10)、SO_2、NO_2、CO,其中PM_(2.5)是首要大气污染物。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与《徐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该市大气中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_(2.5))的结论相吻合,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污染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PM2.5 空气质量评价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nNa/SUZ-4: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华兰 龚静静 +4 位作者 许波连 邓生财 丁元华 俞磊 范以宁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9-536,共8页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PtSn catalysts supported on SUZ-4 and ZSM-5 zeolite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variou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cluding XRD,nitrogen adsorption,NH3-TPD,TG,H2-TPR and TPO tech...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PtSn catalysts supported on SUZ-4 and ZSM-5 zeolite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variou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cluding XRD,nitrogen adsorption,NH3-TPD,TG,H2-TPR and TPO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tests.It has been shown that SUZ-4-supported PtSnNa(PtSnNa/SUZ-4) was determined to be a better catalyst for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than conventional catalysts supported on ZSM-5,owing to its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Dibenzothiophene poison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detailed structures of the two supported catalysts.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wo catalysts indicate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t on the porous support affects the activity.In contrast to ZSM-5-supported catalysts,Pt particles on the PtSnNa/SUZ-4 are primarily dispersed over the external surface and are not as readily deactivated by carbon deposition.This is because that the strong acid sites of the SUZ-4 zeolite evidently prevented the impregnation of the Pt precursor H_2PtCl_6 into the zeolite.In contrast,the weak acid sites of the ZSM-5 zeolite led to more of the precursor entering the zeolite tunnels,followed by transformation to highly dispersed Pt clusters during calcination.In the case of the PtSnNa/ZSM-5,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n oxides and the support were lessened,owing to the weaker acidity of the ZSM-5 zeolite.The dispersed Sn oxides were therefore easier to reduce to the metallic state,thus decreas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ydrocarbon dehydroge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Z-4 zeolite PtSnNa catalyst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Catalyst stability Pt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掺氧化锌多孔纳米棒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元有 周国强 +1 位作者 张龙 刘天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85-2793,共9页
通过两步法合成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谱等技术对系列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并探索了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光降解染料... 通过两步法合成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谱等技术对系列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并探索了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光降解染料罗丹明B(Rh B)和气体乙醛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多孔Cu掺杂ZnO纳米棒光催化分解乙醛进行了评价。多孔Cu掺杂ZnO纳米棒(CZ-5)光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分解乙醛的能力,比其它多孔Cu掺杂ZnO纳米棒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多孔Cu掺杂ZnO纳米棒光催化剂在室温下在可见光(435 nm)下照射16 h,5.50×10-4(φ,体积分数)的乙醛气体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CO_2)。多孔铜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铜和氧化锌纳米棒之间的协同作用。这种改进的光催化协同作用归因于Cu掺杂ZnO的可见光吸收的延伸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抗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铜掺杂的氧化锌 纳米棒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TiO_2/g-C_3N_4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文杰 袁华 +3 位作者 左士祥 杜涛 姚超 孟祥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2-917,936,共7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TiO_2/g-C_3N_4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荧光光谱(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降解对...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TiO_2/g-C_3N_4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荧光光谱(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降解对象,考察了在可见光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均匀地负载在石墨相氮化碳片层上,TiO_2/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吸收带边扩展到470nm,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效率,它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型二氧化钛 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 可见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基质与污水磷素去除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成达 王惠民 +3 位作者 钱小青 季俊杰 陈娟 钱晓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5-178,共4页
通过分析测试研究了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avy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简称W-SFCW)运行期间基质的磷素沉积量,以便解析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于污水磷素去除的关系。试验污水为经短时厌氧预处理的化粪池污水,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 通过分析测试研究了波式潜流人工湿地(Wavy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简称W-SFCW)运行期间基质的磷素沉积量,以便解析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于污水磷素去除的关系。试验污水为经短时厌氧预处理的化粪池污水,并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orizontal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简称SFCW)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近2年的人工湿地连续试验期间,分别于2003年11月、2004年5月和2004年11月测定了两种人工湿地基质的磷素沉积量。结果表明,随着人工湿地运行时间的延续,污水中的磷从以人工湿地基质吸附为主,逐渐变成以难溶性磷酸盐的沉积为主;为了人工湿地持续高效地去除TP,用释放Ca2+等金属离子的基质能够促进不溶磷酸盐的沉积;W-SFCW由于使所有水流不断与土壤层、砾石层和豆石层反复接触,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几率大大高于SFCW,能够比SFCW更加显著地促进磷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式潜流人工湿地 磷素去除 基质特性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