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骶神经磁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女性肌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痛疗效及对疼痛图谱、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姣 李善凤 +5 位作者 谭红 史海宁 孙瑗 顾月 姚明莹 徐薇 《河北中医》 2024年第8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观察盆底、骶神经磁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女性肌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痛疗效及对疼痛图谱、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女性肌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治疗组150例予盆... 目的观察盆底、骶神经磁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女性肌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痛疗效及对疼痛图谱、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女性肌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治疗组150例予盆底、骶神经磁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7天。2组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检测D-二聚体(DD)、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利用疼痛图谱对患者泌尿生殖疼痛、盆底肌肉疼痛、膀胱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盆腔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7%(136/15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105/15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D、PV、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泌尿生殖疼痛点评分、盆底肌肉疼痛点评分、膀胱疼痛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2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盆腔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盆底、骶神经磁刺激和肌筋膜手法联合治疗后,女性肌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图谱评分均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机体内炎症情况减轻,盆腔功能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痛 女性 神经磁刺激 肌筋膜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初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婕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初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本院50例无剖宫产史的非瘢痕子宫产妇为对照组,50例有部宫产史的瘢痕子宫产妇为试验组,均行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不良妊娠结局、并发症...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初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本院50例无剖宫产史的非瘢痕子宫产妇为对照组,50例有部宫产史的瘢痕子宫产妇为试验组,均行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不良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室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非瘢痕子宫初次剖宫产产妇,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手术操作时间更长,手术难度更大,出血量更多,不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子宫 二次剖宫产 手术效果 不良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顾金云 徐雯 林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4期65-67,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甲氨蝶呤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以20 mg甲氨蝶呤+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隔日静滴,并结合四氢叶酸解毒,B组采用50 mg甲氨蝶呤单次肌注治疗,C组... 目的对比研究甲氨蝶呤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以20 mg甲氨蝶呤+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隔日静滴,并结合四氢叶酸解毒,B组采用50 mg甲氨蝶呤单次肌注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50 mg米非司酮,1次/d,持续7 d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率A、B、C三组分别为67.5%、90.0%和92.5%,B、C组不同治疗时期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异位妊娠包块缩小超过50%者显著高于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22.5%和45.0%,C组高于A、B两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治疗方案较多次静脉滴注的治疗效果更好,虽有一定不良反应,但在停药后均能很快恢复正常,而加用米非司酮的方案未增加疗效,反而带来了更高的不良反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保守疗法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对GDM孕妇血糖控制及降低母婴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韦亚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2040-2042,共3页
目的: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及降低母婴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产检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45例,根据接受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 目的: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及降低母婴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产检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45例,根据接受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体重和血糖变化,以及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P2h BG)控制率的差异。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总增加体重和每周增加体重(10.35±5.87,0.42±0.20)kg以及总BMI增加量(5.17±1.84)kg/m2均低于对照组(15.26±5.13,0.53±0.22,6.25±1.8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的FBG和P2h BG(4.85±0.72,6.09±0.88)mmo L/L低于对照组(5.42±0.81,6.82±0.91)mmo L/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FBG和P2h BG控制率(92.94%,94.12%)高于对照组(68.33%,71.7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3.53%,7.06%)低于对照组(18.33%,28.3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可有效的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增长和血糖,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 血糖控制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TGF-β_1、IL-8和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 吴玲 陈海霞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TGF-β1、IL-8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3例妊高征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TGF-β1、IL-8和VEGF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TGF-β1、IL-8和...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TGF-β1、IL-8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3例妊高征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TGF-β1、IL-8和VEGF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妊高征肾病患者血清TGF-β1、IL-8和VE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TGF-β1水平与IL-8和VEGF水平呈正相关(r=0.6132、0.5834,P<0.01)。结论: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TGF-β1、IL-8和VEGF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病情的判断、临床治疗效果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期妊娠临床处理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淮云 张志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期1-2,80,共3页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引产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产妇剖宫产率、并发症率及新产儿窒息率等的影响,为临床处理选择提供参考,以期有效减少剖宫产率及分娩并发症。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382例孕41~41+6周、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引产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产妇剖宫产率、并发症率及新产儿窒息率等的影响,为临床处理选择提供参考,以期有效减少剖宫产率及分娩并发症。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382例孕41~41+6周、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分成两组,一组予引产(205例):如宫颈评分≥7分,予人工破膜引产;如宫颈评分≤6分,予催产素引产;另一组为自然临产组(177例):即在严格监护下等待自然临产,将两组的母儿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引产组较自然临产组剖宫产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母儿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延期妊娠,在现有多种手段对胎儿进行密切监护的条件下可以等待自然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期妊娠 引产 母儿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熊海珍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3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63例)和常规组(63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常规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63例)和常规组(63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常规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消化系统恢复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78.63±10.69)min、术中出血量为(134.6±35.6)m L,明显低于常规组的(96.38±11.69)min、(196.36±32.56)m 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3.69±0.65)d、消化系统恢复时间为(1.43±0.57)h,明显少于常规组的(6.89±0.96)d、(2.06±0.89)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有1例出现并发症,占总数的1.6%,常规组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占总数的14.3%。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切除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预防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善凤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11期2035-2035,共1页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预防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第二产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及术前与术后24 h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中、术后出血量...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预防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第二产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及术前与术后24 h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血红蛋白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有缩宫、止血作用,益母草注射液配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效果优于缩宫素组,且用药方便、安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 益母草注射液 缩宫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群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0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28例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和28例单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28例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和28例单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单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发生妊娠期并发症的情况及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研究。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期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子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窘迫、FGR(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ELLP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围生儿的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易发生子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窘迫、FGR等并发症。因此,在产前应加强对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并为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子痫前期 妊娠期并发症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可行性与安全性
10
作者 张建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35期155-156,共2页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取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对照组采取瘢痕子宫剖宫产,观察比较2组分娩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取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对照组采取瘢痕子宫剖宫产,观察比较2组分娩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后感染等)情况,比较2组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70.00%(35/50),对照组分娩成功率为100.0%,2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1)。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如果患者具备阴道试产条件,应积极采取阴道分娩,通过研究证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可行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两种综合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姣 李善凤 +2 位作者 仲启欢 温道清 孙文静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839-842,共4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触发点与手法按摩分别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myofascial pelvic pain,MFP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5至2019-11医院顺产后6~9周的产妇,根据MFPP诊断标准纳入50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7例)和对照组(... 目的比较经阴道触发点与手法按摩分别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myofascial pelvic pain,MFP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5至2019-11医院顺产后6~9周的产妇,根据MFPP诊断标准纳入50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7例)和对照组(252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触发点联合经皮骶3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电刺激联合按摩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痛觉评分,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性交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性交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触发点联合经皮骶3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MFPP患者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技术 盆腔肌筋膜疼痛 触发点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李善凤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2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的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恰当的处理方案,以改善母婴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92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92例羊水量正常的孕足月产妇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的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恰当的处理方案,以改善母婴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92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92例羊水量正常的孕足月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病例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剖宫产率、试产后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延期妊娠、脐带异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羊水污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月妊娠的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危害严重,在孕期应该采取积极、恰当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羊水过少,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改善其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妊娠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王瑗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19期181-182,共2页
目的: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输卵管不孕症患者,均给予宫腹腔镜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过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其77例输卵管通畅,通畅率为... 目的: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输卵管不孕症患者,均给予宫腹腔镜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过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其77例输卵管通畅,通畅率为96.25%(77/80),3例阻塞,阻塞率3.75%(3/80);80例患者中异位妊娠发生率为(6/80)7.50%,宫内受孕42例,受孕率为(42/80)52.50%。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疗效较好,通畅率高,且宫内受孕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输卵管性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青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1期150-151,共2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无痛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终止妊娠的患者228例(2016年8月-2017年7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药物流产组与无痛人流组,每组各114例。其中药物流产组患... 目的研究与分析无痛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终止妊娠的患者228例(2016年8月-2017年7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药物流产组与无痛人流组,每组各114例。其中药物流产组患者采取药物流产的方法来终止妊娠,而无痛人流组患者采取无痛人流术的方法来终止妊娠。结果无痛人流组患者的流产效率、腹痛持续时间、出血时间、出血量、二次清宫率以及疼痛程度等情况显著优于药物流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终止妊娠的患者采取无痛人流术来终止妊娠效果显著,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肥胖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血清胰岛素、睾酮、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王雪冰 温道清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13-414,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肥胖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瘦素(Leptin)和血清胰岛素(Ins)、睾酮(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1例女性肥胖不孕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胰岛素、睾酮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女性作... 目的探讨女性肥胖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瘦素(Leptin)和血清胰岛素(Ins)、睾酮(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1例女性肥胖不孕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胰岛素、睾酮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女性作比较。结果女性肥胖不孕症患者在治疗前血浆Leptin和血清胰岛素、睾酮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药物治疗6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且血浆Leptin水平与血清胰岛素和睾酮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12、0.4984,P值均小于0.01)。结论检测女性肥胖不孕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胰岛素、睾酮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女性 肥胖 瘦素 胰岛素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青青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21期124-124,128,共2页
目的:对比瘢痕子宫产妇进行第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产妇进行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二次剖宫产的108例瘢痕子宫产妇为观察组,以及进行剖宫产的108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 目的:对比瘢痕子宫产妇进行第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产妇进行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二次剖宫产的108例瘢痕子宫产妇为观察组,以及进行剖宫产的108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以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进行二次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高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进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较高,医护人员应该针对这类产妇,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疾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并发症 二次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例瘢痕子宫再度妊娠自然分娩的产科风险评估 被引量:69
17
作者 花茂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再度妊娠及自然分娩不同产科处理方式,探讨阴道分娩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50例,按高危孕产妇管理,进行彩超检查、宫颈Bishop评分等情况分别进行阴道分娩及再次剖宫产,并按照1∶1比例抽取同...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再度妊娠及自然分娩不同产科处理方式,探讨阴道分娩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50例,按高危孕产妇管理,进行彩超检查、宫颈Bishop评分等情况分别进行阴道分娩及再次剖宫产,并按照1∶1比例抽取同期初产妇阴道分娩、剖宫产孕妇,比较各组之间母婴及结局。结果:15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实施阴道分娩40例,产时出血量〔(132.54±17.36)ml〕、产程〔(8.98±1.89)h〕、新生儿Apgar评分(9.20±0.16)、窒息率(2.50%)与初产妇阴道分娩组比较〔(127.56±18.67)ml、(8.76±1.78)h、(9.18±0.17)、0〕,无统计学差异(P>0.05);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出血量〔(260.23±34.32)ml〕、手术时间〔(66.23±5.76)min〕、术后感染(7.27%)、住院时间〔(8.98±1.98)d〕高于初产妇剖宫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利大于弊,排除阴道分娩禁忌证后,给予试产机会,可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妊娠 产科处理
原文传递
脂联素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亚 赵文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4735-4736,共2页
目的:研究脂联素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 目的:研究脂联素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脂联素、孕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TC、TG、LP(a)、LDL和FP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和脂联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羊水异常、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新生儿体重异常、胎儿窘迫、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健康孕妇,低脂联素血症与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脂联素 妊娠结局 孕妇
原文传递
早产社会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花茂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125-3126,共2页
目的:探讨早产的社会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08年12月该院住院分娩的4 4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60例早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非早产的产妇4 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早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与孕产次、孕... 目的:探讨早产的社会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08年12月该院住院分娩的4 4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60例早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非早产的产妇4 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早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与孕产次、孕前体重指数、职业分布无关(P〉0.05),母亲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存在心理社会应激事件、首次产检时间迟、产检次数少、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早产的社会因素(P〈0.05)。结论:早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选择最佳年龄期孕育胎儿、提高早孕检查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指导孕妇正确地进行心理调适、提高低收入层次群体的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措施降低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社会因素 社会相关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β-连环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欣 孙卫华 +3 位作者 王刚 王彦青 张亚军 程学亮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HybriMax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00例HPV感染的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β-cate...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HybriMax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00例HPV感染的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β-caten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中的异常表达率较低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L)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均<0.05);同时,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组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亦较CIN-L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均<0.05);而CIN-L组与正常组间比较,CSCC组与CIN-H组间比较,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在CIN和CSCC组织的细胞质及细胞核中β-catenin异常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结伦: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异常与HPV感染的子宫颈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Β-连环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D1 人乳头瘤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