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国华 许建屏 +1 位作者 王宗社 刘锦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外科并发症的类型及原因,以减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房问隔缺损封堵术后发生需要外科治疗的并发症的临床病例。共计1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外科并发症的类型及原因,以减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房问隔缺损封堵术后发生需要外科治疗的并发症的临床病例。共计1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残余分流6例;封堵器脱落4例;急性心脏压塞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病例经外科治疗后痊愈,无特殊并发症。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可能出现的外科并发症包括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封堵器磨损周围组织,封堵器脱落,二尖瓣关闭不全等。临床上,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时,应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避免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波 陈洪晔 +3 位作者 谭启明 秦良光 刘锦屏 孙炜琪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2期53-54,共2页
目的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的12例患者治疗的体会和要点。方法选择冠脉搭桥术后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例,Fallot四联症术后2例,双向格林术后1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1例,动脉导管未闭术后1例。12例患者均在禁食基础上予保守治... 目的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的12例患者治疗的体会和要点。方法选择冠脉搭桥术后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例,Fallot四联症术后2例,双向格林术后1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1例,动脉导管未闭术后1例。12例患者均在禁食基础上予保守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静脉营养支持、抗生素预防感染及胸腔内药物等注射的综合措施。结果 1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均未接受淋巴管结扎手术治疗。结论心脏手术后发生乳糜胸可能与手术时损伤淋巴侧支有关,术后应严格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术中需仔细检查术野,应注意有无清亮液体的渗出,并常规结扎胸腺及周围的可疑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乳糜胸 淋巴侧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二种抗凝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启明 刘锦屏 +2 位作者 秦良光 于波 陈洪晔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0期2661-2662,2671,共3页
目的:建立连云港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华法林抗凝模型。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起始剂量3.75mg组(A组)和起始剂量5mg组(B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抗凝起... 目的:建立连云港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华法林抗凝模型。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起始剂量3.75mg组(A组)和起始剂量5mg组(B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抗凝起始剂量、维持剂量、抗凝强度、术后到达抗凝达标时间、抗凝稳定时间、术后抗凝并发症等。结果:A、B组抗凝模型均取得良好的抗凝结果;相比而言,B组模型比A组模型更有利于抗凝达标和稳定,抗凝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建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华法林抗凝模型,降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惠 赵敏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19例心脏外伤患者的急救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心脏外伤患者急诊手术16例,保守治疗3例;抢救成功17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术前急救预案的启用以及... 目的:探讨心脏外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19例心脏外伤患者的急救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心脏外伤患者急诊手术16例,保守治疗3例;抢救成功17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术前急救预案的启用以及尽早的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预案 心脏外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中瓣”法行二尖瓣置换术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炜琪 刘锦屏 +1 位作者 秦良光 张怀军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 总结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成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28例,男17例,女11例,均为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 Ⅱ级12例,Ⅲ级1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并发症(低... 目的 总结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完成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28例,男17例,女11例,均为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 Ⅱ级12例,Ⅲ级1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随访心功能I~Ⅱ级.结论 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可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改善术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保留全瓣 二尖瓣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惠 赵敏霞 +2 位作者 张静 崔小敏 于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有3例患者因偏离临床路径即出现变异而退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有3例患者因偏离临床路径即出现变异而退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樊红光 刘锦屏 +3 位作者 秦良光 于波 陈洪晔 潘世伟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69-70,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早期结果,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方法从1999年2月至2005年6月,对49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1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8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早期结果,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方法从1999年2月至2005年6月,对49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1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8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对手术情况、术后处理、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9),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较长(P=0.001)及输血量较多(P=0.0001),白细胞(P=0.006)和血小板计数下降(P=0.001),血浆CK-MB水平较高(P=0.0001)。结论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的手术时间较短,用血量较少,血液保护较好,但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方面与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0n—pump) 非体外循环(off-pufnp)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动脉化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秦良光 陈洪晔 +3 位作者 洪珊 张剑钟 于波 刘锦屏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评估非体外循环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将60例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切除等合并手术的病例)患者分为AOPCAB组... 目的评估非体外循环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将60例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切除等合并手术的病例)患者分为AOPCAB组和CCABG组,40例AOPCAB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AOPCAB组与CCABG组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2.9±0.8支比3.9±1.1支(P<0.01),但所用的血管材料两组间无差异。A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A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死亡1例(P>0.05)。结论 AOPCAB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 非体外循环 患者 术后 住院时间 外科 结论 常规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瓣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其逊 刘锦屏 +1 位作者 孙炜琪 薛昊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使用的指征和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分两组,每组60例...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使用的指征和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分两组,每组60例。第一组在施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行KAYS成形、Devega成形术;第二组在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3年,进行心脏彩超复诊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第一组其中有1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呈中度及以上反流;第二组:使用三尖瓣软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有3例三尖瓣反流情况达到中度及甚至以上反流,两者相比反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对于中度以上反流的患者应更积极采用成形环,尤其是三尖瓣瓣环扩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三尖瓣成形环 三尖瓣成形术
原文传递
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启明 秦良光 +1 位作者 于波 陈洪晔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4-15,共2页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的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作比较。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间断小切口取大隐静脉(间断小切口组),另一组采用传统长切口取大隐静脉...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的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作比较。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间断小切口取大隐静脉(间断小切口组),另一组采用传统长切口取大隐静脉(传统长切口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大隐静脉总长度、采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采取大隐静脉的过程中均未发生大隐静脉主干损伤及移植血管质量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与传统长切口组比较,间断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下肢切口缝合时间短,切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大隐静脉总长度、采取时间、切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效果良好,较传统长切口有助于术后切口美容及减少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小切口 大隐静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启明 秦良光 于波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9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pmVSD患儿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术中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行经胸微创封堵术并评估其封堵效果,术后经TTE随访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pmVSD患儿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术中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行经胸微创封堵术并评估其封堵效果,术后经TTE随访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儿封堵成功率为95.2%(20/21),平均手术时间(32.4±28.6)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1±2.3)h,平均住院天数(7.2±3.5)d,无死亡病例。1例患儿术中中转开胸行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修补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并发症发生,无失访情况。结论经胸微创封堵pmVSD简单安全,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胸微创封堵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