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党建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管理系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林双 刘其生 徐白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9期136-138,共3页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也逐渐成为考量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标尺。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管理系为例,对基层党建在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作用以进行讨论,以探索基层党...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也逐渐成为考量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标尺。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管理系为例,对基层党建在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作用以进行讨论,以探索基层党建在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工作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高职院校 服务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教师下厂锻炼与教学改革的关系研究——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管理系为例
2
作者 吴存兵 陶维春 +3 位作者 吴君艳 邵伯进 顾鹏程 董静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第6期77-78,82,共3页
为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管理系为例,介绍其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有成效。根据师生参加粮食行业实践工作的经验,从行业指导、教学模式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学过程反思... 为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与管理系为例,介绍其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有成效。根据师生参加粮食行业实践工作的经验,从行业指导、教学模式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学过程反思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深入行业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实践锻炼 产学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共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栎 顾鹏程 李逸鹤 《轻工科技》 2014年第12期162-163,170,共3页
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对粮食行业岗位群及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粮食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构建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共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并对课程体系的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粮食工程 课程体系 高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工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初探——以粮食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顾鹏程 陆霞 王利国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6-19,共4页
粮食工程专业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对文工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开展文工交融可通过系部合作、专业融通进行,并通过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加强文工交融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开展文工交融课程体系... 粮食工程专业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对文工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开展文工交融可通过系部合作、专业融通进行,并通过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加强文工交融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开展文工交融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文工交融教材的开发与设计,实现"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工程 文工交融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董静 窦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4期360-361,共2页
通过分析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下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现状,指出粮食安全存在的生产粮食资源条件有待改善、粮食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粮食库存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仍不平衡以及粮食加工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 通过分析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下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现状,指出粮食安全存在的生产粮食资源条件有待改善、粮食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粮食库存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仍不平衡以及粮食加工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改进粮食生产的种植结构与粮食储备体制、改进粮食的消费结构及加强粮食的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等措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粮食安全 现状 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影响与反思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存兵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年第9期89-92,共4页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各个职业学校展示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技能训练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多种形式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各个职业学校展示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技能训练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多种形式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学生成长、校企合作等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 发展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职高专化学实验室管理及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栎 《广西轻工业》 2011年第9期220-221,共2页
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及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其办学水平。文章分析了高职化学类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 建设 高职高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淮山药蛋糕的研制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存兵 李红涛 +4 位作者 李西腾 吴君艳 田林双 刘芳琴 李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42-246,共5页
以淮山药、木糖醇、麦芽糖醇等为原辅料,开发研制无糖淮山药蛋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产品品质因素,用正交实验确定产品最佳配方参数,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面粉100g、鲜鸡蛋200g、木糖醇70g、液体麦芽糖醇50g、泡打粉1.8... 以淮山药、木糖醇、麦芽糖醇等为原辅料,开发研制无糖淮山药蛋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产品品质因素,用正交实验确定产品最佳配方参数,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面粉100g、鲜鸡蛋200g、木糖醇70g、液体麦芽糖醇50g、泡打粉1.8g、大豆油20g、淮山药浆100g、蛋糕油10g、水10g,在一定条件下,可生产出色泽自然的无糖淮山药蛋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糖 淮山药 蛋糕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糙米干燥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玉东 唐淑芬 +1 位作者 姚妙爱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244-18246,共3页
[目的]得到发芽糙米干燥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稻谷为原料制得发芽糙米,采用普通热风干燥与微波干燥2种不同的干燥方式,普通热风干燥设置55、65和75℃,微波干燥设置低火、中火和高火,对发芽后的糙米进行干燥,记录发芽糙米达到安全储藏水... [目的]得到发芽糙米干燥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稻谷为原料制得发芽糙米,采用普通热风干燥与微波干燥2种不同的干燥方式,普通热风干燥设置55、65和75℃,微波干燥设置低火、中火和高火,对发芽后的糙米进行干燥,记录发芽糙米达到安全储藏水分的时间。然后对达到安全储藏水分的发芽糙米进行加工性能、感观质量和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微波干燥时中火干燥4 min与普通热风干燥65℃干燥1.5 h都能达到发芽糙米的安全储藏水分,同时发芽糙米的加工性能、感官及营养品质较好。[结论]微波干燥中火干燥4 min为发芽糙米的最佳干燥工艺条件,其次是普通热风干燥65℃干燥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 干燥 营养成分 加工性能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蒿茶加工工艺及黄酮、多糖活性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存兵 田林双 +2 位作者 吴君艳 陈芳 彭芳琦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54-1557,共4页
以藜蒿嫩叶为原料,对藜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藜蒿茶所浸提出的黄酮和多糖含量确定选择适宜的杀青方法、干燥温度、切段长度及冲泡温度。结果表明,藜蒿茶最佳加工工艺是将新鲜的藜蒿采用锅式杀青... 以藜蒿嫩叶为原料,对藜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藜蒿茶所浸提出的黄酮和多糖含量确定选择适宜的杀青方法、干燥温度、切段长度及冲泡温度。结果表明,藜蒿茶最佳加工工艺是将新鲜的藜蒿采用锅式杀青8 min,在70~90℃条件下烘干,并剪切成1.50 cm长度做茶段。饮用时用较高温度的水冲泡,最好加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黄酮 多糖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提取牡丹花总黄酮工艺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存兵 陈晓兰 吴君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牡丹花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牡丹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A)、液料比(B)、提取时间(C)为影响因素,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Y)为响应值,采用Box-Be...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牡丹花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牡丹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A)、液料比(B)、提取时间(C)为影响因素,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Y)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对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为:Y=5.81+0.29A+0.13B+0.30C+0.24AB+0.45AC+0.24BC-0.50A2-1.42B2-0.61C2(R2=0.9846),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其中,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乙醇体积分数与液料比、液料比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乙醇提取牡丹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液料比41∶1(m L/g)、提取时间45 min,此条件下牡丹花总黄酮提取率为6.08%,与理论预测值(5.96%)的相对误差为2.01%。【结论】通过响应面建立的牡丹花总黄酮提取工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实际预测。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具有所需试剂少、提取时间短、易操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总黄酮 乙醇提取 工艺优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糙米在不同储存温度下品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淑芬 周玉东 +1 位作者 姚妙爱 邵伯进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共3页
采用模拟发芽糙米在打开包装的状态,通过比较发芽糙米水分、脂肪酸值、直链淀粉、γ-氨基丁酸、霉菌含量和细菌总数的变化,研究发芽糙米在5℃、常温(秋季)、35℃3种不同储存温度下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糙米在存放过程中,温度对其... 采用模拟发芽糙米在打开包装的状态,通过比较发芽糙米水分、脂肪酸值、直链淀粉、γ-氨基丁酸、霉菌含量和细菌总数的变化,研究发芽糙米在5℃、常温(秋季)、35℃3种不同储存温度下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糙米在存放过程中,温度对其水分、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但是对其γ-氨基丁酸、霉菌含量和细菌总数影响显著。发芽糙米在高温下储存,品质极易变坏,低温有利于发芽糙米的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 储存温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存兵 吴君艳 +3 位作者 李西腾 陶维春 何园园 任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110-6114,共5页
通过对藜蒿(Artemisia Selengnesis Turcz.)的浸泡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等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样品常温浸泡65 min,超声30 min,80%(V/V)乙醇... 通过对藜蒿(Artemisia Selengnesis Turcz.)的浸泡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等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样品常温浸泡65 min,超声30 min,80%(V/V)乙醇提取,超声功率257 W,液料比34 m L/g。在此条件下提取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18.26±0.10)mg/g。该提取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Artemisia Selengnesis Turcz.) 三萜类化合物 超声波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胶寡糖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窦勇 胡佩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1-163,179,共4页
以平均聚合度10以下的寡糖为目标产物,将褐藻胶经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下降解,筛选出最佳降解条件,以此降解条件下制备的寡糖对7种常见细菌和真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体积百分比浓度3%、温度80℃、反应1.5... 以平均聚合度10以下的寡糖为目标产物,将褐藻胶经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下降解,筛选出最佳降解条件,以此降解条件下制备的寡糖对7种常见细菌和真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体积百分比浓度3%、温度80℃、反应1.5~2 h为最佳降解条件;寡糖对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藤黄微球菌为0.625%、枯草芽孢杆菌为2.5%,寡糖对真菌抑制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 寡糖 制备 降解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蒿绿茶保健饮料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存兵 田林双 +3 位作者 吴君艳 陈芳 李昱萱 彭芳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为提高藜蒿产品的附加值,对藜蒿绿茶复合汁饮料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饮品的最佳工艺为藜蒿汁10mL,绿茶茶汁200mL,白砂糖6g,柠檬酸0.06g。最佳稳定剂CMC-Na添加量为0.03%,在该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呈浅黄绿色,具有藜蒿特有的... 为提高藜蒿产品的附加值,对藜蒿绿茶复合汁饮料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饮品的最佳工艺为藜蒿汁10mL,绿茶茶汁200mL,白砂糖6g,柠檬酸0.06g。最佳稳定剂CMC-Na添加量为0.03%,在该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呈浅黄绿色,具有藜蒿特有的香气,酸甜可口,呈均匀液体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绿茶 复合饮料 工艺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藜蒿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君艳 吴存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3-1678,共6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藜蒿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藜蒿的深加工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藜蒿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A)、酸化置铜温度(B)、酸化置铜时间(C)为自变量,叶绿...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藜蒿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藜蒿的深加工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藜蒿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A)、酸化置铜温度(B)、酸化置铜时间(C)为自变量,叶绿素铜钠含量(Y)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叶绿素铜钠含量的影响。【结果】建立二次回归方程:Y=1.85+0.18A+0.099B+0.34C+0.12AB-0.035AC+0.12BC-0.33A2-0.37B2-0.10C2;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酸化置铜温度、酸化置铜时间3个因素及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与酸化置铜温度、酸化置铜温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藜蒿叶绿素铜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与酸化置铜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制备藜蒿叶绿素铜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4∶1、酸化置铜温度54℃、酸化置铜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叶绿素铜钠含量2.15±0.05 mg/g,与理论预测值(2.15 mg/g)基本一致。【结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的藜蒿叶绿素铜钠制备工艺具有耗能低、用时短等优点,有较高的可行性;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实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叶绿素铜钠 响应面分析 制备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Health Beverage Made from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oz and Green Tea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存兵 吴君艳 +3 位作者 田林双 窦勇 李昱萱 彭芳琦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6期990-993,共4页
This study took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oz and green tea as primary materials and sugar, lemon acid potassium a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to make compound health beverage.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quality of t... This study took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oz and green tea as primary materials and sugar, lemon acid potassium a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to make compound health beverage.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quality of the compound beverage were investigated,such as addition amounts ofArtemisia selengensis juice, green tea juice,sugar and lemon acid.By orthogonal test ,the best formula of the compound health beverage is Artemisia selengensis juice 10 ml, green tea juice 200 ml, sugar 6 g and lemon acid 0.06 g. The optimum stabilizer of the beverage is CMC-Na with 0.03% am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oz Green tea Compound beverage Process-ina technoloqy Main technique poi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渣膳食纤维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苏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194-8196,共3页
[目的]以市售小麦粉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豆渣膳食纤维进行面团流变学特性研究。[方法]对添加不同比例豆渣膳食纤维的小麦粉进行粉质试验和拉伸试验,进而分析膳食纤维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豆渣膳食纤维的添加... [目的]以市售小麦粉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豆渣膳食纤维进行面团流变学特性研究。[方法]对添加不同比例豆渣膳食纤维的小麦粉进行粉质试验和拉伸试验,进而分析膳食纤维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豆渣膳食纤维的添加对面团的粉质特性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却有一定的恶化作用。当添加2%的豆渣膳食纤维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综合效果能起到改良的作用。[结论]添加适宜比例的豆渣膳食纤维,能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膳食纤维 面团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曝气盘式增氧机的性能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闾怀中 王苏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6-348,共3页
纳米曝气盘式增氧机是鱼塘增氧的好工具,经多项试验证明,在阳光下水中生物光合作用增加水质溶解氧及水体呼吸作用消耗溶解氧的实际鱼塘应用中,及没有任何外界影响的实验室内进行水体试验,均表明该类型增氧机具有良好的增氧效果。在实际... 纳米曝气盘式增氧机是鱼塘增氧的好工具,经多项试验证明,在阳光下水中生物光合作用增加水质溶解氧及水体呼吸作用消耗溶解氧的实际鱼塘应用中,及没有任何外界影响的实验室内进行水体试验,均表明该类型增氧机具有良好的增氧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直径100 cm的曝气盘,每盘从外到内装有外径15 mm的纳米曝气管4圈,曝气管间距为10 cm,在2~3 m深水体中,1 hm2安置90个曝气盘,使用0.25 kW的鼓风机,可以满足水体溶解氧的增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盘 纳米曝气管 增氧机 增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豆皮与麦麸膳食纤维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苏闽 闾怀中 《粮油食品科技》 2010年第5期7-9,12,共4页
以市售小麦粉做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豆皮膳食纤维和麦麸膳食纤维分别进行粉质试验和拉伸试验,分析膳食纤维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皮与麦麸膳食纤维的添加对面团的粉质特性均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对面团的拉... 以市售小麦粉做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豆皮膳食纤维和麦麸膳食纤维分别进行粉质试验和拉伸试验,分析膳食纤维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皮与麦麸膳食纤维的添加对面团的粉质特性均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却有一定的恶化作用。当添加1%~2%的豆皮膳食纤维和1%~4%的麦麸膳食纤维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综合效果能起到改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皮 麦麸 膳食纤维 面团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