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模式和结局:一项来自县级医院血液科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周华 计成阜 丁莎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评估单中心县级医院血液科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治疗模式及生存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21年5月在阜宁县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至少2周期化疗的76例NDMM患者。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44~93)岁,其中>75岁的患者占16%... 目的评估单中心县级医院血液科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治疗模式及生存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21年5月在阜宁县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至少2周期化疗的76例NDMM患者。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44~93)岁,其中>75岁的患者占16%;76例患者中,26例患者接受至少1次以蛋白酶体抑制剂(PI)为基础的化疗方案,33例接受至少1次以免疫调节剂(IMiD)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其中,4例患者接受了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RD)方案,21例患者接受传统化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77(95%CI56.3~97.7)个月,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7(95%CI32.2~41.7)个月。早期死亡患者为3例(3.9%);5年0S为33%(95%CI21.24%~44.76%);单因素分析显示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和三药联合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3~4(HR=16.810,95%CI2.011~140.498,P=0.009)、ISSⅢ期(HR=3.722,95%CI1.088~12.734,P=0.036)和三药联合(HR=7.137,95%CI 1.331~38.273,P=0.022)影响MM患者OS。结论MM的预后因素由宿主因素、肿瘤特征及化疗方案综合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县级医院 治疗模式 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金霞 计成阜 孙乃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最终置管于中心静脉的一种血管介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外周血管刺激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化疗患...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最终置管于中心静脉的一种血管介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外周血管刺激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化疗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患者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等。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化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患者 并发症处理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应用 恶性 血管介入技术 外周静脉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廷红 陈守国 +1 位作者 杨洋 周张雷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9期22-23,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外科手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52例,分别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以外科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胃镜活体组织检查中确诊率、疑诊率分别为93.4%和4.6%,两者病变形态中的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判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胃癌全面评估时,仍然需要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主,才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镜活体组织检查 外科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计成阜 何广胜 +1 位作者 周海侠 孙爱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89-3790,共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传统观念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出血症状。早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传统观念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出血症状。早期的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糖皮质激素成为治疗ITP的一线药物。但临床上也有很多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患者,这提醒学者们对ITP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上述免疫因素外,血小板的生成不足在ITP的发病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 难治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大祥 陈超 徐丹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09期18-18,共1页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提高冠心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临床诊断水平,以期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所...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提高冠心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临床诊断水平,以期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所收治的28例冠心病行支架植入患者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检查,同时进行传统冠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CTA与CAG对照评价支架通畅性的敏感性80.00%、特异性84.62%,CTA诊断为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78.57%。结论证实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 冠脉造影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感性心肌肌钙蛋白Ⅰ用于监测蒽环类药物治疗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姜金龙 计成阜 何广胜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I)对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化疗组和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I)对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化疗组和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疗前30min接受右丙亚胺),均接受化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化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hs-cTnI水平、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比较不同血清hs-cTnI水平组间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s-cTnI对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两组各个周期的血清hs-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且随着时间推移,其水平逐渐升高。与常规化疗组比较,右丙亚胺组自第2个月起血清hs-cTnI水平[第2个月:(7.59±0.85)×10-2ng/ml比(7.27±0.86)×10-2ng/ml]显著降低,P<0.05或<0.01。右丙亚胺组总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化疗组(5.00%比25.00%),P=0.001。血清hs-cTnI>0.100ng/ml组的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清hs-cTnI≤0.100ng/ml组(31.25%比4.17%),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hs-cTnI预测此类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AUC为0.825,截断值为0.121ng/ml,灵敏度为90.27%,特异度为92.35%。结论: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早期即出现血清hs-cTnI水平升高,其对心脏毒性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肌钙蛋白Ⅰ 蒽环类 心脏毒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1水平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计成阜 李强 +4 位作者 杨建 姜金龙 徐丹 刘鑫 周海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144-145,共2页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有的是血液系统本身的疾病,有的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血液系统表现,有免疫因素,也有非免疫因素。因其发病机制不一,所以临床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对病因的治疗。对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有的是血液系统本身的疾病,有的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血液系统表现,有免疫因素,也有非免疫因素。因其发病机制不一,所以临床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对病因的治疗。对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的研究[1]表明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均有可能在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萍 顾利民 徐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6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46例老年复发AML患者按随机等分法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阿扎胞苷治疗,观察组给予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46例老年复发AML患者按随机等分法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阿扎胞苷治疗,观察组给予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为78.26%,高于对照组的43.48%(P<0.05)。观察组治疗后干扰素(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低于对照组,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骨髓原始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学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临床效果好,且未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肽素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计成阜 姜金龙 孙爱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136-136,138,共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主要以血小板减少为临床特征,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早期的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介导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血小板是引起其计数减少的重要因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主要以血小板减少为临床特征,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早期的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介导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血小板是引起其计数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肽素 地塞米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强 计成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3期2027-2028,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以提高血小板有效输注率。方法观察70例患者的16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为26.4%。其中急性白血病(AL)组为18.5%,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为36.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 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原因,以提高血小板有效输注率。方法观察70例患者的16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为26.4%。其中急性白血病(AL)组为18.5%,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为36.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47.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为23.1%。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血小板输注应视患者情况作出综合判断,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输血 成分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廷红 陈守国 单国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7期2567-256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胃息肉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行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对照组实行普通胃镜下高频电... 目的研究分析经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胃息肉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行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对照组实行普通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比较两组术后治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75%和2.5%,对照组手术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75%和16.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 胃息肉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丽娜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法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常... 目的分析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法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社会活力评分、躯体活动评分、精力评分、睡眠情感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生活质量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4
13
作者 计成阜 徐丹 +3 位作者 姜金龙 刘鑫 周海侠 孙爱宁 《现代医学》 2013年第12期925-926,共2页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我院和苏州大学附一院门诊及住院的4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单用常规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40 mg·d-1,连用4 d)...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我院和苏州大学附一院门诊及住院的4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单用常规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40 mg·d-1,连用4 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口服。分别在治疗2周及半年后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无差异,观察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血小板胶囊 地塞米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