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传统中华文化精神
1
作者 彭慧 傅佩丽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5,共2页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其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儒家文化一脉相承,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关键词 荣辱观 传统文化精神 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省级中华文化学院网络平台建设
2
作者 吉强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互联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平台或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统战工作中。在此背景下,省级中华文化学院作为各地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文化交流阵地,理应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更好地服务文化统战工作。目前,省级中华文化学院网...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互联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平台或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统战工作中。在此背景下,省级中华文化学院作为各地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文化交流阵地,理应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更好地服务文化统战工作。目前,省级中华文化学院网络平台建设相对薄弱,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省级中华文化学院需要在找准建设目标、传播对象、建设任务的定位的前提下,着力从提升识别度、丰富内容、延伸平台、增强互动、加大宣传等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中华文化学院 文化统战 网络平台 现状 定位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文化认同 提升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水平
3
作者 吉强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3-56,共4页
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中华文化学院应通过深化国情研修和文化交流、加强中华文化研究、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进一... 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中华文化学院应通过深化国情研修和文化交流、加强中华文化研究、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沟通海内海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软实力 中华文化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儒家政治伦理与廉政文化建设关系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彭慧 赵晓锋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2-75,共4页
中纪委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用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支撑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传统儒家政治伦理对我国影响深远,已经深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立足传统儒家政治伦... 中纪委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用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支撑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传统儒家政治伦理对我国影响深远,已经深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立足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才能建立适应传统土壤的廉政文化。当前,对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文化进行扬弃,唤醒传统家国情怀,鼓励传统家风建设,对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政治伦理 廉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统战关系传播网——新媒介环境下凝聚文化共识的新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吉强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中凝聚文化共识,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但是,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传播"圈子化"的负效应制造了主流文化扩散、认同的障碍,成为凝聚文化共识面临的新... 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中凝聚文化共识,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但是,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传播"圈子化"的负效应制造了主流文化扩散、认同的障碍,成为凝聚文化共识面临的新的主要挑战。在此情形下,文化共识"如何凝聚",应依循习近平总书记"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的重要论断,于统战工作实践与互联网规律的深度融合中寻求应对之策。基于此,需要以网络传播的"关系传播"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的"互联"推动统战工作关系资源的"互联网+"转化,形成构建统战关系传播网的凝聚文化共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战关系传播网 新媒介 文化共识 网络统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统战工作新路径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吉强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3-50,共8页
当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深受社交媒体"变量"的影响。产生这一"变量"的重要因素在于社交媒体的传播基础,即人际关系网。在国际传播工作格局中,新闻宣传领域是借助社交媒体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其主流工作路... 当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深受社交媒体"变量"的影响。产生这一"变量"的重要因素在于社交媒体的传播基础,即人际关系网。在国际传播工作格局中,新闻宣传领域是借助社交媒体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其主流工作路径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却较难从人际关系网层面充分应对社交媒体"减量"风险。对此,统战工作需着眼于社交媒体的传播基础及关系传播,立足自身人际关系资源优势,构建"互联网+"统战关系国际传播网,进而推动社交媒体"变量"变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最大"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社交媒体 统战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增强统战文化自信的新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晓锋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3-66,共4页
文化是中华民族存续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的自觉自信对于我们坚定自身的发展道路,稳步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统战文... 文化是中华民族存续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的自觉自信对于我们坚定自身的发展道路,稳步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统战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我们做好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并增强统战文化的自信,对于做好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战 统战文化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农村基督教工作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晓锋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8-72,共5页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农村基督教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新趋势和老特点交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农村基督教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村基督教良性互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乡村振兴过程中应...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农村基督教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新趋势和老特点交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农村基督教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村基督教良性互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强化农村基督教工作力量,健全宗教工作网络,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基督教布局,引导农村基督教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乡村振兴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的文化统战探析
9
作者 谢蓓 吉强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从传播学视角看,文化统战是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递,联系沟通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他们中间增进文化和价值观上的认同的一种传播活动。文化统战具备信息、传播者、受传者、媒介和反馈等传播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化... 从传播学视角看,文化统战是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递,联系沟通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他们中间增进文化和价值观上的认同的一种传播活动。文化统战具备信息、传播者、受传者、媒介和反馈等传播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化统战需要按照传播活动的规律,着力在内容选择、媒介运用、"意见领袖"作用发挥和反馈机制建立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文化统战 构成要素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功能观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月清 赵晓锋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2,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功能观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全面、系统地审视宗教、社会、文化、外交、安全等世情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宗教功能的判断和定位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安放现世人... 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功能观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全面、系统地审视宗教、社会、文化、外交、安全等世情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宗教功能的判断和定位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安放现世人心、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把宗教放在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进行考量,深刻地阐述了宗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关于宗教功能的新判断、新观点,兼具战略性、全面性、时代性等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功能观的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宗教功能观 新判断新定位 创造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儒家思想与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慧 吉强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9-74,共6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政干部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政干部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资源,党政干部应善于从中借鉴吸收,以此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党政干部 道德修养 仁义礼智信 好学求知 躬身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网络空间统战工作的平台建设——以“两微一端”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吉强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2-17,共6页
互联网为人类构建了新的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使得统一战线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统战工作要积极向网络空间延伸,深度参与其中各种要素的整合,努力实践"互联网+统战工作"。开展网络空间统战工作,平台... 互联网为人类构建了新的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使得统一战线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统战工作要积极向网络空间延伸,深度参与其中各种要素的整合,努力实践"互联网+统战工作"。开展网络空间统战工作,平台建设是其基础。面对当前网络平台移动化"微"发展的趋势,网络空间统战工作应加强"两微一端"建设,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统战工作 “两微一端”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和谐思想”意蕴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慧 潘国政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9-22,8,共5页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植根于中华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贵和。发掘和传播和谐...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植根于中华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贵和。发掘和传播和谐思想,既是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和平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和平发展 和谐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生态和谐观与生态文明理念之探析
14
作者 彭慧 吉强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7-41,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生态和谐观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生态和谐观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当今生态文明理念不同程度相契合。从道家生态和谐观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相契合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生态和谐观 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5
作者 彭慧 潘国政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14,共6页
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是其爱国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国家统一应是全面的统一,应包含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和财政统一。实现国家统一以和平统一为主,武力统一为保障。中山先生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 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是其爱国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国家统一应是全面的统一,应包含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和财政统一。实现国家统一以和平统一为主,武力统一为保障。中山先生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至今闪烁着炽热的爱国主义光芒。继承和弘扬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对于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家统一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文人画所体现的禅宗美学思想
16
作者 李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93-196,共4页
禅宗与中国的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的佛教。由于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影响了诸多领域。文章依据禅宗思想的发展,概述禅宗在宋代的发展状况及其与北宋文人画... 禅宗与中国的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的佛教。由于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影响了诸多领域。文章依据禅宗思想的发展,概述禅宗在宋代的发展状况及其与北宋文人画之间的密切关系。禅宗美学对宋代文人画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对于绘画创作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禅宗美学的影响下,北宋文人画展现出了独具时代风格的面貌,散发出独特的禅意之美。同时,禅宗美学在北宋绘画中的融合与表现也成为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寄托思想的重要表达途径。这一片独特的天地使得创作者心灵愉悦,得以施展智慧并进一步探索人生意义。同时,这样的风气也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普遍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思想 北宋文人画 禅意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