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食品组分及金属离子对落新妇苷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丽 上官新晨 +1 位作者 尹忠平 张清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6-70,共5页
黄酮落新妇苷不稳定,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异构化和分解反应,该文利用HPLC研究了常见食品组分及金属离子对落新妇苷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见食品添加剂VC、蔗糖和β-CD可以提高落新妇苷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无明显影响。β... 黄酮落新妇苷不稳定,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易发生异构化和分解反应,该文利用HPLC研究了常见食品组分及金属离子对落新妇苷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见食品添加剂VC、蔗糖和β-CD可以提高落新妇苷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无明显影响。β-CD通过包结反应同时抑制落新妇苷异构化和分解反应;而VC和蔗糖则会加速落新妇苷的异构化,但抑制其分解反应。Al^(3+)、Mg^(2+)、Ca^(2+)、Na^+、K^+等金属离子可以轻微增强落新妇苷的稳定性,其中Na^+效果较好。Fe^(3+)会显著促进落新妇苷分解反应,降低其稳定性;而Al3+可完全抑制落新妇苷的异构化反应,但对其分解反应无影响。食品组分蛋白质和淀粉对落新妇苷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其中牛血清蛋白轻微增强其稳定性,而淀粉有轻微的减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新妇苷 异构化 分解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产物类黑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韩易 赵燕 +4 位作者 徐明生 姚瑶 吴娜 杜华英 涂勇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9-345,共7页
美拉德反应是食品加工、贮藏及烹饪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反应,其终产物类黑精是一类结构复杂的高分子量化合物,其不但赋予食品色泽和风味品质,且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多年来始终是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在阐述美拉德反应过程... 美拉德反应是食品加工、贮藏及烹饪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反应,其终产物类黑精是一类结构复杂的高分子量化合物,其不但赋予食品色泽和风味品质,且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多年来始终是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在阐述美拉德反应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了类黑精的来源、制备过程、分离纯化、理化特性与结构表征以及功能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价值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品类黑精的相关研究及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类黑精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丹 杨武英 王文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6,共12页
电化学发光是一种由电化学激发的化学发光现象,具有发光背景低、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和可控性好等优势,已在体外诊断领域广泛商业化。受此鼓舞,电化学发光在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已然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 电化学发光是一种由电化学激发的化学发光现象,具有发光背景低、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和可控性好等优势,已在体外诊断领域广泛商业化。受此鼓舞,电化学发光在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已然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电化学发光机制和体系组成,总结了电化学发光结合免疫分析、适配体和分子印迹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并分析了电化学发光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真菌毒素 抗体 适配体 分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富硒肽的来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明 王文君 +3 位作者 陈慧 韦雯璐 何思辰 陈凌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91-403,共13页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与无机硒相比,有机硒生物利用度高且毒性低,是补充硒的优质来源。生物活性硒肽是有机硒的重要形式,主要来源于富硒植物提取和人工合成途径,由于具有多种有益健康的生...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与无机硒相比,有机硒生物利用度高且毒性低,是补充硒的优质来源。生物活性硒肽是有机硒的重要形式,主要来源于富硒植物提取和人工合成途径,由于具有多种有益健康的生物活性,生物活性硒肽已经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了国内外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概述了植物源生物活性硒肽的分离提取和人工螯合制备、常见的植物源生物活性硒肽及其在机体中的抗氧化、肝脏保护、免疫调节、抗癌、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以期为植物源生物活性硒肽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肽 植物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陈蒿黄酮的提取、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凌利 韦雯璐 +2 位作者 李建明 毛心怡 王文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7,共15页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是一种药食皆优的菊科蒿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茵陈蒿富含黄酮、多糖、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笔者对茵陈蒿黄酮的提取纯化、主要成分组成...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是一种药食皆优的菊科蒿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茵陈蒿富含黄酮、多糖、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笔者对茵陈蒿黄酮的提取纯化、主要成分组成及其在抗氧化、护肝、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物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今后在制备分离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茵陈蒿黄酮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茵陈蒿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黄酮 提取 化学组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山楂中的四种黄酮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国嫔 彭睿妍 +2 位作者 曹海燕 阙素云 张清峰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建立了山楂中四种黄酮成分(芦丁、牡荆素、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0.2%醋酸水溶液(B),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355nm,柱温... 建立了山楂中四种黄酮成分(芦丁、牡荆素、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和0.2%醋酸水溶液(B),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355nm,柱温为40℃。线性梯度洗脱程序:0~15min,20%~30%A;15~30min,30%~60%A。四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保留时间RSD均<0.5%,峰面积RSD均<2.5%;日间精密度保留时间RSD均<0.5%,峰面积RSD均<5.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4%~106.7%,RSD均<2.5%。60%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6批山楂样品中芦丁和金丝桃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1.8~264.5μg/g和148.0~441.6μg/g,槲皮素只在两批样品中检出,分别为11.0μg/g和12.7μg/g,牡荆素在所有山楂样品中均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卧菊三七对小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郑国栋 钟树生 +1 位作者 张清峰 黎冬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00-2804,共5页
高血糖和高血脂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探讨平卧菊三七(GPM)对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阐明其作用机制。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2%、4%和8%GPM,喂养小鼠12周,称量小鼠体重和脏器,测定血中的生化指... 高血糖和高血脂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探讨平卧菊三七(GPM)对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阐明其作用机制。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2%、4%和8%GPM,喂养小鼠12周,称量小鼠体重和脏器,测定血中的生化指标和肝脏及粪中脂类含量,用qRT-PCR及蛋白印迹等方法分析肝脏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GPM对小鼠体重增加和脏器重量没有明显变化。4%以上GPM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和血糖及肝脏中TG的浓度。而粪中的TG却明显增加。8%GPM明显抑制羟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HMGCR)的活力和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而Glut4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表明GPM通过调节HMGCR和Glut4的mRNA及蛋白表达,和抑制肠道对TG吸收,达到降糖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卧菊三七 降糖 降脂 羟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 葡萄糖转运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橘红多糖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侯秀娟 沈勇根 +2 位作者 徐明生 吴少福 王雯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135-138,共4页
对化橘红粗多糖及其纯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化橘红粉末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e法脱蛋白、透析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2个纯化组份ECP1和ECP2。采用化学法分别测定了粗多糖及其纯化组... 对化橘红粗多糖及其纯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化橘红粉末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e法脱蛋白、透析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2个纯化组份ECP1和ECP2。采用化学法分别测定了粗多糖及其纯化组分的体外清除自由基(DPPH.,.OH,ABTS.+)能力、还原能力。粗多糖的多糖含量为74.29%,经DEAE-52纯化的组分ECP1和ECP2的多糖含量分别为83.39%和85.77%。结果表明粗多糖及其两个纯化组分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且抗氧化能力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中ECP2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强于ECP和ECP1,但是低于对照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橘红 多糖 提取 纯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积累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明 沈勇根 +3 位作者 朱丽琴 艾啸威 曾璟 杨洪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6-221,共6页
近年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黄酮化合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总结了黄酮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与积累规律,重点归纳了光照、温度、水分、矿物质、盐胁迫、紫外辐射等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及调控基因对植物黄酮... 近年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黄酮化合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总结了黄酮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与积累规律,重点归纳了光照、温度、水分、矿物质、盐胁迫、紫外辐射等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及调控基因对植物黄酮合成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植物黄酮化合物合成及调控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化合物 生物合成 积累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州橘红多糖对小鼠消炎、止咳及化痰功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侯秀娟 沈勇根 +2 位作者 徐明生 樊少武 黄靓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7-1229,1206,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化州橘红多糖的消炎、止咳、化痰作用。采用二甲苯耳廓肿胀致炎法来观察化州橘红多糖对小鼠的消炎作用;小鼠浓氨水引咳法来观察化州橘红多糖的止咳作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法观察化州橘红多糖的化痰作用。化州橘红多糖对二... 本试验研究了化州橘红多糖的消炎、止咳、化痰作用。采用二甲苯耳廓肿胀致炎法来观察化州橘红多糖对小鼠的消炎作用;小鼠浓氨水引咳法来观察化州橘红多糖的止咳作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法观察化州橘红多糖的化痰作用。化州橘红多糖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州橘红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4.93%、34.84%和48.72%,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的肿胀抑制率为52.83%;化州橘红多糖能明显的延长浓氨水刺激引起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及减少2 min内的咳嗽次数,其中化州橘红多糖高剂量组的效果好于磷酸苯丙哌林片阳性对照组;化痰试验显示化州橘红多糖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差异不明显,即化州橘红多糖能够增加小鼠气管段酚红的排泌量。结果表明化州橘红多糖具有较好的消炎、止咳及化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州橘红多糖 消炎 止咳 化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有效部位对LDL中脂类、蛋白氧化修饰及光谱学变化的抑制(英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琼玉 万严 +6 位作者 江慎华 郝澍 曾钧杰 张化浩 马海乐 曲文娟 沈勇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2-320,共9页
LDL氧化修饰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在氧化修饰过程中LDL所含脂类、蛋白及其光谱学性质均会受到影响。前期研究结果发现丁香对LDL氧化修饰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是,丁香是否是通过抑制脂类及蛋白氧化来实现,以及丁香是否... LDL氧化修饰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在氧化修饰过程中LDL所含脂类、蛋白及其光谱学性质均会受到影响。前期研究结果发现丁香对LDL氧化修饰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是,丁香是否是通过抑制脂类及蛋白氧化来实现,以及丁香是否能抑制LDL氧化修饰后光谱学性质的改变,这些问题目前均不清楚。据此,运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丁香有效部位(effective fraction from clove,EFC)对LDL氧化修饰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EFC能有效延缓脂质氧化过程中共轭二烯(CD)增殖及推后其达到最大值,并抑制胆固醇降解;也可抑制蛋白组分apoB100中Trp荧光猝灭及Lys氧化修饰和荧光光谱变化;同时也能抑制LDL中脂质与蛋白过氧化产物-脂褐素的生成;此外,该部位对LDL氧化修饰过程中紫外-可见光谱学特征的改变也有影响。论文将为丁香抗AS功能食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有效部位 低密度脂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叶三萜化合物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田 上官新晨 +2 位作者 尹忠平 陈继光 蒋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8-1054,共7页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青钱柳叶三萜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8个三萜单体,经高液相色谱(HP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飞行时间质谱(RRLC-TOF/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青钱柳叶三萜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8个三萜单体,经高液相色谱(HP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飞行时间质谱(RRLC-TOF/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等检测分析,分别确定为β-香树脂醇(1)、熊果酸(2)、齐墩果酸(3)、白桦脂酸(4)、β-乳香酸(5)、科罗索酸(6)、马斯里酸(7)、阿江榄仁酸(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三萜化合物 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菌制剂及纳豆冻干粉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高峰 黄占旺 +3 位作者 刘宛玲 牛丽亚 黄永平 王素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21-124,286,共5页
对发酵纳豆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同时对大豆粉、纳豆和纳豆菌制剂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纳豆发酵过程中各种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大豆粉相比,纳豆冻干粉的氨基酸态氮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粗脂肪和水分含... 对发酵纳豆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同时对大豆粉、纳豆和纳豆菌制剂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纳豆发酵过程中各种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大豆粉相比,纳豆冻干粉的氨基酸态氮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与纳豆菌液体培养产物相比,纳豆菌制剂中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氨基酸态氮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水分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经发酵过程后,纳豆菌制剂和纳豆冻干粉的纳豆激酶含量增加,纳豆冻干粉的大豆异黄酮和植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维生素K2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证明,纳豆菌制剂和纳豆冻干粉比大豆粉更具有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纳豆冻干粉 纳豆菌制剂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荷叶总黄酮工艺优化及其提取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付洋 张良慧 +6 位作者 江慎华 杨琼玉 万严 吴真 廖亮 马海乐 沈勇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61-266,共6页
为优化超声-微波协同提取荷叶总黄酮最佳工艺及解析其提取效率较高的原因,本文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比较协同提取、超声与微波单独提取及扫描电镜对提取前后荷叶粉末微观结构,初步解释了该技术提取效率较高的原... 为优化超声-微波协同提取荷叶总黄酮最佳工艺及解析其提取效率较高的原因,本文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比较协同提取、超声与微波单独提取及扫描电镜对提取前后荷叶粉末微观结构,初步解释了该技术提取效率较高的原因。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荷叶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 min、微波功率125 W、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 g/m L、超声功率50 W(开)。对比实验发现,在各自最佳提取条件下,协同方法提取荷叶总黄酮效率显著高于水浴振荡提取法(p<0.001);超声与微波单独提取分析发现,协同提取技术结合了超声和微波二者优势、互补产生较高效率提取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协同提取对原料细胞壁破坏更严重、作用更充分,从而增强了提取效率。超声-微波协同技术对荷叶总黄酮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值得后续深入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总黄酮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超声辅助提取诃子FRAP类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梦莹 江慎华 +5 位作者 曲文娟 金洪光 廖亮 马海乐 沈勇根 徐明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38-243,共6页
为了探索恒温超声辅助提取诃子FRAP类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效果,本文采用该技术首先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而通过比较实验和扫描电镜分析该技术提取高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诃子FRAP类抗氧化活性物质恒温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60... 为了探索恒温超声辅助提取诃子FRAP类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效果,本文采用该技术首先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而通过比较实验和扫描电镜分析该技术提取高效的原因。结果表明,诃子FRAP类抗氧化活性物质恒温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60%乙醇、超声功率180 W、超声频率80 k Hz、超声温度70℃;比较分析发现,该工艺提取效率显著高于水浴振荡提取工艺(p<0.001);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恒温超声辅助提取对诃子原料细胞结构破坏更严重,从而增强了提取效率。恒温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诃子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效率高,本文可为诃子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超声辅助提取 诃子 抗氧化活性物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橘红总黄酮纯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雯 沈勇根 +2 位作者 上官新晨 蒋艳 侯秀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9-234,共6页
比较了5种大孔树脂对化橘红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以吸附率、解吸率为考察指标,对大孔树脂纯化化橘红总黄酮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312大孔树脂对化橘红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最好。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4,吸附流速1.0mL... 比较了5种大孔树脂对化橘红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以吸附率、解吸率为考察指标,对大孔树脂纯化化橘红总黄酮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312大孔树脂对化橘红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最好。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4,吸附流速1.0mL/min;最佳洗脱条件为:pH7,洗脱流速1.0mL/min,洗脱液体积分数80%,经D-312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化橘红总黄酮纯度由14.16%提高到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橘红 总黄酮 大孔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毛状根的诱导培养及茉莉酸甲酯对其绿原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邹凯 刘泽波 +3 位作者 陈继光 尹忠平 上官新晨 许小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9-95,共7页
以发根农杆菌ACCC10060诱导甜叶菊毛状根,建立毛状根培养生产绿原酸类物质体系,研究茉莉酸甲酯对绿原酸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经发根农杆菌ACCC10060侵染的甜叶菊叶片外植体,共培养14 d后产生毛状根。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 以发根农杆菌ACCC10060诱导甜叶菊毛状根,建立毛状根培养生产绿原酸类物质体系,研究茉莉酸甲酯对绿原酸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经发根农杆菌ACCC10060侵染的甜叶菊叶片外植体,共培养14 d后产生毛状根。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B和rol C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甜叶菊毛状根基因组中。MS液体培养基较B5、WPM更利于甜叶菊毛状根生长及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培养35 d后,干质量增加约30倍,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最高含量分别为3.47、11.47、3.04 mg/g。毛状根在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周时分别添加15、45、1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进行诱导,处理后第1、2、4、8天收获,毛状根的生长量和绿原酸类物质含量均有提高,其中以45μmol/L茉莉酸甲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3种绿原酸类物质的总产量是对照组的2.68倍(P<0.01)。以上结果表明,甜叶菊毛状根培养可用于绿原酸类物质的生产,经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显著提高绿原酸类物质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 茉莉酸甲酯 绿原酸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湿米粉微波处理后的储藏品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永平 黄占旺 +5 位作者 张敏 万亮 王素贞 陈佳妮 杨鼎超 周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3,共7页
为延长鲜湿米粉货架期,研究了微波处理对鲜湿米粉储藏品质的影响,将鲜湿米粉经600 W微波功率处理73 s后,与未经微波处理的对照组一同于28℃储藏。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储藏过程中感官、含水量、L*值、a*值和蒸煮吸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b*... 为延长鲜湿米粉货架期,研究了微波处理对鲜湿米粉储藏品质的影响,将鲜湿米粉经600 W微波功率处理73 s后,与未经微波处理的对照组一同于28℃储藏。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储藏过程中感官、含水量、L*值、a*值和蒸煮吸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b*值、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硬度、弹性、黏聚性和咀嚼性则先增大后减小。对照组储藏36 h时,感官得分较差,仅为42.28,而处理组60 h时为63.57,仍保持较好感官品质;对照组24 h时,蒸煮吸水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7.98%和2.43%,与处理组60 h时蒸煮品质类似,分别为43.88%和2.76%;对照组12 h时菌落总数达到5.9×106CFU/g,超过标准限量(8.0×104CFU/g),而处理组在36 h时达到7.5×105CFU/g,超过限量要求。综上所述,微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延缓鲜湿米粉储藏品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微波处理 储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表型和基因型分析28℃鲜湿米粉中主要优势菌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永平 黄占旺 +4 位作者 万亮 王素贞 陈佳妮 杨鼎超 周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99-104,110,共7页
为研究鲜湿米粉中的优势菌,本文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16S r DNA技术对28℃条件下鲜湿米粉的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了解鲜湿米粉贮藏期间的优势菌群与主要优势菌。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28℃条件下,1 d后其菌落总数超过限量要求,2 d后... 为研究鲜湿米粉中的优势菌,本文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16S r DNA技术对28℃条件下鲜湿米粉的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了解鲜湿米粉贮藏期间的优势菌群与主要优势菌。结果表明,鲜湿米粉在28℃条件下,1 d后其菌落总数超过限量要求,2 d后感官出现明显腐败变质;经表型鉴定表明,其优势菌群包括肠杆菌科、乳酸菌、芽孢杆菌属,经基因型鉴定表明,肠杆菌属是导致鲜湿米粉腐败变质的主要优势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肠杆菌科占所有菌相的51.3%,是造成鲜湿米粉腐败变质的主要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优势菌 16S RDNA 肠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修水化红’甜橙皮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明 卢剑青 +3 位作者 陈金印 沈勇根 朱凤妮 王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目的】以‘修水化红’甜橙皮外观特征、总黄酮与橙皮苷含量、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成分为指标,考察‘修水化红’皮适宜的干燥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修水化红’皮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 【目的】以‘修水化红’甜橙皮外观特征、总黄酮与橙皮苷含量、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成分为指标,考察‘修水化红’皮适宜的干燥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修水化红’皮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修水化红’皮橙皮苷含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GC-MS)测定‘修水化红’皮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评价热风干燥(HAD)、真空冷冻干燥(VFD)、真空干燥(VD)、微波干燥(MD)4种干燥方式对‘修水化红’皮品质的影响。【结果】VFD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修水化红’原始的色泽和形状,总黄酮、橙皮苷等成分含量最高,清除·OH自由基能力最强,而MD‘修水化红’皮清除DPPH、ABTS+自由基能力及还原力最强。4种干燥‘修水化红’皮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HAD‘修水化红’皮11种,VFD‘修水化红’皮9种,VD‘修水化红’皮12种,MD‘修水化红’皮29种。D-柠檬烯是‘修水化红’皮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4种干燥方法的‘修水化红’皮D-柠檬烯相对含量依次为HAD(86.618%)>VFD(82.715%)>VD(79.022%)>MD(57.663%),且MD能够促进‘修水化红’皮风味物质的释放,特别是橙花醇、香叶醇、1-石竹烯等倍单萜类化合物。【结论】需求黄酮类物质含量高的高端产品考虑VFD,生产香料用产品考虑MD,一般工业化生产建议选择H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 '修水化红’ 干燥方法 黄酮 抗氧化能力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