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灭活疫苗的初步研制 被引量:6
1
作者 肖敏 刘建 +5 位作者 卢昌 任华 温树桦 曹华斌 王承宝 王闯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0,共6页
旨在了解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发病情况,研制安全有效的副猪嗜血杆菌单价灭活疫苗。从黑龙江、江西、广东3个省12个猪场采集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病料,分离到19株副猪嗜血杆菌,包括2型2株、4型7株、5型1株、7型2株、10型1株、12型3株、1... 旨在了解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发病情况,研制安全有效的副猪嗜血杆菌单价灭活疫苗。从黑龙江、江西、广东3个省12个猪场采集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病料,分离到19株副猪嗜血杆菌,包括2型2株、4型7株、5型1株、7型2株、10型1株、12型3株、13型2株、15型1株,根据血清型数量可以确定2型、4型、7型、12型和13型是这些地区的优势血清型。由于广东、黑龙江、江西副猪嗜血杆菌均有多种血清型流行,且我国的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以1、4、5、12、13型为,故初步研究副猪嗜血杆菌2、7、13型单价灭活疫苗。研究的副猪嗜血杆菌单价灭活疫苗免疫仔猪14 d后,血清中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浓度达到700 ng/mL,对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的免疫保护率达到100%。研究结果显示,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单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对发病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环境下规模化猪场“六部曲”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闯 刘建 +2 位作者 孙勇 羊云飞 曹华斌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1,共4页
自2018年8月份我国首例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国内生猪存栏与出栏量大幅下降,猪肉供需矛盾加剧,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对消费者的生活和我国生猪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笔者就非洲猪瘟防控提出"一场布局、二段饲养、三级洗消、四流管控、五区... 自2018年8月份我国首例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国内生猪存栏与出栏量大幅下降,猪肉供需矛盾加剧,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对消费者的生活和我国生猪产业造成巨大影响。笔者就非洲猪瘟防控提出"一场布局、二段饲养、三级洗消、四流管控、五区划分、六色线路"的"六部曲"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以期为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生猪产业 “六部曲” 生物安全体系 防控
原文传递
2020年~2021年我国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的血清型、耐药基因型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婉玉 王馨雨 +10 位作者 张聚民 王晴雨 肖敏 任华 卢昌 周莹珊 杜静 于浩然 仲伟 宋厚辉 王晓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5-1051,1065,共8页
为了解我国副猪嗜血杆菌(HPS)和猪链球菌(SS)血清型的流行趋势,本研究利用PCR对2020年~2021年国内分离的52株HPS和69株SS分别检测二者的血清型;通过查阅2014年~20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402株HPS和189株SS的血清型,并与上述分离的HPS、SS... 为了解我国副猪嗜血杆菌(HPS)和猪链球菌(SS)血清型的流行趋势,本研究利用PCR对2020年~2021年国内分离的52株HPS和69株SS分别检测二者的血清型;通过查阅2014年~20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402株HPS和189株SS的血清型,并与上述分离的HPS、SS的血清型作比较,分析二者血清型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2020年~2021年HPS主要优势血清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12>4=5>13型,SS主要优势血清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2或1/2>5>不确定型(US)>8=18>27>15型;文献检索结果显示:2014年~2020年HPS主要优势血清型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4>5>US>13>14>7型,SS主要优势血清型为2或1/2>7>9>US。表明血清4、5、13型仍是HPS的优势血清型,且12型升高了28%;血清2或1/2仍然是我国SS的优势血清型,且5、15、18、27型明显增加,7和9型减少,US型仍然较高。采用K-B法检测HPS与SS分离株的耐药性,采用PCR检测二者的耐药基因(7大类共27种耐药基因),并分析二者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类分离菌中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的菌株高达88.31%(68/77),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菌株分别约为80.52%(62/77)和76.62%(59/77),对酰胺醇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菌株较少。且二者均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性,其中双重耐药的菌株占比最高为28.57%(22/77),4重、5重、6重及8重耐药的菌株均为14.29%(11/77)。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两类细菌均检出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和Ⅰ类整合子4大类耐药基因,特别是β-内酰胺类的bla-TEM、磺胺类的sulI耐药基因检出率均为100%。其中100%HPS分离株检出氨基糖苷类的Aph(3’)-Ia、Ⅰ类整合子的3’CS和Int1耐药基因;100%SS分离株检出Ⅰ类整合子的VR耐药基因。两株菌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的符合率达88%;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的符合率为72%;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之间不符合。上述结果表明,HPS和SS分离株的耐药性均较强,且其部分耐药表型与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相关性较强。本研究为规模化养殖场HPS和SS感染的临床用药及疫苗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后续相关疾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链球菌 血清型 耐药基因 流行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糖螯合亚铁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攀 朱长波 +3 位作者 刘建 许帅 王闯 孔路军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227,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一种新型的寡糖螯合亚铁替代甘氨酸亚铁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用40头妊娠85 d、平均胎龄为4.37、体况相近的长×大二元经产母猪,完全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 试验旨在探究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一种新型的寡糖螯合亚铁替代甘氨酸亚铁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用40头妊娠85 d、平均胎龄为4.37、体况相近的长×大二元经产母猪,完全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含有甘氨酸亚铁(150 mg/kg)的饲粮,试验组饲喂寡糖螯合亚铁(150 mg/kg)的饲粮。试验期从妊娠85 d至母猪分娩。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寡糖螯合亚铁等量替代甘氨酸亚铁对产活仔数、初生健仔数(≥1 kg)、产死胎数、木乃伊数、仔猪初生重和初生窝重均无显著影响;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寡糖螯合亚铁等量替代甘氨酸亚铁对分娩时母猪血液和初生仔猪脐带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寡糖螯合亚铁等量替代甘氨酸亚铁对母猪繁殖性能和母仔猪血红蛋白含量没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糖螯合亚铁 甘氨酸亚铁 妊娠母猪 繁殖性能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灭活疫苗临床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德琴 肖敏 +2 位作者 卢昌 曹华斌 刘建 《猪业科学》 2022年第4期76-78,共3页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猪的腹泻、呕吐、脱水及对仔猪高致死率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即使耐过也会降低经济效益。20世纪80年代初PED在我国...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猪的腹泻、呕吐、脱水及对仔猪高致死率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即使耐过也会降低经济效益。20世纪80年代初PED在我国陆续发生,目前不同阶段不同品系的猪只,对此病均有高度易感性,仔猪死亡率高达80%~100%。自2010年末开始,我国猪场陆续暴发了由PEDV变异毒株引起的“顽固性腹泻”疫情,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PED在现阶段未有特效药能够治疗,在养殖管理中,仔猪免疫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顽固性腹泻 养猪业 灭活疫苗 变异毒株 免疫防治 肠道传染病 PE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d型灭活苗临床免疫效果评价
6
作者 肖敏 刘建 +2 位作者 卢昌 曹华斌 王闯 《猪业科学》 2022年第3期70-72,共3页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是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原体。PCV2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且各个阶段的猪群均表现出极强的易感性。PCV2感染后主要...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是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原体。PCV2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且各个阶段的猪群均表现出极强的易感性。PCV2感染后主要是侵害猪的免疫系统,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从而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发展。PCV2的危害性并不只是针对于该病毒,而是因主要表现在它与猪副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猪蓝耳病病毒以及猪细小病毒等的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猪肺炎支原体 继发感染 猪细小病毒 猪副嗜血杆菌 猪链球菌 病原微生物 猪蓝耳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杜洛克种公猪及其扩繁后代的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建 邹辉 +7 位作者 罗志文 李爱民 吕培茹 刘红波 鞠翠芳 岳慧洁 刘燊 王闯 《猪业科学》 2021年第7期110-114,共5页
为评估克隆种公猪在生猪产业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杜洛克种公猪的克隆及扩繁试验研究。采集2头常规选育的杜洛克种公猪耳组织,建立细胞系、生产重构胚,移植到受体母猪,分娩克隆公猪并调教采精,采集精液并参配纯种杜洛克母猪,统计其生产性能... 为评估克隆种公猪在生猪产业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杜洛克种公猪的克隆及扩繁试验研究。采集2头常规选育的杜洛克种公猪耳组织,建立细胞系、生产重构胚,移植到受体母猪,分娩克隆公猪并调教采精,采集精液并参配纯种杜洛克母猪,统计其生产性能,以同期普通杜洛克公猪及其后代为对照。结果显示:(1)建立了种猪耳组织细胞建系、重构胚生产、胚胎移植等技术体系;(2)移植7头代孕母猪,共产仔39头克隆杜洛克公猪,断奶存活21头,60日龄存活17头,达100 kg体重日龄测定15头,调教采精成功10头,种猪利用率为25.6%(10/39);(3)获得的克隆公猪与同期杜洛克公猪在初生重、断奶重、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厚等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4)获得的59头杜洛克克隆公猪后代与同期普通杜洛克公猪后代在初生重、断奶重、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等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仅在右乳头数指标上,克隆公猪后代(6.34±0.48)显著低于普通公猪后代(6.60±0.66)。结论:建立了种猪克隆快速扩繁技术平台,但常规选育的克隆公猪及其后代生产性能与普通公猪及其后代无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提高选择准确性,同时提高克隆效率及其存活率,才能满足克隆技术应用于终端公猪生产的产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种公猪 杜洛克 扩繁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合植物精油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静 王新嘉 +3 位作者 孙冰锋 孔路军 邹冰洁 陈彦宏 《广东饲料》 2021年第7期24-26,共3页
现阶段无抗饲料的研究火热导致无抗产品在市场中的种类繁多,而植物精油作为替抗产品中的“新星”,广为大家接受并使用。本文研究了5种市售精油的体外抑菌效果,并将其进行复配制备成产品,研究其对饲料中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从5... 现阶段无抗饲料的研究火热导致无抗产品在市场中的种类繁多,而植物精油作为替抗产品中的“新星”,广为大家接受并使用。本文研究了5种市售精油的体外抑菌效果,并将其进行复配制备成产品,研究其对饲料中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从5种供试精油中筛选出3种对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3种精油复配的产品对饲料中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优于其他市售精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复合 体外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种猪引种经验启示
9
作者 刘建 王闯 +4 位作者 金超 张召良 付钢 鞠翠芳 苏宏谦 《养猪》 2022年第1期86-88,共3页
国外种猪引种项目涉及多专业、多部门,需要企业内外和各层级人员密切配合,方可圆满完成。文章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双疫”条件下,顺利完成6批次合计11120头种猪进口业务的经验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国外引种主要流程、种猪... 国外种猪引种项目涉及多专业、多部门,需要企业内外和各层级人员密切配合,方可圆满完成。文章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双疫”条件下,顺利完成6批次合计11120头种猪进口业务的经验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国外引种主要流程、种猪选择质量把控、接猪方案及其关键把控点3个方面,以期为同行开展国外种猪引种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种猪 引种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中国南方五省规模化养猪场副猪格拉菌血清型、耐药性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雨欢 肖敏 +8 位作者 王雨萌 金恒琪 王馨雨 刘星雨 夏菁 王晓杜 周莹珊 宋厚辉 杨永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39-3047,共9页
【目的】旨在分析当前规模化养殖场副猪格拉菌(Glaesserellaparasuis)优势血清型、耐药特性、耐药基因与分子特征。【方法】对源自规模化养猪场21株副猪格拉菌临床分离株,采用PCR鉴定血清型;利用K-B纸片扩散法鉴定其对25种抗生素的耐药... 【目的】旨在分析当前规模化养殖场副猪格拉菌(Glaesserellaparasuis)优势血清型、耐药特性、耐药基因与分子特征。【方法】对源自规模化养猪场21株副猪格拉菌临床分离株,采用PCR鉴定血清型;利用K-B纸片扩散法鉴定其对25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采用PCR检测bla-、bla-和bla-等7种耐药基因,并采用Chi-square test和Fisher exact test分析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的相关性;耐药基因目的条带测序,并应用CLC Sequence Viewer软件分析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编码蛋白氨基酸关键位点差异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21株副猪格拉菌临床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4和12型;对β-内酰胺类药物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菌占比达61.9%(13/21);多重耐药菌株占比高达90.5%(19/21);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携带率较高(52.4%,11/21),且bla-与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头孢拉定的耐药性显著相关,部分bla-编码氨基酸存在可能与副猪格拉菌耐药能力有关的差异位点。【结论】本研究表明,规模化养猪场的副猪格拉菌多重耐药情况仍很严重,并明确了被调查区域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携带耐药基因bla-,为加强对规模化养猪场副猪格拉菌耐药性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格拉菌 bla-TEM 分子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