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部分集约化养殖场肉羊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虫种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源 曹思宇 +1 位作者 成大荣 邢华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第8期55-58,共4页
研究旨在了解江苏部分集约化养殖场肉羊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采集江苏省8个集约化养殖场的446份肉羊粪便样品。根据隐孢子虫的基因序列,运用巢式PCR方法,检测肉羊粪便样品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再通过测序等方法鉴定其虫种类型。结果显示:... 研究旨在了解江苏部分集约化养殖场肉羊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采集江苏省8个集约化养殖场的446份肉羊粪便样品。根据隐孢子虫的基因序列,运用巢式PCR方法,检测肉羊粪便样品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再通过测序等方法鉴定其虫种类型。结果显示:被检样品中肉羊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4.48%(20/446),经鉴定有2种虫株,分别为泛在隐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研究表明,养殖场内肉羊存在隐孢子虫的感染,可能诱发其他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隐孢子虫 感染 流行病学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变异分析
2
作者 魏润宇 罗瑶瑶 +6 位作者 吕艳 王静静 郑东霞 赵云玲 刘文博 刘华雷 王志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81-1788,共8页
为了分析我国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的分布和分子特性,对2016年分离到的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进行F基因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编码长度均为1 662nt,共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97.9%~1... 为了分析我国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的分布和分子特性,对2016年分离到的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进行F基因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编码长度均为1 662nt,共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97.9%~100%。4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均为112 ERQERL117,符合新城疫病毒弱毒株的分子特征。F基因高变区(47—420nt)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病毒为国内新出现的基因型,利用F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4株病毒属于基因1c亚型,与北美分离株高度同源,而与国内基因1c亚型分离株(Duck/Guangxi/1261/2015)相似性仅为95.5%~97%。监测数据表明这种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具有在国内进一步流行和扩散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新城疫病毒 分子特征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可成 朱家桥 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78-4289,共12页
干细胞在疾病发生、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巨大价值。自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以来,相关的研究立即成为研究热点并持续至今。小鼠干细胞的研究为其它动物的相关研究开辟了道路,但在药物筛选和... 干细胞在疾病发生、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巨大价值。自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以来,相关的研究立即成为研究热点并持续至今。小鼠干细胞的研究为其它动物的相关研究开辟了道路,但在药物筛选和疾病治疗等方面有很大局限性。非人灵长类与人类具有更高的基因同源性,在生理、病理、生殖、药理、神经等多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开发人用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研究也是新药在进入临床实验前必须的一个环节。非人灵长类干细胞的研究在疾病的机理研究和药物开发中越发重要,同时避免了伦理问题。本文从体外培养系统的优化和诱导分化的方法两个方面对非人灵长类多能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非人灵长类干细胞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 多能干细胞 体外培养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静 杨彦超 +9 位作者 李凯 高立 王永强 张艳萍 崔红玉 刘长军 祁小乐 高玉龙 潘青 王笑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9-24,共6页
为了更好地揭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感染致瘤及免疫抑制的机制,利用Illumina HiSeq^(TM)技术对RE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宿主细胞的转录组学进行了全面分析,鉴定REV感染24 h宿主差异表达基因1 147个,感染120 h差异表达基... 为了更好地揭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感染致瘤及免疫抑制的机制,利用Illumina HiSeq^(TM)技术对RE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宿主细胞的转录组学进行了全面分析,鉴定REV感染24 h宿主差异表达基因1 147个,感染120 h差异表达基因2 254个。通过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TLRs、NLRs、RLRs等模式识别受体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在REV的致瘤及免疫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REV感染后可以诱发宿主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强REV的致病性及与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结果对揭示REV的致病、致瘤及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 CEF 致瘤 免疫抑制 转录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广旭 邢云瑞 +2 位作者 孙亚宁 范璐 张改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109,共5页
为了建立更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快速检测方法,以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为标记材料,利用活泼酯法标记ZEN单克隆抗体制备荧光免疫探针,以ZEN-BSA为检测线,成功制备了ZEN荧光免疫层析试纸。结果表明,该试纸回归方程为y=... 为了建立更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快速检测方法,以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为标记材料,利用活泼酯法标记ZEN单克隆抗体制备荧光免疫探针,以ZEN-BSA为检测线,成功制备了ZEN荧光免疫层析试纸。结果表明,该试纸回归方程为y=-0.5325x+0.9372,IC_(50)为6.6 ng/mL,检测限为1.2 ng/mL;与玉米赤霉酮(ZAN)交叉反应率为88.2%,与其他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0%,与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T-2均无交叉反应;玉米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4%~108.5%,变异系数小于1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证,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玉米中ZEN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量子点 免疫层析试纸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F鸡胚分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甜甜 李辉 +12 位作者 刘爱晶 ALTAF Hussain 范林进 王永强 高立 高玉龙 李凯 刘长军 崔红玉 张艳萍 潘青 王笑梅 祁小乐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9-23,共5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vvIBDV)不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其分离鉴定通常采用直接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的方法。然而该方法需要特殊设备,成本较高,较繁琐。研究旨在探讨SPF鸡胚作为IBDV分离工具的可行性,将IBDV阳性病料混...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vvIBDV)不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其分离鉴定通常采用直接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的方法。然而该方法需要特殊设备,成本较高,较繁琐。研究旨在探讨SPF鸡胚作为IBDV分离工具的可行性,将IBDV阳性病料混悬液通过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9~11日胚龄SPF鸡胚,并盲传三代成功分离获得vvIBDV(IBD16GX01株)。分离毒各代次序列一致,且与SPF鸡分离氨基酸同源性100%。结果表明,SPF鸡胚可用于vvIBDV的分离鉴定,为vvIB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分离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蛋白对H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泉 刘东 +1 位作者 刘晓文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4-17,共4页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我国家禽中循环存在,可跨种间传播感染人,对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PA-X蛋白是流感病毒PA基因核糖体移码后编码的一种新蛋白,对病毒的致病性起调控作用。试验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构建并拯救了H9N2 AIV SH7株的PA-...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我国家禽中循环存在,可跨种间传播感染人,对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PA-X蛋白是流感病毒PA基因核糖体移码后编码的一种新蛋白,对病毒的致病性起调控作用。试验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构建并拯救了H9N2 AIV SH7株的PA-X变异病毒SH7-FS株,使PA-X的表达量下降至原来的0.2%^([1]),测定野生型SH7株和变异病毒SH7-FS株在不同来源细胞中的生长曲线,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测定病毒在肺中病毒载量及其对肺的病理损伤来分析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表明:SH7-FS株对小鼠的致病力比野生型SH7株低,造成的小鼠肺部炎症比SH7株轻。SH7株和SH7-FS株在小鼠体内复制能力无显著差异,但是SH7-FS株在Vero细胞和MDCK细胞上复制水平比SH7株低,推测PA-X蛋白是协助病毒更好适应环境的辅助蛋白。研究结果为H9N2 AIV PA-X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的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推进了人们对于流感病毒PA-X蛋白功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PA—X 小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分析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范林进 王雨龙 +13 位作者 吴甜甜 李凯 姜楠 高玉龙 高立 刘长军 崔红玉 潘青 张艳萍 刘玉凤 孙先本 刘俊启 王笑梅 祁小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4-1169,共6页
近期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给养禽业带来了新的威胁,本研究团队率先鉴定发现其病原为IBDV新型变异株。为了解该IBDV新型变异株流行规律和致病特点,本研究对2018年9月~2019年6月分离自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云南7... 近期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给养禽业带来了新的威胁,本研究团队率先鉴定发现其病原为IBDV新型变异株。为了解该IBDV新型变异株流行规律和致病特点,本研究对2018年9月~2019年6月分离自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云南7个省的32个IBDV代表株的VP2基因高变区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IBDV新型变异株虽然属于变异株分支,但却不同于美国早期变异株,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亚群。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IBDV新型变异株不致死鸡,但造成其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严重萎缩,B淋巴细胞崩解坏死,复制出了非典型IBD的症状。本研究测定了IBDV新型变异株的最低致病剂量,并依据病毒自身特殊性状,首次提出用法氏囊半数萎缩量(BAD50)作为IBDV新型变异株的病毒效价单位。本研究为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规律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新型变异株 法氏囊半数萎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雨龙 范林进 +9 位作者 姜楠 高玉龙 李凯 高立 刘长军 崔红玉 潘青 张艳萍 王笑梅 祁小乐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0,共5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成为养禽业健康发展新的重要威胁。目前报道的IBDV新型变异株均来自肉鸡群的感染。为了解IBDV新型变异株感染蛋鸡的情况,通过对黑龙江省一个疑似非典型IBD发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成为养禽业健康发展新的重要威胁。目前报道的IBDV新型变异株均来自肉鸡群的感染。为了解IBDV新型变异株感染蛋鸡的情况,通过对黑龙江省一个疑似非典型IBD发病蛋鸡群样品进行RT-PCR检测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引起该鸡群非典型IBD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这是蛋鸡感染IBDV新型变异株的首次报道,对于更全面了解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新型变异株 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禽呼肠孤病毒变异株的分离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丹 刘芮 +8 位作者 高玉龙 李凯 刘长军 祁小乐 张艳萍 崔红玉 潘青 高立 王笑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31,共7页
为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对吉林省某企业送检的病鸡关节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序列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对该分离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肉... 为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对吉林省某企业送检的病鸡关节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序列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对该分离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肉鸡ARV变异株,将其命名为ARV-JL21-0102;σC基因遗传演化分析显示:该分离病毒与ARV基因Ⅱ型参考株ISR528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9.8%,而与ARV基因Ⅰ型疫苗株S1133和HeB02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56.3%和58.4%;该变异株在LMH细胞上增殖良好,对鸡胚和1日龄SPF雏鸡存在一定的致病性;与基因Ⅰ型HeB02株相比,变异株对鸡胚和SPF雏鸡致病性较弱,感染雏鸡发病时间推迟,雏鸡致死率较低。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AR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特征和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变异株 遗传进化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衣壳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英 姜楠 +17 位作者 王雨龙 马广斌 牛鑫鑫 黄萌萌 王国栋 宋桂才 李凯琳 刘爱晶 王素艳 高立 崔红玉 刘长军 李凯 潘青 张艳萍 王笑梅 高玉龙 祁小乐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5,共5页
为了研究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的特异性防控技术,试验通过RT-PCR方法扩增IBDV新型变异株代表毒株SHG19的衣壳蛋白VP2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获得重组质粒pCA-SHG19 V... 为了研究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的特异性防控技术,试验通过RT-PCR方法扩增IBDV新型变异株代表毒株SHG19的衣壳蛋白VP2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获得重组质粒pCA-SHG19 VP2,将重组质粒以100μg/只的剂量在聚乙烯亚胺(PEI)的作用下免疫4周龄BALB/c小鼠,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ELISA对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鼠血清可特异性识别IBDV,ELISA抗体效价高达1∶16000以上,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SHG19 VP2的基因免疫在BALB/c小鼠模型上产生了良好的特异免疫应答。研究结果对IBD的综合防控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新型变异株 衣壳蛋白 基因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镉致鸭大脑皮质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华 闻双全 +8 位作者 王莉 徐明畅 马勇刚 邹辉 顾建红 刘学忠 卞建春 刘宗平 袁燕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53-2959,共7页
为探究褪黑素对镉致鸭大脑皮质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试验将16只20日龄高邮鸭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褪黑素组、镉组、镉与褪黑素共处理组。对照组鸭自由采食饮水;褪黑素组鸭自由饮用含有0.2 mg·L^(-1)褪黑素的水;镉组鸭自由... 为探究褪黑素对镉致鸭大脑皮质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试验将16只20日龄高邮鸭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褪黑素组、镉组、镉与褪黑素共处理组。对照组鸭自由采食饮水;褪黑素组鸭自由饮用含有0.2 mg·L^(-1)褪黑素的水;镉组鸭自由采食拌有2 mg·kg^(-1)氯化镉的饲料;镉与褪黑素共处理组鸭自由饮用含有0.2 mg·L^(-1)褪黑素水的同时自由采食拌有2 mg·kg^(-1)氯化镉的饲料。60 d后,剖检并采集鸭大脑皮质。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中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rf2核转位,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HO-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组鸭大脑皮质发生明显Nrf2核转位,T-AOC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MDA、TNF-α、IL^(-1)β含量和Nrf2、HO-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镉组相比,镉与褪黑素共处理组鸭大脑皮质Nrf2核转位减少,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MDA、TNF-α、IL^(-1)β含量和Nrf2、HO-1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综上,褪黑素对镉所致的鸭大脑皮质毒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大脑皮质 毒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对文昌鸡免疫效果的研究
13
作者 李辉 吴甜甜 +14 位作者 曹宗喜 李凯 高立 刘爱晶 Altaf Hussain 范林进 王永强 高玉龙 刘长军 崔红玉 张艳萍 潘青 王笑梅 林哲敏 祁小乐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8-80,共3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危害文昌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了筛选最适合文昌鸡的IBD防控措施,试验选用新型重组疫苗(rGt HLJVP2)和商品化的弱毒疫苗、中毒力疫苗,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重组疫苗(rGt HLJVP2...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危害文昌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了筛选最适合文昌鸡的IBD防控措施,试验选用新型重组疫苗(rGt HLJVP2)和商品化的弱毒疫苗、中毒力疫苗,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重组疫苗(rGt HLJVP2)组表现更高的抗体滴度,且致死性攻毒后保护率为100%,为文昌鸡的疫病科学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重组疫苗 文昌鸡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1在卵子和早期胚胎中的定位与功能的初步分析
14
作者 朱家桥 程来洋 +4 位作者 曹江琴 朱闽 李军伟 鞠辉明 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6-2133,共8页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CC1)是一种支架蛋白,其在碱基切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检测了XRCC1在卵母细胞和胚胎中的亚细胞定位,并研究了其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的影响,以及对随后的胚胎发育和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结果显...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CC1)是一种支架蛋白,其在碱基切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检测了XRCC1在卵母细胞和胚胎中的亚细胞定位,并研究了其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的影响,以及对随后的胚胎发育和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后胚胎发育过程中,XRCC1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显微注射特异性抗体来阻断XRCC1后,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率和胚胎卵裂率出现显著性下降,同时2细胞胚胎中基因组DNA去甲基化水平异常。这说明XRCC1主要定位于细胞周期间期的细胞核,功能正常的XRCC1有助于减数分裂中小鼠卵母细胞质量的维持和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 小鼠胚胎 DNA去甲基化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I/A(NFIA)依赖其N末端的DNA结合结构域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复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旭阳 史西保 +4 位作者 张小转 陈静 王丽 邓瑞广 张改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7-1095,共9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目前仍无有效防控策略,因此探究宿主内源性蛋白拮抗PRRSV的分子机理意义重大。前期试验发现核因子I/A(nuclear factor I/A,NFIA...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目前仍无有效防控策略,因此探究宿主内源性蛋白拮抗PRRSV的分子机理意义重大。前期试验发现核因子I/A(nuclear factor I/A,NFIA)可以有效抑制PRRSV复制,故本试验以非洲绿猴胚胎肾细胞Marc-145细胞为模型,对NFIA抑制PRRSV复制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构建NFIA的N末端DNA结合结构域缺失质粒pcDNA3.1-Flag-ΔN和C末端转录激活结构域缺失质粒pcDNA3.1-Flag-ΔC并分别转染Marc-145细胞,24 h后感染PRRSV,48 h后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的试验方法分别检测病毒N蛋白的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ΔC仍能有效降低PRRSV的RNA水平和N蛋白水平,但ΔN则不再能降低PRRSV的RNA水平和N蛋白水平,这表明NFIA的N末端结构域是抑制病毒的关键。其次,对NFIA全长质粒pcDNA3.1-Flag-WT进行N末端结构域内不同功能位点的双碱基突变,分别破坏掉NFIA的促腺病毒复制功能(Mut1,YR86~87WL)、DNA结合功能(Mut2,LR119~120VD)和二聚化功能(Mut3,LF135~136VD),将突变质粒分别转染Marc-145细胞,24 h后感染PRRSV,48 h后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ut2和Mut3不再能降低PRRSV的RNA水平和N蛋白水平,说明N端结构域的DNA结合功能位点和二聚化功能位点是NFIA抑制PRRSV复制的关键。结果表明,核因子I/A(NFIA)主要依赖其DNA结合结构域的二聚化与DNA结合功能来抑制PRRS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NFIA DNA结合/二聚化结构域 位点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