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心内科护士心电图错误识别率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潘友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2期00084-00084,共1页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心内科护士心电图错误识别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电监护患者76例,在监护期间予以所有患者品管圈活动,最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比对实施后、实施前的心电图错误识...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心内科护士心电图错误识别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电监护患者76例,在监护期间予以所有患者品管圈活动,最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比对实施后、实施前的心电图错误识别率,前者降低更为显著,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将心内科护士心电图错误识别率显著降低,从而使整体护理质量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心内科护士 心电图错误识别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雪扬 孙昕 +5 位作者 葛宏艳 于泳 张娴娴 李运健 张森皓 李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31例AIS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31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将其分为非END组(110例)和END组(2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多模态CT图像指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多模态CT图像指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 LMC)评分均低于非END组,梗死核心体积、低灌注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均大于非END组,溶栓24 h后出血率高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入院到治疗时间及溶栓24 h后出血等进行校正后,r LMC评分(OR=0.61)、梗死核心体积(OR=1.04)、低灌注体积(OR=1.02)和缺血半暗带体积(OR=1.0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低灌注体积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最高,缺血半暗带体积最低。结论RLMC评分、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有独立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CT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诚霖 李学美 +1 位作者 陈芳 莫天娴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8期131-135,共5页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8月-2022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盐城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97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房颤症...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8月-2022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盐城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97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房颤症状工具(Atrial Fibrillation-6 instrument,AF-6)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自我报告结局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房颤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97例患者AF-6总分为(24.29±8.33)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49,95%CI:0.914~0.986,P=0.008)、病程(OR=3.467,95%CI:1.138~6.588,P<0.001)、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OR=4.027,95%CI:1.651~6.312,P<0.001)、1年内住院次数(OR=3.891,95%CI:2.006~7.549,P<0.001)是房颤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论房颤患者自我报告结局水平有待改善,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小、病程长、NYHA心功能分级差、1年内住院次数多的房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自我报告结局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乐玉兰 裔照国 沈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0期157-159,165,共4页
目的 观察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学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常规干预组70例采用常规用药,药学干预组70... 目的 观察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学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常规干预组70例采用常规用药,药学干预组70例则采用药学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合理用药率、用药情况(住院费用、中药注射剂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药学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常规干预组的88.57%(χ^(2)=3.877,P=0.049);药学干预组患者用药合理率均较高(P<0.05或P<0.01);药学干预组患者住院费用、中药注射剂费用均少于常规干预组(P<0.01);药学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9%,低于常规干预组的25.71%(χ^(2)=12.605,P<0.001)。结论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进行药学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疗成本及用药频次,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医疗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情况现状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文 裴小芹 +1 位作者 郭艳侠 张玉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5期128-131,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30日—9月15日选取江苏省内4所卫生类高职院校的59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情况调查表、线上教学平台学生使用意愿量表进行问卷... 目的调查不同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30日—9月15日选取江苏省内4所卫生类高职院校的59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情况调查表、线上教学平台学生使用意愿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使用最多的线上教学平台分别为腾讯课堂519名(87.82%)、学习通386名(65.31%)、QQ 216名(36.55%);平台学习便利性满意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云课堂、学习通和QQ;平台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云课堂、钉钉、学习通;平台心流体验满意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云课堂、钉钉、学习通;平台使用意愿满意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钉钉、云课堂、智慧树。除平台学习便利性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线上教学平台各有其特点,腾讯课堂使用率最高,云课堂满意率最高,不同线上教学平台相结合,可以方便教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模式血管内治疗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沈媛 侍海存 +1 位作者 宋远营 潘平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模式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16例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为左侧和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栓塞各2例(4/16)、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4例(4/16)、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模式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16例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为左侧和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栓塞各2例(4/16)、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4例(4/16)、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栓塞1例(1/16)、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3例(3/16)、左侧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栓塞3例(3/16)、基底动脉中下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1例(1/16),采用多模式血管内治疗(包括导管抽吸、机械取栓、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入院时和术后2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价预后,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例患者中6例(6/16)实现完全血管再通(TICI分级3级),8例(8/16)实现部分血管再通(TICI分级2级),包括TICI分级2a级1例(1/16)、TICI分级2b级7例(7/16),2例(2/16)未实现血管再通(TICI分级0~1级)。术后21 d NIHSS评分低于入院时[12.50(6.75,19.25)分对18.00(13.25,21.50)分;Z=-2.287,P=0.022]。术后3个月m RS评分1分者2例(2/16),2分4例(4/16),3分5例(5/16),4分2例(2/16),5分2例(2/16),6分1例(1/16)。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2/16),牙龈出血1例(1/16),原发梗死灶发生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3例(3/16),包括HI2型2例(2/16)、PH1型1例(1/16)。结论多模式血管内治疗方法如导管抽吸、机械取栓、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动脉 血栓切除术 支架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及肺部侵袭性曲霉菌病一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敏 宋维庚 +1 位作者 王根娣 钟建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98-500,共3页
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精神萎靡8 d、反应迟钝1 d,于201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长期从事废品收购,生活环境潮湿,长期缺乏营养。于8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体温高达40℃,外院拟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予以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具体方案不... 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精神萎靡8 d、反应迟钝1 d,于201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长期从事废品收购,生活环境潮湿,长期缺乏营养。于8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体温高达40℃,外院拟诊为"化脓性脑膜炎",予以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具体方案不详)。治疗期间血糖17.10 mmol/L(3.90~6.10 mmol/L),肝功能试验丙氨酸转氨酶(ALT)为86 U/L(5~4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5 U/L(5~40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肺疾病 真菌性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 被引量:4
8
作者 钟建国 袁文林 +3 位作者 肖佩荣 侍海存 王瑶 陈红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探讨伴中央 -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 (BECCT)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 2 0例 BECCT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BECCT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肢体阵挛或强直、面肌抽搐、口唇运动、流涎、咽喉发声、部分语言... 目的 探讨伴中央 -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 (BECCT)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 2 0例 BECCT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BECCT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肢体阵挛或强直、面肌抽搐、口唇运动、流涎、咽喉发声、部分语言障碍但神志清楚 ,发作与睡眠关系密切。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 ,局限性棘波或尖波灶位于中央区或中颞区 ,可扩散至其它部位 ,清醒时较为局限 ,入睡后放电频度明显增加。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预后良好。结论  BECCT是一种特征性癫痫综合征 ,临床常见 ,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癫痫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万峰 张国培 +2 位作者 崔婷 刘成霏 董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585-587,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超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5~12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 6~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超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5~12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 6~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2~12 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4~14 mm。封堵器到位后15 min左心室造影14例无分流,2例少量分流。术后1周经胸超声检查无分流,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膜周部VSD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镍钛合金 闭合膜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心率变异影响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敏 施亚明 +2 位作者 吴春阳 唐娟 施国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7例,以HRV的标准范围分为正常组(152例)与非正常组(245例),并对部分异常组患者进行美托洛尔治疗,设为观察组(127例);剩余非正常组患者为异常组(118例... 目的观察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7例,以HRV的标准范围分为正常组(152例)与非正常组(245例),并对部分异常组患者进行美托洛尔治疗,设为观察组(127例);剩余非正常组患者为异常组(118例)。正常组与异常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24 h的动态心电图及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异常组患者SDNN、SDNNI、r MSSD、PNN50、HRVI的值均显著的低于正常组,而观察组与异常组相比则有所回升(P<0.05)。结论 HRV能够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发生率以及急速颈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而美托洛尔则能有效的改善HRV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延缓颈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美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洪刚 洪菊培 顾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参照组30例和研究组3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研究组... 目的观察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参照组30例和研究组3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期间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治疗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参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3.33%,研究组为4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为2.86%,低于参照组的23.33%(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紫杉醇联合卡铂相当,但其可有效降低患者毒副作用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紫杉醇 卡铂 治疗结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牙周状况的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立飞 岳峰 +2 位作者 陈新 徐碧芳 邵良荣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342-343,共2页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牙周情况及龈下菌丛分布特点。方法 对 4 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牙周检查和龈下菌斑涂片并与 35名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组菌斑指数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牙周情况及龈下菌丛分布特点。方法 对 4 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牙周检查和龈下菌斑涂片并与 35名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组菌斑指数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牙周探诊深度大于对照组。肾功能衰竭组龈下菌斑革兰阴性杆菌比例高于对照组 ,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比例均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牙周病 微生物学 菌斑指数 牙龈指数 出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手术后近期胆囊结石形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霖 葛苏杨 张汉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603-604,共2页
21例贲门癌切除患者术后3个月~1年内发生胆囊结石。其中3例行胆囊切除。1例于术后2周发生气管食管瘘而死亡,另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1年半因癌转移而死亡。由于肿瘤近期内不稳定性,对此类病人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尽可能采取保守疗法。胆囊... 21例贲门癌切除患者术后3个月~1年内发生胆囊结石。其中3例行胆囊切除。1例于术后2周发生气管食管瘘而死亡,另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1年半因癌转移而死亡。由于肿瘤近期内不稳定性,对此类病人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尽可能采取保守疗法。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迷走神经肝支受损及手术所致解剖形态学上的变异有关。建议预防用药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胆结石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健 张洪明 陈季北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1期239-242,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86例,按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86例,按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43例)、研究组(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43例),比较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后RR、HR、PaCO2显著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治疗后PaO2、FEV1/FVC、FVC水平显著比对照组高,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可有效改善COPD呼吸衰竭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的病情,维持良好的肺通气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胸腔闭式引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胸腔积液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建国 陈红兰 +3 位作者 侍海存 肖佩荣 王瑶 宋维庚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CT和临床的变化。 方法 对 75例患者术后临床和CT进行不同时间观察。 结果 术后一周内 86 6 %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 ,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 ,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 目的 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CT和临床的变化。 方法 对 75例患者术后临床和CT进行不同时间观察。 结果 术后一周内 86 6 %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 ,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 ,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呕吐、瘫痪和意识障碍加重 ,经脱水调整等治疗后好转 ,病情的完全稳定需 4周后。CT检查 :中线结构移位术后第一周平均 6mm ,第二周 9mm ,第三周 6mm ,第四周 2mm ,4周后大部分中线恢复正常。 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可缓解局部压力 ,但脑水肿过程不可避免 ,大多持续 2周~ 3周后好转、需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脑出血 微创清除术 术后并发症 脑水肿 CT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SPOT.TB检验与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和腺苷脱氨酶含量在诊断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章 仇爱民 +2 位作者 张海林 张建生 唐余广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522-523,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癌胚抗原(CEA)含量和血清T-SPOT.TB检验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05年1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诊断明确的胸腔积液患者。癌性胸腔积液组(癌性组)和结核性...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癌胚抗原(CEA)含量和血清T-SPOT.TB检验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05年1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诊断明确的胸腔积液患者。癌性胸腔积液组(癌性组)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结核性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行胸水CEA、ADA检测和血清T-SPOT.TB检验。结果:结核组ADA含量67.83±7.56 U/L,明显高于癌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组CEA含量(531.9 8±86.46)ng/ml,明显高于结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血清T-SPOT.TB阳性率的比较:癌性组5%,结核性组90%。结论:检测胸腔积液ADA和CEA含量,同时检测血清T-SPOT.TB在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胸腔积液 癌性胸腔积液 ADA、CEA和血清T-SPOT.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频繁急性加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海林 葛海珏 《中国康复》 2020年第6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在频繁急性加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频繁急性加重的ACO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在频繁急性加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频繁急性加重的ACO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训练周期为12周。测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肺功能、呼吸肌肌力、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生命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等指标,并记录治疗前后2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评价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结果: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经治疗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除了深吸气量其余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治疗后的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和圣乔治呼吸问卷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急性加重ACOS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运动耐力,改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了疾病复发率,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频繁 急性加重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静脉途径置入心脏电极导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亚明 吴春阳 +4 位作者 王斌 杨顺清 施国富 周召峰 陈荣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16例具有电生理检查指征、起搏器和ICD置入指征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 目的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16例具有电生理检查指征、起搏器和ICD置入指征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比较两种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3%(109/112)和95.2%(99/10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11/112)和8.7%(9/104),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对照组发生气胸3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气胸(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置入冠状窦电极或心内膜电极导线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冠状窦电极 心内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PCNA、C-erbB-2阳性率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国荣 卞杰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考察P^(53)、PCNA、C-erb B-2阳性率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53)、PCNA、C-erb B-2蛋白在134例肺癌中的阳性率,并分析三者与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为40.3%,其阳性率与淋巴... 目的考察P^(53)、PCNA、C-erb B-2阳性率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53)、PCNA、C-erb B-2蛋白在134例肺癌中的阳性率,并分析三者与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为40.3%,其阳性率与淋巴转移和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或<0.01)。PCNA蛋白阳性率为85.1%,其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及吸烟史显著相关(P<0.05或<0.01)。C-erb B-2蛋白阳性率为38.8%,其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及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论 P53、PCNA、C-erb B-2阳性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较为常见,P^(53)和C-erb B-2与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53) PCNA C-ERB 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胸痛急救体系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学美 张诚霖 +2 位作者 陈芳 李晓燕 巫惠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9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胸痛急救体系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治疗的提升效果。方法我院从2017年6月开始建立胸痛急救体系,选取建立后4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建立前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D-DAPT、D-t... 目的研究建立胸痛急救体系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治疗的提升效果。方法我院从2017年6月开始建立胸痛急救体系,选取建立后4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建立前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D-DAPT、D-to-B、D-H、SO-Door、总缺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心源性死亡率为5%,急性心衰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22.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胸痛急救体系建立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能够提升救治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急救体系 ST段抬高性心梗 急性心衰 心源性死亡 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