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原因及其高死亡率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卞洪亮 沈耀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81-482,共2页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婴儿 发病原因 VLBWI 高死亡率 新生儿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息住院患儿病原学分析及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月红 武敏 王宇清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4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喘息住院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方便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临床表现有喘息症状的2380例患儿进行多病原检测。结果2380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的患儿1339例,检出阳性率为56.3%;其中病毒检测阳性... 目的探讨喘息住院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方便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临床表现有喘息症状的2380例患儿进行多病原检测。结果2380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的患儿1339例,检出阳性率为56.3%;其中病毒检测阳性者906例,检出率为38.1%;病毒感染者中,检出率高的病毒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6.6%)、人鼻病毒(hRV,14.6%);肺炎支原体(MP)719例(30.2%);细菌339例(14.2%),混合感染479例(20.1%)。MP感染组患儿平均年龄大,男性患儿少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组发热比例低;紫绀在副流感病毒(Pinf)感染组更多见;病毒混合细菌感染组易出现紫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是诱发喘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MP。1岁以内的患儿以病毒感染多见,主要为RSV、hRV;1岁以上的患儿以MP多见。RSV冬季检出率高,hRV冬季检出率低,hBoV夏季检出率高,MP全年散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喘息 病原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芹 汤继宏 +1 位作者 张兵兵 朱玉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大鼠发作第1,2,7和15天时血清NSE、S-100B、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血清NSE[(8.57±0.56)μg/L]和S-100B[(0.45±0.06)μg/L]表达水平即升高(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反复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时血清NSE[(9.33±0.61)μg/L]和S-100B[(0.78±0.10)μg/L]表达水平即达峰值(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和15天时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血清GFAP表达水平自反复惊厥发作第1天即升高[(0.44±0.05)μg/L,P=0.004],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0.63±0.08)μg/L,P=0.000],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5天仍高于对照组[(0.40±0.05)μg/L,P=0.018]。结论 NSE和S-100B为单次惊厥发作性脑损伤的高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物,反复惊厥发作可使脑损伤程度加重,GFAP表达变化不具有脑损伤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S100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病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5
4
作者 唐凤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446-4448,共3页
目的分析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90例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母乳性黄疸38例(42.2%),占据首位;其次是感染因素36例(39.7%),先天性心脏病13例(14.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 目的分析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90例婴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母乳性黄疸38例(42.2%),占据首位;其次是感染因素36例(39.7%),先天性心脏病13例(14.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3.3%),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胆汁淤积。结论对黄疸持续不退婴儿,应重视病因分析,防止误诊误治,结合病因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及早干预,降低脑损伤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大业 钱明阳 卞洪亮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术后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631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造影检查证实膜周部VSD,且具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进行导管堵闭手术,对术后出现左束... 目的探讨小儿经导管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术后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631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造影检查证实膜周部VSD,且具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进行导管堵闭手术,对术后出现左束支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进行相应治疗和早期随访。结果术中新发生左束支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6例,予以甲强龙2 mg/kg静脉注射,心电图均恢复正常后继续介入治疗。术后共计发生8例(1.26%)左束支传导阻滞,11例(1.74%)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中术后1 d内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8例,给予相应处理后其中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恢复正常,2例无恢复(经心外科治疗后恢复正常);左前分支传导阻滞5例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新增发生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术后3个月新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结论经导管封堵膜周部VSD术后发生左束支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比例相对较低,术后早期发现并进行必要的干预可以减少外科手术,应加强中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左束支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红霞 徐曼曼 陈石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10期74-78,共5页
目的构建重症手足口患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要素-环节-终末质量结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检索法、布拉图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构架,结合德尔斐(Delphi)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优化评价指标并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完成... 目的构建重症手足口患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要素-环节-终末质量结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检索法、布拉图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初始构架,结合德尔斐(Delphi)专家函询法、层次分析法,优化评价指标并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完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8.2%、100%,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82,专家意见和谐系数分别为0.195、0.246。构建了以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构成的3项1级指标、18项2级指标及43项3级指标,并含有各指标权重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函询结果可靠有效,评价指标体系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质量提供了科学、客观、全面、可量化的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质量指标 安全管理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蚕豆病并发重度溶血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娟 陈石兰 徐曼曼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5期142-143,共2页
蚕豆病即G-6-PD,每年4、5月份高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孩多见。食蚕豆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病,轻者仅有轻度贫血,去除诱因后自愈;重症急性溶血、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可伴发热、呕吐、腹痛、脾肿大;极重型有神志不清、休克、... 蚕豆病即G-6-PD,每年4、5月份高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孩多见。食蚕豆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病,轻者仅有轻度贫血,去除诱因后自愈;重症急性溶血、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可伴发热、呕吐、腹痛、脾肿大;极重型有神志不清、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在蚕豆成熟季节流行,进食蚕豆和蚕豆制品(如粉丝)均可致病。急性重度溶血性贫血患者,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小儿生命。本院儿科于2015年5月收治1例蚕豆病并发重症溶血性贫血患儿,患儿经积极抢救和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病 溶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唐凤英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675-676,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佐治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共6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次,2~3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常规1~2 mg/(kg.次),1次/d...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佐治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共6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次,2~3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常规1~2 mg/(kg.次),1次/d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显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结论:较大剂量分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较常规剂量可减轻症状、体征,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夺睡眠-睡眠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附86例报道)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桂芹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而间隙期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的小儿癫痫患者进行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脑电图描记。结果86例中间隙期常规EEG均未发现异常,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EE... 目的探讨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脑电图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而间隙期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的小儿癫痫患者进行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脑电图描记。结果86例中间隙期常规EEG均未发现异常,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EEG检查痫样放电率81.4%。结论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脑电图痫样放电率明显提高,对小儿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电图 剥夺睡眠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8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HFMD重症患儿75例,采用PCIS法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加以评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PCIS评分所得值越低,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病例越...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HFMD重症患儿75例,采用PCIS法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加以评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PCIS评分所得值越低,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病例越多,且器官累及的数目也呈较多表现。本组75例患儿中,危重病例18例,占24%;重症病例57例,占76%。共死亡7例,占9.3%。危重病例死亡6例,占85.7%;重症病例死亡1例,占14.3%。两组存活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足口重症病例中采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对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利于准确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治疗、预测预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手足口病 危重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菲康预防91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邵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6期86-86,105,共2页
目的观察益生菌培菲康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8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按感染性疾病治疗方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及对症治疗,预防组在入院后即加用培菲康散剂口服,0.5~1.0g/次,2~3次/d,服药时间在72h以上。观察组未... 目的观察益生菌培菲康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8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按感染性疾病治疗方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及对症治疗,预防组在入院后即加用培菲康散剂口服,0.5~1.0g/次,2~3次/d,服药时间在72h以上。观察组未服用培菲康。记录每天大便次数、性状、量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比较,预防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腹泻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应用抗生素治疗患儿适当补充益生菌可以预防和治疗小儿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海英 《医药导报》 CAS 1999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糖的变化及意义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1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血糖水平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变化及临床研究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12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3组,即病情一般40例(A组)、病情严重38例(B组)、病... 目的探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血糖水平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变化及临床研究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12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程度分为3组,即病情一般40例(A组)、病情严重38例(B组)、病情危重42例(C组),对血糖水平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并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组及C组血清前白蛋白在治疗前水平低于A组,而两组血糖水平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血清前白蛋白在治疗后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精值呈显著降低,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病发手足口病后,病情的危重程度与血糖水平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有一定相关性,在病情程度越重的情况下,血糖水平呈越高表现,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呈越低表现,故加强对血糖及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可对手足口病监测病情变化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 手足口病 血清前白蛋白 血糖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中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红 《小儿急救医学》 2002年第2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NICU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分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0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至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患者,其中,男孩40例,年龄在5个月-2岁之间,女孩33例,年龄在7个月-4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并且呈现危重情势,...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至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患者,其中,男孩40例,年龄在5个月-2岁之间,女孩33例,年龄在7个月-4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并且呈现危重情势,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对症治疗。对所有患儿进行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诊断和治疗,所有患儿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73例患儿中,治愈36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4.5%,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在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比例的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采用此种方法效果显著,对于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手足口病危重比例 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16
作者 张桂芹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11期793-793,共1页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2 9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15例 ,用IVIG 40 0mg·kg 1 ·d 1 ,iv ,连用 5d ;对照组 14例 ,用...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2 9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15例 ,用IVIG 40 0mg·kg 1 ·d 1 ,iv ,连用 5d ;对照组 14例 ,用地塞米松 0 .5~ 1.0mg·kg 1 ·d 1 ,连用 5~ 8d ,继以泼尼龙维持。其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两组相同。结果 :治疗组 48h内总有效率 86.7% ,对照组 2 1.4% ;治疗组肌力、行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平均 18.6d ,对照组 3 0 .3d ,两组均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IVIG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丙种球蛋白 神经根神经炎 多发性 感染性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陈营 李胜 +1 位作者 武岗 刘芹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7期26-32,共7页
目的 观察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并探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04例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儿童慢性咳嗽患者,共104例。按照随... 目的 观察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并探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04例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儿童慢性咳嗽患者,共104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龙止咳颗粒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咳嗽、咳痰、乏力、口干症状积分均下降(P <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积分较低(P <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FEV1、FVC、FEF50、FEF75的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FeNO值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IL-8)减少(P <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较低(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黄龙止咳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肺肾气虚、痰热郁肺证儿童慢性咳嗽,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患儿炎症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咳嗽 黄龙止咳颗粒 布地奈德 临床疗效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探析
18
作者 刘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9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与神经系统损伤合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HFMD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92例,对引发病变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HFMD未合并神经系统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与神经系统损伤合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HFMD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92例,对引发病变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HFMD未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100例(对照组),就两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乳头水肿4例,精神萎靡或嗜睡23例,共济失调2例,惊跳或激惹43例,病理反射阳性17例,肢体抖动、震颤6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5例,谵妄2例,肢体肌张力减低7例,昏迷1例,前囟门饱满紧张14例。对10例有明显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行实验室脑脊液检查,WBC(69~227)×109均有增多表现,脑脊液完全正常3例,外观微浊2例,压力增高6例,蛋白质有增高(>0.4 g/L)表现4例,氯化物和糖均正常。行头部CT或MRI检查的患儿7例,其中有脑水肿合并发生3例,脑干受损1例,正常3例,脑白质弥漫性受损1例。行脑电图检查18例,重度异常5例,中度异常9例,轻度异常4例,多以弥漫性慢波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可有棘波、尖波等。观察组发病年龄、动脉血压、空腹血糖、血WBC计数、发热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高危因素。性别、皮疹、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状况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进行分析,与无相关损伤的同类型疾病的患儿比较,总结出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病程的高危因素,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损伤 临床特征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蔡金兰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2期22-,共1页
早产儿吸吮、吞咽及协调功能差,经口喂养困难,往往采用鼻胃管喂养,这一方法虽然解决了吸吮困难的问题,但却是一非生理过程,使早产儿不能经过口腔的吸吮活动来完成一系列胃肠道生理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 早产儿吸吮、吞咽及协调功能差,经口喂养困难,往往采用鼻胃管喂养,这一方法虽然解决了吸吮困难的问题,但却是一非生理过程,使早产儿不能经过口腔的吸吮活动来完成一系列胃肠道生理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胃肠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我们给予早产儿NNS,观察其对生长发育和胃肠喂养的影响以及该方法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 早产儿 胃肠喂养不耐受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在手足口病皮疹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郭红霞 徐曼曼 陈石兰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24期53-54,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皮疹恢复速度,探讨和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治疗的价值。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皮疹患儿中挑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原则要求对其进行分组,其中接... 目的:为了提高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皮疹恢复速度,探讨和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治疗的价值。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皮疹患儿中挑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原则要求对其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常规护理措施的设为对照组。而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基础上辅以康复新液外涂及口服治疗,并实施护理干预的设为试验组,比较不同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各评估指标的影响。结果:此次研究表明,两组患儿都能取得治疗效果,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8(70.00%)、38(95.00%),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更占优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患儿的体温正常时间、皮疹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愈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皮疹患儿治疗期间采用康复新液外涂加口服治疗的同时接受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能够促进皮疹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康复新液 护理干预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