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意外性萎缩的胸腺小体病理观察
1
作者 谭云山 艾有生 +2 位作者 龚自力 胡明华 蒋佩青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20-23,93,共4页
应用连续切片和解剖显微镜观察冬青油透明胸腺厚切片(300um)组织方法,对52例15岁以下尸检胸腺进行比较,观察胸腺在意外性萎缩和基本正常时胸腺小体的变化,并重筑和观察胸腺小体立体结构。结果表明,胸腺意外性萎缩的胸腺小体数明显增多,... 应用连续切片和解剖显微镜观察冬青油透明胸腺厚切片(300um)组织方法,对52例15岁以下尸检胸腺进行比较,观察胸腺在意外性萎缩和基本正常时胸腺小体的变化,并重筑和观察胸腺小体立体结构。结果表明,胸腺意外性萎缩的胸腺小体数明显增多,最大径大于正常组;胸腺小体变性囊性扩张、崩解解体、钙化。首次观察到,人类胸腺小体立体结构形态有两种,一种为散在分布,单个孤立圆形、椭圆形小体;另一种为数个小体聚集一起并相互间由实性网状上皮细胞索连接成小珊瑚状,弯曲蚯蚓状、队列串珠状结构。随着胸腺发生意外性萎缩,胸腺小体形态可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萎缩 病理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贤湖 庄文华 +1 位作者 杨光娅 张文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报告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3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并血吸虫卵沉着和回肠平滑肌母细胞瘤并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各1例。男性39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为2.8:1。年龄6~71岁,平均43岁;癌的平均年龄49.5岁,恶性淋巴瘤为34.5岁。腺癌43.4%,恶性淋巴... 报告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3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并血吸虫卵沉着和回肠平滑肌母细胞瘤并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各1例。男性39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为2.8:1。年龄6~71岁,平均43岁;癌的平均年龄49.5岁,恶性淋巴瘤为34.5岁。腺癌43.4%,恶性淋巴瘤32.1%,平滑肌肉瘤20.7%,类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畸胎瘤137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彭德金 蒋佩青 +1 位作者 庄文华 罗碧月 《实用癌症杂志》 1990年第3期189-191,共3页
本文报告137例小儿畸胎瘤。女性89例,占65%,男性48例,占35%。骶尾部49例占35.8%,卵巢41例,占29.9%。成熟性畸胎瘤123例,占89.8%,未成性熟畸胎瘤8例,占5.8%,恶性畸胎瘤6例,占4.4%。对病理类型、病理诊断、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病理... 本文报告137例小儿畸胎瘤。女性89例,占65%,男性48例,占35%。骶尾部49例占35.8%,卵巢41例,占29.9%。成熟性畸胎瘤123例,占89.8%,未成性熟畸胎瘤8例,占5.8%,恶性畸胎瘤6例,占4.4%。对病理类型、病理诊断、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简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儿童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断大鼠交感神经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开云 熊俊平 庄文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94-496,共3页
将雄性Wistar大鼠12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手术切断左侧颈交感干,两天后与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射维生素D60万单位/kg体重(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存活20天后取双侧颈总动脉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颈总动脉壁明... 将雄性Wistar大鼠12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手术切断左侧颈交感干,两天后与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射维生素D60万单位/kg体重(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存活20天后取双侧颈总动脉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颈总动脉壁明显增厚,相当于正常血管壁的3~5倍,弹性纤维结构不清,甚至消失,内膜下层水肿并有胶原纤维增生,中膜有大量平滑肌细胞增生,其细胞核排列紊乱.对照组颈总动脉壁除内膜有些凹凸不平,中膜有轻度平滑肌细胞增生外,其它结构完整、血管壁厚度无明显增厚.结果证实动脉失去交感神经支配后,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明显加快.提示交感神经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蝾螈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邹音 姜鸷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48-49,77,共3页
1973年Woodruff将恶性末稍神径肿瘤中出现肿瘤性横纹肌细胞者,命名为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国内报导不多,现报告一例如下: 男性婴儿,9个月,出生后背腹部出现多数大小不一的肿块,表面皮肤有大量色素沉着。背部皮... 1973年Woodruff将恶性末稍神径肿瘤中出现肿瘤性横纹肌细胞者,命名为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国内报导不多,现报告一例如下: 男性婴儿,9个月,出生后背腹部出现多数大小不一的肿块,表面皮肤有大量色素沉着。背部皮肤呈象皮样改变,几处有小溃疡。家庭中无类似病人。病理检查:标本为14×11×5立方厘米大小的分叶状肿物。皮肤表面见大量色素沉着。切面:灰红、灰白、鱼肉样,有的区域呈油脂样或粘液样。镜下:皮肤部分见混合痣结构(图一),皮下及肿瘤周边出现大量扭曲的神经纤维,状若丛状神经瘤(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肿瘤 色素沉着 皮肤 病理 解剖部位 神经纤维瘤病 丛状神经瘤 横纹肌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P16蛋白缺失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绮明 庄文华 曹家庆 《江西医药》 CAS 1997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63例肝细胞癌(HCC)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分布情况,探讨P16蛋白缺失与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显示:(1)HCC级别愈高P16蛋白阴性率愈高;(2)HCC级别...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63例肝细胞癌(HCC)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分布情况,探讨P16蛋白缺失与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显示:(1)HCC级别愈高P16蛋白阴性率愈高;(2)HCC级别愈高PCNA指数(PCNA-LI)愈高;(3)P16蛋白阴性病例的PCNA-LI比P16蛋白阳性病例的更高(P<0.025)。P16蛋白与PCNA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s=-0.379,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P16蛋白缺失 增殖细胞核 抗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硬蜱叮咬免疫兔后中肠消化细胞形态测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清仙 刘志刚 +2 位作者 叶炳辉 熊国强 吴绮明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8年第3期145-150,共6页
本文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多功能系统,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以了解蜱中肠受损程度和各种抗原诱导免疫力产生的强弱。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增粗,肠壁增厚:消化细胞数量增... 本文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多功能系统,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以了解蜱中肠受损程度和各种抗原诱导免疫力产生的强弱。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增粗,肠壁增厚:消化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而细胞核相对较小,核体密度、表面积密度变小。中华硬蜱叮咬免疫兔后上述各种吸血后的正常反应不如佐剂对照组,尤以纯化抗原接种组明显,其中肠也增粗,由于大量消化细胞受损伤而脱落,使得消化细胞数减少,由于大量消化细胞受损脱落使消化细胞数减小和消化细胞平均截面面积减小。由于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早于细胞碎裂脱落,使细胞核的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肠直径、肠壁面积、消化细胞截面数、数面密度、截面面积和消化细胞核的体密度及表面积密度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受损程度依次为纯化抗原(PA)组、中肠抗原(MA)组、唾液腺抗原(SGA)组和全虫抗原(WTA)组。卵抗原(OA)组损伤最轻。本实验的五个免疫接种组中有四个组能有效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力,以105KD纯化抗原接种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中肠 消化细胞 免疫接种 形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不同方法处理电镜样本44例结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谭云山 胡明华 +6 位作者 周伟民 杨淑华 陈德怀 虞功清 黄新民 徐正 肖影群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报告采用6种不同方法处理透射电镜样本44例(5例家兔肺、13例肝癌、20例人类胸腺、3例涎腺腺泡细胞癌、2例直肠类癌、1例胰腺癌)。结果:新鲜组织取材,2.5%戊二醛固定,置4℃冰箱3~5d,或置于磷酸缓冲液内4℃冰箱保存一月内的样本,其细胞... 报告采用6种不同方法处理透射电镜样本44例(5例家兔肺、13例肝癌、20例人类胸腺、3例涎腺腺泡细胞癌、2例直肠类癌、1例胰腺癌)。结果:新鲜组织取材,2.5%戊二醛固定,置4℃冰箱3~5d,或置于磷酸缓冲液内4℃冰箱保存一月内的样本,其细胞超微结构基本不丢失;10%甲醛及时固定的组织其细胞膜性结构保存较好;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的组织其细胞超微结构丢失较多,但部分膜性结构、分泌颗粒、张力原纤维仍可保存。因此,上述方法均可用于临床病理电镜诊断和鉴别诊断。2%多聚甲醛2.5%戊二醛固定的组织,尽管细胞超微结构可以保存,但细胞肿胀,胞突、微绒毛均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制作 组织切片术 肿瘤 胸腺 超微结构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9
作者 李启明 刘勇 +2 位作者 熊华淇 吴绮明 邹桂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81-82,共2页
用人食管癌组织提取核基质抗原,制备核基质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食管癌、正常食管粘膜、食管粘膜异型增生、肺鳞癌、喉鳞癌、胃腺癌以及大鼠食管癌组织进行标记。结果显示食管癌核基质(Esophageal cancer nuclear matrix,ECNM)... 用人食管癌组织提取核基质抗原,制备核基质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食管癌、正常食管粘膜、食管粘膜异型增生、肺鳞癌、喉鳞癌、胃腺癌以及大鼠食管癌组织进行标记。结果显示食管癌核基质(Esophageal cancer nuclear matrix,ECNM)抗体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有特异性,与正常食管粘膜及胃腺癌有非常显著差异,与食管异常增生、肺鳞癌、喉鳞癌差异明显,但与大鼠食管癌组织差异不明显。ECNM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无明显差异,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提示抗ECNM抗体具有较好肿瘤特异性和组织学特异性,可作为食管癌的一项新标记物。核基质结构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对稳定,对肿瘤转移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核基质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二期切除疗法的研究——(附10例报告)
10
作者 倪恿文 盛茂鑫 +8 位作者 饶荣生 肖新兰 黄平 杨红华 汪维生 连俊彦 谭云山 温博贵 裘峻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9-25,共7页
本文从临床、病理、电子显微镜乃至分子生物学多方面对肝癌二期切除前期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适应证,前期治疗与二期切除间隔时间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开腹肝固有动脉结扎加化学药物灌注或化学栓塞(LPD)治疗,或经股动脉S... 本文从临床、病理、电子显微镜乃至分子生物学多方面对肝癌二期切除前期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适应证,前期治疗与二期切除间隔时间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开腹肝固有动脉结扎加化学药物灌注或化学栓塞(LPD)治疗,或经股动脉Seldingers法选择性肝动脉LPD治疗,均可使部分中晚期肝癌症状和客观指标明显改善,肿瘤缩小或局限而达到二期切除的目标。证实了本前期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二期切除的可行性。其适应证应为单纯型、硬化型Ⅱ期,T_(3-4)NoMo,块状和巨块型,Child肝功能A级的肝癌。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应以3个月以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再手术 药物疗法 肝肿瘤 病理检查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高质量既快又省的做好常规切片
11
作者 姜鸷滋 杨光娅 《江西医药》 CAS 198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常规切片和 HE 染色在病理学日常工作中仍占有很重要地位。在坚持高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节约药品降低成本,如何缩短工时及早发出报告还能作些改进,现对几个重要环节提出一些可行性做法,以供基层病理工作者参考。一、介绍... 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常规切片和 HE 染色在病理学日常工作中仍占有很重要地位。在坚持高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节约药品降低成本,如何缩短工时及早发出报告还能作些改进,现对几个重要环节提出一些可行性做法,以供基层病理工作者参考。一、介绍我室外检工作过程目前外检尚无换代的加工工艺可采用,只能“坚持原有工序基本不变,着眼于快、省的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切片 苏木素 加工工艺 降低成本 常规制片 染色步骤 温箱 组织脱水 药盒 盐水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动态观察
12
作者 庄文华 王贤湖 +1 位作者 周苏廉 邓爱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7,77,共4页
夹闭大白鼠双侧肾蒂1h,再灌流后5min,3h,12h,24h,48h及72h分别处死动物,观察形态、超微结构和肾功能变化。再灌流后,12h出现典型ATN;24h肾小管坏死广泛、梗阻明显,部分区见小管基底膜断裂:48h肾小管坏死仍然严重,并出现小管上皮细胞核... 夹闭大白鼠双侧肾蒂1h,再灌流后5min,3h,12h,24h,48h及72h分别处死动物,观察形态、超微结构和肾功能变化。再灌流后,12h出现典型ATN;24h肾小管坏死广泛、梗阻明显,部分区见小管基底膜断裂:48h肾小管坏死仍然严重,并出现小管上皮细胞核分裂像;72h坏死明显减轻,而再生现象突出。超微结构和肾功能改变,与上述变化基本一致。双肾完全缺血1h引起的缺血和再灌流损伤是可逆性的。实验表明,如能及早防治髓质淤血,肾形态和功能可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坏死 急性 肾功能衰竭 病理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织性胃炎伴硬脑膜下血肿尸检二例
13
作者 庄文华 王贤湖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26-29,共4页
报告了二例蜂窝织性胃炎伴发硬脑膜下血肿。由于无特殊临床表现,可能导致误诊为出血性胰腺炎、肠系膜动脉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详细地描述了该病的病变,并对其发生机理,预后以及硬脑膜下出血作了讨论。
关键词 蜂窝织性胃炎 硬脑膜下血肿 化脓性炎症 发病机理 尸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铬明矾加强明胶粘附力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吴绮明 吴学文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38-38,共1页
免疫组化在病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可用新鲜组织的冰冻切片,也可用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但用石蜡切片时需经蛋白酶消化,在随后一系列步骤中还要经过多次水洗,组织切片容易脱落,给技术操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 免疫组化在病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可用新鲜组织的冰冻切片,也可用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但用石蜡切片时需经蛋白酶消化,在随后一系列步骤中还要经过多次水洗,组织切片容易脱落,给技术操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选择粘附力强的粘附剂是很重要的。除了可用白胶作粘附剂外,也可用明胶—铬明矾作粘附剂,但后者粘附力不理想,会发生脱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甲醛铬明矾 明胶 粘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免疫组化法对食管癌组织中抗原呈递细胞的研究
15
作者 李启明 肖湘 +3 位作者 邹桂华 杨光娅 吴绮明 熊华淇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6,2,共3页
用抗S100蛋白和溶菌酶抗体,对37例中晚期食管癌和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M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分析。肿瘤实质中的DC数量,癌组织侵犯管壁全层和管周组织组较侵犯肌层组明显增多(P<0.05);上中段组较... 用抗S100蛋白和溶菌酶抗体,对37例中晚期食管癌和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和巨噬细胞(M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分析。肿瘤实质中的DC数量,癌组织侵犯管壁全层和管周组织组较侵犯肌层组明显增多(P<0.05);上中段组较下段组明显增多(p<0.05)。肿瘤间质中的DC多聚集在淋巴细胞较密集的区域。肿瘤实质中的MΦ数量,分化较好组比分化较差组明显增多(P<0.02),而癌组织侵犯管壁肌层组较侵犯管壁全层和管周组织组明显增多(P<0.03)。结果揭示DC和MΦ数量变化受肿瘤组织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但两者在局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功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巨噬细胞 食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对小鼠肝脏枯否氏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陈琼芳 曹泽群 +2 位作者 胡有长 庄文华 吴忠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32-34,112,共4页
报告了江西稀土镧(La^(3+))对小鼠肝脏枯否氏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氯化镧溶液40μmol/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从碳粒廓清试验,光镜和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静脉注射氯化镧以后24小时,显著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 报告了江西稀土镧(La^(3+))对小鼠肝脏枯否氏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氯化镧溶液40μmol/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从碳粒廓清试验,光镜和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静脉注射氯化镧以后24小时,显著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活性和抑制肝脏枯否氏细胞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肝脏枯否氏细胞 细胞吞噬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例胎儿新生儿大血管口径的观测
17
作者 李启明 庄文华 熊华淇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观测99例4~10月龄胎儿和新生儿的升主动脉起始部、主动脉狭、降主动脉的口径,其中87例同时观测动脉导管口径。结果表明在胎儿期,升主动脉起始部、主动脉狭、降主动脉及动脉导管口径均随月龄而增大;在新生儿,以上指标均略小于10月龄胎... 观测99例4~10月龄胎儿和新生儿的升主动脉起始部、主动脉狭、降主动脉的口径,其中87例同时观测动脉导管口径。结果表明在胎儿期,升主动脉起始部、主动脉狭、降主动脉及动脉导管口径均随月龄而增大;在新生儿,以上指标均略小于10月龄胎儿。本文对主动脉狭的生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导管 解剖学 组织学 胎儿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史玉梅 吴吉茂 吴绮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5-8,共4页
实验用18只家兔分为三组(每组6只):①缺血/再灌注组(R 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40 min 后松结再灌注30 min。②缺血/再灌注十纳洛酮(nalo×one,Nal)组(R+Nal 组)—再灌注前5 min 静脉注射 Nal(3mg/kg)。③假手术对照组(C 组)。观察... 实验用18只家兔分为三组(每组6只):①缺血/再灌注组(R 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40 min 后松结再灌注30 min。②缺血/再灌注十纳洛酮(nalo×one,Nal)组(R+Nal 组)—再灌注前5 min 静脉注射 Nal(3mg/kg)。③假手术对照组(C 组)。观察了心肌丙二醛(MDA)、钙、钾含量变化,结果:R 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 MDA 和钙含量大大高于 C 组(P<0.01,P<0.01),心肌钾含量显著低于 C 组(P<0.01)。R+Nal 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 MDA 和钙含量均低于 R 组缺血/再灌注区(P<0.05,P<0.01),心肌钾含量则高于 R 组缺血/再灌注区(P<0.05)。这些结果表明 Nal 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心肌缺血再灌注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启明 刘勇 +2 位作者 熊华淇 吴绮明 邹桂华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9期562-563,共2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和组织学特异性.方法用人食管癌组织提取核基质抗原,制备核基质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食管癌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53岁±72岁)、正常食管粘膜8例、食管粘膜异型... 目的研究食管癌核基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和组织学特异性.方法用人食管癌组织提取核基质抗原,制备核基质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食管癌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53岁±72岁)、正常食管粘膜8例、食管粘膜异型增生15例、肺鳞癌10例、喉癌10例、胃腺癌10例以及大鼠食管癌5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食管癌核基质抗体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有特异性(32/41,780%),与正常食管粘膜(1/8,125%)及胃腺癌(2/10,200%)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食管异常增生(7/15,467%)、肺鳞癌(3/10,300%)、喉鳞癌(4/10,400%)差异明显(P<005),但与大鼠食管癌组织(2/5,400%)差异不明显.食管癌核基质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7/18,944%vs15/23,652%,P<005).结论食管癌核基质抗体具有较好肿瘤和组织学特异性,对肿瘤转移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食管癌的一项新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核基质 免疫学 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