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体法介导pIRES2-EGFP-hVEGF165转染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博蔚 高尚 +3 位作者 朱振威 刘春丽 朱镇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0-275,I0003,共7页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hVEGF165,通过脂质体法将其转入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中,鉴定hVEGF165的表达活性及携带目的基因的HP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hVEGF165,通过脂质体法将其转入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中,鉴定hVEGF165的表达活性及携带目的基因的HP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白血病细胞HL-60中扩增出hVEGF165的基因片段,构建pIRES2-EGFP-hVEGF165重组质粒,经酶切检测其构建的正确性,通过脂质体法转染HPMSCs后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法及MTT法检测其转录和表达活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检测含有报告基因EGFP空载体及携带报告基因和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靶细胞的情况;并再次鉴定转染后HP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IRES2-EGFP-hVEGF165;RT-PCR、Western blotting及MTT法检测表明,构建的质粒pIRES2-EGFP-hVEGF165具有转录及表达活性;绿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表达,目的基因成功转入靶细胞,携带目的基因的HPMSCs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结论:成功构建具有表达活性的h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hVEGF165,hVEGF165在HPMSCs中具有转录及表达活性,且对HPMSCs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HPMSCs本身可能具有hVEGF165的内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脂质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粘结剂与桩核材料的不同搭配使用微渗漏发生率及程度的比较
2
作者 朱镇 刘志辉 +1 位作者 王丽泉 宫春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核材料修复后的牙齿经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边缘微渗漏的发生率及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粘接材料、桩核材料及其配伍提供依据。方法:将90颗大小相似的完好磨牙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分别为银汞核树脂粘接组、银汞核聚羧酸粘接... 目的:评价不同核材料修复后的牙齿经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边缘微渗漏的发生率及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粘接材料、桩核材料及其配伍提供依据。方法:将90颗大小相似的完好磨牙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分别为银汞核树脂粘接组、银汞核聚羧酸粘接组、银汞核玻璃离子粘接组、铸造核树脂粘接组、铸造核聚羧酸粘接组、铸造核玻璃离子粘接组、树脂核树脂粘接组、树脂核聚羧酸粘接组和树脂核玻璃离子粘接组。对离体牙进行铸造金属全冠及固定尺寸的Ⅱ类洞牙体预备后,分别用3种不同的核材料(树脂、银汞、铸造合金)充填窝洞。常规方法铸冠,用3种不同的粘结材料(聚羧酸ZP、玻璃离子CX、树脂C&B)进行粘固。经温度循环、染色、包埋后,片切标本,镜下观察冠边缘及核下微漏情况。结果:树脂粘接组三种核材料核-牙界面微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聚羧酸及玻璃离子粘接组、银汞核与树脂核下微漏指标小于铸造核(P<0.05),树脂粘结组冠边缘微漏程度小于聚羧酸锌和玻璃离子粘结组(P<0.05)。结论:树脂粘接剂抗微漏性能优于玻璃离子与聚羧酸锌粘结剂;树脂核在预先对粘结面处理后,其抗微漏性能与银汞核近似,优于铸造合金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 桩核 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