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凭借其出色的环境适应性、高分辨率和隐私保护等优势,在智能家居、智慧养老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毫米波雷达三维点云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表达形式,对于人体行为姿态识别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由于毫米波雷...毫米波雷达凭借其出色的环境适应性、高分辨率和隐私保护等优势,在智能家居、智慧养老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毫米波雷达三维点云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表达形式,对于人体行为姿态识别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由于毫米波雷达点云具有强稀疏性,给精准快速识别人体动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公开了一个毫米波雷达人体动作三维点云数据集mmWave-3DPCHM-1.0,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人体动作识别模型。该数据集由TI公司的IWR1443-ISK和Vayyar公司的vBlu射频成像模组分别采集,包括常见的12种人体动作,如走路、挥手、站立和跌倒等。在网络模型方面,该文将边缘卷积(EdgeConv)与Transformer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处理长时序三维点云的网络模型,即Point EdgeConv and Transformer(PETer)网络。该网络通过边缘卷积对三维点云逐帧创建局部有向邻域图,以提取单帧点云的空间几何特征,并通过堆叠多个编码器的Transformer模块,提取多帧点云之间的时序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ETer网络在所构建的TI数据集和Vayyar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8.77%和99.51%,比传统最优的基线网络模型提高了大约5%,且网络规模仅为1.09 M,适于在存储受限的边缘设备上部署。展开更多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本文分析了2022年6月14—18日高温热浪期间江苏省臭氧污染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天气形势、WRF-CMAQ模拟和典型城市大气超级站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热浪期间,江苏...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本文分析了2022年6月14—18日高温热浪期间江苏省臭氧污染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天气形势、WRF-CMAQ模拟和典型城市大气超级站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热浪期间,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臭氧污染超标率达96.9%,中度污染超标率为27.6%,臭氧日最大8 h(MDA8 O 3)峰值质量浓度高达260.0μg·m^(-3)。南通市、无锡市、苏州市3个典型城市臭氧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显示,07—13时臭氧质量浓度增长率在27.9%~46.7%,多个时段净增量超过40.0μg·m^(-3)。利用WRF-CMAQ模型对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过程分析和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城市白天小时平均光化学贡献在24.5~33.0μg·m^(-3)之间,稳定高值的光化学贡献,叠加持续稳定或突发的传输贡献,导致此次高温热浪下臭氧质量浓度爆发式升高,出现峰值污染。在偏南风的影响下,省外污染源来自浙江省贡献最高,在13.9%~33.8%,其中无锡市和苏州市受浙江省外源影响较大。此外南通市大气超级站VOCs在线监测结果显示,臭氧污染期间逐日VOCs体积分数在45.5×10^(-9)~83.6×10^(-9)之间,整体处于高值水平,臭氧生成潜势(OFPs)贡献排名前十的物种以烯烃和芳香烃物质为主。展开更多
文摘毫米波雷达凭借其出色的环境适应性、高分辨率和隐私保护等优势,在智能家居、智慧养老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毫米波雷达三维点云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表达形式,对于人体行为姿态识别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由于毫米波雷达点云具有强稀疏性,给精准快速识别人体动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公开了一个毫米波雷达人体动作三维点云数据集mmWave-3DPCHM-1.0,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人体动作识别模型。该数据集由TI公司的IWR1443-ISK和Vayyar公司的vBlu射频成像模组分别采集,包括常见的12种人体动作,如走路、挥手、站立和跌倒等。在网络模型方面,该文将边缘卷积(EdgeConv)与Transformer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处理长时序三维点云的网络模型,即Point EdgeConv and Transformer(PETer)网络。该网络通过边缘卷积对三维点云逐帧创建局部有向邻域图,以提取单帧点云的空间几何特征,并通过堆叠多个编码器的Transformer模块,提取多帧点云之间的时序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ETer网络在所构建的TI数据集和Vayyar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8.77%和99.51%,比传统最优的基线网络模型提高了大约5%,且网络规模仅为1.09 M,适于在存储受限的边缘设备上部署。
文摘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本文分析了2022年6月14—18日高温热浪期间江苏省臭氧污染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天气形势、WRF-CMAQ模拟和典型城市大气超级站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热浪期间,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臭氧污染超标率达96.9%,中度污染超标率为27.6%,臭氧日最大8 h(MDA8 O 3)峰值质量浓度高达260.0μg·m^(-3)。南通市、无锡市、苏州市3个典型城市臭氧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显示,07—13时臭氧质量浓度增长率在27.9%~46.7%,多个时段净增量超过40.0μg·m^(-3)。利用WRF-CMAQ模型对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过程分析和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城市白天小时平均光化学贡献在24.5~33.0μg·m^(-3)之间,稳定高值的光化学贡献,叠加持续稳定或突发的传输贡献,导致此次高温热浪下臭氧质量浓度爆发式升高,出现峰值污染。在偏南风的影响下,省外污染源来自浙江省贡献最高,在13.9%~33.8%,其中无锡市和苏州市受浙江省外源影响较大。此外南通市大气超级站VOCs在线监测结果显示,臭氧污染期间逐日VOCs体积分数在45.5×10^(-9)~83.6×10^(-9)之间,整体处于高值水平,臭氧生成潜势(OFPs)贡献排名前十的物种以烯烃和芳香烃物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