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粳稻品种在江西不同生态区的农学表现 被引量:32
1
作者 黄山 何虎 +4 位作者 张卫星 王志刚 章秀福 廖西元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2,共8页
以2个杂交籼稻(II优838和天优华占)为对照,在江西3个生态区(新建、抚州和吉安)开展对比试验以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江西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杂交粳稻比常规粳稻更具产量优势,晚粳比中粳表现更好。新建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 以2个杂交籼稻(II优838和天优华占)为对照,在江西3个生态区(新建、抚州和吉安)开展对比试验以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江西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杂交粳稻比常规粳稻更具产量优势,晚粳比中粳表现更好。新建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6月19日,各点均为30 d秧龄)均为杂交晚粳产量最高,常规中粳最低,特别是5月30日播期的杂交晚粳平均产量达到10.95 t/hm2,显著高于对照籼稻。抚州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6月29日)均是对照籼稻产量最高,常规中粳最低,常规晚粳、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之间无显著差异。吉安点5月30日和6月9日播期均是对照籼稻产量最高,杂交中粳最低;6月19日和6月29日播期分别是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粳产量最高,但均与对照籼稻无显著差异。新建和抚州点均为5月30日播期产量最高,而吉安点6月9日播种最佳。新建点两个播期均是来自浙江的粳稻品种产量最高,但与来自湖北的品种和对照籼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抚州和吉安点不同来源地的粳稻品种产量随播期的不同表现不一。因此,江西发展粳稻生产的适宜地区应该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及以北地区,品种应该以杂交晚粳为主,品种的引进以从纬度相近的浙江省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播期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丘陵区冬季农业的农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定量评估——以江西省余江县冬季绿肥紫云英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开磊 黄国勤 《耕作与栽培》 2009年第1期8-9,共2页
余江县是江南丘陵区的一个代表性农业县。近年来,余江县冬季绿肥紫云英的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由以前的1.73万hm2,减少到2008年的1.07万hm2,意味着冬季农业的农田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也在不断减少。冬季绿肥在整个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 余江县是江南丘陵区的一个代表性农业县。近年来,余江县冬季绿肥紫云英的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由以前的1.73万hm2,减少到2008年的1.07万hm2,意味着冬季农业的农田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也在不断减少。冬季绿肥在整个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予以重视和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绿肥服务价值(从调节大气成分功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积累土壤有机质,以及维持土壤养分循环的三个方面的功能分析)平均大约是其冬季农业投入值的9.6倍,相当于1元投入产出9.6元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冬季农业 冬季绿肥紫云英 江南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3年江西省审定晚稻品种及其性状分析
3
作者 吴仪 谢云霄 +11 位作者 王婧伊 吴志昆 侯志洁 蓝海林 刘声琦 蔡琳琳 杨鑫 阙正扬 周大虎 边建民 傅军如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西省近十几年审定晚稻品种的基本概况,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分析2010—2023年江西省审定通过的344个晚稻品种的育种途径、不育系类型及全生育期、株高、产量、品质、抗性等主要性状。【结果...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西省近十几年审定晚稻品种的基本概况,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分析2010—2023年江西省审定通过的344个晚稻品种的育种途径、不育系类型及全生育期、株高、产量、品质、抗性等主要性状。【结果】江西省晚稻品种以杂交稻为主,利用频率较高的不育系有‘五丰A’‘泰丰A’‘野香A’‘吉丰A’‘天丰A’等。随着年份的推移,株高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高;在单产水平上,江西地区杂交组合对常规品种具有产量上的优势,而籼粳杂交组合对籼型或粳型品种也具有产量优势。随着年份的推移,单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从近几年变化趋势看,晚稻增产受限;品质方面,近5年优质米3级以上达标率稳步提升,由2019年的51.52%提升至2023年的82.35%。晚稻品质各项指标均有改善,整精米率在63%上下浮动,直链淀粉含量呈波动且下降的趋势,说明晚稻品种整体上口感变软,垩白度指标自2018年起有所改良;稻瘟病抗性水平方面,整体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在2019年抗性水平到达最低峰,而后平均值从“中感”提高到“中抗”水平,但离“高抗”以及持久抗性还有较大差距。【结论】14年间江西省晚稻育种成果丰硕,整体上看,单产水平显著提高,“籼改粳”高产攻关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多次刷新了江西省水稻单产最高纪录;米质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食味品质有所提升;抗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在保证高产的前提下,江西省应围绕“米质更优、抗性更强”目标进行晚稻育种,同时大力提升江西省的骨干亲本创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晚稻 农艺性状分析 品质 抗性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渗入系苗期抗旱遗传及生理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付学琴 贺浩华 +2 位作者 罗向东 文飘 谢建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5-850,共6页
以强抗旱性的巴西旱稻、东乡野生稻和弱抗旱性的栽培稻协青早B为对照品种,以基于萎蔫率的抗旱等级为鉴定指标,采用苗期反复自然干旱鉴定法和20%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 以强抗旱性的巴西旱稻、东乡野生稻和弱抗旱性的栽培稻协青早B为对照品种,以基于萎蔫率的抗旱等级为鉴定指标,采用苗期反复自然干旱鉴定法和20%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群体(BC1F9)进行苗期抗旱机理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30个BC1F9 BIL群体经2次反复自然干旱后,在1/2MS营养液恢复生长的平均抗旱等级分别为3.76和4.39,萎蔫率呈连续正态分布,暗示东乡野生稻苗期抗旱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遗传性状特征。将干旱处理一次后等级为1级的14个株系,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处理,结果与反复干旱二次后结果一致,株系1112、1168、1172和1315为强抗旱基因渗入系,可进一步用于抗旱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强抗旱性株系1112苗期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幅度都大于弱抗旱性株系1323,GSH含量下降幅度则低于弱抗旱株系,说明强抗旱株系渗透物质比弱抗旱株系积累快且幅度大,而细胞膜过氧化产物积累速度较慢,更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渗入系 苗期 抗旱机理 初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缘杂交在芸薹属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庆红 周灿 范淑英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远缘杂交在作物性状改良、新类型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方面意义重大,在芸薹属作物育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远缘杂交在芸薹属作物育种中获取雄性不育系、获得抗病性、改良农艺性状和创造芸薹属作物新类型等方面的研究,... 远缘杂交在作物性状改良、新类型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方面意义重大,在芸薹属作物育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远缘杂交在芸薹属作物育种中获取雄性不育系、获得抗病性、改良农艺性状和创造芸薹属作物新类型等方面的研究,对芸薹属作物远缘杂交育种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远缘杂交 雄性不育 抗性 性状改良
原文传递
江西红壤旱地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梁星伟 叶清 +5 位作者 王志伟 陈淑艳 黄海强 杨文亭 梁效贵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9-1108,共10页
【目的】旨在明确江西红壤旱地玉米栽培的适宜播种时期。【方法】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5—7月设置播期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期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变化,以期为江西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播期调整显著... 【目的】旨在明确江西红壤旱地玉米栽培的适宜播种时期。【方法】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5—7月设置播期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期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变化,以期为江西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播期调整显著影响玉米的生育进程、花前花后物质积累和最终产量。玉米产量以5月初播种为最高(5529.99 kg/hm^(2)),并随播期推迟整体呈下降趋势。穗粒数是随播期变化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此外,粒重也受到播期调整的影响,且与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品种比较而言,郑单958产量整体高于先玉335。【结论】在不影响冬季作物(如油菜)的前提下,江西红壤旱地普通玉米应在品种选择的基础上,适时早播,时间不宜晚于5月上/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红壤旱地 播期 玉米产量 籽粒灌浆 气象因素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孕穗后期高温对两个早稻品种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军 陈小荣 +7 位作者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边建民 胡丽芳 贺浩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3-533,共11页
为探究氮肥和孕穗后期高温对水稻产量的复合影响,以杂交稻淦鑫203和常规品系中531为材料,设置2个氮肥水平,于水稻孕穗后期38℃高温处理4d,分析高温处理下2个水稻品种产量、生理指标的差异及氮肥效应。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下,与自然温... 为探究氮肥和孕穗后期高温对水稻产量的复合影响,以杂交稻淦鑫203和常规品系中531为材料,设置2个氮肥水平,于水稻孕穗后期38℃高温处理4d,分析高温处理下2个水稻品种产量、生理指标的差异及氮肥效应。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下,与自然温度相比,孕穗后期高温处理下2个供试品种的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每穗颖花分化数和收获指数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单株产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差异达显著水平;而颖花退化率、单茎叶质量和单茎茎鞘质量则不同程度增加,其中颖花退化率差异达显著水平。同一氮肥水平下,与自然温度相比,高温处理后期2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中531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幅低于正常氮肥处理。自然温度和高温处理下,与正常氮肥水平相比,高氮处理增加2个品种的单株产量和单株有效穗数。另外,在高温条件下,与正常氮肥水平相比,高氮处理显著增加中531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显著降低结实率。值得注意的是,高温条件下,2个品种高氮处理的单株产量降幅低于常氮处理,说明适当高氮可减轻高温的减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孕穗后期 高温 产量 叶绿素含量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水稻种业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被引量:23
8
作者 贺晓鹏 边建民 +7 位作者 欧阳林娟 徐杰 周大虎 傅军如 陈小荣 彭小松 朱昌兰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9-487,共9页
我国种业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西是我国水稻生产和种业大省,近10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稳定在330万hm^(2)和2000万t以上,均居全国第3位。江西水稻商品种子市场用种量8880万kg,其中杂交稻总用种量2700万kg... 我国种业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西是我国水稻生产和种业大省,近10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稳定在330万hm^(2)和2000万t以上,均居全国第3位。江西水稻商品种子市场用种量8880万kg,其中杂交稻总用种量2700万kg左右。江西年产杂交稻种子5000万kg以上,约占全国20%,其中约40%供应外省。江西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建设种业强省为目标,发展水稻种业是实现种业强省的基础和关键。为推动江西水稻种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文章在对江西水稻种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在水稻科研和育种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江西省水稻种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文章分析认为,江西水稻种业存在着稻种资源创新利用效率不高、缺乏突破性水稻品种、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分子育种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缺乏上市领军种企、种子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水稻分子育种中心建设、加强双季稻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做大做强种业、加强新品种区试管理和示范展示、加强良种生产基地建设等促进江西水稻种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助推江西省水稻种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江西省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水稻种业 创新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组学在植物逆境及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熊强强 魏雪娇 +3 位作者 施翔 方加海 陈小荣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7-1206,共10页
多层组学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在植物中的研究和不同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已迈入了多组学时代,并且广泛应用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及辅助育种方面,成为研究... 多层组学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在植物中的研究和不同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已迈入了多组学时代,并且广泛应用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及辅助育种方面,成为研究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笔者主要结合多层组学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机理及代谢通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植物响应逆境胁迫(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基因功能研究及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强调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学科交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来揭示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理,为未来培育抗逆品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逆境胁迫 育种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初探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汤国平 熊强强 +4 位作者 钟蕾 陈小荣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浩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5-1593,共9页
为探明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采用桶栽方式,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试验材料,于氮素亏缺敏感期分蘖期,设置5个氮肥处理:T0(各生育阶段均不施用氮肥,即空白对照)、T1(各生育阶段氮肥按常量分配)、T2(分蘖期... 为探明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采用桶栽方式,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试验材料,于氮素亏缺敏感期分蘖期,设置5个氮肥处理:T0(各生育阶段均不施用氮肥,即空白对照)、T1(各生育阶段氮肥按常量分配)、T2(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不恢复供氮)、T3(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常量恢复供氮)和T4(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倍量补偿供氮),比较各氮肥处理稻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单株分蘖数、成穗率和净光合速率、SPAD值、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内源激素含量、根系伤流量等有关生理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T4单株产量与T1十分接近,补偿指数CI=0.99,无显著差异,呈现出等量补偿效应。与T1相比,T4叶片净光合速率、SPAD值、NR和GS活性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随着生育推进,至补偿后期,T4该4项生理指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至补偿后期,氮素补偿处理的T4和T3稻株叶片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低于T0、T1和T2,以T4最低,生长促进类激素之和(GA3+IAA+ZR)与生长抑制类激素(ABA)比值则显著高于T0、T1和T2。氮素亏缺补偿后第10天根系伤流量以T0最低,T4、T3均高于T1,且T4与T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至补偿后期,T4单株分蘖数及成穗率高于T1、T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双季超级杂交早稻分蘖期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有助于诠释水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水稻氮肥施用不当时进行追补及双季早稻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早稻 氮素亏缺补偿效应 产量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诱变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da的遗传与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丽芳 苏连水 +7 位作者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陈小荣 欧阳林娟 边建民 贺浩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3-2258,共6页
为了挖掘更多与水稻花药发育相关的基因,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粳稻品种松香早粳,获得1个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da,并对其细胞学和遗传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da突变体在营养生长期无明显的表型缺陷,花序和花器官能正常发育,但其花药较小且... 为了挖掘更多与水稻花药发育相关的基因,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粳稻品种松香早粳,获得1个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da,并对其细胞学和遗传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da突变体在营养生长期无明显的表型缺陷,花序和花器官能正常发育,但其花药较小且呈白色。组织切片研究发现,tda突变体在小孢子发育时期开始出现异常,绒毡层提前降解,小孢子呈畸形状,随后小孢子萎缩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遗传学分析表明,tda是一个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突变体。该研究结果为TDA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及水稻花药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诱变 水稻 TDA 花药 绒毡层 小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潜力杂交早稻品种的群体自动调节力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小荣 孙嘉 +7 位作者 肖自京 钟蕾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1-858,877,共9页
对比分析2个杂交早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分蘖、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叶绿素、根系伤流及内源激素含量动态,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淦鑫203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为7.73%,极差率为19.70%,平均为7 745.95 kg/h... 对比分析2个杂交早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分蘖、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叶绿素、根系伤流及内源激素含量动态,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淦鑫203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为7.73%,极差率为19.70%,平均为7 745.95 kg/hm2,对照品种淦鑫206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为9.22%,极差率为24.10%,平均为7 469.90 kg/hm2,表明淦鑫203群体自动调节力明显强于CK品种淦鑫206,调节性能是每穗总粒数与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间协调互动平衡之结果;淦鑫203低密度和高密度下的单株茎蘖数均值差距较淦鑫206大,升降更平缓;淦鑫203相同密度处理下的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能力强于淦鑫206,随生育期的波动性大于后者;相同密度下各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均为淦鑫203高于淦鑫206,除完熟期外,各生育阶段淦鑫203叶面积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极差率小于淦鑫206,且其随生育进程的升降更为平缓;相同密度处理下淦鑫203齐穗期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高于淦鑫206,完熟期则低于后者,淦鑫203叶绿素起降幅度高于淦鑫206;淦鑫203抽穗后根系伤流量低与高密度间的差距明显小于淦鑫206,但随生育推进下降更为平缓;相同密度下淦鑫203各生育阶段倒二叶ABA含量高于淦鑫206,但不同密度下随生育进程而上升的幅度小于淦鑫206;相同密度下淦鑫203倒二叶ZR含量随生育进程而下降的幅度小于淦鑫206,淦鑫203高密度处理在不同密度下的倒二叶ZR含量最高,但下降幅度也最大,淦鑫206则为低密度下最高,下降幅度最小;总体上,相同密度下各生育阶段淦鑫203倒二叶IAA和GA3含量高于淦鑫206,但不同密度处理下波动性高于淦鑫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不同产量潜力品种 群体自动调节力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遗传贡献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汤飞宇 莫旺成 +1 位作者 王晓芳 肖文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51-156,共6页
为阐明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9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F1代20个组合皮棉产量和9个株型性状的2年资料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 为阐明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9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F1代20个组合皮棉产量和9个株型性状的2年资料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9个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表型贡献率分布在0.1%~11.1%之间。主茎节距、始果枝高、果节数对皮棉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8%、6.2%和5.7%,果枝夹角对皮棉产量的加性遗传方差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39.9%);果节数对皮棉产量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57.8%);主茎节距对皮棉产量有极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贡献率(17.7%),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显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小或不显著。亲本2和4的果节数、亲本3、5和6的始果枝高、亲本7的主茎节距对其皮棉产量有最大的加性贡献,表明对皮棉产量加性效应贡献最大的株型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多数杂交组合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主要受果节数的影响,因此,果节数可作为间接选择皮棉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株型性状 皮棉产量 条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陆地棉与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株型性状的遗传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汤飞宇 莫旺成 +1 位作者 王晓芳 肖文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3,共5页
采用增广NCⅡ设计,以5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为母本,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父本组配的2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始果枝高、果枝数和果节数的平均中亲优势... 采用增广NCⅡ设计,以5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为母本,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父本组配的2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始果枝高、果枝数和果节数的平均中亲优势较小,但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均符合加性遗传模型。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株铃数、单株皮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株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铃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节数与株铃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呈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性主要是由果节数与株铃数、铃重的相关引起。研究结果为高品质抗虫棉理想株型性状的选育与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陆地棉 转BT基因抗虫棉 株型性状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的氮磷输出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余进祥 赵小敏 +1 位作者 吕琲 刘娅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402,共9页
定点监测2008年鄱阳湖流域水田、水旱轮作、旱地、菜地、桔园、脐橙园和茶园等优势农业利用方式的田间降雨量、径流量及氮、磷的输出形态和负荷,分析不同农业利用方式的氮、磷输出特征和年输出负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 定点监测2008年鄱阳湖流域水田、水旱轮作、旱地、菜地、桔园、脐橙园和茶园等优势农业利用方式的田间降雨量、径流量及氮、磷的输出形态和负荷,分析不同农业利用方式的氮、磷输出特征和年输出负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中,水旱轮作、旱地、脐橙园、水田、菜地、桔园和茶园等农业利用方式的总氮年输出总负荷分别为45.3,44.8,42.3,39.7,35.8,25.7,20.0kg/hm2,其中基础输出负荷分别为34.9,30.6,31.2,29.9,21.6,17.8,13.1kg/hm2,本年度输出负荷分别为10.4,14.2,11.1,9.8,14.2,8.0,6.9kg/hm2;总磷年输出总负荷分别为4.7,16.4,25.6,7.8,11.7,18.8,3.1kg/hm2,其中基础输出负荷分别为2.9,8.8,7.0,8.0,5.4,5.0,1.6kg/hm2,本年度输出负荷分别为1.7,7.6,18.7,2.5,6.7,10.8,1.5kg/hm2。颗粒态氮和颗粒态磷是农田地表径流水相氮、磷输出的主要形态,分别占84.1%~90.3%和78.7%~92.2%,但其输出比例都低于人工降雨模拟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农业利用方式 输出特征 输出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茎杆粗度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选择茎杆粗度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11.0 mm)、CB4(15.5 mm)和CB7(11.5 mm),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茎杆粗度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 选择茎杆粗度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11.0 mm)、CB4(15.5 mm)和CB7(11.5 mm),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茎杆粗度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该性状在所有2个季别中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27.60%~63.69%,多基因遗传率为1.39%~30.07%,总基因型遗传率为39.43%~82.01%,茎粗性状的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及所配组合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杆粗度 种植季节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选择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小的亲本CB1和CB7与较大的亲本CB4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穗质量与粒质量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 选择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小的亲本CB1和CB7与较大的亲本CB4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了穗质量与粒质量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单穗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8.06%~75.60%,多基因遗传率为5.03%~25.46%,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8.07%~96.68%;同一遗传群体不同种植季节下主基因遗传率无明显差异,但同一季节下CB7/CB4组合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均比CB1/CB4组合群体大,表明单穗质量遗传分析时应考虑到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选择问题;千粒质量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模型模式,其中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主基因遗传率最高,为60.06%~69.38%;CB1/CB4组合群体中季多基因遗传率最小,为10.73%~23.21%;CB1/CB4组合群体中季总基因遗传率为71.48%~83.55%;CB1/CB4组合群体中季一阶参数d值最小,说明粒质量遗传研究时需要考虑构建遗传群体的亲本及种植季节的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穗质量 千粒质量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一季稻花期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军 李迎春 +1 位作者 刘丹 周大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70-175,共6页
花期高温热害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利用江西省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近35年(1981—2015年)7月11日至8月10日的气温观测数据,并基于江西省种子管理局2004—2015年一季稻的区域试验资料,研究江西一季稻花期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 花期高温热害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利用江西省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近35年(1981—2015年)7月11日至8月10日的气温观测数据,并基于江西省种子管理局2004—2015年一季稻的区域试验资料,研究江西一季稻花期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5年来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距平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1981—1992年高低温年交替出现,1993—2002年低温年居多,而2003—2015年高温年居多。近35年(除1997年)来每年均有高温热害发生,平均3.94次。2003年以后高温热害的发生次数和高温持续天数呈增加趋势。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高温热害天数与结实率相关明显,结实率可作为一季稻花期高温热害鉴定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花期 高温热害 产量 结实率 平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发展江西水稻种子企业的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阳林娟 陈小荣 +1 位作者 傅军如 贺浩华 《中国稻米》 2011年第6期28-30,共3页
江西是全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在全国水稻生产中地位突出。鉴于历史原因,当前,江西水稻种子企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江西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认为在国家有关政策基础上,江西省政府还... 江西是全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在全国水稻生产中地位突出。鉴于历史原因,当前,江西水稻种子企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江西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认为在国家有关政策基础上,江西省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制定有效的政策,大力扶植民营种子企业;培植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组建若干种业"航空母舰",提升企业经营的综合竞争力;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和营销网络平台;科企紧密合作,提升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试点制种保险,加强执法监督,强化种子市场管理,促进江西种业长效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水稻 种业企业 现状与问题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水稻保持系不同品种粒形性状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边建民 贺浩华 +6 位作者 朱昌兰 彭小松 傅军如 贺小鹏 陈小荣 胡丽芳 欧阳林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7-59,共3页
以珍汕97B为对照,测定江西后期选育的3个保持系99B、新露B和146B粒长、粒宽、千粒重和粒重/粒长性状。结果显示,后期选育的3个保持系粒长较对照珍汕97B显著提高,而千粒重、粒宽和粒重/粒长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江西在后期保持系选育... 以珍汕97B为对照,测定江西后期选育的3个保持系99B、新露B和146B粒长、粒宽、千粒重和粒重/粒长性状。结果显示,后期选育的3个保持系粒长较对照珍汕97B显著提高,而千粒重、粒宽和粒重/粒长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江西在后期保持系选育中较重视水稻粒形的选择,细长型稻米是选择的重点,而粒重与对照珍汕97B存在差距。相关性分析显示粒重/粒长与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粒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的负相关关系均不显著,这表明粒重的提高和粒形的改良是相关性状综合改良的结果,粒宽在粒形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保持系 粒形 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