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镧拮抗内毒素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汪泱 袁铿 +3 位作者 曹勇 李国辉 周水莲 戴育成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用定量鲎基质显色法测定LaCl3结合内毒素 (LPS)的能力。通过ELISA、荧光定量RT PCR方法观察LaCl3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分泌及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小鼠死亡率观察LaCl3对LPS毒性的影响。结... 用定量鲎基质显色法测定LaCl3结合内毒素 (LPS)的能力。通过ELISA、荧光定量RT PCR方法观察LaCl3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分泌及TNF α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小鼠死亡率观察LaCl3对LPS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LaCl3具有结合LPS ,抑制TNF α分泌及TNF αmRNA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氯化镧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营养与烧伤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晨 郭光华 《医学综述》 2004年第10期577-578,共2页
关键词 免疫营养 烧伤 谷氨酰胺 精氨酸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观察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德伍 李国辉 +3 位作者 曹勇 苏子毅 王文 吴燮卿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57,共3页
观察粉防己碱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粉防己碱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呈正相关。据此结果,作者认为粉防己碱在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中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粉防己碱 成纤维细胞 增生性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德明 刘曾旭 +2 位作者 王文敏 刘德伍 杨宝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探讨丹参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大鼠按Allen改良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用斜板试验法和BB...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探讨丹参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大鼠按Allen改良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用斜板试验法和BBB(Bosso ,BeattieandBresnahan )评分法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用药组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快 ,术前与术后用药组动物的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复方丹参注射液 运动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人表皮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德伍 苏子毅 +4 位作者 曹勇 李国辉 王文 吴燮卿 吴志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17-318,404,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人表皮体外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人表皮体外培养系统,观察黄芪对人表皮扩展的影响。结果:黄芪实验组人表皮扩展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黄芪具有促进上皮生长和创面愈合的作用。
关键词 黄芪 人表皮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蔡晨 郭光华 李国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1期14-16,19,共4页
目的 :研究肠内免疫营养物Stresson对烫伤大鼠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致 6 4只SD大鼠总体表面积 (TBSA) 30 %的三度烫伤 ,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 (EIN)组及肠内营养 (EN)组。分别于伤前、伤后1、4、7、1 0天抽取静脉... 目的 :研究肠内免疫营养物Stresson对烫伤大鼠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致 6 4只SD大鼠总体表面积 (TBSA) 30 %的三度烫伤 ,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 (EIN)组及肠内营养 (EN)组。分别于伤前、伤后1、4、7、1 0天抽取静脉血 ,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内毒素 (LPS)、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浓度。 结果 :烫伤后EN组CD3+ 、CD4 + CD8+ 、CD4 + /CD8+ 均显著降低 ,EIN组在伤后 7、1 0天CD3+ 、CD4 + 、CD4 + /CD8+ 比值与EN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烫伤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较伤前对照明显降低 ,但EIN组略高于EN组。EIN组和EN组血清内毒素、IL 6、TNF α的水平较伤前对照显著升高 (P <0 .0 1 ) ,EIN组血清内毒素、IL 6、TNF α的水平在伤后 4、7、1 0天较EN组明显降低(P <0 .0 5或P <0 .0 1 )。 结论 :早期EIN可以改善烫伤后免疫功能的低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免疫营养 烫伤 大鼠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Stress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喷射通气排除二氧化碳效能的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喜庆 吴兴裕 +1 位作者 曹勇 郭光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319-320,共2页
有关高频喷射通气(HFJV)时气体运输的确切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作者首次证实了HFJV时涡流形成能促进CO_2排除的假说,探讨了死腔、呼气末正压及改变呼气状态与CO_2排除的关系,并据此首次提出气管内高频双向喷射通... 有关高频喷射通气(HFJV)时气体运输的确切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作者首次证实了HFJV时涡流形成能促进CO_2排除的假说,探讨了死腔、呼气末正压及改变呼气状态与CO_2排除的关系,并据此首次提出气管内高频双向喷射通气新方式,研制了程控双向喷射呼吸机,证实其既保留了一般HFJV的优点,又具有促进CO_2排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呼吸 高频喷射通气 二氧化碳排除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镧对脂多糖与单核细胞的结合及CD1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泱 郭菲 +3 位作者 王共先 胡峰 黄学明 张红艳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5-827,共3页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化镧(LaCl3)对内毒素(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及CD14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LPS能够与单核细胞结合,LaCl3具有抑制LPS与单核细胞结合的作用;LPS可以上调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LaCl3对...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化镧(LaCl3)对内毒素(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及CD14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LPS能够与单核细胞结合,LaCl3具有抑制LPS与单核细胞结合的作用;LPS可以上调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LaCl3对LPS上调单核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氯化镧 内毒素 CD14 单核巨噬细胞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喷射通气结合胸壁挤压对组胺致肺损伤犬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光华 曹勇 +2 位作者 吴燮卿 孙喜庆 吴兴裕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以高频喷射通气结合胸壁挤压(HFJV+CWC)为通气模式,观察其对组胺致肺损伤犬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单纯高频喷射通气(HFJV)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HFJV相比,HFJV+CWC时的功能残气量(FRC)、PaC... 以高频喷射通气结合胸壁挤压(HFJV+CWC)为通气模式,观察其对组胺致肺损伤犬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单纯高频喷射通气(HFJV)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HFJV相比,HFJV+CWC时的功能残气量(FRC)、PaCO_2和PCO_2均显著降低(P<0.01),肺泡通气量(V_A)和二氧化碳排出量(CO_2)均显著增高(P<0.01),每分呼出气量(V_E)、PaO_2、PCO_2、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aw)、呼气末压(EEP)、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均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HFJV+CWC除保留单纯HFJV时气道开放、气道低压、良好的血液氧合、不影响循环功能等特点外,还具有增加呼气动力,改善肺泡通气,显著促进CO_2排除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喷射通气 胸壁挤压 组胺 肺损伤 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双向喷射通气对组胺犬气体交换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喜庆 吴兴裕 +3 位作者 张立藩 韩厉萍 郭光华 曹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7,共3页
本实验比较了不同通气频率时高频双向喷射通气(HFTJV)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组胺致肺损伤犬气体交换、氧运输功能、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组胺持续滴注时,当通气频率分别为60及100次/min时... 本实验比较了不同通气频率时高频双向喷射通气(HFTJV)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组胺致肺损伤犬气体交换、氧运输功能、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组胺持续滴注时,当通气频率分别为60及100次/min时,HFTJV时的PaCO_2较HFJV时均显著降低(P<0.0、1),pH均显著升高(P<0.01),而PaCO_2、氧耗量、氧运输量、心输出量、肺动脉压、气道压、肺及时吸系统阻力、顺应性等均无明显改变。提示:HFTJV能够显著增强组胺致肺损伤大的CO_2排除,而对氧运输功能、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交换 呼吸 高频喷射通气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剂量氟碳部分液体通气对吸入伤犬铜蓝蛋白及肺内血浆蛋白外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峰 郭光华 +2 位作者 胡庆宏 熊龙 李国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29-531,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两种剂量氟碳 (PFC)部分液体通气 (PL V)对吸入性损伤 (INI)犬血丙二醛 (MDA)、铜蓝蛋白 (CP)及肺泡灌洗液 (BAL F)和肺匀浆中铜蓝蛋白、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 :制作 15条犬蒸气 INI模型并分成 PFC 6 m l/ kg组 (PFC 6组 ... 目的 :对比观察两种剂量氟碳 (PFC)部分液体通气 (PL V)对吸入性损伤 (INI)犬血丙二醛 (MDA)、铜蓝蛋白 (CP)及肺泡灌洗液 (BAL F)和肺匀浆中铜蓝蛋白、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 :制作 15条犬蒸气 INI模型并分成 PFC 6 m l/ kg组 (PFC 6组 )和 12 ml/ kg组 (PFC 12组 )。将 PFC(C1 0 F1 8,英国产 )缓慢注入肺内 ,实施PL V,于治疗 2小时后抽静脉血测 MDA、CP;并测 BAL F、肺匀浆中 CP、总蛋白 (TP)、白蛋白 (AL B)、球蛋白(GL B)及白球比 (A/ G)。结果 :PL V后 2小时 ,PFC 6组与 PFC 12组血 MDA、C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 >0 .0 5 ) ,但均较各自的致伤前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BAL F中 ,PFC 12组的 TP、AL B、GL B及 A/ G均较 PFC 6组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而 CP无明显改变。肺匀浆中 ,PFC 12组的 TP、AL B、GL B及 A/ G均较 PFC 6组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而 CP则明显增高 (P<0 .0 5 )。结论 :PL V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而减少血浆蛋白外漏 ,降低肺水肿的发生 ,并呈现剂量效应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 吸入性损伤 部分液体通气 血浆蛋白 铜蓝蛋白 丙二醛 剂量-效应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聚赖氨酸为底物培养人表皮细胞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德伍 李国辉 +4 位作者 曹勇 陈国安 苏子毅 吴燮卿 吴志宏 《华中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30-31,共2页
为提高无血清培养时人表皮细胞的贴壁生长效率,采用多聚赖氨酸为底物进行人表皮细胞无血清培养。结果表明多聚赖氨酸能显著提高表皮细胞的贴壁、集落和膜片形成的速率,同时对培养表皮细胞的生长无不利影响。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人表皮细胞 无血清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伤犬部分液体通气后血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庆宏 郭光华 +2 位作者 王文 汪泱 李国辉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目的 :观察吸入性损伤及部分液体通气后血清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醛 (MDA)的变化情况 ,探讨部分液体通气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作 8条犬吸入性损伤模型 ,将氟碳 (FC 77)缓慢注入肺内 ,实施部分液体通... 目的 :观察吸入性损伤及部分液体通气后血清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醛 (MDA)的变化情况 ,探讨部分液体通气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作 8条犬吸入性损伤模型 ,将氟碳 (FC 77)缓慢注入肺内 ,实施部分液体通气 ,然后分别于致伤前、致伤后 2h及部分液体通气治疗 90min后抽血测NO、SOD及MDA。结果 :致伤后NO、MDA值明显升高而SOD值却明显下降 ,与致伤前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着部分液体通气的进行 ,NO、SOD基本回复到致伤前的水平 ,与致伤前相比 ,差异不大 (P >0 .0 5 ) ;而MDA回复则较慢 ,虽比致伤后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仍高于致伤前水平 (P <0 .0 5 )。结论 :部分液体通气可以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减少体内一氧化氮来改善肺组织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部分液体通气 肺损伤 氧自由基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后腹腔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菲 汪泱 +3 位作者 方方 邢娟娟 彭燕 黄学明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LPS刺激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常规方法从BALB/C小鼠腹腔中分离出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数为2×106/孔,分为6组,每组设3个复孔,加入LPS使其终浓度为1μg/ml,在终浓度为1μg/mlLPS刺激下,5%CO2,3... 目的探讨LPS刺激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常规方法从BALB/C小鼠腹腔中分离出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数为2×106/孔,分为6组,每组设3个复孔,加入LPS使其终浓度为1μg/ml,在终浓度为1μg/mlLPS刺激下,5%CO2,37℃孵育0、1.5、3、6、16、24h。用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大鼠抗小鼠TLR2抗体和藻红蛋白(PE)标记的大鼠抗小鼠TLR4抗体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测定FITC、PE阳性细胞数及其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1.随着LPS刺激时间的延长,TLR2阳性率逐步上升,6h达到高峰后出现缓慢下降趋势,各刺激组阳性率与对照组组相比,P<0.01。TLR2MFI则随着LPS刺激时间的延长而缓慢下降,各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2.随着LPS刺激时间的延长,TLR4阳性率逐步上升,刺激达24h时,阳性率为14.02%±1.23%,与对照组(8.98%±1.06%)相比,P<0.01。TLR4MFI也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各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LPS能够引起巨噬细胞TLR2/4表达和分布发生变化,说明TLR2与TLR4均参与针对LPS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TLR2 TLR4 刺激 阳性率 对照组 表达 上升 结论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牛磺酸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薇 罗达亚 +1 位作者 万福生 彭燕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并探讨牛磺酸对其可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随机分成不同AngⅡ浓度 (10 -9- 10 -5M )诱导的细胞凋亡组和不同浓度牛磺酸 (10、2 0、4 0mmol/L... 目的 观察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心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并探讨牛磺酸对其可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随机分成不同AngⅡ浓度 (10 -9- 10 -5M )诱导的细胞凋亡组和不同浓度牛磺酸 (10、2 0、4 0mmol/L)作用组 ,观察培养 2 4h后的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 ,光镜和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TUNEL法检测凋亡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10 -9M的AngⅡ可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心肌细胞呈现特征性的凋亡形态结构变化 ;TUNEL检测观察到凋亡细胞核呈黄褐色改变 ;流式细胞仪PI染色呈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峰。牛磺酸可以明显的降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率 (P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AngⅡ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发生调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血管紧张素Ⅱ 牛磺酸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哮喘甲襞微循环29例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丽忠 李国辉 《中国微循环》 1994年第1期55-28,共2页
哮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在我省历年来呈现发病率增高趋势。我们观察29例哮喘患者甲襞微循环,并与29例正常小儿进行比较,将两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按《中华儿科杂志》1988年第1期载“... 哮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在我省历年来呈现发病率增高趋势。我们观察29例哮喘患者甲襞微循环,并与29例正常小儿进行比较,将两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按《中华儿科杂志》1988年第1期载“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分型标准”经临床诊断为哮喘(包括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及过敏性咳嗽)患儿29例,男18例,女11例,最小年龄为33天,最大年龄为14岁,正常对照组29例,男15例,女14例,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襞微循环 小儿哮喘 微循环改变 儿童哮喘 积分比较 婴幼儿哮喘 过敏性咳嗽 红细胞变形性 血流速度 清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镧对内毒素攻击后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泱 郭菲 +1 位作者 袁铿 胡银英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内毒素 (LPS)攻击后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观察氯化镧对LPS(12 .5mg/kg)攻击后小鼠胸腺细胞DNA片段百分率、胸腺细胞凋亡百分率和胸腺细胞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的影响 ,探讨其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内毒素 (LPS)攻击后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观察氯化镧对LPS(12 .5mg/kg)攻击后小鼠胸腺细胞DNA片段百分率、胸腺细胞凋亡百分率和胸腺细胞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的影响 ,探讨其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状况可能作用。结果  10mg/kg氯化镧能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胸腺细胞DNA片段百分率、胸腺细胞凋亡百分率 ,抑制胸腺细胞的凋亡。结论 LPS攻击后 ,可导致小鼠胸腺细胞发生凋亡 ,而氯化镧对LPS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镧 内毒素 胸腺细胞 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脑梗塞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庆宏 徐宜宜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血清 一氧化氮 脑梗塞 硝酸还原酶法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镧拮抗内毒素效应的小鼠体内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汪泱 胡峰 +2 位作者 郭菲 袁铿 胡银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内毒素 (LPS)体内效应的拮抗作用 ,寻找新的有效内毒素拮抗剂 ,为防治内毒素血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观察不同方式给予氯化镧处理对半数致死量LPS(17 5mg/kg)攻击小鼠的死亡率的影响。 (2 )观察氯化镧对LPS(12 ...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内毒素 (LPS)体内效应的拮抗作用 ,寻找新的有效内毒素拮抗剂 ,为防治内毒素血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观察不同方式给予氯化镧处理对半数致死量LPS(17 5mg/kg)攻击小鼠的死亡率的影响。 (2 )观察氯化镧对LPS(12 5mg/kg)攻击后小鼠血浆肿瘤坏死因α(TNFα)及肝脏TNFα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胸腺细胞凋亡状况、肝肺的病理损伤状况的影响。结果  (1)经 5、10、2 0mg/kg氯化镧处理的半数致死量LPS攻击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 0、0和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 (6 7% ) (P <0 0 1)。 10mg/kg氯化镧预防性给药 ,半数致死量LPS攻击小鼠后死亡率为 2 0 % ,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 (5 5 % ) (P <0 0 5 )。 (2 )经氯化镧处理的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含量为 0 4 4± 0 2 15ng/ml,肝组织TNF αmRNA表达量为 (3 9± 0 6 )× 10 5拷贝 / μgRNA ,明显低于内毒素血症小鼠 [0 99± 0 2 4ng/ml,(1 9± 0 3)× 10 7拷贝 / μgRNA],P <0 0 0 1;经氯化镧处理的内毒素血症小鼠胸腺细胞DNA片段百分率为 30 35 %± 6 4 2 % ,明显低于未处理小鼠(5 5 38%± 3 88% ) (P <0 0 0 1) ;内毒素血症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15 5 6 %± 0 5 9% ,明显高于氯化镧处理小鼠 (6 0 5 %± 0 71% )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镧 内毒素效应 肿瘤坏死因子 单核细胞 内毒素血症 胸腺细胞 感染性休克
原文传递
人表皮细胞无血清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德伍 陈国安 +3 位作者 曹勇 苏子毅 李国辉 吴燮卿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7-420,482,共4页
以IMDM为基础,补充戴氏无血清培养基血清代用品,表皮生长因子(EGF)牛垂体提了物(BPE),乙醇胺(Etha)组成CSFM无血清培养系统培养人表皮细胞,动态观察人表皮细胞的该培养体系中的生长增殖过程的特点用^3H... 以IMDM为基础,补充戴氏无血清培养基血清代用品,表皮生长因子(EGF)牛垂体提了物(BPE),乙醇胺(Etha)组成CSFM无血清培养系统培养人表皮细胞,动态观察人表皮细胞的该培养体系中的生长增殖过程的特点用^3H-TdR掺入法测定人表皮细胞代谢活性,同时观察过氧化氢酶对表皮细胞DNA的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人表皮细胞生长良好,增殖稳定,其生长增殖过程和特点与有血清培养方法的促进作用(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