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斌华 徐斯勰 +2 位作者 陈苾 兰玉娟 李福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100例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100例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手术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及住院日数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费用(中位数)增加19866.3元(Z=-8.338,P<0.01),住院日数(中位数)增加8.0 d(Z=-6.857,P<0.01);住院费用增加前三的手术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神经系统手术及泌尿系统手术,住院日数增加前三的手术为胆囊切除术、椎间盘破坏或切除术、泌尿系统手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费用增加前三的感染为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腹腔内组织感染,住院日数增加前三的感染为多部位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表浅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可导致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外科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手术部位感染等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直接经济损失 外科手术 病例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康复仪联合间歇导尿在脑卒中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晓梅 沈录峰 +3 位作者 钱金荣 伍海庆 游洋 徐文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7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仪联合间歇导尿在脑卒中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96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间歇导尿干预,观...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仪联合间歇导尿在脑卒中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96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间歇导尿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盆底康复仪治疗。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盆底康复仪联合间歇导尿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膀胱容量多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QOL)中社会活动、生活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仪联合间歇导尿能够重建脑卒中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促进膀胱容量提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盆底康复仪 间歇导尿 神经源性尿失禁 膀胱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为主促进腔隙性脑梗塞康复117例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开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99-500,共2页
采用针刺配合药物及物理方法治疗腔隙性脑梗塞117例。结果痊愈73例,占62.4%;显效40例,占34.2%;有效4例,占3.4%;总有效率100%。认为针刺疗法运用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上,是一种促通技术和抑制技术的联... 采用针刺配合药物及物理方法治疗腔隙性脑梗塞117例。结果痊愈73例,占62.4%;显效40例,占34.2%;有效4例,占3.4%;总有效率100%。认为针刺疗法运用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上,是一种促通技术和抑制技术的联合作用。针刺疗法和现代康复医学结合起来运用,在康复治疗中可相得益彰。本文还以预防观点阐述了防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对于降低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针灸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在慢性腰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录峰 肖泽埠 +2 位作者 杜晓梅 许开英 魏星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1期3350-3352,共3页
目的评价任务导向性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在慢性腰痛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断为慢性腰痛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0例。2组均进行运动康复治疗,A组以腰背部桥式运动为主,B... 目的评价任务导向性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在慢性腰痛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断为慢性腰痛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0例。2组均进行运动康复治疗,A组以腰背部桥式运动为主,B组以患者腰部滚动巴氏完成指定任务的方式进行运动训练,2组均每天2次,每次10 min。疗程3个月,分别于1、3个月时门诊复查,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A、B组比较,虽然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ODI优于A组(P<0.05)。半年后电话随访,B组复发率[5.0%(2/40)]低于A组[25.0%(10/40)]。结论任务导向性脊柱核心稳定训练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慢性腰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核心稳定 任务导向 康复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式八段锦在胸腰段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杜晓梅 肖泽埠 +3 位作者 游洋 戴丽华 伍海庆 范苏华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在胸腰段脊髓损伤(SCI)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SCI康复期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与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在胸腰段脊髓损伤(SCI)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SCI康复期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与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坐式八段锦锻炼,干预12周。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综合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锻炼干预能有效提高胸腰段SCI康复期患者综合功能,缓解不良情绪,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髓损伤 康复期 坐式八段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梁颖 许开英 +2 位作者 李俊 付明君 冯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方法将53例脑卒中后膝过伸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股四头肌0°~30...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方法将53例脑卒中后膝过伸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股四头肌0°~30°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均采用Fugl-meyer(FMA)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FMA)平衡量表、膝过伸次数及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下肢FMA评分明显提高,膝过伸次数明显减少,峰力矩值和峰力矩/体质量比值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股四头肌0°~30°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恢复,并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膝过伸 等速肌力训练 股四头肌0°~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关键点检测技术在康复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睿 朱业安 卢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6-890,共5页
人体骨骼关键点对于描述人体姿态,预测人体行为至关重要,骨骼关键点检测技术是捕捉人体姿态、预测人体行为、判别人体行为异常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可以协助完成关节活动度测定、平衡与协调功能测评、步态分析和肌力分析等多种康复医学评... 人体骨骼关键点对于描述人体姿态,预测人体行为至关重要,骨骼关键点检测技术是捕捉人体姿态、预测人体行为、判别人体行为异常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可以协助完成关节活动度测定、平衡与协调功能测评、步态分析和肌力分析等多种康复医学评定项目。相对于临床医生常用的主观观察和量表技术,该方法能够实现定量分析,能更敏感的感知患者的病情变化。与传统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不需要配置大量数据采样装置。本文首先对比了几种骨骼关键点检测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突出基于微软Kinect深度摄像头及其开发包技术的骨骼关键点检测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骨骼关键点检测技术;然后对基于微软Kinect深度摄像头及其开发包技术的骨骼关键点检测技术在康复评估应用的信效度方面作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点检测 人体行为 三维运动分析 开发包 人体姿态 步态分析 评定项目 人体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偿性训练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戴丽华 杜晓梅 +1 位作者 伍海庆 罗丹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代偿性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9例。2组均接受直接摄食训练、间接训练、吞咽治疗仪治疗及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代偿性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科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9例。2组均接受直接摄食训练、间接训练、吞咽治疗仪治疗及心理护理,观察组较对照组多接受代偿性吞咽功能训练。评价代偿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结果经过8周康复治疗及训练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吞咽障碍治愈13例,改善5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 7%。对照组治愈7例,改善6例,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8. 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及吞咽治疗仪治疗,在全程心理护理的同时给予代偿性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性训练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电针+三级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汪至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6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电针+三级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彭泽县人民医院2017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电针+三级康... 目的探讨针灸+电针+三级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彭泽县人民医院2017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电针+三级康复训练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长度评分表(NDF)评分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ND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电针+三级康复训练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身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三级康复训练 针灸 电针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对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雪香 汤文萍 喻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12期2078-2080,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效果。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runnstrom量表评级及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效果。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runnstrom量表评级及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补阳还五汤能够减轻脑中风偏瘫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中风 偏瘫 补阳还五汤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德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推拿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江西省石城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41例)在...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推拿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江西省石城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施热敏灸联合推拿手法干预。比较2组疼痛程度,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价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腰椎活动度(前屈、后伸角度)。结果干预前2组JOA评分、腰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椎前屈、后伸,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推拿手法在LDH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热敏灸 推拿手法 疼痛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伍海庆 杜晓梅 +3 位作者 沈录峰 刘娇 游洋 罗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测法(FMA)、关节活动度、改良巴氏指数(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59.44±5.82)分]、关节活动度[(90.35±13.14)°]、BI[(84.79±8.44)分]均高于对照组[(50.14±5.03)分、(80.52±11.97)°、(65.18±7.21)分],观察组的VAS评分[(1.14±0.22)分]低于对照组[(2.36±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症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Ⅰ期 针灸 精细化体位管理 应用研究 临床疗效 上肢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痹逐瘀止痛汤配合针刺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13
作者 谢娟娟 卢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2039-2041,共3页
目的:观察腰痹逐瘀止痛汤配合针刺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腰痹逐瘀止痛汤及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腰痹逐瘀止痛汤配合针刺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腰痹逐瘀止痛汤及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腰痹逐瘀止痛汤配合针刺辅治LDH可提高疗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痹逐瘀止痛汤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整复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痉挛指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巍 杨来福 +3 位作者 李辉 王文彪 胡琰如 钟世荣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23-125,130,共4页
目的对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性眩晕患者进行疗效研究,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选取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患者102例,随机分入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48),观察组给予手法整复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短波治疗。通过对比... 目的对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性眩晕患者进行疗效研究,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选取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患者102例,随机分入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48),观察组给予手法整复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短波治疗。通过对比症状及功能积分、椎动脉痉挛指数(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性眩晕患者的机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积分、眩晕及头颈痛积分分别为(25.80±3.35)分、(14.10±2.72)分和(5.47±0.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心理适应积分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RI和ADI分别为(0.51±0.09)和(2.85±0.8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AEP各波PL、IP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各波PL、IP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d两组相比PL及IP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可明显改善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纠正寰枢关节紊乱从而缓解椎动脉缺血,改善听觉通路及脑干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眩晕 手法整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彩超 椎动脉痉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觉门控理论的电针疗法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伟铭 李士林 +4 位作者 董香丽 赵娜 于国华 帅浪 袁也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44-48,6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感觉门控(SG)理论的电针疗法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PS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 目的探讨基于感觉门控(SG)理论的电针疗法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PS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疼痛、抑郁及焦虑状况变化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感觉门控电位(SGP/P50)水平。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抑郁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焦虑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估。SGP/P50水平检测使用MEB-92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受试者进行条件(S1)-测试(S2)短声听觉成对刺激模式测试,记录S1-P50波幅、S2-P50波幅、S1-P50波幅与S2-P50波幅差值(S1-S2)、P50抑制率(S2/S1)及P50抑制异常率。结果2组治疗后NRS、HAMD-24、HAMA-14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4、6周后NRS评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4、6周后HAMD-24、HAMA-14评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GP/P50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1-P50波幅、S1-S2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P50波幅、S2/S1、P50抑制异常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2-P50波幅、S2/S1及P50抑制异常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控PSPD患者的感觉门控功能,缓解PSPD患者的疼痛,改善抑郁及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电针治疗 感觉门控理论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为传导基质的超声治疗在颈部应力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录峰 杜晓梅 +2 位作者 张遂辉 肖泽埠 孙艳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1期99-102,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以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为传导基质的超声治疗在颈部应力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诊断为颈部应力性疼痛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 目的评价应用以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为传导基质的超声治疗在颈部应力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3月~2017年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诊断为颈部应力性疼痛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以休息加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局部外用,B组以普通耦合剂作为超声传导基质,C组以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作为超声传导基质。疗程5 d。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治疗显效时间、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C组VAS评分低于A组及B组,疼痛治疗显效时间短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作为传导基质能提高超声波治疗颈部应力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 超声治疗 传导基质 颈部应力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不良应力对大鼠脊髓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录峰 张遂辉 +2 位作者 董谢平 杜晓梅 孙艳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应力不良对大鼠脊髓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i NOS m RNA)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6只):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B组,18只):切开皮肤,不损伤肌群;后深肌群损伤组(C组,18只):切断部分颈部深肌... 目的探讨颈部应力不良对大鼠脊髓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i NOS m RNA)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6只):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B组,18只):切开皮肤,不损伤肌群;后深肌群损伤组(C组,18只):切断部分颈部深肌群;后浅肌群损伤组(D组,18只):切断部分颈部浅肌群。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动态观察大鼠血清中IL-6、NO水平及颈部脊髓组织中i NOS mRNA表达及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1IL-6水平:与A组比较,C组术后3、6个月及D组术后6个月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术后6个月IL-6水平均明显较高(P<0.05)。2NO水平:与A、B组比较,D组和C组术后6个月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5)。3iNOS mRNA:A、B组中未测得iNOS mRNA表达,C组及D组术后3、6个月i NOS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4NOS活性:术后1个月,C组NOS活性较A、B组显著升高(P<0.01),D组NOS活性较A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3、6个月,C、D组NOS活性较A、B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颈部不良应力可引起颈脊髓慢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应力不良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太冲穴电刺激治疗昏迷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录峰 孙艳群 +2 位作者 黄小蓉 刘娇 曾博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6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太冲穴电刺激对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8分以下的昏迷患者24例,随机分成治疗A组和治疗B组,2组均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加用太冲穴持续电刺激治疗... 目的观察持续太冲穴电刺激对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8分以下的昏迷患者24例,随机分成治疗A组和治疗B组,2组均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加用太冲穴持续电刺激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入组前进行康复评定,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苏醒率及苏醒时间、GCS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昏迷患者持续太冲穴电刺激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电刺激 太冲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斯勰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5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药物、中医治疗、休息、功能锻炼以及护理等一系列综合性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治...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药物、中医治疗、休息、功能锻炼以及护理等一系列综合性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100.0%,干预后患者的VAS评分(2.12±0.73)与干预前(5.35±1.4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采用综合性保守治疗,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采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斯勰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7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采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56),观察组选择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选择牵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2组临床效...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采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56),观察组选择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选择牵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0.4%,对照组优良率为6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周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采用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效果肯定,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疼痛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手法治疗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